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平阳赴任
舜接到命令之后,赶紧到父母房里向父母说明情况,并向父母告辞。那瞽叟听了心里很是高兴,一则儿子要到帝都去当官,毕竟是荣宗耀祖的大好事,二是省得婆娘整日里在家里生事,让他不得安生。便对舜说道:“那你就去吧,到那里好好做事,不要让我操心。”
虞舜连连应声,便同两个妻子向父母磕头。
那姚婆子则满脸不悦,她的心里很不服气:没有想到自己费了那么多年心机,压制舜,扶助象,可一直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一心想毁掉舜的孝名,所采取的办法就是不给舜说媳妇,遇到说媒的就乱说一个借口推脱,采取了种种手段让舜娶不到媳妇,无妻就无后,无后便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是为最大的不孝。但自己失败了,舜不但娶到了妻子,而且还是两个;她不准舜到庠舍去读书识字,尽心供自己的亲生儿念书,以祈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能有出息,各方面都能压过舜。可自己的亲儿子总是那么顽劣,那么没有出息,而舜还是出人头地了。姚婆子的肠子都能气黄了,但无可奈何!此时,她站在那里一声不吭,该说什么呢!
向父母告辞之后,舜便安置了家里的稼穑之事,收拾好行囊,带着两个妻子和九个帝子离开了历山。
舜到了平阳之后,按照帝尧的命令,接替了后稷的教化之职。
在远古时期,教化是当时朝政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那个时候的统治集团,最主要任务只有三条,一是为庶民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渔猎、农耕),二是教化百姓从愚昧走向文明,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三是调解纠纷,惩戒犯罪,为庶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因为舜以孝闻名天下, “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所以,帝尧就将教化重任交付于这位大孝、大贤之人。舜任教化之后,推举了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季狸等逸群之材参于了管理教化之事。
教化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人向好,教人为善,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为了搞好教化,虞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他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五个类型:即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长幼关系和朋友关系。要求在君臣之间,要讲一个“义”字。君要体恤和爱护臣子,臣子要尊重和拥戴君王。君臣协力,为天下庶民谋利;父子之间,要体现一个“亲”字。父要慈,子要孝,只有父慈子孝,这个“亲”字才能充分体现。母子之间,也是这样;夫妻之间,应体现一个“爱”字。丈夫应和气,妻子应柔顺,一和一顺,相亲相爱,夫妻才能白头到老,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兄弟之间,要讲一个“序”字,兄长应友善,弟弟应恭敬。兄弟有多有少,应以长幼为序。相互友爱 ,相互体谅;朋友之间,要讲求一个“信”字。朋友之道,在于交往,交际之时,最重言而有信。如果假心假意,言而无信,就没有朋友可做了。(《尚书•舜典》:“慎为五典,五典克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
大政方针已定,虞舜边用心地宣扬这五种伦理。这五种伦理很快就为人民所乐为,全国上下的风气很快发生了大的变化。
后来,舜又受帝尧之命任天官彖宰之职,管理的是朝中的百官人事。代理彖宰之后,对百官既严格管理,又无微不至地关爱体贴,把那百官臣工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官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管理和调迁,大家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份事务。期间,他不断地将那些有济世大才的人举荐给帝尧。举八恺,使其主后土,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季文子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号称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号称八元。这十六族世世有声名,尧不能举用。舜举用八恺,使主管后土,地平天成;举用八元,使主管教化。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在总理百官期间,举贤任能,因材使用,便整个朝庭人才济济,朝中事务无一耽误。
为了观察舜各方面的能力,帝尧又让他但任上傧之官(接待四方宾客)。但任上傧之官期间,他大量的接待了来自四方各地的诸侯:
东方九夷(东方沿海九种部落或民族的名称。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之地的诸侯们从东边来了,舜在东门外接待了他们。东夷的诸侯们早已知晓虞舜的德名,但他们却故意以傲慢的态度轻慢舜的接待。虞舜面对挑衅,礼节上恭敬和蔼,待诸侯为上宾,接风洗尘,热情周到。对他们提出的非礼要求,又严辞回绝,凛然不可侵犯。帝王的风范始终体现在言谈举止之中。使这些诸侯国的头领们顿生敬仰之心。
西方六戌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虞舜在西门之外热情地招呼他们。西戌的这些诸侯们想考考虞舜对天下之事到底能知多少。于是,他们以西戌之礼节和虞舜交往,虞舜顺应自然,礼节周到。他们以西戌的民风民俗考问虞舜,舜事事皆能对答如流。
南方的八蛮之国来了,他到南门之外迎候。南侯们以粗俗野蛮的态度对虞舜。舜不卑不亢,以柔制劣。对南侯们的接待即有分寸,又周到无微。使他们深感内心愧疚。仅在接待期间,就把这些人训服得俯首恭顺,不敢有丝毫的轻慢。
北方五狄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舜在北门之外恭侯。一番客套之后,北狄诸侯以北方的地理山川、地情庶俗来为难虞舜。虞舜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使他们自愧弗如。
从此以后,诸侯国君们都不敢怠慢虞舜,有的一些国君见到虞舜,常露自卑之颜。越是这样,虞舜越谦虚,越热情。使远道而来的诸侯们感觉到了帝都的威严,帝都的温暖。(《史记。五帝本纪》:“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那一时期,天灾地难频繁,洪水肆虐,几乎就没有停息过。北高南低的自然特点,使北方的水害经常危及到中冀及下游一带。为早日能平治水患,帝尧又派舜到孟门、壶口一带巡察水情,帮助制定治水方略。舜受命以后,立即起程,晓行夜宿,奔赴灾区。
当时正值炎夏,雨多湿重,天气焖热。虞舜一行整日汗流夹背,蒸热难受。到了吕梁一带,进入山林,气侯凉了许多。吕梁山大,林密坡陡,他们吃力地在山林里跋涉。
突然间阴云密布,山林里顿时一片灰暗。时值傍晚,却已伸手不见五指。狂风把山林刮得“呜!呜!”吼叫,如猛兽狂吼一般。紧接着雷声滚滚,电光闪闪。
面对突然变化的异常天气,虞舜镇定自如,走在前面,率众前行。
走了一段以后,天更黑,路更难走。舜对大家说道:“大家紧跟着我,手拉着手,不要走散了。”
大雨倾盆,虞舜以他特有的智慧和敏捷的辩析能力,用他长期劳动锻炼出来的良好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大家带出了密林,察看清了水患的原因,这是朝中大臣们所没有人能做到的。大家都很佩服。
在巡察中,虞舜发现,北部地带由于地震引起了地形变化,从北面而来的一股大水,由北而南,直泄中原。给冀地诸多的水患又增加了水量。实是水害之根源。
巡察完毕,返回帝都以后,舜即把巡察情况奏报帝尧。建议立机饬要臣前往,采取非常措施,从孟门、壶口一带开始根治,尽快把从北边流下来的这股大水治住。
虞舜复命以后,帝尧对虞舜在暴风雷雨中镇定自如的毅力、勇气和才能非常佩服,并根据舜的建议在大臣中重新寻觅有治水特常之人,立即前往孟门一带根治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