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高分一定有方法——成功应试的26个关键词 §【关键处点拨】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决定学习方向、增强努力程度方面,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考试分数的高低。

正确看待学习动机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两者之间高度相关,而且通常是一致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适当的学习行为,使得孩子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有选择地学习;能够维持学习行为、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直接“提高”考试分数。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学习动机是提高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某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通过采用q聚变分析法对该省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7.8%的学习困难型学生属于学习动机型困难。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学习动机;如果有了恰当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就会好起来。

这表明,学习动机明确的人学习成绩往往也好,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过,也有例外。有时候学习动机很明确,可是考试总也考不好。这种情形并没有否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只是表明,动机并不能代替学习。也就是说,仅仅有学习动机还不够,还要为此付出努力——学习动机只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学习目标不是过高也不是过低、学习压力不是过大也不是过小)时,对学习效果的促进最大,这时候的孩子作业做得好、学习效率高。相反,学习动机强度过强、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

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对考试成绩有一种合理期待

要想学习好,就必须有一个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对考试成绩有一种合理期待。

这种合理期待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要切合实际,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跳一跳,够得到”。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及,不但不会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还会打击自信心;目标过低,当然就起不到挑战和强化作用了。另一方面,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以近期目标去实现长远目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判别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学习动机是否强弱,可以参照以下标准。以下7条中如果有5条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表明已经达到了中等学习动机水平:

①有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②制定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能否达到?

③有没有学习兴趣?

④有没有作息规律?

⑤有没有运动、娱乐、休闲时间?

⑥有没有充沛的学习精力?

⑦有没有足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

学习动机原理表明: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成绩会有很大影响。在各种学习动机中,外部动机尤其是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极大。所以,孩子能否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期待

单从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态度来说,如果父母注重家庭教育,孩子就会对社会上的各种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影响、对错误现象进行抵制,从而影响学习动机的正确形成和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通过对两组准备上大学的男孩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期望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相当大的影响。在美国洛杉矶,墨西哥人家庭、华人家庭、美国人家庭3种类型中,华人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和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美国人家庭次之,墨西哥人家庭影响最小。

究其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能够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期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业余时间喜欢学习,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考试分数就容易提高;如果父母业余时间天天打麻将,时不时说些“读书没啥用”、“赚钱才好”等丧气话,孩子的考试分数就很难高到哪里去。

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11岁时梦想着有一天能打破比蒙创造的8.9米的世界跳远纪录,为此经常用尺去量这个长度。可是每当参加比赛时,却总是连连失败。12岁的刘易斯回家后大哭,说:“我输够了!输够了!”刘易斯的父亲微笑着说:“伙计,现在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开始赢!”在这种家庭期望转化为内在动力后,刘易斯不仅以8.91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连续4届奥运会都获得跳远金牌,创下了一项世界奇迹。

我们的孩子并不都具有运动天才,这时候的父母怎样来表达这种家庭期望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回家作业本上签字时,写上几句表达希望的话,鼓励孩子奋发向上。

老师的榜样作用和期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就学校影响因素而言,由于孩子的在校时间长,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甚至要超过父母,所以,老师对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如果老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连老师工作也马马虎虎、吊儿郎当的,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冷淡情绪,学习就不上劲,考试也就考得差。

除了老师本身的榜样作用外,老师的期望也会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直接影响考试分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和孩子都非常注重择校、择师的理由所在。

动机信念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判断、价值的认识,是学习动机的一项主要内容。适当转变动机信念,改变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判断、价值认识,有利于大大提高学习成绩,让考试分数上一个台阶。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学习动机信念对考试分数影响很大

担任欧洲学习与教学学会会长的蒙妮奎·博卡尔兹教授,对学习动机颇有研究。她对位于世界不同地方上学的2名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这2名学生一位是斯蒂范诺,汽车修理工的儿子,生活在欧洲南部的农村;另一位是桑德拉,马路清洁工的女儿,生活在南美的一个大城市。

例如斯蒂范诺经常抱怨说:“我不知道阅读诗歌能学到什么?”而桑德拉则开心地说:“阅读诗歌是学校里最有趣的一项活动。”容易看出,仅凭这一点,他们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截然不同。

动机信念源于直接学习经验、观察学习经验、他人的言语讲述、各种社会比较。例如:

就直接学习经验而言,桑德拉说:“许多数学问题太难,我做不来。但是,如果有人给我一些提示的话,我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就观察学习经验而言,斯蒂范诺说:“当同学们不肯互相帮助时,数学教师很恼火。”

就他人言语讲述而言,桑德拉说:“我父亲认为学诗歌没什么用,他说学好数学更重要。”

就社会比较而言,斯蒂范诺说:“老师为什么总是大声叱责我,而对其他同学却不如此?”

所有这些都表明,每个人的学习动机信念不同,所做出的选择就不同:乐观的信念必然有利于学习,悲观的信念必然有碍于学习。

促进积极动机信念,消除消极动机信念

动机信念一旦养成,很不容易改变。但是,如果是悲观的信念,不容易改变也得变。否则,学习成绩就很难提高。改变的办法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消除消极动机信念,二是促进积极动机信念。

消除消极动机信念,理由很简单,因为它会妨碍学习。有的孩子对某门学科持有积极动机信念,这门学科就学得好;对另一门学科有消极动机信念,形成了失败定向,未考先怕、未考先败,这门学科就怎么也学不好。消除消极动机信念的途径是,要经常想一想原因,而不是结果。例如,一门学科总是考不好,要多想一想是哪些地方失分了,而不是整天考虑失去了多少分。

促进积极动机信念,能够让孩子乐在其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克服,勇敢地闯过去。这对孩子的学习、考试很重要。

促进积极动机信念的方法,主要是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长远看,它是自己理想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今后用得着;从眼前看,它是考试的内容,不学好就考不好,或者根本无法通过考试。虽然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但在促进积极动机信念方面的作用是一样的。

学习成绩好不好,与有没有一个恰当的成就动机有关。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的愿望和倾向。

一个人如果学习动机较低(说穿了就是自己不想学),或者父母只要求他们识几个字、混个文凭,表现在学习上就一定是得过且过。只求“六十分万岁”,考试分数当然也就上不去了。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只要能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很快就能提高考试分数。而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智力水平足以达到学好这门学科的要求。其言外之意是,要让他树立起自信心。

成就动机低,很用功也会变成“无用功”

有些孩子智力很正常(智商在90以上,没有耳聋、眼瞎等感官障碍),可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总分比班级平均分落后许多,或者至少有一门主课不及格)。实际上这不一定是他们学习不用功造成的,相反,有的孩子还非常用功,可是考试仍然考不好,原因很可能在于他们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从而降低了学习目标、放弃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句话,他们对自己的成就动机过低。

毫无疑问,每个人的学习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有的是为了报答父母,有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有的是为了丰富知识面,有的是为了评上三好学生,有的是为了考一个好学校,有的是仅仅为了得高分,有的是为了证明给某个异性同学看……所有这些动机,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考试分数。

不过,如果成就动机过低,很用功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无用功”。

虽说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机高低不等,但总的来看,适当放低学习动机、经常体验到成功感,向上攀登的步子会走得更扎实,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这方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放低要求,积小胜为大胜

学习动机包括期望因素、价值因素、情感因素3种成分,其中情感因素涉及到孩子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情感与情绪反应。

如果一个人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总是体验到挫折和失败,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气愤,这种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阻碍学习。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中感到轻松愉快,就会增强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考试就会越考越好。

仔细观察会发现,平时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他们体验到的更多是失败感。这时候首先要放低对他们的要求,将长远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提高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他能真正享受到一次“成功”,有效增强学习动机,为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

品尝成功,形成良性互动

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让他经常品尝到成功,形成良性互动。

在这里,尤其要注意学习基础差的孩子,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当某一学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才能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从而转变为发奋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这种放宽要求,要得到孩子、老师、父母三方的理解和认可,才会收到实效。

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既要父母和老师实施赏识教育,又要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学习搞上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品尝到成功,从而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机;而这时候的父母和老师,也才会主动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问题,真正形成良性互动。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