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大关,伴随着人口增长、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我们的蓝色家园日益不堪重负。科学家设想,为了摆脱危机,人类可以乘坐巨大的太空飞船离开地球,到宇宙空间去找寻出路。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21世纪初,人类将在近地轨道、围绕月球和火星轨道,以及在地月系统中的自由点上陆续建成空间港,作为空间客运的转运站。其间将有巡天飞船常年巡回飞行,又有转运飞船像驳船一样在空间港与巡天飞船之间接送货物和人员。
目前,一些国家正在酝酿一项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计划:建造太空发电厂。太空发电厂由两部分组成:太空部分——太阳能发电卫星;地面部分——接收电站。用火箭将太阳能发电卫星发射到空间轨道上,发电卫星在太空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微波传送到地面接收电站,再向用户供电。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源库,太阳辐射发出巨大的能量。由于地球有层“厚厚的外衣”,射向地球的太阳能大部分都被吸收掉了。因此只有把发电卫星发射到空气稀薄的外层空间轨道上去,才能充分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992年,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制造了一颗小型太阳能发电卫星,每2小时绕地球一周。
要永久性地解决人口、资源、生态等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模拟地球生态环境,逐步将一部分人口移居太空。由此,我们母亲地球可以舒缓压力,优化生态,重获新生。
随着空间技术的日新月异,太空移民已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在遥远的未来,如果地球有一天毁灭,太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疆域。
但是,太空移民毕竟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首先,人类及动植物经过漫长的演化,才逐步适应了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如果移民到太空去生活,生存环境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就算设计的与地球环境相似,但也很难长期生存。如果一旦发生环境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太空安全问题。人类怎样在太空中居住,如果遇到流星袭击,那怎么办,要知道那时空气就会逃逸。而人类及动物缺乏空气将无法生存。
最后,人类居住要在太空建造人类生活区,耗资巨大,而且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也难以实现。所以,人类向太空移民的设想,还需要通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可以说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亿年大计才能达到啊。
20世纪初,曾有人认为火星和金星是人类生活的可能之地。但科学家们研究后发现,一个在金星表面温度足以将铅融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96%。
至于火星,在这颗红色的行星上生活就像住在两倍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上。火星的空气中仅含有极少量的水分。火星气温很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温度都在华氏0度以下。这样,事实证明了火星和金星都不适合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