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吴云艳 零极限健康静心 第十一章 零极限健康静心——静身

“静身”不是说没有噪音,而是各就各位、和谐共存。……比如一个人他逐渐衰老了,牙齿脱落了,皮肤松弛了,皱纹产生了,走路也喘了,这就是静,因为他在顺应他的自然。那么对于身体的静来说,就是各个细胞正常的生生灭灭。所以最高的境界不是不生病,而是他顺应他自然的那个状态,这就叫“静”。

刘杰(资深中医师、副主任医师、资深身心灵研究者)

“静身”不是没有噪音,而是各就其位、和谐相处

这里要讲到身心的关系。静身,用的是安静的“静”。我们常规的观点,心灵通常用的是安静的“静”,身体是干净的“净”,为什么要翻过来说呢?就说我们的身体,无论作为一个有形的存在还是无形的存在,它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功能单位或功能状态。那么当你每一个状态各就各位,各自发挥它的功能的时候,这就是安静的“静”,不冲突,不争执;你身体如果能达到这个安静的“静”,比起心的“静”难度要更大,所以“静身”不是说没有噪音,而是各就各位、和谐共存。所以传统文化讲修性,修命,真正能把身体转化了,比转化思想难度大得多。

比如你开始不喜欢一个人,后来通过事实发现这个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于是你改变了思维。但是你说我血压高我想法很快把血压变成正常,这个难度是不是很大啊!当然我们说意识改变相对容易指的也是浅层意识,不是深层意识;深层意识改变可能比身体改变还要难。

“静身”从中医角度来讲,比如说你的肌肉弹性正常,脏腑功能运转正常,这就是安静,静身嘛!但是实际上往往我们的肌肉是处在隐形的紧张之中,脏腑处于失衡之中。而由于你心灵的干扰,比如你对一些事情很担忧,那你就提心吊胆,心紧着,胆也掉着;你内心的状态反映在你身体有形的状态,它安静不下来。为什么瑜伽要用调身体的办法去调心?因为这也是一种标杆啊!有的时候你的心干净了没有,你找不到标杆了,你用身体就可以找到标杆啊,你身体放松就有感觉嘛,互相印证嘛!

什么是安静的“静”呢?咱们都认为没有声音、没有动荡、固定的就叫“静”。但是在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就说一个事物产生了之后它就会演化,发展,最后衰亡,这个过程趋向于原本它产生的确定的规定性,这个过程叫“静”;在起点的时候它是“静”,中间的时候也是“静”,到终点的时候它还是“静”……各归其位,“归其位”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归其根”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比如一个人他逐渐衰老了,牙齿脱落了,皮肤松弛了,皱纹产生了,走路也喘了,这就是静,因为他在顺应他的自然。那么对于身体的静来说,就是各个细胞正常的生生灭灭。所以最高的境界不是不生病,而是他顺应他自然的那个状态,这就叫“静”。

一个人他不生病不是最高境界。比如立冬时,我的很多病人会出现右侧膀胱经紧,体现了右脚容易崴,后脑勺疼痛啊,或者脖子疼痛啊,那你说这是不是病啊?因为他不舒服了!但这是人体对立冬这个节气的一个呼应,不一定是病。做医生的如果你知道今年的立冬对人会是什么样的影响,你顺应了这个影响,虽然他头还有疼痛,他也是“静”。反过来,他不是膀胱经紧了,改成左边肝经紧了,跟这个节气下该呼应的地方不一致了,即使他没有头疼他也不叫“静”。

所以对“静身”,我是这么理解的,不是以病和没病来理解的,而是以天地自然,以你这个人是否顺应天地那个气来判断。很多人说我怎么养生,我怎么健康。事实上,包括医生在内,一般没有人敢说我一定就有资格去拥有健康,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你有能力的是不断地接近于自然。但该生病的时候你就生病吧,天地之间老天爷没有给谁不生病的特权。如果说有些人一身无病,那也不是求来的,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他本来该有的那个状态。但是现在很多人的心不净,偏离了那个状态,所以导致了身的不安静。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顺应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彭江涛(国学专家、心灵导师)

首先,身体非常健康,有稳定的精神状况,不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困扰自己。我们能使身体原有的机能被激发出来,我们身体里面的那个“我”体现出来。那个“我”就是在我们树立道德以后,通过我们外部的静心,会发现道德的根源来自我们心灵深处的“我”,把“我”心灵深处的东西找出来,找到那个“本我”,弄清楚我到底要什么?我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

静心是把心安下来,“立”住,就是修正立命的意思。那么等到静身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了正知正见以后,我们的灵魂就不会偏差。我们叫“静身”,而这个“身”已经不是我们身体意义的“身”了,是我们脑子里的那个“身”。“静身”要找到我们身体里的“真我”。这个“静身”的“静”一部分是去找到身体里的“真我”的过程,是去排除身体的“小我”;另一部分是对身体的调理。怎么去寻找真我?怎么去排除小我?就是我们“静身”要解决的问题。

让身体去符合宇宙的一种法则,比如起居有度啊,《黄帝内经》都有阐述。让我们的生活更符合自然规律,不逆自然而运动。因为自然是很可爱的,我们生活在自然里,不要把自然作为对抗点,我们的身体也不要去跟自然对抗,我们要顺自然,顺天时地利四季的变化。“静身”是一个行动的过程,要长时间地重复地运动。比如你看过中医的书了,知道一种修行方法了,但你是否去做?这是关键点。但只要你做了,在做的过程中很可能能够激发出你的“真我”。因为你符合规律以后,就会反观。找到“真我”的方法就是反观、内观、内观本我。这个“真我”就是本我,没有对错,没有肯定与否定。一个存在的我,一个觉察的我。一个觉察的我会主动不断破掉“小我”。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破掉“小我”的过程。比如我们上小学时有个“我”,这个“我”在上初中时就被“破”掉了;我原来是个姑娘,结婚以后变成了夫人,那作为姑娘的“我”也是被“破”掉了。作为社会角色的“我”也会不断树立不断“破”掉。再比如你叫张三,这是“我”;明天你改了名字叫张小三了,你还是“我”。那到底是张三还是张小三?其实都是“我”。这个名字就是我的一个符号而已。当你找到“真我”以后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是“小我”了;如果你找不到“真我”,你永远也找不到“小我”。

李果(笔迹心理学专家、资深心理研究者)

从某种程度上说,生理比心理还重要,人的很多情绪是生理造成的。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说我们先把“心”管好了然后再说生理,其实不是的。我认为人首先是物质的,饿了一定要吃饭,你控制不住。

静身其实就是一个生理学的过程。比如《黄帝内经》说的“上医治未病”。比如中医的望闻问切,首先要去判断,你出现什么问题了?望,看气色啊。闻,看你有什么味,过去的中医大便啊口臭啊都要去闻的,现在都没有了。问呢,其实就像心理学专家那样去沟通,去问那个病的缘由,是在和那个病沟通。语言是有能量场的。再就是切脉。然后才会形成一个对你身体状态的判断。还有面诊,面诊就是全息嘛。眼睛可以诊,耳朵可以诊,还有舌、嘴唇和鼻梁,还有掌诊等等。我觉得“静身”里面“诊”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整个体系是不是涵盖了整个人的大部分问题以及社会病。尤其心灵层面的,只有诊断正确了,我们才能进入干预,才能对症下药干预“未病”,帮助人进入健康。

要“静身”,生理层面的调理很重要。你说你们俩别闹了,那不可能,他那儿肝火正旺着呢,你说让他消火,除非他发泄出来,他不对最亲的人发他对谁发?所以如果你静心调得心平气和了见着他发火你也没脾气,那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再说这生理上,你说这夫妻生活好的人,他们怎么打架也不容易分手,本质上是各自生理需要被满足了,因此你再打架他也不太会去再想换一个,生理上相互满足是夫妻之间最重要的。身体的和谐统一是“静身”的前提和基础。你说和尚自己打坐也能达到阴阳平衡、和谐统一了,但这个属于要有根基的人,没有根基的人就会受心魔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