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读三年级时,开始学习写作文了。
好,也可以进行父女对话了,我想。经过商量女儿非常高兴。她亲自动手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在封面上端端正正写上了“女儿和爸爸的对话”几个大字。由此,开始了我和小女儿的父女对话。
所谓父女对话,就是我和孩子共用一个小本子,在上面轮流写上彼此想说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随便说来,不拘一格,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到现在我和小女儿的父女对话已经坚持了两个年头了,对话写了满满两大本。今年家里买了电脑。暑假里,我们还把父女对话搬到了电脑上。前几天,又翻看本子上及电脑里我和小女儿的对话,仿佛看到了我和孩子在心灵世界里一路同行的一个个足迹。这里遴选几个片段与朋友们共同品味,原本是随笔写来,这里也就不加雕琢了。
片段一:在孩子面对考试感到忧虑时的对话。
女儿:还有17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我真担心考不好。爸爸,我如果考不好,您会生气吗?您会打我骂我吗?
爸爸:因为考试,爸爸从来没骂过打过你,是吗?不要担心,应该有信心。真的,你应该充满信心,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这些日子你很努力,而且也越来越聪明。面临考试爸爸送你两句话:
第一句:努力了就是成功!
第二句:我行,我能行!
好啦,信心更足了,是不是?爸爸为你加油!
片段二:在孩子考试拿了好成绩时的对话。
女儿:我向您宣布我的成绩:数学98分,语文97分,英语96分。听到这个消息您高兴吗?当时,我听了老师念分数,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这个学期没有白努力,汗水没有白流。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得100分。
您说我会实现这个愿望吗?
爸爸:不一定非要100分,但你肯定会有新的进步。知道了你的考试成绩,爸爸也心里一亮:嘿!我的女儿行啊!真的,爸爸感到你的确很聪明,脑子里的智慧在不断的闪光。你也付出了努力。你说的对,努力不会白费,汗水不会白流。
聪明加汗水,肯定会不断进步!
女儿:我有足够的信心,一定能够坚持下去的。下次考试也要争取这样的好成绩,来报答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深情。
片段三:在孩子准备参加第一次演讲比赛时的对话。
女儿:明天就要演讲了,我有点激动和不安。但是我不会让我们班落在别人后面。我一定为我们班争光,跟四·一班、四·二班比一比,让我们班打一个翻身仗!
爸爸:你热爱班集体,为班级体争光的精神真好。爸爸祝你成功。坚定自信,肯定成功!
片段四:在孩子的第三幅书法习作发表时的对话。
爸爸:你的又一幅书法习作发表了,你高兴吗?爸爸祝贺你!你就是那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刚刚取得一点成绩,骄傲了吗?没骄傲,该怎么办?
女儿:我非常高兴又一幅习作发表,谢谢您的祝贺!
我没有为我自己骄傲,我会继续努力的。如果说骄傲,也不是为我自己骄傲,而是为您骄傲。因为我的成功有您的心血。我希望我的书法习作在报上发表的越来越多,也希望您的文章发表的越来越多。
片段五:在父母发生冲突时的对话。
女儿:爸爸,我觉得您有一样不好,就是有时候和妈妈吵架。我听见您和妈妈一次一次的吵架,我觉得好没意思,心里很不是滋味。您应该跟别人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样我们会更尊敬您的。您和妈妈不应该天天吵架,我希望咱们有一个和睦的家……
我知道我好像不该这样说,可是昨天又听见您和妈妈吵架了,我心里好难受,就说出来了。我是希望咱们这个家更和睦更幸福,爸爸。
爸爸:(读着孩子的话,不禁我泪眼朦胧,和妻子深深地反省了我们的过失之后写下了下面的话)我的女儿真的在长大!
爸爸和你妈妈商量了,向你保证,努力做到不吵,有话好好说。让咱们这个幸福的家更和睦更温馨,好吗?爸爸对你提个要求:当爸爸又要着急时,你勇敢地提醒爸爸,爸爸一定听你的。这样,家庭的和睦也有你的功劳。你说好吗?
……
您也许说,一家人有什么话不好直接说?实践告诉我,亲子书面对话真是幸福多多,好处多多。一是有利于增进亲情。写出来的话比说出来的常常份量重些,这个份量主要是感情。由于感情的作用,彼此沟通的更深刻。二是有利于表情达意。把一个意思写出来,需要也允许较细心地遣词造句,这就能够更好地表情达意,把彼此想说的话说到位。三是有利于领悟品味。写出来的文字把思想感情物化了,避免了口头语言的稍纵即逝,这就给对方仔细领会提供了机会,使沟通更有效。而且,可以保留下来时常品味。四是有利于双向沟通。孩子和大人面对面,双方都会有些话难出口,孩子更是如此。书面交流就免去了这个难处,使孩子也能表达对大人的意见,促进双向的沟通。五是有利于抓住时机。口语交流是即时性的,不如书面交流来得从容。书面交流可以早一些,也可以晚一些,不致于因为别的事而错过沟通的时机。六是有利于锻炼能力。由于用文字沟通,孩子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这是不难理解的。而且还会连带地使孩子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假期里我们改用电脑对话之后,小女儿在对话的同时也学会了电脑打字。上面这些都是口语交流所不及的。
正是由于好处多多,我才和两个女儿一直进行着这样的父女对话。现在,大女儿读高中了,还坚持每周一次对话。小女儿读五年级,每周要两三次。每当读到我们的父女对话时,心中总是涌起亲情的暖流。父女对话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桥,走过心桥,我和孩子一路同行。
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