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大明天启录 第六十一章 廷议的变革

在大明朝的廷议或者说政治制度有一个奇葩的现象,那就是在上朝议事的时候,言官可以肆意的弹劾任何一个官员,甚至皇帝都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对于官员的弹劾可以不用任何证据,叫做闻风而奏,就是错了也不会被追究任何责任,因此不少好官被无辜解职,尤其是在党争激烈的时候。对于皇帝的指责有时候会肆无忌惮,简直能用口水给皇帝洗脸,尤其是当皇帝的主张不符合某一个方面的利益的时候,言官或利益团体就会对皇帝轮流轰炸。

在历史上,万历皇帝在后期为什么会三十年不上朝,就跟这种情况有关系,万历皇帝的政策不符合政党利益的时候就会被口水喷的满脸都是,比如矿税的征收,在朝廷上根本就通不过,于是只能用矿监的形式去征收,户部就是穷的揭不开锅,也不愿意接受这笔税款,结果只好入了内库,万历皇帝就成了贪得无厌的典型。其实作为皇帝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的结果是都用在了三次大战争上面,当停止征收这笔税款后,接下来对于女真人的战争用款只好摊到了农民头上,老百姓苦不堪言,到处流离失所,于是就到处发生了流民的动乱,这时就成了雪上加霜,内外交困,好好的大明朝就这样被断送了江山。

就算是现在的朱有孝,他也无法在朝堂上完全让自己的政策得到彻底的贯彻,比方说矿税吧,本来是为了让政府得到经济状况缓解,结果只能对于自己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来征税,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让大家花,他们反而还有意见,因为朱有孝这样做的结果对于他们的声誉很不利,皇帝成了道德的楷模,抢了他们头顶的光环。如果他们所代表的利益也必须缴税才能争取到老百姓的认可时,触动了他们最高的利益,失去那些人的支持,他们将一无所获。

朱有孝为了让自己的政策得到落实,他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廷议方式,那就是自己不再直接面对言官们的满嘴乱喷,他只是对于内阁人员提出自己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交由六部去执行。如果内阁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内阁人员无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说明这些人都是不称职的,都是酒囊饭袋,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辞职回家养老,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朱有孝的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针对国家利益必须拿出每一个人可靠的、可行性计划,否则三次没有自己观点的阁员将会被淘汰出局,自己提出致仕,回家养老,年老的还可以这样做,但是年轻的内阁成员这样做就悲剧了,名利皆丢。就算是几个人共同商量出来的计划也可以,只要是能够在内阁会议上得到多数人的同意,就可以放到六部去执行。为了防止集团利益大于国家利益的方案出台,明确自己具有绝对的否决权,免得老百姓的利益被损害,因为自己就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代表。

对于言官们的肆无忌惮,朱有孝决定做出明确的政策,言官们必须拥有确作的证据才能够弹劾官员,一旦弹劾不实,将要追究责任,他们将被以构陷罪得到惩罚,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言官如果三次弹劾不实,将失去言官的资格,每弹劾正确一次,将还有连续三次的失误机会,针对贪腐官员所得,言官将获得罚没收入的百分之十。将来言官集团会变为真正监察院,专门查处贪官污吏。

孙承宗从四川回来以后就一直和朱有孝在一起商量着如何能够顺利实施变革的计划,朱有孝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发展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孙承宗则是如何把该设想变成事实。孙承宗仔细思考了现下朝堂内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力量对比,决定寻求叶向高的帮助,至于韩爌等人,孙承宗则没有考虑,因为那些人和南方的商人集团利益联系太亲密了,而叶向高在苏州罢市事件中基本上和这些势力分裂了。现在的叶向高有些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处境,虽然名义上他还是东林党派的领袖,但是低下的一部分人已经对他不那么感冒了,这也是朱有孝的策略之一——分化东林党。

叶向高本人也算是开明人士,在思想上也是非常开放的,不然也不会和西方过来的传教士接触那么多,还交了不少朋友,他对于朱有孝的各种超越性思维理解的也比较透彻,知道如果不再变革大明朝就会走向崩溃。在历史上他曾经两次出任首辅,其结果都是被阁员和六部架空,这都和他的思想方式和行事方式有关,出任首辅后他每次想变革,但是都被自己内部的保守人士所架空,成为光杆司令,两次都是灰溜溜的以辞职而告终。

现在孙承宗想找叶向高的目的就是让叶向高和自己站在一起,在皇上将来设立的具有决策权的参谋团队里面支持朱有孝的发展计划。叶向高也一直在苦恼着自己的尴尬地位,第一次出任首辅,被浙、齐、陕这些党派的人掣肘,自己人也不是强力支持,结果只好请辞。这次出任首辅,因为苏州罢市事件,和韩爌弄得好不愉快,毕竟韩爌在朝时间较久,门生故吏遍朝,自己被推出担任首辅总不能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好像是一个傀儡,尤其是韩爌和赵南星这两个人联手架空自己,更是使自己无可奈何。

孙承宗的到来很快就打消了叶向高的烦恼,孙承宗是皇上最亲信的人物,获得他的支持就可以不把被架空的事情放在心里,而且叶向高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物,他清楚的了解大明朝的现状。朱有孝需要改变目前的廷议方式,使他的治国策略能够推行,这和自己的强国梦想的大目标一致,既然自己的形势方式不能获得支持,那还不如转而支持皇上的行事方式,同样可以异曲同工达到自己留名青史的目的。于是,孙承宗和叶向高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共同合作的意思,决定共同一心支持朱有孝变革的思路。

朱有孝的目的现在基本上达到了,大明朝的内阁成员扩大到了二十五人,除了朱有孝推荐的三名皇家阁员以外,其余的有内阁成员和六部共同举荐。朱有孝推荐的皇家阁员是蜀王朱致澍、福王朱常洵,还有目前没有就藩的端王朱常浩,并且声明这三位皇家阁员如果不在京城,可由他们的世子代表,其实这是朱有孝怕福王朱常洵多心,还想将他的儿子朱由菘送进大明官吏学校受训,免得这家伙吃得像猪一样。

对于这个决策机构,朱有孝仍然让叶向高做首辅,次辅则由孙承宗出任,依次是韩爌、赵南星等。朱有孝定下的制度是叶向高据中,孙承宗和韩爌坐两边,其余分坐在一条长桌两侧,每遇到议题由叶向高提出,交由大家商量,当一个人讲话时,其他人必须保持沉默,哪怕是他的观点错的再出奇,也要等他讲完再反驳,不许进行人身攻击,只能以事论事,凡不遵规矩者罚门外站立,不得参与讨论。每一个研究的议题最后的表决结果有所有人员投票决定,一旦形成结论就有全体内阁人员对此负责。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