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刚著,中信出版社,24.4万字,2021年6月第1版,69元)
△3篇(13章):主导型国家的兴衰规律;美国运势变化的内在机理;新一轮世界危机与美国的前途命运。
〇作者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起始,立足数百年的时间坐标,提炼出了有关现代大国兴衰演进的深层次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美国这一当前国际体系的主导国,旨在系统分析21世纪中叶以前的美国运势。作者从经济角度观察了美国的实力地位和前途命运,从政治角度探寻了美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因缺陷和体制短板,从社会角度探寻了美国内在不稳定的机理及其对美国运势的影响,进而得出: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危机之中,各种矛盾会集中爆发,美国的主导地位会越来越不稳固,国际体系的深刻重塑与主导国的新老更替,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
〇所谓“世界现代化”,就是与以前相比,世界在各个层面都变得更先进了。
〇理念、技术、制度、模式创新。
〇综合观察荷兰和英国的衰败历程,5个原因:①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陷入设备“维护”还是“替换”的两难;②利益集团阻挠制度变革,陷入“分权”还是“集权”的两难;③对外关系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陷入“进”“退”失据的两难;④社会文化的保守与“堕落”,在“奢”与“俭”之间艰难选择;⑤在与后发国家的关系上陷入“继续交往”与“脱钩”的两难。
〇主导国的反衰败策略:“扩张”;“打压”;“收缩”;“结盟”。后发国家的策略:“模仿”;“保护”;“搭车”;“超越”;“竞争”。
〇一些深层的历史规律:创新优势必然难以长期垄断;全球化必然带来多极化;金融化与空心化必然相生相伴;国内外两个大局始终紧密相连;改革永远在路上。
〇美国以独特的方式立国,打下了难以更改的“分权”底子,分权因此成为美国的“历史底色”与“政治基因”。
〇思想的共识瓦解了,聚拢人心的基础就没有了,大国之间的协调行动自然越来越难。
〇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是标志着美国作为国际体系主导国由盛转衰的“预警性的世界危机”,那么2008年金融危机则可被认为是现行国际体系和美国主导地位开始瓦解的“终结性的世界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彻底出清,通常要持续几十年。
(2022年5月25日夜10:30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