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华夏圣帝大舜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第四十一回

功满升天

不觉,帝舜在位已四十九年,由于年事过高,甚觉精力不济。这时候,他心想,应该让伯禹开始独立掌朝了。于是,便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境)这个山水清幽的地方,着人造了一些房子。然后,把朝中事务向伯禹做了交代,便离开都城,在鸣条闲居起来。(《永济县志》:四十九年,舜居于鸣条。《禹都安邑考》:“邑以安名,志安君也。”“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禹何为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鸣条牧宫以安之。”《舜帝碑文》:“舜暮年思居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

帝舜这个办法。是仿效帝尧的作法。这样做,是为了让伯禹不受干扰,独行其志。不然,他凡事总来禀报,不好作主。那知,这鸣条离蒲阪距离太近。自他避居以后,伯禹遇事仍要前来禀告。舜甚觉避居没有起到作用。

一日,帝舜于鸣条居屋正在思谋如何避开伯禹,让他独立行事。那伯禹却进了大门。帝舜问道:

“今日又有何要紧事务禀报?”

禹道:“无要紧的公事,私事却是很要紧的。有庳送来消息,诸侯象病危。象是帝之兄弟,禹不敢延误,特来亲告。”

帝舜听罢,顿足说道:

“象弟病危,我必须亲往探之。”

禹道:“南方路遥,帝年事已高,不宜长途跋涉。还是饬人去有庳探视为好。”

帝的心情十分沉痛,坚持要去。伯禹知道帝舜天性友爱,若一定要去,阻拦亦是无用的。只好告辞而去。

伯禹走后,帝舜走进内室,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预备行李。女英等人苦苦劝阻,帝舜哪里肯听。说道:

“三弟病危,情理应该前去探视。再者,南方之地讹言朋比,三苗之国本来就好乱而迷信神道。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故,亦是很难说的事。我虽将大政交于伯禹,但还是不尽放心。此次南行,于国于民于已关系都是很大的。所以,此番去探视吾弟,顺便再镇抚一下南方各地,是非常必要的。我去意已决,你等不用再说了。”

一切行装办好,正要起身之时,伯禹又带了百官前来劝阻。伯禹道:

“目下三苗心怀叵测,帝春秋已高,岂可冒此危险。还是谨慎为好。”

帝舜道:“我以至诚待人,不会有险。若有变故,我亦有应对之策。你等放心好了。”

且说帝舜不听众人劝阻,轻车简从,离开了帝都。经雷首山,翻过嵩山,径向南行,直到云梦大泽。

且说那三苗国君听说帝舜南巡,不知帝舜此巡何意,急忙召集众臣僚商议。

“有庳国君是帝舜的胞弟,近闻正在患病,可能是望病去的。”

“难保没有阴谋,不如趁他无兵队护送之机,擒住他,将他弄死,或拘禁起来。与伯禹讨价,换他个半壁江山!”

……

一时间议论纷纷,什么说法都有。

三苗国君考虑再三,说道:

“不可莽撞!虞舜以德治天下,四方诸侯与他要好的很多。他德高望重,不同伯禹,崇尚武力。如果咱们对舜稍有不尊之举,且不说辜负了他在蒲阪的招待与赐赠,四方诸侯也会对咱们嗤之以鼻。这样一来,咱们就孤立了。不仅如此,伯禹久有即位之心,碍着虞舜不死。假如咱们拘禁他或弄死他,或许正中伯禹下怀。即可早日继位,又可借机报复,奉词伐罪。那时,咱们不仅四面不是人,且性命难保。此策非常不好!如果我们即刻前去迎接,以恭顺的礼节,让四方诸侯看看。岂不更好?”

“高明!高明!”三苗众臣齐声称赞,

决策已定,三苗诸侯亲自带了许多侍从,到云梦泽南岸去迎接帝舜的到来。

三苗侯到了云梦泽南岸以后,看见各地诸侯一路扈从帝舜而来的已为数不少,声势甚盛。他暗自庆幸没有作出非礼之举。

这时,南方各地诸侯,听说帝舜南巡,都来朝见。对此,帝舜心里很是感激。对众诸侯说道:

“我此次南来,是为探视弟象,不是公巡。承蒙大家来朝,万分感激。”

于是,便设私宴款待各地诸侯。

席间,帝舜不断地赞美各地诸侯自水患平息以后的功绩:

“国宁民安,全赖大家之力。”

“帝恩重如山,德泽万民,才有这和谐天下。”众诸侯齐声赞扬。

帝舜倾心吐胆,众诸侯心悦诚服。那三苗侯心中异志顿消,把帝舜奉若神明。

帝舜这次南巡,没有想到竟这样顺利地安抚了南方各地,统一了诸侯的心志。帝心欢乐,大家亦觉快乐。宴饮结束,尽欢而散。

次日,诸侯们为了不耽误帝的行程,纷纷拜辞而去,帝舜一行继续南行。

帝一行走到零陵(今湖南零陵县)时,前方来报,说有庳国君去逝了。帝舜伤悼之至!千里迢迢,竟没有能与弟见上一面!岂能不伤心痛肝?帝舜一边落泪,一边赶路,急急向有庳赶去。

到了有庳之后,帝在象的遗体前恸哭祭祀了一番,然后按排了隆重的丧葬仪式。

一切丧葬结束之后,帝舜把象之长子辉召到跟前,让他承袭父之君位,并进行了一番训勉,要他谦恭做人,勤勉做事。

且说那帝舜自弟象死了以后,一直郁郁不乐,茶饭不思。从人怕他年高体弱,经不起这一折腾,急摧他返回中土。帝依了众人,带上从人急匆匆返回都城,少不得晓行夜宿。

到了冀州以后,帝舜不愿回到蒲阪,又住到了鸣条苍梧。(约前2079)

自帝舜回到鸣条以后,身体每况愈下。女英等人尽力侍奉,舜居苍梧六年,伯禹诸百官轮流前往探视。公元前2073年,帝舜病危,伯禹责巫医每日诊治,但却一直找不到病因。帝舜虽身体状况不佳,但神志却一直十分清楚,如同往日一样。大家都觉奇怪。

一日夜晚,帝舜刚刚入睡,忽见一仙风道骨、气慨不凡之人来到他面前,向帝施礼道:

“今日得遇德孝之帝,此乃我之幸也!”

帝舜道;“仙家何人?虞舜愚昧,不曾记得在哪相识。”

那人稽首说道:“我乃赤松子也。”

帝舜慌忙稽首拜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先帝之时,你就超凡为仙,今日得以见面,甚幸,甚幸!”

赤松子道:“你在凡间功行已满,我奉天帝旨意,超你脱离尘寰,还归上界。”

帝舜诚惶诚恐,稽首道:

“虞舜以前没有修仙,在人间德能浅薄,怎能上了仙界?”

赤松子道:“一切自有上天知道,不要多讲了。”

眨眼之间不见了赤松子的影子。帝舜吃了一惊,竟然醒过来了。他闭目回忆,梦中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帝舜很是忧疑,推醒了睡在身旁的女英,把梦中的情形详细地告诉给她。女英道:

“赶快休息吧!不要胡思乱想了。梦中的事情是没有根据的。不要把那个当真。”

帝舜也觉荒唐,就不再乱想了。翻过身子又睡着了。

帝舜刚一入睡,赤松子又来了。稽首道:“圣天子请了。”

“去哪里?”帝舜问。

“去了你就知道了。”赤松子道。

帝舜便随赤松子向前走去。

往前走了几步,转过了一道弯,但见两山之间一条宽阔大道。大道两旁翠竹苍松,道路中间停放着瑶车、玉軿。瑶车旁一对童男童女,撩起车帘,脆声道:“圣天子请了。”

帝舜不由自已,就上了瑶车。

瑶车、玉軿随那童男、玉女飘飘然腾空而起,直上九宵。

次日清晨,女英起床梳洗。一切完毕,却不见帝舜起来。帝舜从来都是早早起床的,这一反常现象使女英大惊。近前一看,竟无动静。用手一摇,仍不见动。呼唤了几声,还无动静。接着再叫,却怎么都不能叫醒。女英抚摸帝舜的身体,已是冰凉。顿时号啕大哭起来。

登北氏等人听到哭声,全都跑了过来。一看此景,都嚎哭起来,顿时哭声一片。

帝舜的一生,以其至孝,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坚守孝道,敬父母、呵弟妹而美誉天下;他以其和善,“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在原始蒙昧的部落里兴起了睦邻礼让的风尚;他“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开创了中国官吏考核制度;他以其“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的倡导,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始创了华夏民族的道德文化;他重和谐,重包容,感化三苗。“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开创了中华和谐文化之先河;他举贤任能、纳言从谏、惩治奸佞、以德化人、敬敷五教、禅让帝位……“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帝舜升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蒲阪。伯禹、皋陶等百官倾城而出。

随着人们的一片哭声,天上淅淅沥沥降起了细雨。阴云密布,天人同悲。

伯禹等百官到了鸣条以后,轮流在帝舜灵前祭祀吊孝。

祭拜过后,伯禹便开始安排丧事。他着伯夷在安邑以西数十里的地方(今山西运城大渠镇境内)选了风水宝地,安排为帝舜监工造陵。(《竹书纪年》:“四十九年,帝(舜)居于鸣条,五十年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辞海•鸣条》注解:“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山西通志》:“苍梧即条山:条山有苍陵谷,苍陵之下为苍梧之野。”《涌幢小品》:“鸣条在河中府安邑,有舜墓,有纪市。鸣条去纪市才两舍。”光绪《永济县志》:“今安邑县治之西北三十里,地名曲马村,有鸣条岗舜陵在焉。”“孟子曰:舜卒与鸣条,伊训口造攻自鸣条,则是舜之卒,禹之都,桀之伐,皆自鸣条也,舜陵当在安邑”。)

(帝舜殁于湘不成立,是因为依据荒谬:《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载,“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岳,因阻风君山,迁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树烧山。”说的是秦始皇南巡衡岳,渡洞庭湖时因刮大风,船差点覆没。一向专横的铁腕人物内心十分恼怒。他叫来侍臣问道:“此乃何地?”侍臣答:“此山名君山,湘君女神之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听罢大怒:“天下皆为朕所有,一国岂有二君乎?此有君之理?”百官劝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宁波息浪,可始皇不从,下令船上三千军士伐尽了君山岛上所有的树林,放火烧尽了岛上的庙宇、亭台。至此,还不解恨,他又陶出九龙镶金的玉玺,对准岩石用力盖去,命石匠湘水女神不再为患。他的专横并不能阻止大自然的风暴,这场大风暴足足刮了两天两夜才告平息。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湘夫人”,并以讹传讹为:秦始皇问臣下:“湘水之神是哪位?”臣下答道:“湘水之神是尧的二女,舜的二夫人。为湘君和湘夫人。”这些随口编造的东西,后世之人竟信以为真!假设帝舜殁于湘,已故多年的娥皇,怎可能跑到湘江边哭其夫君,血泪斑竹?”《孟子•万章篇》有封象于有庳(鼻)之说。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正义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有鼻在今永州道县北,汉以后隶零陵郡,隋开皇九年(589),改零陵郡为永州,“象封有鼻,实在苍梧九疑之间,亦尚僭称虞帝。古始兴有鼻天子墓,应为有鼻国君象之墓。后世伪为虞舜墓。故苍梧之说。孟子之言,足为破矣!”《孟子•离娄下》载:帝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舜帝有虞氏》:“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

因为帝微时善制陶器。即位之后,各种物件仍以陶为上。因此,帝舜之棺,亦以陶瓦制做而成。那丧葬之礼异常隆重,比帝尧之葬礼有过之无不及。

后人为纪念帝舜,在舜帝陵墓后面修建了气势宏伟的庙殿。沧海桑田,地震、战火对庙殿有过几次毁坏。但后人总是不忘祖宗懿德,多次修缮舜帝庙殿。现存的舜帝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元明清三朝都曾进行过修缮。全国解放后,在庙堂设立了学校。2002年下半年,为保护文物,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政府搬迁了舜庙中学,开始修缮庙宇,进行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