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洪昭光天天健康方案 第五方案 自己约束自己 学会健康饮食

平常饭菜:一荤一素一菇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首先,一定要有个荤菜,因为人是杂食动物,人不能完全吃素,荤菜一吃以后,动物蛋白有了,高级营养蛋白也有了。第二,要有素菜,素菜一吃以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也有了。吃素菜很重要,能使大便通畅。第三,还得有菇。菇就是食用菌。现在越来越发现,食用菌在膳食中所含营养特别全面,有三大作用。第一,菇是灵芝,服用会使血脂下降,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血黏度下降,动脉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病减少。第二,菇含有香菇多糖,使免疫力提高,癌症减少。所有吃菇的地方,癌症都少。第三,菇还有一种抗氧化作用,使细胞凋亡慢,延缓衰老,使老年痴呆减少。在北京,每死100个人,就有52个心脑血管病,22个癌症,这就占了74个。如果我们经常吃菇,心脑血管病就少,癌症减少,衰老减慢。

燕麦是粗粮的代表。现在很多人钱一多,生活好了,以为吃粗粮都是过去的事。错了,你将来也得吃粗粮。人类就是吃粗粮过来的。细粮是什么呀,就是淀粉。粗粮呢?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什么成分都有。所以大家一定记住,什么时候都要吃得有粗有细。

多什么,别多吃

从公共卫生学的观点看,除了缺觉的危害外,另一大危害是使人多食,多食使人体重增加,形成苹果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进一步使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发现,健康的年轻男子在连续两天熬夜后(每晚睡4小时),他们血中的瘦素水平下降18%,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28%,结果是食欲大增,进食增多。古人有言:“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作息有序,适者有寿。”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人在饥饿进餐前食欲中枢兴奋性最高,越胖者越高,一进餐,狼吞虎咽,5分钟左右已摄入近80%的热卡,等到出现了饱腹感,所摄热量已经超标,此时再喝些肉汤,脂肪进一步超标,必然越喝越胖。科学的做法是:坐上餐桌后,先别忙吃饭,先安静一下,喝一碗汤。研究表明,汤一进胃内,不但占据容积,更重要的是通过胃黏膜迷走神经的传导反射到食欲中枢,使食管中枢的兴奋性下降,食量自动减少三分之一,使饱腹感提前出现而且进餐速度变慢,总摄入热卡减少,形成习惯,日久天长,使人苗条健康。广东人、福建人饭前喝汤就是典型例子,而北方人饭后喝汤,肥胖者也明显增多。

对一些肥胖者的观察表明,只要做到饭前喝汤,不需要任何减肥药,体重每月能下降0.5~1公斤,半年后有显著效果。在两餐之间有饥饿感时可进食少许低热卡食物。对过于肥胖的人,针刺疗法有助于减少饥饿感,使减肥过程更顺利。

许多人胖了要减肥,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等等,现在还有减肥裤腰带,说裤腰带一勒可以定向减肥定向塑身。好多女士都去买,一勒之后,肥还没减下去,痔疮倒长出来了。因为腹压增高,产生静脉回流障碍。要想减肥,大家不妨记住两句话: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只要饭前提前喝汤,饱腹感就会提前出现,七八分就觉得饱了。科学观察两组共400多人:一组饭前喝汤,七八分饱,6个月下来,1个月体重减轻1斤,6个月减轻6斤。另一组吃减肥药,1个月减去1公斤,6个月减去12斤。饭前喝汤减肥稳稳当当,不用吃药。

想变胖,学日本相扑;想变瘦,学英国贵族

要想变胖,学习日本相扑运动员;要想变瘦,应学习英国贵族。日本相扑运动员的体重高达180公斤甚至200公斤,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的饭量很大,相当于正常人饭量的10倍之多,吃后就睡觉。英国贵族身材之所以那样好,是因为他们一天吃六顿饭,少量多餐,血糖、血脂波动都很小,整体代谢非常稳定。因此可防治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六顿饭的时间是:7点、10点、12点、16点、18点和晚上20或21点。平时上班一天吃不了六餐怎么办呢?控制三餐也可以:早饭中饭多吃,晚饭少吃。早饭吃2/5,中饭吃2/5,晚饭吃1/5。这样下来,身体会自然变瘦,不会反弹。

合理膳食牢记四句话

合理膳食中的“四”就是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为维持全面均衡的营养,应粗细粮搭配,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都不能维持全面的营养。粗细粮搭配,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如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粗细粮搭配营养最合适,有明显的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还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互补效益。

吃过多甜食对健康不利。据我国10个南北城市人群9年前瞻性研究,分别每日平均多吃50克肉、蛋和糕点,则血胆固醇分别平均升高9毫克/分升、31毫克/分升和22毫克/分升。可见蛋类对胆固醇影响最大,糕点次之,肉类最小。根据实际调查,我国人群食糖消耗量远低于西方国家,目前尚未达到“过食”程度。

“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饭的次数,即在总量控制下,少食多餐。仅仅少量多餐这一饮食习惯本身,就可以相当有效地预防糖尿病、高血脂。在每日摄取量不变的情况下,早、中餐比例大,有利于降血脂、减体重,晚餐所占比例则相反。少食多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分泌幅度变化趋缓。对于超重者,应当早餐占40%,午餐占40%,晚餐占20%,有助于降血脂减肥。

最后是“七八分饱”,吃饭七八分饱是最好的习惯,因为要留二三分底,千万不要吃得太饱。请大家无论如何记得吃饭一定要七八分饱,记住这一句话就可以延年益寿,这句话非常重要。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心跳越快,死得越快

英国有句谚语: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心跳越快,死得越快。你要想知道自己的寿命长短,很简单,把你的腰带解下来,量一量裤腰带,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安静的时候心跳越快,动脉硬化得越快,死得越快。腰带应该多长呢?根据研究,中国人,男同志腰带最长93厘米,两尺八,理想的应该是两尺六(即87厘米)。女同志应该两尺四(即79厘米),不超过二尺六(即87厘米)。腰带越长什么意思呢?表明肚子越大,肚子越大表示脂肪越多,脂肪越多表示动脉硬化越快,脑出血、心肌梗死越多。

多吃健脑益智食物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被机体吸收后能改造成脑细胞的组成物质。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智健脑,兼能益肾固精。

黄花菜:可治疗老年性痴呆,并可改善肝肾阴虚、血虚引起的健忘、失眠、烦躁、眩晕头痛、心悸等病症,是养脑强记的好食物。

花生: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多食可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葚:治疗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对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脾气血两虚者有益,同时有助于防治畏寒乏力、面足浮肿者。

葡萄:对于老年性痴呆气血虚弱的治疗较为适宜。

荔枝:对治疗痴呆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老年性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症伴肺燥阴虚者。

山楂:常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者。

鱼:多吃鱼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好处。因为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终身喝奶,终身受用

东方人以素食为主的膳食习惯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些缺点——钙太少,因此,中国人多数缺钙。缺多少钙呢?一个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的饮食里仅有500毫克,300毫克需要每天补充一袋牛奶,250毫升正好是300毫克。牛奶从什么时候开始喝呢?从1岁开始。喝到什么时候呢?终身喝奶。

科学证明,牛奶不仅对儿童的身高、皮肤、骨骼、智力发育有好处,对中老年人好处更大。中年人喝了牛奶以后,第一,所有的病都少,整个体质增强,而且骨骼密度峰值高。我们中国人,到老年后特别容易骨质疏松、骨折、龟背、骨痛,越活越矮,就是因为骨密度太低。中年人喝奶,可以使骨头密度增高。老年人喝奶以后,动脉硬化减慢,高血压发病少。

各国对牛奶都非常重视。泰国为了摆脱矮小人种的困扰,从国王、王后到王室成员,全部致力于“儿童每天喝牛奶”的宣传。泰国20年的努力成绩令人瞩目:18岁男青年身高较以往增长4厘米,女青年增高3厘米。

睡前喝奶,身健体健

睡觉前喝好。因为孩子长个子时,白天不长,晚上入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开始分泌,所以要睡觉前喝奶,如果喝完奶后能再吃一片100毫克维生素c和一片复合维生素b(3岁以下上述两种维生素每种半片就够),这个孩子不但身高、体重好,而且抵抗力强,感冒、扁桃腺炎、肺炎、发烧之类的病都难得,很健康,一路健康成长。一袋牛奶再加一片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不到1元,营养就够了。因为每500毫升(两袋)奶能满足人体每天需要的动物蛋白的50%,热能的16%,钙的60%。德国联邦牛奶研究所所长黑申教授则更列举了牛奶的诸多好处:防治中风、高血压、心脏病;阻止人体吸收有毒物质,如铅、镉;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美容;催眠;脱脂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这些意义上说,牛奶,也是人类的“保姆”。

我们很多人说一喝牛奶就拉稀,那怎么办呢?你可以试试喝酸奶。要是不爱喝酸奶怎么办?喝豆浆,可是要喝两袋,因为豆浆里含的钙是牛奶的一半。

有粗有细,不甜不咸

为维持全面均衡的营养,应粗细粮搭配,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都不能维持全面的营养。粗细粮搭配,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这些粗细粮搭配营养最合适,有明显的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还有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的互补效益。2004年,全世界评选十大健康食品,头一个就是红薯。你就是再有钱,永远都别忘了小米、燕麦、南瓜、红薯、老玉米这些东西。因为粗粮含的纤维素、维生素比细粮多得多。

吃过多甜食对健康不利。据我国10个南北城市人群9年前瞻性研究,分别每日平均多吃50克肉、蛋或糕点,则血胆固醇分别平均升高9毫克/分升、31毫克/分升和22毫克/分升。可见蛋类对胆固醇影响最大,糕点次之,肉类最小。根据实际调查,我国人群食糖消耗量远低于西方国家,目前尚未达到“过食”程度。

红色食品好处多

餐桌上的“红”,首先是指一天要吃1个西红柿。特别提醒男同志,每天吃1~2个西红柿,可使前列腺癌减少45%。西红柿做菜熟吃更好,因为西红柿里的番红素是脂溶性的。

另外,如果是健康人,无禁忌症,每日可喝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绍兴酒、加饭酒、米酒也可以。例如红葡萄酒50~100毫升,有助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活血化淤,减少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西方27个工业化国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病死率的高低,与葡萄酒的消费成反比。法国人有饮葡萄酒的习惯,其冠心病仅为美国的1/3。

如果一个人早上起床精神不好,整天浑身不舒服,白天上班挨领导批评心里难受,该怎么办呢?情绪激动不要紧,回家做饭时,菜里放上五到十个红辣椒,越辣越好。这个菜吃下去一个钟头,头不疼了,精神也好了,心情也愉快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红辣椒里含有内啡肽,吃点红辣椒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可以使人精神愉快。

黄色食品——明智选择

餐桌上的“黄”是指黄色蔬菜,例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等,其营养素多,内含丰富的类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中国人的膳食中普遍缺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缺少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小孩容易感冒发烧,患扁桃腺炎,引起消化道感染;中年人容易得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眼发花,视力模糊。补充维生素a,可以使儿童、成人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使老人视力改善,视网膜好;减少感染和肿瘤发病机会。维生素a在什么地方多呢?最多的是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红辣椒,或者干脆说是由红黄色的蔬菜在体内转化而成。红黄色的蔬菜所含的维生素a多。

健康天使数绿茶

绿茶是当之无愧的健康天使,也是大自然的恩赐。茶是大自然对华夏大地炎黄子孙的特别眷顾,又是炎黄子孙对全人类的特别贡献。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由它含有的特殊成分所决定的。据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达300多种,包括生物碱、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脂多糖等。这些成分有的能防病治病,有的有营养保健功能,有的兼而有之。

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生物碱,主要有3种:咖啡碱约1~5%,茶碱0.05%左右,可可碱0.002%左右。其中咖啡碱的作用最关键。咖啡碱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广泛的兴奋作用。饮茶后,首先是兴奋大脑皮层(小剂量50~200mg,每杯茶约含100mg咖啡碱),即可出现精神兴奋,思维活跃,提高对外界的感受性,消除瞌睡和减少疲乏。在著名的犬条件反射实验中,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及缩小反射的潜伏期,而不破坏对阴性刺激的鉴别能力。这表明饮茶和饮酒不同,饮茶时能保持清醒的理智和自控能力,使人睿智和有风度,与酒后多言失态截然不同。咖啡碱具有强心、消化、解毒、利尿作用,可缓解酒精、催眠药、吗啡、安眠药引起的中枢抑制。

茶还含有十余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每百克茶叶中含vc为100~500毫克,绿茶的含量比红茶高。vc能帮助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既有助于降胆固醇又有助于防止胆结石形成。vc又是解毒、防辐射、防重金属伤害、防疲劳和防感染的能手,并能抑制最终致癌物的形成和癌细胞的增殖。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称,对在4周的实验期内,每天喝5小杯茶或5小杯咖啡的实验人员的检测表明:喝茶者,t细胞分泌的抗病物质增多,抗细菌和抗病毒能力增强;而喝咖啡者没有变化,原因是茶叶中含有的l-茶氨酸能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机能。

茶叶中还含有20~30%的茶多酚类化合物,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降低血胆固醇,有助减肥和防治动脉粥状硬化。茶叶中热量很少,而两杯某种时尚品牌的咖啡含的热量相当于一个汉堡包。另外茶叶中还有2~5%的氨基酸,有些是十分宝贵的,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茶叶中还有40余种矿物质元素,比如锌,对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和成人的性腺机能都有重要作用。

茶叶除了许多药理作用外,更重要的保健作用表现在心理、社会和心灵方面。饮茶是一种格调高雅的文化,要有平和的心态和悠闲的环境,中国大师林型南先生以美、健、性、论四个字表达我国的茶艺精神,日本茶道则以“和敬清寂”作为基本精神。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讲究以茶待客,以茶怡情,“寒夜客来茶当酒”,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曲茶”。可以看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自古就离不开茶。《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鲁迅的小说《药》也是以茶馆为背景。

饮茶与饮酒、喝别啡不同,是在一种清新幽雅、淡泊宁静的气氛中进行。一杯清茶,坦诚相见,给人一种缓和情绪、松驰精神、冷静理智的休闲。饮茶能使许多争端、烦恼都烟消云散,使人得到六根清净的解脱,因此历代都将饮茶与打禅联系在一起,喻“饮茶为生活中小禅”。典型例子就是绍兴人“吃讲茶”,许许多多民事邻里纠纷,都可以在茶馆里“吃茶讲理”并邀请“店主”裁决,在静穆的氛围中,平和的心态下,品味苦涩的茶水,许多事都能“化干戈为玉帛”,起到和睦邻里、安定社会的作用。

多吃燕麦通便秘

燕麦保健作用的发现,源于1963年美国农业部对37种农产品保健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燕麦保健作用最为理想。经动物试验、人体志愿者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燕麦有恒定、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此后,燕麦即作为保健食品而风行世界各地。燕麦粥不但降胆固醇、甘油三酯,还对糖尿病、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通大便,很多老年人大便干,造成脑血管意外,常吃燕麦,可以有效地治疗便秘。

老年人服燕麦粥时,水宜多放。煮开后用文火再煮约5分钟,此时若再加入牛奶,烧开即可食用,这样既可降血脂,又能补钙,一举两得。

黑木耳可降血黏度

现在很多老年人得血管性痴呆症,这种痴呆症是很多细小的毛细血管堵塞了,不是一根大的堵塞。突然堵塞,半身不遂,破了就脑出血;细小的毛细血管慢慢地堵塞,最后脑子不行了,傻了,记忆没有了。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血黏度太高造成的。可以一天吃5~10克黑木耳,相当于1斤黑木耳要吃50~100天。每天一次吃一点,做汤做菜都可以。

黑木耳可以降低血黏度,可使血液稀释,不容易得脑血栓,也不容易得冠心病。

什么都吃,适可而止

有一个病人得了冠心病,他请教医生说,大夫,我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呢?大夫问他,那你平常喜欢吃什么?病人说了,我平时最喜欢吃的,就是东坡肘子、南京板鸭和猪头肉。医生马上就说,那不行。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脂肪太高。病人又问,那我吃点西红柿炒鸡蛋行吗?那更不行。鸡蛋胆固醇高。那猪肝呢?猪肝绝对不行,猪肝胆固醇也高,脂肪也多。那我吃个西瓜行吗?西瓜也不行,西瓜糖分多。那就吃香蕉吧。香蕉更不行了。香蕉热量大。最后病人说,医生啊,照你这样说,我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呢?

后来我告诉他,第一,你喜欢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你想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就一样不能吃,国家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不能吃,国家珍稀动物不能吃,野生动物别吃。别的什么都能吃。

第二,适可而止。七八分饱,百岁不老。什么都尝一点可以,东坡肘子可以吃,你每天顿顿都来就不行了。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一个中国人的合理膳食指南,八条指南里头一条,食物多样化,食物的种类、品种越多,越杂,越好。一个人所需要的营养素至少42种,分成17类7个大类。没有一种单独的食物——猪肉、青菜或者鸡蛋能够满足人体全部的42种营养素,因此食物必须互补。粗食、细粮、蔬菜、水果、肉、鱼、蛋、奶,各色各样,每种它有不同营养,它有不同的补充。

走出喝汤的误区

喝汤的好处很多,所以餐桌上的汤是全世界老百姓的共同爱好。不少国家还有自己的“名汤”,例如俄国的罗宋汤,美国的咖喱牛肉汤,日本的海带汤……我国则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有喝不同汤的习惯,诸如老鸭汤、黄豆小排汤、荠菜豆腐汤等。因为喝汤是每个人的习惯,似乎没有什么学问,但有不少误区,让我们一一道来。

喝汤不吃渣——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口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有百害而无一利,喝50℃以下的汤更适宜。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皮肤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经过调查,喜喝烫食者食道癌高发。

饭后才喝汤——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日久天长,还会使自己的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中,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甘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常喝五色保健汤

红——西红柿、红柿椒;黄——半个鸡蛋、胡萝卜、嫩玉米;绿——各种绿叶蔬菜,色深的蔬菜更好;白——南豆腐;黑——黑木耳或蘑菇。也可加入少许肉末、肉片、调味品,做成羹汤,根据个人爱好,随意做成各种花样。饮食是一种文化,科学的饮食不但让你吃出营养,吃出美味,还能吃出健康。

健康用油“三主张”

1.用量减半。指传统用油量要减半。大家现在的每日用油量为80克,如果按照营养学家建议的每人每日25克,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适应,改不了,因此可以先减一半,血脂高的人减2/3。

2.合理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比例应为:1/3动物油,2/3植物油。

植物油的搭配要合理,要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使营养全面。另外,每种食用油所含各种脂肪酸比例都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多种食用油搭配使用,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均衡营养。我们在平时用油时,应适当搭配一些高端食用油,如红花籽油、橄榄油、核桃油、山茶籽油等。人体的大脑细胞、神经系统发育都需要这种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3.低温用油。指做菜用油时要注意温度,以不超过3成热油温(90℃)为佳。高温油氧化快,营养会被破坏。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物和一些致癌物质,过氧化物会影响人体心血管功能。

饮食要讲究,不能瞎凑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基础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过量饮食很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老人要特别注意适量饮食,尤其要注意对富含脂肪的食物的摄入,这有利于避免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适量饮食还得注意营养的搭配。首先是多吃粗粮,以保证膳食纤维的供给。

第二是多吃鱼肉、豆制品,以保证蛋白质的及时补充。切不要误认为老年人蛋白质越少越好,素食习惯对健康不利。

第三是饭菜要咸淡适中。过咸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过甜会引发糖尿病,都不利于健康。

第四是进补要适当。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补品,老人适当地服用一些补品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但补充过量就会适得其反。还有睡前切忌吃补品,否则会增加血液黏度,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这类心血管疾病就要找上门来了。

有些老人爱喝酒,这不好。喝酒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不如多喝牛奶、酸奶或者豆浆,不仅可以补钙,还对老人的便秘、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这才是老人健康的法宝。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人们都知道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有些人吃饭时总是匆匆忙忙,好像有事催着似的,填到嘴里的饭菜根本不仔细咀嚼,就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了。殊不知:“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不经过咀嚼的食物,一方面还没浸透唾液,另一方面,胃还没来得及分泌出足够的胃液来消化食物。可是食物既然来了,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了。为了消化还没嚼过或嚼透的食物,可怜的胃不得不分泌出比一般的情况下多得多的含有盐酸和酶的消化液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如果日复一日这样工作,胃就会因胃酸过多而得胃炎,之后还有可能得胃溃疡。

所以,如果你不想得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就要勤动上下颌,把食物在嘴里多嚼几下,吞咽不能太快。如果一口饭能嚼50下,嚼到没东西可吞咽的地步,胃肠道疾病就不会光顾你。

细细咀嚼不仅对消化有好处,还是一种很好的面部体操,有养颜美容之功效。

印度的瑜珈信奉者有一种说法:不仅硬食物要细细咀嚼,即使是软食物(如羹、饮料、水等),都要细细咀嚼。在他们看来,食物和饮料经过长时间的咀嚼,会对身体更有益。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有一句经典名言:“你们应该嚼自己的饮料,喝下自己的食物。”

口腔神经具有某种负反馈作用,当我们细嚼慢咽时,这一神经就有时间向大脑反馈吃饱了的信息,让我们停止进食。而吞咽太快,不让食物充分刺激口腔的感觉神经,“饥饿”的中枢神经就得不到相应抑制,大脑就得不到吃饱了的信息,即使吃了很多还不感觉饱,不得不继续吃下去,久而久之,人就胖了。

看来有些人只要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吃饭时细嚼慢咽,就能减肥了,根本不用吃各种减肥药,或者做大量的运动,让自己的身体受那么多罪。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速度极快,这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食物进入身体之后,胃可就倒霉了,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即使这样,食物还是不能充分被消化,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养分,体质会越来越弱。所以,健康谚语说:“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经过细嚼的食物,能扩大与肠壁的接触面积,消化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肠壁广泛地吸收食物中的养分。

细嚼慢咽还可以提前引起胃液和其他消化腺分泌增多,为食物进入胃肠后充分被吸收做好准备,从而减轻胃的负担,胃就能细致地消化食物,把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证明:吃同样的食物,细嚼者和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是不同的。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别为85%和83%,而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只有72%和71%。

另外,细嚼慢咽还有许多好处。

1.洁齿防龋

细嚼对牙龈有按摩作用,能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细嚼时分泌的唾液对牙齿表面的冲洗,能减少龋齿的发生。而粗嚼快咽,进餐速度过快,很容易咬伤舌头、腮帮,损害口腔、牙齿和牙床,甚至引起口腔溃疡。

2.帮助消化

细细咀嚼,可以把食物磨得极细,这样的食物进入胃肠后,营养易于吸收。而狼吞虎咽吃进去的食物,食物的营养不仅难以吸收,而且还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胃肠道疾病。

3.健脑益智

研究表明,咀嚼能牵动面部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用多普勒颅脑超声波观察发现,大脑血流量在咀嚼时可增加20.7%。因此,三餐中多点豆类、动物骨头等耐嚼食品,不但健脑,还增长智力。

4.解毒防癌

在咀嚼时,口腔内会分泌出大量唾液,科学家将唾液放到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等强致癌物和烟油、肉类烧焦物、焦谷氨酸钠等可以致癌物中,结果发现,唾液可使这些致癌物在半分钟内完全消失。

此外,唾液对某些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5.减肥美容

肥胖者的进食速度比瘦人快,咀嚼吞咽的次数也比瘦人少。所以,要想无痛苦减肥,只要在吃东西时多嚼几下就可以了。

在咀嚼过程中,面部血液供应量加大,表情肌协调有规律地活动,可使面色红润光泽,有弹性,减少皱纹。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有些地方流行这样的谚语:宁可撑死人,也不占着盆。意思是说,即使你已经吃饱了,可是为了不占餐具,一定要把这顿饭吃得一点不剩才行。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是“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剩饭占着锅没关系,把身体搞坏可就划不来了。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大脑是无节制饮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吃得过饱,精神恍惚,昏昏沉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吃得过饱,肠胃负担过重,血液都去支持肠胃了,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得不到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所以才会出现精神恍惚等症状。

由于血液被消化系统大量占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对整体运转来讲就不能平均分配了,分配在大脑中的血液相对减少,导致思维能力降低。

当然,并不是空腹大脑就能保持清醒。如果营养不良或不能保持营养平衡,思维能力也会下降。因此,吃得太少也是不可取的。

要使大脑正常工作,吃八分饱是最佳状态。

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少吃不仅仅能让人身体健康,还能延年益寿,正如健康谚语:“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医学家曾用小白鼠做试验,同年龄的小白鼠,饱食终日的活了一年,只喂七八分饱的却活了两年。这说明一个问题:节制饮食可以延年益寿。

控制饮食还有以下作用:

1.能够降低血压

日本国立循环系统研究中心的喘村先生,曾选择17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妇女,让她们逐渐减少饮食量,但不专门减少盐的摄入量,然后观察其血压的变化。

具体办法是:不使用任何减肥药物,在前两周内将她们每日摄取的热量控制在627—710万焦耳;以后两周中每日再降至334万焦耳。结果发现,减少饮食量以后,17名肥胖妇女的血压平均下降了88帕。

医生会建议高血压患者降低饮食中盐的含量。其实,如果平时注意节制饮食,不吃得过饱,即使不刻意减少盐分的摄入,也可以收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如果人们从年轻时就养成少食的良好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2.能够延年益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传染病都被一个一个地征服,但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等,仍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均与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饮食有关。

科学研究表明:假如人不患病或者无意外伤害,可以活到110岁;若限制热量的摄入,则有望活到170岁,而且实施越早对健康越有益。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青菜属于蔬菜中的绿叶类,色泽明媚、鲜嫩味美,是蔬菜中的首选。

春季的青菜,味略淡而鲜,维生素含量丰富,含水量也特别高。夏秋季节的青菜味略苦,富含对人体去暑降温作用的物质,具有降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冬季的青菜略带甜味,这是由于冬天的青菜没有强烈的阳光照射,因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含水量相对减少,淀粉类物质转化成麦芽糖,所以味甜。

因青菜不易储藏,所以买回来后应及时吃完,不及时吃掉,除口感欠佳外,往往还会损失大量的维生素。买回来的青菜,从表面上看已经停止了生长,其实它的内部仍进行着复杂的生物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由于这些变化,青菜的营养成分和食用质量下降。俗话说“早上鲜,中午蔫,晚上端”,就是对青菜质量变化的描述。

大家可能觉得炒青菜简单,只要将青菜洗净、切碎、放到锅里,加上各种作料,炒熟不就行了吗?其实,炒青菜大有学问呢。要是炒不好,不但味道不好,色泽不对,营养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炒青菜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和加盐时间。

首先把油加热到略微冒烟,然后放入青菜急炒,不停翻动,到颜色变成半熟时再放盐,因为过早放盐会使青菜出水。当青菜溢出少量汤汁时,加入味精,不可盖锅。炒青菜时有十二字诀:“猛火快炒,宁可偏生,不可过火。”否则维生素c就会损失殆尽。

青菜除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果胶、有机酸和无机盐等。

小小青菜,营养如此之丰富,做法如此简单。所以,是一种很划算的餐桌佳品,提倡大家多吃青菜。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很多人吃面只吃面条,而把汤倒掉,这是不对的,倒不是舍不得那一碗清面汤,而是面汤里含有大量的营养。

面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在酸性环境中,维生素b1是比较稳定的,但加碱做面时,这种稳定性受到了破坏。煮面条时,大量的营养素会流失到面汤中,一般可损失49%的维生素b1、57%的维生素b2和22%的维生素b3。煮饺子时,高温也会使大量的营养素流失。

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别名为抗神经炎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在能量代谢中起辅酶作用;能提供神经组织所需要的能量,防止神经组织萎缩和退化,预防和治疗脚气病;还能维持正常的食欲,保持肌肉的弹性和健康的精神状态。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在体内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还与维持视网膜的正常机能有关。此外,它还是脂肪转化为能量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用于治疗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结膜炎、阴囊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维生素b3又叫尼克酸、烟酰胺、烟酸。它能溶于水,在人体中可利用色氨酸合成,是合成性激素不可缺少的物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轻胃肠障碍等。

可见,面粉中大量流失到汤里的维生素b1、b2、b3对人体非常重要,在吃完面条和饺子之后应该把面汤喝下去,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面食中营养素的损失。所谓“原汤化原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成分,可是怎样补充盐分,这是有讲究的。健康谚语说得好:“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出汗较多,体内部分钠离子、钾离子丢失,出现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状,这就要补充钠和钾。一般的方法就是多饮用淡盐水和含钾较高的食品或者饮料。可是,不少人都是在出汗之后,有的甚至出现疲乏无力、口干、晕眩、肌肉疼痛、手足麻木等症状时,才想起喝些淡盐开水。如此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养成主动补钠的好习惯,在大量出汗前或天热时,清晨起床就喝些淡盐开水,就能使出汗后体内钠含量保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稳定细胞内外渗透压,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研究发现,早晨饮淡盐水能够被机体迅速吸收,起到稀释血液、增加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动脉硬化的作用。

因此,“早喝盐汤如参汤”,也是预防习惯性便秘及养生保健的好方法。如果晚上喝盐汤,就可能出现食盐超过人体的需要,因此就有了“晚喝盐汤如砒霜”的说法。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生姜是一种最常见的作料,也是一种中药材。

中医书上说:生姜能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解头疼、发热,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之疾等。在中国,各地流传着关于生姜的健康谚语:“早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一日不吃姜,身体不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早晨吃片姜,赛过人参鹿茸汤”、“冬天一碗姜糖汤,祛风祛寒赛仙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

姜味辛、气微温、气味轻、无毒,四季不缺。生拌煎炒做汤均可放姜,所以说姜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作料之一。

生姜所含的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姜所含的姜酚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可防治胆囊炎、胆结石症;姜还可以调节前列腺机能——在控制前列腺素血液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新医学科学研究还显示,经常食用生姜能够除去“体锈”——老年人的体表尤其是脸部的褐斑,俗称“老年斑”,这是体内自由基作用于皮肤引起的“锈斑”。体内自由基作用于各脏器形成类似的体锈,如果自由基过度活跃,可致人早衰。

美食家说,姜、醋是中国食疗方面的智慧结晶。要想身体强健,就应该使血液成微碱状态。可惜现代人经常“食不厌精”,比如肉食,都是高蛋白质及高脂肪的食物,令人体的血液偏向酸性。醋的味道虽然带酸,但进入人体后,会将血液变为微碱,黏性很低,能有效清除各种酸性废物。

虽说生姜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可多食,因为生姜辛辣,凡阴虚内热、热病、疮疡、痔疾者忌之。实际上,即使无内热之人,如果过量久食,也会蕴热生病。

前面我们说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理由是:夏天炎热,人们习惯贪凉,喜服寒凉之品,夜间又感受夜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因此夏季有些人胃口会下降,少食厌腻。因此,喝一点姜汤,做菜时多加点姜,不仅能够散寒祛暑,还可以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苹果,属于蔷薇科大宗水果,不仅是我国最主要的果品,也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多的果品。苹果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

据测定,100克苹果含果糖6.5~11.2克,葡萄糖2.5~3.5克,蔗糖1~5.2克;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

苹果中可溶性纤维果胶,可降低胆固醇。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的功能,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果胶还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的排放,调节机体血糖平衡,预防血糖的骤升骤降。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有机酸能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果胶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

因此,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作用。

苹果中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苹果所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垃圾”,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而中性脂肪是造成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

吃苹果细嚼慢咽,苹果中有机酸和果酸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杀死。

可见,苹果对人好处非常多,“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很有道理的。

一日仨枣,长生不老

我国是枣的故乡,枣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汉代铜镜上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这是古人对枣的营养及医疗价值的概述。

检测表明,枣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钙、磷、铁,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

枣有红枣、黑枣之分,我们常见的是红枣。

红枣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p等多种维生素,称得上“百果之冠”。维生素p能健全人体毛细血管,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红枣中含有益于健康的化学成分入谷氨本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4种氨基酸,苹果酸、酒石酸等6种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及磷、钾、镁、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

中医认为,红枣最能滋养血脉,向来被民间视为补气佳品,可医治面容枯槁、肌肉失润、气血不正等症。红枣亦能防治贫血、紫癜、妇女更年期情绪烦躁。

现代医学表明,大枣中含油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活动。大枣中的山楂酸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加人的耐力。此外,大枣还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可见,红枣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易学文献中记载着许多以红枣做食疗的药方。红枣去核,加胡椒水煮熟后去胡椒吃枣喝汤能治胃病;用大枣100克浓煎,食枣饮汁,日服3次,能治贫血;将红枣与小麦、甘草煎汤饮服,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妇女更年期发热出汗、心神不定、情绪易激动等均有调补作用。

正因为这样,红枣又被称为“木本粮食”。生病时,吃枣可医治病,可以充饥,可以强身健体。

“一日仨枣,长生不老”是古老而又科学的健康谚语,人人都应该多多吃枣,虽然不能达到长生不老,但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却是可以的。

男人多吃健康餐

奔波于社会、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中年男人最容易“透支”的就是健康。许多中年人都经历过情绪低落、容易疲劳、不愿运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悄然袭来。中年男人如何吃好喝好,远离“亚健康状态”呢?

商务餐远离生猛海鲜。烤涮生猛海鲜成为一种饮食时尚,三文鱼刺身、鲈鱼、马鱼、海鲜、蛇、蟹等成为招待客户、朋友的佳肴。但是,由于这些食物中存在寄生虫和细菌的概率较高,加之过于追求味道的鲜美,烹调不够充分。当人们美美地品尝那些生猛海鲜时,殊不知已经病从口入。

长期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的人容易视力下降,维生素a可预防此症。每星期吃3根胡萝卜,就可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整天呆在办公室日晒的机会少,易缺乏维生素d而易患骨质疏松症,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含维生素d的食物。

饮酒有利有弊。每天饮用20~30毫升红葡萄酒,可以将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75%,而饮啤酒过量将加速心肌衰老,使血液内含铅量增加。

食物也可稳定情绪。钙具有安定情绪的作用,能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发生。脾气暴躁者应该借助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物以平和心态。当人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就会明显增加。因此,精神紧张的人可每天吃3~5枚鲜枣以备足够的维生素,应付紧张的工作环境。

疲劳的时候不宜将鸡、鱼、肉、蛋等大吃一通。因为疲劳时人体内酸性物质积聚,而肉类食物属于酸性,会加重疲劳感;相反,新鲜蔬菜、水产制品等碱性食物能使身体迅速恢复,如有条件,洗个热水澡,能使人精神焕发,解除疲劳。

如果有吸烟的习惯,每天应多吃胡萝卜、柿子椒、青葱、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等,或者早饭补充点维生素a、维生素c和无机盐,这样有利于减少患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当然戒烟是最利于健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