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天可度,地亦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最难的恐怕是与人打交道,最难以防范的也许是人心。但是,人活于世,难免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除了家人、朋友,还有工作中的领导、同事和客户等。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变得多种多样,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与外界互动的便利。
然而,看似开放、宽松的多渠道联系方式,却禁锢了我们的正常社交,让我们陷入“社交困局”无法出来。例如,由于经常用社交软件沟通,有很多人在线上显得积极活跃、能言善辩,但是跟人面对面交往时,就会畏首畏尾,紧张得不敢参加一些正常的社交活动。
我认识一个供稿作者,文章写得很棒,也编写过很多本介绍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书,可是她平时除了参加少量亲朋好友的聚会外,拒绝参加职场上的任何活动。
有一次跟她合作的公司让她采访一个从外地来北京的企业家。这个企业家想要写一本宣传他和他企业的书,除了提供一些资料,还希望能当面跟作者沟通一些重要的细节。
当公司负责人把企业家要约见她的事情通过打电话告诉她时,她连声拒绝,甚至提出,她做不了这个项目,也不会跟企业家面谈。
“有什么话不能在微信上说呢?”她疑惑地问对方,“电话、微信采访这么方便,为什么要见面?”
实在拗不过她,公司负责人只得另找他人代为采访。事后我在微信上问她,为什么害怕跟人交往?
她回答:“就是害怕跟陌生人见面,见到陌生人就紧张,总觉得他们一心想着在我这里‘索取点利益’。这也是我毕业后一直给多家公司做兼职的原因,就是不想在公司坐班跟人打交道。”
她就读的大学,是一所名校。她也算是才华横溢的高才生。正是由于害怕跟人交往,她多年来宁可从事薪资待遇不稳定的兼职工作,也不做薪资高、有保障的全职工作。
实际上,我周围有很多跟她一样的朋友。他们有稳定、体面的生活,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平时聚会中,他们也挺活跃,可就是排斥跟陌生人交往。
我多次问过他们:“虽然不熟悉,可大家都一样,与他们交往,你们究竟怕什么?”
他们说,具体原因说不上来,就是不想跟陌生人在那里“尴聊”,说的还净是废话,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说废话还好点,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从陌生人变成朋友后,当面谈得好好的,过后却给你一刀。”有个朋友说。他的话引起其他朋友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
这个朋友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想当初,他也算是社交能手,跟领导、平级的同事、下属及客户沟通都没问题,他也交付了一片真心,不用领导提醒,就加班加点地赶工作,帮平级的同事代班,亲自带新来的下属,可谓是尽心尽力。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只要工作中出现问题,“背锅”的一定是他,而且他工作做得越多,“背锅”也越多。最令他伤心的是,有几个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为了能够留在公司,竟然联合一位想取代他的下属,在领导那里“奏了他一本”。虽然未能得逞,但是这件事伤透了他的心。
从那以后,他把工作跟生活分得清清楚楚:工作时间正常跟相关的人交流,下班后不会再跟任何人有工作之外的关系。如果公司提供一些能多认识业内人士的活动让他周末参加,他也会拒绝。
用他的话说,共事多年的同事尚且为了点小利出卖他,何况陌生人。他不图对方的利,对方也别想图他的利。既然不图利,何必浪费时间?我跟家人、朋友交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图利,但这是互利。家人更爱我,也让我多跟朋友沟通感情,以后有难处了,大家相互有个照应。
虽然他的观点有些偏颇,但还是有些道理。我们与人交往,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都带有各自的目的。
在某种程度上讲,社交的起点,跟我们与家人和朋友交往大同小异,也是“利益交换”。只不过与家人和朋友交往是长期性的,比较稳定。社交则是等价交换、各取所需,一旦有失平衡,轻则分道扬镳,重则对簿公堂——这样的场景在家人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朋友之间,都可能会发生。
有人说,生活是一场修行,而修行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注定会遇到很多人,碰到很多困难。无论我们遇见谁,他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教会我们一些什么,包括“人性的复杂”。当我们走到路的尽头,我们收获的将是人生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
所以,不要害怕跟人交往,即便大家相互交流,所求可能与“名利”相关。鬼谷子早就说过: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鬼谷子把圣人的终极目标定位“扬声明名”,就是传播名声,获得美名。
连圣人都这样,何况我们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同别人打交道时,就要看淡、看开一些。人与人之间交往,本质上就是社会交换的过程,说不定连我们都没有发现的自己身上的优点,对方却觉得有很大的“价值”;对方习以为常的一些见识或习惯,却启发或改变了我们……
即便此次社交于我们真的无益,我们也没什么太大损失。大不了以后少参加这些活动,事后能否再联系对方,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觉得类似的活动对自己有益,例如让我们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新的信息,或者这个人给了我们某些方面的启发,我们就要与他继续保持联系。
摆脱“社交困局”的方法很多。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找出此次社交的目的
去参加某个活动和见某些人前,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花宝贵的时间参加这个活动,见这些人。毫不夸张地说,社交的起点是等价交换,大家是利用此次社交各取所需。就好像我们跟亲朋好友聚会,图的是开心快乐、增进感情;如果达不到,因为情在,我们下次再见时会想办法避免。社交也是如此,找出我们的目的,即便达不到这个目的也无妨,至少积累了社交的经验,再参加类似的活动就知道如何避免了。
2.紧张时问自己几个问题
跟陌生人见面,紧张是很多害怕社交的人常见的反应,对方可能跟我们一样,也会紧张。紧张时,问问自己:我是要见国家政要或外宾吗?我有什么把柄掌握在对方手里?是对方掌握着我的生杀大权吗?如果都不是,我紧张什么?
3.对着镜子模拟一下自己的微笑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没有人会为难一个对他友好微笑的人。当我们觉得跟对方无话可聊时,可以微笑着倾听对方说话。但要注意,一定要耐心专注地听,该附和时要附和,该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也要自然大方一点。
4.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
先了解一下要参加的社交活动的性质,或者我们要见的这些人的背景,这样,见了面可以有共同的话题。如果需要用到我们的行业知识,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自然地切入话题。只要能跟对方有话可聊,我们就会有收获。
5.搜集一些关于社交的小常识
虽然社交中我们接触的事物不同,交往的人也性格各异,但是关于社交的一些基本常识还是相通的。不过,要在了解社交常识的基础上随机应变,这样更有助于我们从容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