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人生之梦三部曲 第1章:人生抉择

箫支平原本一无官职,二无家庭背景。凭着他那天资聪慧的智商,在“官倒”盛行的年代,利用“双轨制”的弊端,从掌握计划经济物质的“官爷”手中,拿到计划材料单进行倒卖,换取差价。这也叫“卖批文”。尽管他分到的利润只是小头,但还是率先步入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号召的行列。

箫支平原本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在毛同志时代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学生时代的他,相比之下,灵魂还是比较纯洁的。

在那并不提倡应试教育的年代,天资聪慧而又颇有思想、个性的他,理所当然的成为学习成绩优异的佼佼者。

学生时代的他、一直过得非常顺利。班干部、五好学生、学习积极分子等,从没落过。同学们羡慕他,邻居们夸奖他,父母亲宠爱他。使他养成了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傲慢狂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性格。

他似乎很难听得进逆耳的话。尽管他爱好广泛、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能言善辨。然而;真正从内心钦佩他的人不是很多。这也难怪,妒贤嫉能也是本民族的一大特色嘛!

他有一个特点;无论做什么事,都善于用心去做,用脑子做。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比一般人显得出色。

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比同龄人显得成熟。也许是缺乏社会背景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仕途生涯中,他是个白痴。那时候的他,把一切看的太纯洁、太完美。过于正直的他,一直是想圆自己仕途的美梦。

因此;在高中毕业的那年,他没有选择刚恢复不久的高考。而是选择了“部队”镀金。在那知识分子沦为“臭老九”的年代里。各级领导阶层,可都是清一色扛过枪的人呐!

然而;他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他选择错了方向。白白地浪费了五年美好的时光,一无所获,连张党票也没捞到。

箫支平为何那么喜欢做官呢?那是他打小,就尝到了做官的甜头,从小学启蒙到高中毕业的学生时代。他就一直都是班里的领导干部,那指挥别人,训斥别人的感觉,甭提多舒心。

也不光是萧支平想当官,谁又不想当官呢?传统文化中,不就有“升官发财”之说吗?这“官”和“财”本属两码事,可我们的文化,就喜欢把他们扯到一起。

萧支平一贯觉得,这世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当官。干活指挥别人,动嘴不动手,即便发表演说,写点发言稿,也可指挥别人代劳。不然秘书不就成了摆设?当官既能光宗耀祖,又有别人奉承巴结,真可谓名利双收。

当然,要真正做个“人民公仆”的好官,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做了。只可惜,好像这种官实在又不是太多。真有几个人能达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境界呢?

可他确实没有做官的命,就他那性格,生活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真的不适合做官,假如他真的做了官,没准输掉的很可能是性命。他主要是没能深刻领会民族文化“精髓”的含义。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失必有得,人生的挫折往往也能让人明白许多道理。人要想改变环境太难,要去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看来也有点道理,最起码,经过磨、爬、滚、打,能锻炼人的意志。

然而,箫支平后悔五年,也一无所获。就连想为“**主义”奋斗终身的愿望都被破灭。还落下了无法根治的胃病。

退伍回家后,当然没人瞧得起他,他只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秋白梨”、嘴把式。尽管如此,回到地方当工人的他。也不会就此消沉。他明白、必须学会,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虽说当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收入上差别不大。可脑力劳动的人毕竟还是受多数人尊重呀?脑力劳动的人,大小也算个干部嘛!

当然,就他那性格、绝对不会甘愿做一名被单位领导遗弃的人。他在工作之余,开始重新复习,参加成人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本省一流大学业余走读班,攻读律师专业。

三年后,十七门功课全部合格,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成为一名没有注册的业余兼职律师。

……。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