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人生相逢即是缘:星云大师谈处世之道 能令别人欢喜,才是成功的管理

1

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运作方式。管理是一种艺术,有其灵活巧妙之处。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于带领,败卒残兵也能成为骁将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看出他们犯错的症结,给予确切的辅导。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要让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长。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2

我觉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权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而且,管理者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要常常深入群众,和大众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及感情,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星云语录

我觉得管理不是命令、不是指示、不是权威,管理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立场互换,要让人心甘情愿、给人信心、让人欢喜跟随,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

3

沟通或管理,都是为了取得彼此的共识,而非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因此,要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能令别人欢喜接受,才是有效而成功的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4

说到管理,其实就是在考验自己心中有多少慈悲与智慧。管理的妙诀,首先须将自己的一颗心先管理好,要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能合乎时代与道德。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5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身心都无法管好,又怎能管理他人之事?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心善则一切皆善,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6

佛陀是最早的管理专家,他讲说的教理义涵,可以说无一不是管理法。例如,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来形容每个人法身、自性,是永恒、无始无终、无穷无际,用之于管理,不也是要做到纵的上下联系,横的各方关照,才能圆满周全吗?其他如“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八正道”等,也都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管理法门。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7

佛教一向重视人事管理,我对现代人间佛教的人事管理规则,有以下几点意见:

(1)要顾全大局。(2)要明白分工。

(3)要知道协调。(4)要用心策划。

(5)要全力推动。(6)要向上报告。

(7)要知道承担。(8)要追查成果。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的管理学》

8

企业的定义,不仅指狭义的社会工商企业,举凡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的组织体,都可以称之为企业。佛教也是相当重视企业理念的组织体,例如,佛陀当初创建僧团,就是本着有组织、有计划的企业精神而成立的;唐代“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是具有企业思想的;近代太虚大师重整僧伽制度,也是企业精神的展现。乃至佛光山倡导人间佛教,也是以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划的企业精神,作为人间佛教事业的管理。

——《佛教丛书·教用·佛教与企业》

9

佛教很重视群我的关系,丛林寺院管理的原则,从启发心灵和服务大众着眼,而且主张自动自发、自我约束。两千多年来,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作为信仰的依归,以经、律、论“三藏”为管理的法则,令僧众有明确的方向目标和最佳的修行指南。其实,这个管理方法亦可用之于国家、社会、各行各业,乃至个人的身心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0

佛教里有很多的管理法,如四摄法的管理、六度万行的管理、八正道的管理、戒定慧三学的管理。现在的管理,也可以学习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法。当他管理公司一百名员工的时候,他自己身先士卒,以身教来领导员工一起打拼;当员工达到千人的时候,他和员工分层负责,共同打拼;当员工有了一万人的时候,他在员工后面合掌,感谢大家、祝福大家,这实在是深得管理学的三昧。

——《迷悟之间·管理学三部曲》

11

有流动的水才会清,人事常调动,对于职务就不会把持、眷恋,人事才会健全。所以,佛光山实行三年一调的人事轮调制度,借由调动的机缘,让大家多方学习。每任期三年,应以书面向常住辞职一次,如常住有需要,便可再续任。对于人事调派要欢喜奉行,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成就常住的一个因缘而已。

——《开示》

12

如何做好管理,有三个原则:

(1)用“情”管理:父母管儿女要有爱,老师管学生要能保护他,上司管部下也要给予关心。人心是肉做的,用爱、用情来管理,才能赢得人心;没有爱心,对方不服气,就难以管理了。

(2)用“理”管理:有时太重情爱的管理,无法折服对方,这时就必须讲究“理”。家庭有伦理,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职场有伦理,则上下和谐,做事有条理、计划,被管理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服从。

(3)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只得仰仗于“法”。所以,国家定有法律,甚至军有军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只有法才能公平、平等地把人、事都管理好。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3

有些人从事管理,善以谋略在人我之间制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易为属下所尊重;有些人从事管理,喜用计策先试探别人的忠诚,但是一旦被人识破,就不能为对方所信服。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以己心来测度他情,以授权来代替干涉。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4

有道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我觉得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没有管理,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能放手、能分权,使管理进入更高层次与境界。如我提倡的“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如果大家都做好事,你帮我、我助你,则彼此相亲相爱;大家都说好话,则时时耳根清净;大家都存好心,则处处都有春风、有和平。如此,人人有秩序,有良善的道德,自然可以进入“无为而治”的管理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5

在管理时,我们常会跟对方说:“你都不听我的话!”“你都不接受我的意见!”其实,想一想,我们又何尝听自己的话?往往自己承诺的事情却做不到,所以与其说管人难,不如说有时候管自己更难。我们在管理别人之前,先要管好自己,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口说不如身行”,不言而教,是最好的管理。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6

我们要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八万四千个烦恼,例如,以喜舍对治贪心、以慈悲对治愤恨、以明理对治愚痴、以乐观对治沮丧、以知足对治嫉妒、以信心对治猜疑、以真心对治虚妄、以谦卑对治骄慢、以感动对治不满、以发心对治懒惰、以反省对治不平、以惭愧对治蛮横、以包容对治狭隘,这些都是很好的情绪管理妙方。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17

身为现代领导人、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笑在脸上,赞在口上,怪在心里,气在肚里。

(2)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功归大众,过自承担。

(3)不计得失,不可畏缩,不能颓丧,不会顽执。

(4)顾全大局,倡导人和,上下交流,意见一致。

(5)发心服务,遵守诺言,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6)注意调和,照顾大众,善用机会,把握人生。

(7)处事幽默,聆听报告,细心研究,双手合十。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星云语录

有道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我觉得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没有管理,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能放手、能分权,使管理进入更高层次与境界。

18

做一个领导人,除要具备领导人的气质外,还要懂得领导之道:

(1)做一个领导人,要能讲能做:领导人要能说得到、做得到,如果领导者只知要求属下,自己却与所言相违背,则下位者必不服之。

(2)做一个领导人,要无怨无悔:领导人要有高瞻远瞩、乐观豁达的心胸,而且要有不怕困难的坚忍气度,要有全心付出的无悔态度。

(3)做一个领导人,要有慈有智:领导者除了要把公家赋予的责任确实执行外,还要有评估周遭情势变化的能力,以及决策谋划与处理危机的智慧。此外,对于属下的问题,也要以慈悲心来协助他们处理、解决。

(4)做一个领导人,要不私不傲:领导者不可存有私心,不能但凭个人的好恶,而对属下有不公的赏罚;更不能假公济私,将公器私用。应该要明是非、知荣辱,要有刚正不阿、不倨不傲、功成不居、遇事承担的勇气,如此才能获得属下尊敬。

——《星云法语·领导之道》

19

在统理大众上,“知人、育人、用人、留人”是身为领导者要具备的能力。知人首重了解各人长短,育人要懂得教导部属,用人要公平合理,留人要使之有前途。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懂得用人之道,优秀的人才就会甘于为其所用。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20

知人善任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人各有其才华、能力、特长、个性、好恶等。关于“知人之明”,有四点提供:

(1)要知这个人的“能”:主管要知道下属的能力所在,针对他的才能好好利用,给他空间发挥。

(2)要知这个人的“才”:人的才华,要从事实中去表现。有才不得施展,固然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团体的损失。所以,对于有才华的人,主管要想办法让他发挥。

(3)要知这个人的“缘”:有时候,一个人虽然本身能力有限、才华也不高,可是他的人际关系很好,他所结的缘很广,懂得运用他的因缘关系也很重要。所以,一个善于用人的主管不但重视这个人自身的能力,还要懂得用他的关系、用他的因缘。

(4)要知这个人的“义”:我们用人,有时候,这个人虽然很聪明能干,但是他没有道义;有时候,虽然能力才华差了一点,但是他很讲义气,能用他的义气,这个人就有价值了。过去的管家,只要授权给他,他可以替你把产业、各种关系维系得很好,为什么?因为有义。所以,用人要用有义气的人,这也是知人之明。

——《星云法语·知人之明》

21

领导是一门学问、一项艺术,也是一种功德。领导者要能为大众谋求福利、要为大众减轻负担、要为大众计划未来、要为大众担当责任。领导的哲学,有上等、中等,也有劣等,这就要看领导者的能力如何。领导人的层次有四种:

(1)下等领导,尽己之能:下等的领导人,他径顾表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忽略了团队合作的意义,不算高明,只能是一个下等的领导人。

(2)中等领导,尽人之力:如果一个领导人,他的心量如海,不拣粗细,可以“尽人之力”,也就是部属有什么力量都让他发挥出来,这是中等的领导人。

(3)上等领导,尽他之智:一位上等的领导人,他不但会让每个人的力量都用出来,还要把各人的智慧、才智都发展出来。

(4)高等领导,尽众之有:更高一层次的领导人,他能够“尽众之有”,让所有跟随他的大众,没有一个人不奉献自己的能力、智慧,甚至没有一个人不把自己的心统统都奉献出来。如佛门有谓“色身归于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大家“群策群力”“群心交心”,彼此都肯交心,做起事来就会着力。“尽众之有”,这就是最高的领导层次了。

——《星云法语·领导人的层次》

22

身为主管者,是领导的中心,除了爱护部属、员工以外,也要健全自己,例如,包容的心胸、承担的勇气、决断的智慧、主动的精神,不看轻后学、不推卸责任、不疑心猜忌、不争相领导等。以此为行事准则,必能获得大众的拥护。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伦理观》

23

向主管请示问题,在时间上要把握好;在空间上要懂得自己的前后位置、身份、上下;对于人际关系,要懂得相处之道,如此必能减少很多纠纷。

——《星云日记》

24

主管分有四等:

一等主管:关怀员工,尊重专业;

二等主管:信任授权,人性管理;

三等主管:官僚作风,气势凌人;

四等主管:疑心猜忌,不通人情。

身为领导者,能有知人之明,且能推心置腹的信赖、尊重,凡事多体恤、多包容,部属就会因为受到赏识、重用而心悦诚服,甚至萌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诚。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25

员工与主管相处之道:

(1)被怪不生气。(2)工作不拖延。

(3)指示不违逆。(4)凡事不隐瞒。

(5)处众不特权。(6)敬业不偷懒。

(7)积极不懈怠。(8)往来不投机。

(9)做人不孤僻。(10)做事不呆板。

(11)思想不陈旧。(12)处世不极端。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伦理观》

26

现今社会普遍存在劳资问题,在佛教经典《善生经》中,佛陀早已教导资方如何对待员工的方法:

(1)每呼使役,莫令过分。

(2)饮食以时,彼饥如己。

(3)劳动定时,有暇令息。

(4)病时与药,速令康复。

(5)多余财物,常应赐予。

佛陀慈悲,早就注意对待员工的问题,他的主张与现代的《劳动法》非常吻合。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

27

用人之道方法很多,身为主管,除了要懂得爱才惜才、量才适用之外,自己也要有用人的道德涵养,才能让被用的人敬重、佩服。用人之道有以下四点:

(1)要有和蔼的态度:身为企业主管,要想让属下欢喜你、接受你,最要紧的就是要有和蔼的态度、要平易近人,才能上下交流。

(2)要有谦虚的胸怀:“满招损,谦受益。”做人谦虚一点,才能受人尊敬。所以,一个成功、伟大的主管,对待属下必然懂得虚怀若谷,谦虚以对。

(3)要有纳言的美德:一个会用人的主管,不但要鼓励属下有声音,赞许别人有意见,而且要懂得“择其善言而从之”。

(4)要有容人的雅量: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就看他的肚量能容纳多少;一个人的人缘有多好,也要看他的肚量有多大。所以,一个主管能有容人的雅量,才能与属下水乳交融,才能获得人望。

——《星云法语·用人》

28

如何做个称职的幕僚:

(1)对主管周遭的人、事、物,要关心了解。

(2)时时提供主管相关的数据、讯息、作品等,有事请示只要让主管“摇头”或“点头”即可。

(3)人事上要替主管照顾周全,如召见、慰问、洽公等,规划主管休息时间、保护主管的秘密、树立主管形象。

(4)替主管网罗人才。

(5)不受小惠或搞小圈圈。

(6)品德要比主管好,尤其是口中有德。

——《星云日记》

29

无论是企业主和员工,甚至我们与人交往做朋友,彼此之间要能互相感动。我们做人好不好,计算一下就知道,如一天当中,我做了几件让人感动的事情,说了几句让人感动的话语,把它记录下来。同样地,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我有多少的感动。记得越多,表示越成功。

——《管事与管人》

30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十六个字,不只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也是领导者必须谨记在心的。能“给”,代表心中有无尽的能源宝藏;肯“给”,才是一种宽宏无私的度量。不过,许多主管喜欢部属言听计从、毕恭毕敬,甚至以磨人为乐,借此展现自己的权威。其实,领导者能融入大众、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31

给,是管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倒不一定是给名、给利、给升官,而是另外一种,给他一点信心、给他一点希望、给他一点欢喜、给他一点尊严。

——《管事与管人》

32

人,是需要鼓励的。一般人做事,在鼓励之下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读书,要用鼓励代替责备;军队作战,也要犒赏三军,鼓励士气。甚至学生需要老师鼓励,老师也需要学生的鼓励;儿女需要父母鼓励,父母也需要儿女的鼓励。如何鼓励呢,兹举如下:

(1)用口头鼓励。(2)用肢体鼓励。

(3)用奖状鼓励。(4)用奖品鼓励。

(5)用旅游鼓励。(6)用提拔鼓励。

(7)用记功鼓励。(8)用刻碑鼓励。

——《星云法语·鼓励》

星云语录

给,是管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倒不一定是给名、给利、给升官,而是另外一种,给他一点信心、给他一点希望、给他一点欢喜、给他一点尊严。

33

由于我懂得利用“零碎时间”,所以,无论是坐火车、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无论要花费多少时间,路程多么曲折辗转,我不但从未感到时间难挨,反而觉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我常说:“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过去几十年,我南来北往,乃至国内外来回,一点都不觉得浪费时间。局限的空间里,正是我思考、写作、用功的最好时光!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34

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是心灵的时间,因为能够纵心自由、达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现了泱泱宇宙的全体大用。不会运用时间的人,他的时间只是钟表刻度的时间,由于受到钟表指针的支配,一小时不会多、一分钟不会少,因此他的生命浑浑噩噩而渺小有限。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