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他之前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他跟几个朋友在一起打麻将时,接到小舅子的电话,让他赶快准备一下,到小舅子朋友的公司去面试。
这个公司待遇很好,而且公司老板招人时会先在朋友圈发布招聘信息。机会难得,小舅子第一时间告知他,并且发来了公司的地址——离他家也不远。
受高薪吸引,他跃跃欲试。而当他准备离开时,其他朋友不满了,半开玩笑地调侃他:
“你这个人重财轻友,大家玩得好好的,你突然离开算什么事?”
“那家公司我听说过,虽然赚得多,但实在是太辛苦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没必要受那个累吧。够花就得了。”
“坐下坐下,大家都‘穷得挺稳当’的,你‘瞎折腾’干吗?”
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他在笑过后,还是决定离开,但是大家硬是拉他打完一圈后才放他走。
由于他晚去了一会儿,错过了那次招聘机会。家人责怪他,说他是被那几个打麻将的朋友耽搁了。但他经过反思,得出一个结论:阻止我们行动的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当时朋友们阻止他时,他本来也有点犹豫,而朋友们的挽留正合他意,他就借此“就坡下驴”,留下来继续打完那一轮才去面试。
在他看来,穷人不一定懒,但懒人一定穷。这几年来,他家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家中的电器几十年没有换新了,坏了,甚至都懒得送去让人维修。他躺在沙发上刷手机,或者跟朋友打麻将,一玩儿就是一个通宵。
每次有亲戚朋友给他提供工作机会,或者提议他做点小买卖时,他都会以“没文凭,没钱”为借口拒绝。事实上,当初跟他一起初中毕业的同学,很多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参加自考,获得了大学文凭。
偶尔跟人闲聊,提到这几年过得紧巴巴的生活时,他也是以“没钱,没办法做事”为借口反驳,一副“我穷我有理”的姿态。
后来,他醒悟过来,他觉得自己是咎由自取。终于有一天下午,他抱着“只要给钱就干”的心态,骑着自行车到外面去找工作,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一份卖苦力的工作。
因为工作是计件的,干得多,提成就多。他给自己制订了每天的赚钱计划,就是每天必须干够多少件。他还算出了一个月拿多少钱。他要攒够一笔钱,将来开个小餐馆。他家就住一楼,他的邻居们都把自己家的房子改建成门面房租出去了,而他以前是懒得改建,觉得麻烦。
他想,怎么也是穷,还好有力气,瞎折腾呗。一年后,早出晚归工作的他,终于用积攒的钱如愿开了一个早餐摊。
做早餐需要在凌晨两三点起床干活,到上午十点多结束,虽然很辛苦,但一早上赚的钱也很可观。中午他休息一会儿,晚上又摆摊做烧烤生意。因为没有房租,第一个月他净收入上万元。
赚钱也能上瘾。他“野心”开始变大,装修了门面房,招了几个服务员,实现了开小餐馆的梦想。
如今的他,又开始琢磨着用开小餐馆赚来的钱去做其他事情了。他跟我说,想起以前那种“穷得很稳定”的生活,感到后怕;人一旦穷习惯了,思维也会变得古怪起来,总觉得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足够多的本金,没有这笔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且一想到要拿出这笔数目巨大的钱,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梦想了。
他说:“当我们陷入穷的困局中时,即便有机会改变,我们也不敢尝试。穷不可怕,穷给我们造成的困局思维才可怕。”
有钱才能做事情。这种观念束缚了很多人的思维,也让他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实际上,一个人要想做一件事情,本钱什么的真的不是问题,主要是看他想不想做,是不是付诸行动了。
有的机会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的,有的机会则是等待创造机会的人的。而对于陷入穷的困局里的人来说,即便机会在眼前,他也懒得去尝试。
人们常说,穷的时候一定要多出去增长见识,所谓出路,走出去才会有路。当我们穷得只剩下力气时,就用自己的力气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我们穷得只剩下50块钱时,摆个地摊做点小生意也是不错的出路。只有行动起来,一切才会改变。当我们来到外面的世界,接触不同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事时,我们也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将跟每一个人交流,会得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有的打开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醍醐灌顶,发现这个世界上处处是生机,处处有机遇。所以,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会激发我们潜在的能力。
我们摆脱困局后做成的第一件事,更多地体现了我们的能力和价值,后续的我们将会像吸铁石一样,吸来更多的机会。这就像金融学上的“马太效应”。
在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记载:“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老子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类似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而“天之道”则代表着国家整体意志。
同样是给人打工,有的人能够成为公司高管、专业人才,有的人能成为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而有的人则用一年工作获得的经验做了一辈子同样的工作,却依然没有做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我上面讲的故事已经给出了答案:这跟资金没有关系,而是跟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他往哪个方向行动,他行动的结果决定他的格局。对于有大格局的人来说,他们是站在了山顶,看得远,懂得规划;他们敢想,想了就立即去做。
我们常说,救急不救穷。升米恩,斗米仇,讲的就是我们跟亲戚朋友的相处之道。如果亲戚家有了困难,我们借钱给他,帮他渡过难关,他可能会感激我们。但是,如果他一有困难我们就不假思索地借钱给他,时间长了,他可能会觉得是理所应当。一旦不借给他钱了,他可能还会记恨。他不想办法解决生活困难,只是一味地索取,花完了再要,就是一个无底洞。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总之,我们若不改变,不破“穷得很稳定”的局,就会一直困在里面,并且会一天比一天穷。
人越有钱,就越要努力。人越懒,就会越穷。人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否则越闲越懒、越懒越穷、越穷越废。请记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易经》有云:“人贫不语,水平不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越在贫穷的时候,就越要懂得少说话多做事,要学会暗自下定决心,有志气、有勇气地去寻找梦想。
所以,要走出“穷得很稳定”的局,就要通过行动来改变。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走出去,主动寻找机会
马云说:宁愿出外碰壁,也不愿在家面壁。人闲百病生,越闲越懒惰。一个人太闲了,不但对身体不好,还会缺乏斗志。每天没有目标地虚度,时间一长,人就废了,变得消沉萎靡。
还有一句话说,再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前半句话是告诉我们,即使要饭,也需要我们付出行动;后半句话是说,只要活下来,不放弃努力,总有一天会有出头之日。
这些话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扭转穷的困局,就必须主动走出去。树挪死,人挪活,穷吵闹,富安然。穷时要离开家出去奋斗,凭本事赚钱,这样既能喂饱肚子,也有了底气,总好过待在家中无所事事、胡思乱想。
2.不断修正自己赚钱的路径
赚钱后要有规划和目标,这样我们的行动才更有动力。就像我前面讲的那个开小饭馆的朋友,钱再少,打理好了,也能或多或少增加自己的财富,为创业积累一笔本金。保持这个赚钱的习惯,不断修正自己的赚钱路径,争取让自己的每一分钱都去为自己挣钱,让我们的财务变得越来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