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著)
★根据王巩《甲申杂记》载,那个带头诬陷、调查、审问苏东坡的李定,整日得意洋洋,有一天与满朝官员一起在崇政殿外等候早朝时,向大家叙述审问苏东坡的情况,他说:“苏真是奇才,一二十年前的诗文,审问起来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以为,对这么一个轰传朝野的著名大案,一定会有不少官员感兴趣,但奇怪的是,他说了这番引逗别人提问的话之后,没有一个人搭腔,没有一个人提问,崇政殿外一片静默。这静默算不得抗争,也算不得舆论,但着实有点儿高贵。相比之下,历来许多诬陷者周围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热闹,以嘈杂助长了诬陷。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在一般意义上,家是一种生活;在深刻意义上,家是一种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明代张岱《夜航船序》里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张岱编一部初级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常识,使士子们不要在类以夜航船这样的场合频频露丑。
★文章一旦阻断,远比其他事情的暂停麻烦,因为文思的梳理、文气的酝酿,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甚至稍纵即逝,以后再也连贯不上。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要有统领全局的强悍。
★著名的藏书楼——宁波天一阁,其创办人范钦系明代嘉靖年间人,自27岁考中进士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事实上他把人生的第一要务看成是搜集图书,做官倒成了业余,或者说,成了他搜集图书的必要手段。
★正视上海人的人格障碍。(1)满足于小平衡。(2)好围观爱起哄。闲话多,对别人进行不负责任的议论,空穴来风,信谣传谣,绘声绘色,把人才中伤,把好事弄脏,把污秽扩大。(3)超敏感度的抱怨。(4)“多面人”的尴尬。
★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不管他担当什么工作,总会比其他人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有趣味、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
★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确实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个教授狠狠心,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五十年代中期,一位被错误地开除了公职的大学教师落荒成一名边远地区的“车把式”,他的蓝布小包袱中则始终藏着一部《楚辞》。文革中,一位美学家被迫到农村去劳动时,偷偷带了一本最“经读”的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1994年9月22日晨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