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说的是,那卖皮子的钱张家并没有私吞掉,用张三叔的话说就是猎物都是俞琳琅抓的,他们跟着吃口肉就可以了,这皮子他们没出力,这钱自然也不好拿。
也就是说这七百文悉数进了俞琳琅的腰包。
俞琳琅也不是个小气的,买完了做生意用的东西,二人又好好的在镇上转了一圈儿。
这个时候肉虽然是稀罕玩意儿,但是镇上能吃肉的却是不少,俞琳琅逛的时候路过了两个屠夫铺子,里面的一些下水可看的让她眼馋好久。但是她和张三婶儿一老一小的,下水这些东西还真不是她俩就能弄回张家村的。
这又让她起了买套车的心思,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实现了,毕竟着生意都还没开始呢。
俞琳琅在布店扯了两匹布打算回家做衣裳,不算什么好料子但胜在实惠,对张三叔他们这种庄稼汉来说再好不过了。
给张金宝买了一套文房四宝,质量也不算怎么好,但在夫子哪儿用却是绰绰有余了。
给张老大张老二买了些合他们胃口的糕点,因为最近张老大相看姑娘,又额外给张老大添了一身成衣,穿出去绝对能长面的那种。
等逛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就晚了下去,俞琳琅带着张三婶儿吃了碗馄饨这才离开镇上。
她们离开的时候身上可是带着不少的物件,张三婶儿的筐里装着俞琳琅用的那些个佐料还有糙米什么的,上面架着扯的布匹。
俞琳琅的小筐里装的给张金宝的文房四宝和老大老二的糕点,还有特意买的一些镇上的东西,总之是装的满满当当的。
这一趟下来她的七百文钱已经花了将近一百文了,不过看着满满当当的两筐,也钱花的值了。
等二人回到张家村的时候太阳已经到山边儿了,张家的仨小子早早的就在村口等着,两边刚一照面儿肩上的竹筐就被张老大和张老二拿走了。
不是瞧见好东西来献殷勤,纯粹是怕家里的两个女人累着。
回去分东西的时候家里更是乐的不行,尤其是张金宝,看见文房四宝就跟看见了啥一样,眼珠子都挪不开了,吵着明日就要带到夫子哪儿,让村里的其他孩子好好羡慕羡慕他。
张老大也很开心,不过这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拿着新衣裳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对俞琳琅一笑在笑表达自己的感谢。
东西分的差不多,俞琳琅也趁机和张三叔提了做生意的事儿,还把她的大致规划也跟张三叔叨咕了一下。
张三叔思考了没多久便同意了下来,俩人还细细的说了一下日后要注意的地方。
这段时间地里没什么活儿,张三叔让张三婶儿和张老二陪着俞琳琅去镇上,经过一夜的详谈,张三叔已经对这个六岁的小脑袋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完全就是一个天生的生意料子。
说干就干,第二日张三叔就找了村里的木匠打了一套专门卖东西的家伙,特地按照张老二的身量做的,以后他就负责苦力这个活儿。
等东西做好,俞琳琅也开始了试卖。她没有做别的东西,就是之前的那种饼子,而且数量还没有多少。
一进镇上,俞琳琅的饼子就开销,之前带着孩子的那位妇人早早的就候着了,也不知道她来了多少日。瞧见俞琳琅的一瞬间就冲了过来,说要来十五个饼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她这一动顿时带动了销量,不少人也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思在俞琳琅哪儿买了饼子。
没多大一会儿,带来的一百个饼子便销售一空。俞琳琅的定价不算很低,和其他的一文一张饼子比,她的两文一张可是不便宜,可即便如此,这饼也已极快的速度卖了出去。
第一天就入账两百文,这次的试点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见时间还早,三人便也没急着回去,有了张老二这个免费劳动力,俞琳琅这次去肉铺瞧了瞧。
要了两斤的五花和一斤的里脊肉,还在肉铺买了套猪下水。这时候的下水可不值钱甚至说没人要,一套将近三十斤的猪下水只卖了二十文,这价格还不足一斤的猪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