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北京出版社,1***万字,2016年7月第1版,38元,“大家小书”丛书之一)
△上下两卷:人间词话;人间词话附录:论词语辑录;人间词话选。附录:略论王国维的美学和文学思想。
〇王国维(1877—1927),集史学家、思想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大学者,清华国学门四导师之一。
〇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最为精到”。
〇提出境界说,说:“有造境,有写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造境”就是“有我之境”,“写境”就是“无我之境”。
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〇剑南,陆游(1125—1210),《剑南诗稿》。
〇叔本华(1788—186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
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元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〇“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触而莫分”。
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即主观诗与客观诗之所由分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〇境界一语原出佛家典籍,后来移植到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来。所谓有境界就是要做到情景交融,做到所描绘的社会或自然景色画面鲜明、具体、逼真、传神,文学语言自然本色、不假雕饰。
(2021年10月5日下午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