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七卷·读书札记(第九十七辑) 【6308】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

(蔺淑英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3万字,2020年12月第1版,95元)

△5章:唯物史观及其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唯物史观的中国化解读;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运用的经验及启示。

〇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性文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和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唯物史观在中国(1919—1949年)的传播和深层原因、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经验启示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注重从整体上研究唯物史观和中国式解读方式和特点,以及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思想学术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和贡献。

〇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是否实现成功结合,是能否正确发挥唯物史观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关键。当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没有实现成功结合时,革命就会屡犯“左”的或右的错误;当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实现成功结合时,革命就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因此,坚持把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传播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关键;以世界眼光准确把握时代方位是传播与运用唯物史观的根本前提;求真务实是传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石;理论创新是传播与运用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思想交锋是传播与运用唯物史观的动力。

〇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性:现实中的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作为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现实的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观念的变迁应当从社会存在中寻找原因。阶级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范畴,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消灭阶级,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过渡,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〇政治是经济的直接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〇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与初步运用阶段:1919—1923;唯物史观的深入传播及研究运用阶段:1924—1935;唯物史观的系统传播及创造性运用阶段(1936—1949)。

〇革命不仅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更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〇启示: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深入研究唯物史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2年1月17日夜10:40阅毕)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