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苏州人 §苏州手艺的民间价值

我们知道,苏州园林很是讲究的,是很精雕细刻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块石头一池水、一副对联一句诗,无不体现精心的设计。我们还知道,苏州园林又是少数达官贵人或者富裕文人的家,一道高的围墙,就与普通的老百姓隔出了距离,隔出了差别,隔出了另一个世界。那么,在围墙外的我们这般普通百姓呢,他们的生活中没有雕凿的园林,他们的生活就是粗疏的、不精细的吗?

苏州广电总台社会经济频道做了一个电视片,叫《手艺苏州》,我没有能够看得全,但也认真地看了其中的好几集,看着看着,就生出了感动,生出了想说点什么的念头。

据说,很早以前的苏州人,是很粗蛮的,如司马迁曾描述过: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且长期保留断发纹身习惯。一直到三国时期,苏州人仍被称为“蛮人”,但是后来发生了变化。唐中叶以后,北方社会由于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和阻碍,这时候的南方,相对稳定,已经知道拼命发展经济是大大有好处,你打仗吗,好罢,那我就安安心心地搞我的经济建设了,很快,南方的发展就赶上和超过了北方,在南方广大的土地上,有一块地方,尤其引人注目,这就是苏州。写唐代苏州繁荣的诗很多很多——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夜夜金闾载酒游,家家明月水边楼——不难看出,经济条件好起来,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从前是荒蛮简单的,现在文明了,就开始复杂,即便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也要讲究起来了。

苏州的普通百姓究竟如何在他们普通的衣食住行中,讲究着生活?《手艺苏州》,就带着我们走进了这种平凡而又精致的生活。

我们先说一个食罢。苏州人想喝鱼汤了,怎么做呢,不是把鱼放进锅里加上水煮,而是把鱼刺在木质的锅盖背面,锅里呢,是没有鱼的,只有水,煮水,要让水蒸气,把锅盖背上的鱼蒸得发酥,酥到什么程度,酥到鱼肉一块一块自己掉进锅里,变成鱼汤,从前的苏州人就是这样做菜的,所以称之美食,也是当之无愧罢。有一个菜叫绿豆芽嵌鸡丝,绿豆芽细不细,当然够细的了,要在已经很细很细的绿豆芽的丝丝里,再将鸡肉弄成更细的一丝一丝,嵌到绿豆芽的细丝里去,这叫什么菜呀,做半天工夫,恐怕一口就能吃了它,这叫什么?这叫吃饱了撑的,为什么呢,苏州人手里有几个闲钱,吃饱了肚子,又不想和人打架,又不想出门去闯天下,干什么呢,看书,除了看书,再想点事情出来做做,就把鸡丝嵌到绿豆芽丝里去罢。

《手艺苏州》在《苏帮菜》这一集中介绍了松鼠鳜鱼,这道菜不仅让我们看到苏帮菜的做功,还让我们领略了苏州人吃菜的另一种讲究——讲究诗意,讲究形象,松鼠鳜鱼,便是一个能够让人无限遐想的菜名。一只炒菠菜,要叫作“红嘴绿鹦哥”;一方油煎豆腐,美其名“金镶白玉板”;冬瓜挖空了放进火腿冬菇,是“白玉藏珍”;用西瓜蒸鸡呢,就是“翠衣匿凤”了。

本来只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只是每天要吃的家常菜肴,结果做成了艺术品,苏绣也是一样,在妇女们的衣饰上做绣,要把一根头发丝般的丝线,还要劈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最细的,甚至要劈成六十四分之一,用眼睛都已经看不见的细线去绣出图画来,然后穿在身上,苏州人追求的高超的艺术,却是存在于世俗的平凡生活之中。还有,像蟋蟀盆,民间小孩子随便玩玩的,折扇,是每个百姓都用得着的,砖雕,大街小巷的房屋处处可见的,苏州人的手艺,现实性很强,是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不是束之高阁,不是远离尘世,不是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早先,只是百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讲究,却成了永久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品,从平常的此岸出发,抵达了不平常的彼岸,这恐怕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手艺苏州》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告诉着我们,人们曾经这样的生活过,更在于它引导着我们从从前的手艺生活中,去寻找它们在今天的延续、更新和发展,今天的苏州人,也许不再喝刺在木锅盖上蒸煮的鱼汤,但是苏州人干事业的用心和精心,是从不曾变过的,因为这一种用心,这一种精心,是平常的,是再普通不过的,它们散落于民间,渗透在每一个苏州人的灵魂和血液里。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