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郭沫若自传.第二卷,学生时代 原版序引

这本小册子的内容是很驳杂的,有小说,有随笔,有游记,也有论文。但这些作品在它们的生成上是有历史的必然性的。这儿是以“五卅”为分水岭。第一部的《水平线下》是“五卅”以前一九二四年与一九二五年之交的私人生活(除开《百合与番茄》一篇多少包含着注释的意义编在这儿外),和我对社会的一些清淡的但很痛切的反映。

这是暴风雨前的沉静,革命的前夜。

没有眼泪的悲哀是最痛苦的,一看好像呈着一个平静的、冷淡的面孔,但那心中,那看不见的心中,却有回肠的苦痛。第二部的《盲肠炎》便大多是“五卅”以后的关于社会思想的论争。这儿在前本预计着还有更多的写作要继续发表的,但在一九二六年的三月我便南下从事实际工作去了。

我自从从事实际工作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惟文艺上的作品少有,便是理论斗争的工作也差不多中断了。这个长时期可以说是我的石女时代。

但是石头终有开花的时候,至少是要迸出火花来的。火山爆发的时期怕已不远了。

在这部书里面具体的指示了一个inteltsia(知识分子)。处在社会变革的时候,他应该走的路。

这是一个私人的赤裸裸的方向转换。

但我们从这一个私人的变革应该可以看出他所处的社会的变革——“个”的变革只是“全”的变革的反映。

雀鸟要飞跃的时候,它总要把身子放低。

这儿是飞跃的准备。

飞跃罢!我们飞向自由的王国!

(本书参考《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注释,部分条目有修改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