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夏天的麦子 第一卷 懒人的幸福生活 第三十三章 北地

这次出行因为不需要打仗,孙略只带了一个排的东院卫士。

不需要着急赶路了,也就不用骑着马使劲跑了,更不用带着太多的骡马拉物资,带着钞票坐在几辆马车里舒舒服服的赶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才是正道。

齐阀地域广阔,在这个初秋的季节在南面打仗还感觉不出多少凉意,越往北走越有了些萧瑟的味道。

温度地貌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人口密集度的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

虽然孙略他们的行进速度并不快,但是地广人稀的感觉确实越来越明显。之前还能天天住在小镇旅店,到后来只能借宿村落农家。

南北地区经济状况的差异也随着走过的路程增多而渐渐显现,越往北走越没有南面富庶。从小镇旅店的当地风味到见到越来越多的以棒子面为主食的居民,北国的人文风光逐步呈现在孙略眼前。

在齐阀阀主府和其他人口较多的地方,土地大多一年能出产两季作物,其中大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外加如花生大豆等其他经济作物。

也有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方,比如与周国较近的那片土地就是以种植棉花为主,阀内大多的布匹作坊也集中在那一带。

相较其他门阀,齐阀的土地利用率算是很低的了,燕阀的一部分和燕阀以南等地方一年可以出产三季作物,再往南如果是种些生长周期较短的作物据说可以收获到四季,当然这就算是比较极端的了。

不过物极必反,再使劲往南走气候也是逐渐变冷,虽然最终远达不到齐阀极北这样的寒冷,但一年也能保证两季的产出。而齐阀极北之地一年只能保证一季作物了。

这也是为什么齐阀地域虽然极其广阔,经济人口却不如其他门阀的主要原因。即便是能够达到一年两季的地方,也有大量的森林和无人区的存在。

在这个看天吃饭的时代,三天晴就是一旱,即使是风调雨顺最好的年景单季亩产也不超过百来公斤,而一个成年人如果达不到平均每年两百公斤的粮食拥有,那么这个地区就处在饥荒的边缘,因为饥荒而出现在社会动乱,那实在是太多了。

即使想达到亩产一百公斤也得天天祈祷老天保佑,寻常年景的单季亩产也就在七十公斤上下。所以气候对居民生活条件的影响乃至对一阀门国家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而越到北方天气越是寒冷,人们对酒的需求也就越高,这东西是御寒的好东西啊,孙略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娜塔莎一介女流都有如此海量,有些东西是有其地域原因的。

而酿酒又需要大量的粮食,孙略走的越远,看得越多才越知道,自己天天无肉不欢,曾经和兄弟们无酒不度日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奢侈。

不过北地的居民也不是完全以耕作为生。正是因为地广人稀,河流湖泊森林密布,北地成为了动物们的天堂。

秋草马肥山林打猎,冬季到来凿冰捕鱼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主要方式,而长期这样的生活也造就了北地居民淳朴和彪悍的性情。

阿斯罗菲克帝国更是将此做到了极致,这也是地广人稀的阿斯罗菲克国民们虽然人口较少却能够长期处于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中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用作生活和酿酒,阿斯罗菲克帝国非常重视农业的生产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亩产产量一直是阿斯罗菲克帝国致力研究的对象。

在建国初期,阿斯罗菲克帝国的各大贵族们就形成了稳定的种植园经济模式,以大型种植园为基础,对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例做了极其细致的控制,同时为了提高产量,他们也是最早提出并制造工业尿素的国家。

但即使是这样,因为气候等原因其亩产能力依旧只能维持在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除了少数人口稠密的国家,这个位面大多地区都没有将化肥生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毕竟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都有如此迫切的渴望。投入和产出也是得看成本的。

正如老话所说,老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寒冷的气候虽然在粮食方面没有给阿斯罗菲克人多少实惠,但是广袤的土地拥有大量的宝藏,凡是这个位面有的矿产在阿斯罗菲克帝国境内几乎都可以找到。

特别是铁矿和金矿,阿斯罗菲克帝国探明的这两种矿藏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是当代位面第一的,通过矿产出口,阿斯罗菲克可以买到几乎任何想买的东西。

当然他们也不笨,他们明白将矿物尽量打造成器具再出口更能换到更多的东西。水滴步枪就是他们的特产,以雄厚的矿产资源为后盾,阿斯罗菲克帝国这个位面成为仅次于神圣奥丁王国的第二大军火出口国。

这次孙略要去接的货就是以水滴步枪为主的军火。

不过话又说回来,阿斯罗菲克帝国境内虽然能找到这个位面能找到的大多数矿产,却偏偏煤矿稀少,这也严重制约了阿斯罗菲克帝国的工业能力,毕竟不论炼钢还是制铁,都得需要煤炭。

穆斯里穆和娜塔莎所在的彼得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其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家族,其发迹就是因为其领地内拥有整个阿斯罗菲克帝国最大的煤矿。加上其家族几代人的努力耕耘,想混成境内最强的贵族之一也是理所当然。

齐阀能够常年与阿斯罗菲克帝国保持着贸易关系凭借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粮食,再一个就是煤炭。

煤炭的事情不用孙略操心,各地的煤场都有人专门负责。齐阀在这方面相当强硬,严禁民间开矿产煤,所有煤矿必须收归齐阀公有。

这就没让产量和价格失去控制,煤炭价格的决定权一直牢牢握在齐阀手里,谁让这个位面的齐阀拥有整个位面最大最多质量最好的煤矿呢。

快到达边境的时候孙略终于见到了这次贸易使团的主要人物,负责贸易的人不多,但是工人不少,在贸易点孙略见到了大量的仓库,这里有储存的粮食,也有几个作坊在酿着酒,同时还有很多的煤炭露天摆放着。

带队的团长是个高大的北方汉子,如熊一般壮硕的身材让人觉得他比起个生意人更像个带兵的军官,虽然年纪已大两鬓已见斑白,但在仓库那边仍然健步如飞,跟工人们打着招呼干着活丝毫没有领位的架子。

后来据慕容铁柱介绍,团长本人其实也是两院出身,但是打仗的本事实在是对不住他的身材,大前任阀主就安排他到边境仓库做个帮手。

偶然的机会发现他竟然在这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从此这家伙就在这里扎下了根,主要负责跟阿斯罗菲克人的贸易。

这家伙也确实不负众望,几十年如一日的劳作着,找了个媳妇也是阿斯罗菲克美女,让他以前的同僚都羡慕不已。

一开始以为可能是顾及到自己的身份,大汉专门派了个家伙来招待孙略。

这家伙长得比较瘦弱,还是个自然熟,不消片刻就跟孙略及其卫士们聊得热火朝天,在别人都忙着干活准备的时候这家伙带着孙略他们去了躺老林子打了些猎物改善伙食,还顺道教会了孙略滑雪,让孙略体验了一把雪中飞的滋味。

不光这样,这哥们还给大伙展示了一手凿冰捕鱼的本事,让一路上没沾到多少荤腥的孙略终于一饱口福,有幸见识了北地的饮食特产。

待后来聊得熟悉了孙略才知道,这哥们平时在驻地确实没啥工作,也是太瘦弱的原因,大多数活计他都插不上手,要说他平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来人带着人家玩,给大家打猎捕鱼改善下伙食,再就是负责养狗。

仓库养了很多的大狗,一个是为了防备野兽,再一个是冬天拉雪橇狗比其他动物方便和经济。

北地的冬天很长,用这家伙的话说等收完庄稼在门前泼一盆水,来年播种的时候这盆水也差不多该化了。说法虽然夸张,也可见其冬季的长度。

在见识了北地普通人的生活和仓库工人的辛勤劳作之后,本来玩的挺高兴的孙略却对这个瘦弱的家伙没什么好感。

这家伙甚至连厨子的活都干不了,这里的厨子需要给很多人准备饭菜,双臂没多少力气还真掌不了勺。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