周代姬姓的这一个氏族大约是发明农业最早的民族。我们看它以农神的“后稷”做自己的祖先便可以知道。它自己也有一个独特的传说系统,从《诗经》上可以看出。远的且不必说,但到了太王,就是那《大雅·緜篇》上所说的“古公亶父”,这是文王的祖父,大约到这时候周室才进入了真正的历史时期。那古公亶父是一位穴居野处的牧人,跟着河流西上,走到岐山之下,才嫁给一位姜姓的女酋长。到这儿他才发起迹来。从这首诗看来,周室到古公时都还是氏族社会。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周室本姓“姜”,自古公发迹以后不知不觉之间便改姓起“姬”来了。这正表现着周室本身在那时的一个社会变革。古公以后便成了一个男姓中心的社会了。
促进这个变革的原因当然是农业的发达,由古公而王季而文王,三代之间便轰轰烈烈地隆盛起来,接连地征服了昆夷、虞、芮、密、阮、共、崇等种族,竟闹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步,终于把殷也灭了。农业的这样骤然的发展又是甚么原故呢?便是铁器的发明![1]
中国的铁器时代是有三个段落的:
第一次是用作耕器;
第二次是用作手工业的器具;
第三次是用作武器。
用作武器的第三次进化是自西汉以后才完成的。证明本来很多,我们在这儿只消引出江淹的《铜剑赞》的序文就够了。
“古者以铜为兵。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迄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克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二汉之世,既见其微。”
这是很重要的一段文献而且也是很正确的。铁兵的发生是在春秋末年,发生在长江一带的淮夷民族。北方的汉民族只用来做工具。《国语》上有管子的一句话: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欘,试诸壤土。”[2]
这所谓美金便是铜,所谓恶金便是铁。《管子》的《海王篇》上也说: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
这至少是证明当时的铁已经用到手工业上了。《管子》本来不必是管仲自己做的书,但那书当得是齐国的国史。我们从那文字的古朴、繁复、并无假托的必要上看来,大约它总不会是后人的伪托。
铁要锻炼到能够制鍼、制刀、制斤、制锯,那是要有相当的冶金术的进步的,所以在铁能炼为钢铁应用到手工业之前,必有一个长时期的应用铣铁或者毛铁的时代。
周代的《考工记》上说:“攻金之工六:筑、冶、凫、栗、段、桃。”“段氏为镈器。”除这段氏以外,其他的五氏所做的削、杀矢、剑、钟、升斗等都说明是青铜器,只有这段氏所做的镈器——就是耕器——没有说明是用甚么金属。关于段氏的那一节文章可惜又残阙了,我们虽然得不出一个坚决的结论,但从那“段”字可以引伸出“铁”的意义看来,那所做的镈器一定是“铁器”。
段字,《说文注》曰“椎物也”。案此乃锻之省。“锻小冶也”,虽未明言冶铁,但铁以外之金属则无须乎椎炼。
又《大雅》的《公刘篇》有“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的两句。厉是石器,锻,《毛传》训石,《郑笺》谓“石所以为锻质”,则是铁矿之意。这儿正表现着取石器和铁器来大兴土木,开辟疆土。《公刘》这诗是周初的文字,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在周初的时候铁的耕器是发现了[3]。
就因为有这铁器的发现,所以在周初便急剧地把农业发达了起来。《诗经》上专门关于农业的诗便有《豳风》、《豳雅》、《豳颂》,从牧畜社会的经济组织一变而为农业的黄金时代。周室的乃至中国的所谓“文明”、“文物”,也骤然地焕发起来了。
周室有那样发达的农业,所以它终竟把殷室吞灭了,而且完成了一个新的社会。
那所完成了新的社会是甚么呢?我们在《书经》、《诗经》里面不可以看见它使用着多量的奴隶来大兴土木,开辟土地,供徭役征战吗?
《周书》的十八篇中(自《牧誓》至《文侯之命》的十八篇)有八篇便是专门对付殷人说的话(本文中所称《尚书》系据今文的二十九篇),我们看那周公骂殷人是“蠢殷”、“庶殷”,或者说“殷之顽民”,而且把那些“庶殷”征发来作洛邑,用种种严厉的话去恫喝他们,那不完全是表示着把被征服了的民族当成奴隶使用吗?[4]
本来当时的阶级的构成是分成“君子”和“小人”的,“君子”又叫作“百姓”,便是当时的贵族;“小人”又叫作“民”“庶民”“黎民”“群黎”,实际就是当时的奴隶。他们在平时做农夫、百工,在战时就当兵、当伕。这在《大雅》和《小雅》的各诗中,叙述得最为明白,并且如象:
“周餘黎民,靡有孑遗。”(《云汉》)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桑柔》)
我们从这些话上看来,可以知道当时的奴隶是怎样受着虐待了。
一方面在族内使用着奴隶,另一方面便向四方八面的异民族进攻。周初的局面被后人粉饰出来虽然很象一个极盛的封建时代,但那全盘是虚伪。我们由最可靠的信史——《诗经》——可以考查得的,直到周宣王时,汉民族都只仅仅跼居在黄河流域的中部,当时四方八面都还是比较落后的牧畜民族。例如,南方的长江流域便有荆蛮、淮夷、徐戎,西方的有犬戎,北方的有蛮貊、狄人、玁狁,山东一带还有所谓莱夷、嵎夷。所以事实上它还是被四围的氏族社会的民族围绕着的比较早进步了的一个奴隶制的社会。
[1]此说错误,西周并未有铁的发现。周人的勃兴,事实上是由于采用了殷人的文化,而殷人之被周灭亡是由于帝乙、帝辛二代在征讨东南夷上流血过多,生活过于趋向享乐的结果。——作者补注
[2]《国语·齐语》。
[3]《公刘》一诗所叙的虽然是周初传说,但并不是周初作品。锻字解为铁矿是很勉强的。这一断案,根据十分薄弱。——作者补注
[4]《左氏》定四年《传》言:“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此明言以殷人为奴。此外锡臣仆民人之事于周代彝铭中甚多。详见《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作者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