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月份,我就为自己订了一份新功课,想替初入佛门的信众写一本书《佛教》,用最精简的笔法,向大家介绍佛教教理的内容。早上牺牲看报的时间,初拟一些重点。《佛教》教理篇——
1.怎么做一个佛教徒
2.最初的根本佛法
3.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4.如何实践佛法
5.学佛的次第
6.学道者的魔障
7.佛学的组织法
8.佛教的宇宙观
9.佛教的人生观
10.佛教的净土思想
11.佛教的宗派哲学
12.佛教的圆满世界
13.真实的自我
14.人间佛教的建立
15.三世流转的生命
16.佛陀的样子
17.佛教的报恩主义
18.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慈怡中午到法堂来告假,明天将回日本继续其博士课程。
下午三时,到普贤寺与日文佛学院的学生们开示:
世间上的人,要达到成功的道路——
有的人是慢慢来、慢慢学,花很长的时间苦读(但这种学习方法太不经济了)。
有的人虽不会,但可以一面做、一面学,因其有实际经验比较容易成功。
我本身不曾读过布教、工程、弘法、知客、典座的课程,但我都抱着“我愿意”、“我想”、“我要”的心态,一面做事,一面学习,从错误中吸收正确的做事方法,后来才学会的。
人要认识自己才懂得突破。以前若有人到少林寺练武功,少林寺是有门进去,无门出来;想出去唯一的方法就是能跳出三丈高的墙,就可出去。这表示三丈高的墙都有能力跳出去,至少有点能耐,不会被人家欺侮,败坏少林寺的名声。
“墙”不仅要跳得出去,更要懂得自己适合跳哪一道墙——
1.个性活泼,讲求实用,能听能说,日文程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知客、作简报、能联络、会安排,肯担当负责者,可以跳第一道墙,往横的方面去发展。
2.语言为我们所用,不是我们被语言所用。懂得写信作文,参与国际日语会议,并可从事讲演翻译等工作者,可以跳第二道墙。
3.能十年寒窗苦读,将来可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佛学、语文皆专精者(这就好像宝塔,越往上,空间就越小越窄),可以跳第三道墙。
此三道墙,没有谁大谁小,同样重要,要知道自己的专长才能选择跳哪一道墙。
“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是我的一个理想。由日文佛学院的同学来负责普贤寺的寺务,佛光山就不必再特别派住众来服务。学生们可以一面读书一面学习寺务行政,三年下来,佛门的四十八单职事都可以学会,不必等毕业后才开始学做职事(只是有些专才要提拔,非一视同仁),如果此实验能够很顺利的话,佛光山派下的各别分院都可以办佛学院了。我告诉日文佛学院的同学——
◎学习就是要担当,没有什么所谓好不好或愿不愿意。
◎出了家就要识大体,龙天常住托付给我们的,怎可儿戏。
◎不要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脸色,在心中七转八转的转不过来。
◎学习做事不要计较名位,会做事才重要。
◎思想要单纯,不要钻牛角尖,对自我利害得失不要太计较。
◎意志力可以克服困难,凡事要由心不苦做到身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