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最好的安定剂
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句话传诵了2500年。就是说,你要想得到健康,运动同阳光、空气和水是一样重要的,由此即可看出运动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地追求健康和长寿,但总是失之交臂。原因是他们花费高昂的代价追求奢侈豪华,却忘记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身边最朴素的真理。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希腊,人们自古以来崇尚体育运动和人体的自然美,不论绘画或雕塑,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和至纯至善的美。在阳光明媚、蓝蓝的爱琴海旁的山崖上,至今保留着古代的岩刻:“您想变得健康吗?您就跑步吧。您想变得聪明吗?您就跑步吧。您想变得美丽吗?您就跑步吧。”
不仅如此,医学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反复证明:体育运动能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结肠癌、乳腺癌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运动还有减肥功能和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口号。坚持锻炼有利于健康,它可使您的血液变得“富有”,血管富有弹性,肺活量增加,心肌更加强壮,心率降低,骨骼密度增强,血压降低;还可以控制体重,使形体更趋健美,预防肥胖;还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的耐力,激发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不良情绪。
更为重要的是,积极运动的人,外表和身体机能都处于良好状态,性格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18世纪一位法国医生讲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没有一样药物可以代替运动。”怀特博士还曾指出:“运动是最好的安定剂。”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适量运动,并贵在持之以恒。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哲学家子华子就提出了生命需要运动的观点,他的著述《北宫意问篇》中这样说:“流水不腐,以其游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认为人体内如果气血畅通无阻,运行不已,就会健康长寿。如果气血流通不畅,运行受阻,就会生病损寿。所以他主张动以养生。
科学研究表明,人要是长时间不运动,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都会减弱。医学实验观察表明,即使是身体健壮的人,要是在床上躺几天,心脏跳动会极度缓慢,动脉压下降,心脏功能降低70%,体内组织缺氧,身体极度衰弱。这时让他下床站起来,他会感到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甚至发生晕厥。这又进一步证明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学习,运动锻炼的时间非常少,结果,许多疾病伴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增加。
日本调查统计表明:日本国民发病率1955年为3.79‰,1965年为6.36‰,到了1976年,上升到11.64‰。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腰痛等由于运动不足引起的疾病,发病率更是急剧攀升。
日本是这样,咱们国家如何呢?想想自己一天有多少时间运动锻炼,就会知道,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那么赶快行动吧,没时间的要挤时间锻炼,有时间的别把你的时间放在“无聊”上。
你比布什总统还忙吗?
据我们对公务员做的健康调查结果显示,68.6%的公务员平均每天用于运动健身的时间不足半小时,62.7%的公务员每天与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半小时,它可能就是你身体健康和家庭健康的最大隐患。
不久前,美国白宫总统保健医生给布什总统开了一个健康处方,那就是要与夫人多相聚、共进晚餐,还要手拉手、多走走,这样才能令夫妻感情好、误解少。
也许很多人都会说,我们忙,没有时间怎么办?我对大家讲,今天的社会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大家都很忙,我自己也很忙。但我们再忙,能忙得过***同志吗?他70多岁时主持中国改革开放,日理万机,可还是能抽时间和小孙女一起锻炼身体;我们再忙,能忙得过美国总统小布什吗?他每天能运动1小时!每天与夫人话聊两小时,你才半小时。
小布什带头坚持长跑,号召全美国人参加运动,他跑5公里用20多分钟,比我们大学生跑得还快,为什么我们不能呢?说到底,这不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说明你的健康观念有问题。无论你有多忙,只要你能够真正认识到健康快乐的重要性,你就一定会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运动是观念问题,不是时间问题
有一次我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做节目,有个同志站起来说,洪教授你讲得很好,但我有一个问题。我倒是想运动,我是个白领,工作非常紧张,根本没有时间运动,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跟他说,我告诉你,实话实说吧,一个人运动不运动,跟时间丝毫没有关系,运动不运动是观念问题,不是时间问题。你说你工作忙,现在谁工作不忙?我告诉你,你说你再忙,你敢说比***同志还忙吗?***同志还每天坚持走路,还经常游泳,还能打打桥牌,还能在家里抱抱孩子。有一次八国峰会,早上很有意思。布莱尔做操,布什跑步,***打拳。怎么一个白领你就比人家世界级领袖还忙啊。我告诉你吧,你是没有运动观念,你有空就看电视,玩游戏机,嗑瓜子,聊天,你没有运动观念,你就是有空也不运动。
我上班时间就经常站起来,深呼吸,做做扩胸运动,还有小燕飞的动作。我每天都坚持走路。冬天走一个小时,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夏天走路两小时,上午、下午各半小时,晚上一小时。每天其实我就是走路。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现在很多人都有颈椎病,苦不堪言。其实非常简单的,天天运动一两分钟,就能预防颈椎病,效果还非常好。你要想运动,非常简单,下蹲十几次,深呼吸几次,挺胸,再做一些保护关节的动作,要不了一分钟两分钟。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前,亲朋聚会、逢年过节都得好好吃上一顿。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已经不是亲朋聚会的唯一节目,“健身”已成为亲朋聚会的选择,“请人出汗”已经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礼品”。
科学家研究发现,造成人体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的热量超过了身体需求,导致营养过剩。与此同时,很多人由于时间问题,缺少运动,消耗不完摄入的脂肪,这些脂肪在皮下沉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发胖。
所以说,正常饮食加上适当锻炼,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
现在的都市人,交际应酬是免不了的,关注对方的健康是交际应酬中的重要方面。以前,请客送礼,总离不开下饭店,送营养品,现在不同了,很多人都认为“请客吃饭不如请客流汗”,“送礼不如送健身”。
送“健身”,花不了多少钱,意义却很大。就拿请人游泳来说吧,一张票,一套泳衣,也就百十块钱。但这样的请客送礼,能够投其所爱,强身健体,长寿安康,是每个人的希望。
而且,送“健身”与众不同,能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吃吃喝喝已经过时了,没什么新鲜感,运动健身却是新鲜玩意儿,充满时代气息。
送“健身”尤其是和休闲相聚,平时亲朋好友都各忙各的,没时间相聚,趁周末或长假期间,大家聚在一起,散散步,打打球,既达到休闲消遣的效果,又可以强身健体,真是一举多得!“请客吃饭不如请客流汗”,“送礼不如送健身”,那种吃吃喝喝的交际方式已经落伍了,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是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交方式。
身体是自己的,我们应该对它负责,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人的健康,别再用吃吃喝喝的方式来加重他人的身体负担,从现在开始,把“请人吃饭”改为“请人流汗”。
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
健康谚语说:“刀越磨越光亮,人越锻炼越健康”,又说“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说明人只有运动才能保持健康,事实也是这样。“用进废退”学说认为,人体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发达,不用则会退化。
生活中有些人贪图安逸,凡事得过且过,人家说运动有利于健康,他们会说那就让不健康的人运动去吧,确实迂腐可笑。他们只顾眼前轻松,他们要及时行乐。其实这眼前的安逸埋藏着病根,对健康有害无利。
从心理上看,懒散的人在事业中逃避风险,凡事追求四平八稳,用习惯性思维处理日常事务。这会钝化人的锐气,使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天长日久,大脑功能就会逐渐退化,思维变得迟钝,判断分析能力下降,反应速度降低,人就变得怕烦喜静,懒散健忘,寂寞无聊,无事生非,还极易产生烦躁、忧愁、痛苦等不良情绪,这样的情绪又诱发疾病的产生。
从行为上看,懒散的遇事就躲,生活中追求舒适安逸,工作中追求轻松简单,机体缺乏锻炼,大脑活动较少,体能消耗相对减少,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收支失去平衡,极易造成肥胖,肥胖又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从病理上看,人体就像一架灵敏度极高的复杂机器,要想不让机器生锈,就得不断运转。要不断运转,就得有任务。一个精力充沛、勤奋肯干的人要是突然无事可做,会因为无所事事而变得懒懒散散,精神萎靡不振,以后遇到曾经做过的事,再做起来也会觉得生疏。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病态惰性”。人一旦为惰性所左右,机能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衰退,免疫力就会下降。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勤于用脑的人,大脑便能不断释放出内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也比很少思维的同龄人平均高出10~20%。相反,不爱动脑的人,脑内核糖核酸含量水平就会大大降低。
惰性往往使人越闲越懒,越养越懒,进而百病缠身,形成恶性循环。
“刀闲易生锈,人闲易生病”,惰性危害健康,如果你真无事可做,那就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吧!
亿万富翁还不如乞丐
有两个人,美籍华人律师,来到中国从事一个国际法的合作项目,中国给他们高工资。一个50多岁,每个小时工资3000多元;一个年轻点,一小时2000多元。他们身体都不好,因为忙,天天忙,没时间运动,冠心病、糖尿病都有。年纪大的这位怎么治病呢?他一个电话打到美国,都是找美国的冠心病专家、糖尿病专家治病,坐飞机到美国去治,还是治不好。最后到北京来找我,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说,你这个病为什么治不好,是因为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你这边白天忙,到了夜晚,美国那边正好白天,还得忙。他说我也没办法,工作实在太忙。你讲的话我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实在做不到。结果有一天早上起来,上洗手间,跌了一下,当时就梗死,一句话也没说。
年轻的那位听说这事以后,平常也是怎么也不运动的,这次一下子就有时间运动了。他心想:原来健康这么重要,生命这么脆弱。人说死就死了,死亡就在身边啊。他发现亿万富翁有时其实还不如乞丐呢。结果突然顿悟,健康最最重要。从第二天开始,每天两小时运动。无论什么时间出差,羽毛球拍、游泳裤都带上,两小时运动一定不变。我想,如果50多岁那位不死,年轻的这位也会永远忙啊忙啊,永远没有时间运动。
运动最大的好处是延缓衰老,延缓动脉硬化。
如果能坚持走路20年、50年,就有可能做到50年体重不变。我个人就基本上做到40年不变。我大学毕业43年了,现在体重是64公斤,40多年体重变化不大,血压不变,心态不变。如果我们保养得好,完全可以做到体重、血压10年20年甚至50年不变。
“健康老人”死得惨
有一位健康老人,70多岁,死得很惨。健康老人怎么会死得很惨呢?心理不健康。他老想炫耀,自己的身体比谁的都好。结果有一天到什刹海,人家说这是个健康老人,当时有个小伙子很刺头,说你既然是个健康老人,那咱们来赛一赛,比比谁行。小伙子每天练俯卧撑,能做100多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你70多岁了,虽然是健康老人,人家20多岁,你怎么能比呢?结果老人真的比了,他做了20多个,就很吃力;30多个时不行了,汗出来了,满头是汗。本来应该歇歇的,但大家起哄叫好加油,结果做到50多个,咔嚓一下躺下来,死了。我们运动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不能攀比,每个人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运动,这才是健康。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因为人类花了300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是步行进化的结果,所以人体的解剖和生理结构最适合步行。而且,走路运动简单易行,还不用花钱。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他创造性地将步行锻炼作为心脏病人和心肌梗死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他建议健康成人应每日步行锻炼,并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终身运动方式。他的权威性科学论著作为教科书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怀特博士曾经引用西方谚语:“没有紧张,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他80多岁来中国时,住在12层楼,上下不乘电梯,每日步行活动。作为一代名医,其言行风格堪称典范。
通过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其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步行应成为中老年人良好的保健运动,是心血管病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条:动脉硬化是可预防的,动脉硬化从无到有,亦能从有到无,是可逆变化的。1960年我当实习医生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动脉一旦硬化,就不能逆转。到最近科学家才证实,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过程,虽不能彻底消退。走路就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稳定和消退的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一年以上,就有助硬化斑块消退。经过步行运动锻炼,对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体重都很好。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猝死,很危险,步行运动最合适。
适量步行“三五七”
怎么步行最好呢?3个字:三、五、七。通常掌握这3个字的运动是安全的。
“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只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才能有效。
“七”指运动的适量。那么,什么叫适量呢?就是有氧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这相当于一般人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说我50岁,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钟,50+120=170。如果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可以多一些,例如可达190左右;身体差可以少一些,年龄加心率达到150左右即可。总之,步行运动要量力而行,否则会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最近有个资料,老年分两组,一组就是一天平均走4.2公里,一组就是基本上不走路。结果发现:走4.2公里这组老年人病死率、冠心病发病率比不走路那组下降60%。这是步行走路的好处啊。
据报道:雷洁琼95岁时,电视台采访她,问她如何能做到身体这样好,她说唯一的爱好就是天天走路。
步行运动坚持下去,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我调查一些人,只要每天走路基本上不会那么快衰老。最近跟我拍电视的病人也是那样,比十几年前看起来年轻多了。他钱多了吗?没有。地位高了吗?也不高。他就是跟他老伴每天一起走路。走路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走路可以降低高血脂,走路可以使动脉硬化变软化,走路可以使脑子清楚,走路不容易摔跤,走路可防止痴呆,走路使人愉快……走路的好处多得不得了。
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
现在咱们坐办公室的,天天伏案工作,很累,在电脑前工作一天下来,结果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腿痛全来了。这些病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运动。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每工作2个小时,上午10点钟,下午3点半,做做运动,有5~10分钟就可以了。
我们经过研究发现,所有颈椎病都是因为肌肉固定一个姿势,毛细血管闭塞,造成肌肉、韧带、骨骼的损伤。只要让毛细血管打开,血液改善,什么病都没有。这个运动也很好记的,就两句话。第一句叫: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第二句话:深呼吸,下蹲起,10点10分去看戏。
什么叫你拍一,我拍一,一直拍到七十七呢?就是右手拍左肩,左手拍右肩,一直拍到七十七次。这个动作,如果是年轻人,从后面拍更好。老人从前面拍也行。这样做,马上血液循环就好。
深呼吸,下蹲起,10点10分去看戏
现在很多中年人、年轻人,植物神经紊乱,头晕头疼,精神、体力不好,蹲着一站起来,眼前发黑,眼冒金星,有的还摔倒晕倒。有的人睡不好觉,浑身难受。怎么加强植物神经功能呢?古代中国人用气功,一练2个小时3个小时,印度人练瑜珈,也是2个小时3个小时。现在我告诉大家,5分钟就可以,可以超过那两三个小时的效果。
深呼吸,一种叫胸式呼吸,一种叫腹式呼吸。用腹式呼吸可以锻炼横膈下来。我们平时呼吸,每一次吸入呼出空气500毫升。一次深呼吸就有2500到3000毫升。这个深呼吸,一次就有7次到8次平时呼吸的量。更重要的不仅是氧气多了7倍到8倍,而且横膈一下降,胃、肝、脾、肠等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肠胃功能,什么胆石癌、胆结石全没有了,还能保护内脏。
下蹲起就是站起来再下蹲,蹲下去再站起来,你不能只做两三次,一定要5次10次。到最后,也许能做15次到20次。人在下蹲站起的时候,体位变化,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最好的锻炼。交感、副交感神经一好,以后你突然一下站起来就没事了。上厕所蹲着,一下子站起来也没事。头晕头疼脑袋发蒙也没有了。你每天就先做三五次,以后做8次10次,以后再做20次。
什么叫10点10分去看戏呢?很多人得颈椎病,到医院里治,做牵引,戴颈托,完了还开刀,没有必要。很多颈椎病都可以预防治疗,比如用10点10分去看戏这种方法就很有效。具体方法是:双臂向身体两侧伸开,和地面平行,类似钟表9点1刻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然后双臂同时向10点10分的位置抬起,再回落9点1刻的位置。重复这个动作,连续做20到30次。你这么练以后,腰肌、背肌、胸肌、颈部肌肉都得到锻炼。什么叫“去看戏”呢?小时候在农村,墙很矮,隔壁在演戏,你想看戏的话就得把脚踮起来,伸长脖子。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之后再反复去做。这样一锻炼以后,肩部、上肘、颈部、脚部肌肉都能得到锻炼。
只要你坚持做这些动作,你将永远朝气蓬勃,精神、体格各方面都会有全面改善。
冬季锻炼防误区
运动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运动又是一把双刃剑,过量或不适宜的运动又能伤害身体,甚或造成猝死,在冬天的晨练中尤为突出,不可不防。冬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季节适应。深秋初冬,天气乍寒,尤其是大风过境,寒流降温时,一些人对寒冷的“应激反应”强烈,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微小血管收缩,容易造成心血管意外。一般经过4~6周后,进入真正的冬天,机体适应了低温,反倒相对安全些了,这就是“冷习服”过程。
二、温度与风力。据北京市74万人心血管病10年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都是与平均温度呈典型性逆向相关,即平均温度越低,则急性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当从室内走到室外,受0℃以下的冷空气直吹面部,可立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造成心绞痛发作。因此除做好戴帽、围巾、手套等保暖防护外,过冷的天气,患心脑血管病的同志不宜外出。另外风力可加大低温的冷效应,也应同时考虑。
三、生物钟节律。按生物钟现象,人体在下午4点到6点,心血管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其次为上午10点以后,最差是凌晨6点到9点。因此,如果健康状况良好,则一天的任何时候运动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则宜选在下午4点到6点活动,或在上午10点以后外出,尽量不要凌晨冬练,因为这时交感神经张力急剧升高,心血管负担最重。大雾天气不仅空气污染重,且湿度过高也使空气中氧含量相对变少,也不宜晨练。
四、运动量。冷天本已使机体耗氧量增多,凌晨又是危险时刻,因此这时候的运动量要相应减少,不然容易使有氧运动变成无氧运动,结果适得其反。
五、饮食调养。提高机体防寒能力的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及充足水分。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作用,使机体不怕冷。充足的水分能保证机体有良好的循环,不易冻伤。机体是否缺水,可看晨尿颜色,如呈黄色就是缺水,如颜色很淡,就是正常;也可测尿量,如每日在1500毫升以上就属正常。总之一句话,就是冬练期间要吃好喝足。
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要谨防心性猝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冬日猝死三联征”,即“冬天、凌晨、扫雪”,这三者的每一项都是增加心肌耗氧的。如果合并在一起,就构成很大的危险,切须注意,谨防万一。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健康谚语说:“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这非常有道理。因为运动出汗后吹风易伤风感冒,跑步时凹胸会缩小胸腔范围,降低肺活量,不利于心脏跳动,造成供血不足。
可是很多人锻炼后出了一身汗的时候,常常站在有风的地方休息,或者干脆对着电风扇、空调猛吹一通,这样确实不感到热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伤风感冒。因此锻炼流汗后,切不可站在风大的地方吹风,应当把汗及时擦干,脱掉出汗的运动服装、鞋袜,换上平时穿的衣服,最好戴上帽子,防止热量散失过度。
挺胸能够塑造人的形体美,让人充满自信,心情愉快,使人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因此,无论是站立、坐着,还是走路时,都应养成昂首挺胸的习惯。
保持抬头挺胸姿势,可以减缓腰颈椎病变,还可以使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10~30%,肺腔能容纳更多的空气,提升血液的含氧量,使更多的氧气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减轻疲劳程度,加速体力恢复。
另外,挺胸抬头还可减轻背部压力,对预防悲痛、防治佝偻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久坐办公室或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患有支气管疾病的老年人,经常保持昂头挺胸的姿势,同时做一做深呼吸运动,对提高肺部功能、治疗各类肺部疾病都十分有益。
相反,经常低头凹胸的人,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脊柱弯曲、驼背、肩胛部炎症和颈椎病,并会加速人的衰老。
尤其是在跑步时,人的呼吸量相当的大,需要频率相当的心脏跳动以及足够的氧,这时如果凹胸,将会缩小胸腔容量,肺活量降低,胸腔内空气量减少,造成血液的含氧量降低,心脏的跳动将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呼吸。
爱好运动的人应该记住遵循这条健康谚语:“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养生在动,动过则损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修炼人的“内三宝”,即精、气、神,还能够改善人的“外三宝”,即耳、目、口。通过运动,内练精神、脏腑、气血,外练筋骨、肌肉、四肢,使内外和谐,气血周流,感觉灵敏,整个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防治百病,老而不衰。可见,运动锻炼强健的体魄,让人具有防病抗病的能力。
但并不是只要运动就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过量的运动轻则损伤身体,重则还会引发疾病。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适量的运动,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刚开始跑步的5分钟内,心脏为了适应机体的运动而进行调整,心跳显著增快,心脏泵血加剧,但其程度是不均匀的,被称为“心脏适应期”。之后,心脏已经适应,心搏有力,泵血均匀,并随时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做出相应调整。
20分钟之内的跑步,主要由体内贮存的糖原提供能量,特别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它们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跑步20分钟以后,糖原大部分被耗尽,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体内的脂肪。脂肪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直接被氧化,脂肪酸变为乙酰辅酶a,再经过代谢,一部分转变为糖以提供能量。由于靠脂肪供应能量需氧量多,因而在跑步强度达到缺氧程度时,就不能靠氧化脂肪来提供能量。
可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否则对心肺功能的提高起不到什么作用。超过5分钟的跑步,持续时间越长,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也就越好。至于跑步的速度,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来调整。
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匀呼吸。20分钟的慢速长跑不但能大量耗尽体内的糖原,而且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而由于慢速长跑不会使机体过分缺氧,所以有助于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应该知道的是,在长跑的第一个月里,因食欲增加体重会稍有上升,但第二个月体重很快就会下降。若要停止跑步运动,应逐日递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以免引起“反弹性肥胖”。
运动可以强身,但病患者选择了不适宜的运动方式,不但不能强身,还会加重病情。因此,病患者应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