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乱世天才 第十九章 校长的电话

“你俩大早上的就去干嘛了?”杨祥军 杨云刚踏入院子,就被闫兰芝逮到。

“我带他去锻炼锻炼,看他身体弱的。”杨祥军笑着说道。

“恩,是的加强锻炼,看虎子他们多壮实,小云,你爸这个主意好,以后天天去锻炼会啊。”闫兰芝看着杨云说道。

“老妈,就算你不说,老爸也要拖着我去的。”杨云心里想着。明面上笑着,“恩恩,我都和我爸说好了,以后风雨无阻,天天去。”

“臭小子,还风雨无阻……”闫兰芝笑骂道,只以为杨云是句笑言,没有当真。

“好了,快吃饭吧,早就做好了。”

“好,快点吃饭去。”

杨云一溜烟的跑到厨房去。

#~~~~

嘀铃铃

……

“小云,接下电话。”屋外正在收拾碗筷的闫兰芝喊道。

“啊。”

“喂?找谁?”

“哈哈,是杨云吧。”一个浑厚的声音传来。

“是我,请问您是?”

“这么快就不知道我是谁了?你这小子。”

“哦哦,是校长?”

“你小子说话真费劲。”

“嘿嘿,校长,没办法啊,我家电话没来电显示,再说话筒中传过来的声音也不容易分辨啊。”杨云笑道。

“得,你小子有理!我找你有正事……。”

时间倒回一个小时前。

坐在学校校长办公室的宋校长接到一个办公电话。

“喂,老宋吗?哈哈,我老赵,现在在不在学校?”

“我在,你可是无事不上门啊,今天找我有啥事呢,来我这蛋大的地方。”宋校长笑着打趣道。

“老宋,你这话可伤感情了啊。不过是有点事,哈哈,我去了咱再说。”

“恩?这意思你这老小子已经在路上?”

“哈哈,必须滴!”

“……”

挂了电话没过一分钟,校园里走进来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和一个年轻的男子。

老人面带红光,精神抖擞,脸上挂着慈和的笑容,身后的年轻男子则一脸好奇的四处张望着,看架势就知道是初次下乡。

“老宋,哈哈,我来了。”熟悉的走向校长办公室,还没等走进屋子,老人大声的叫道。

“你这老小子,是在门口给我打的电话吧。”校长闻声走出屋外,笑着应道。

“哈哈,这么做不是表示我来的诚心吗?”

“十几年了,我还不知道你吗?…..来来,屋里坐”

“好,哈哈,给我泡你珍藏的铁观音。”

“靠,一来就压榨我这点老底。”

校长亲自泡茶,从柜子里拿出一个木盒子,从中拾取几片墨绿的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腾的水,盖住闷上几分钟。

校长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三杯茶走来。

“老家伙 ,说吧,来这啥事。”

“哈哈,来喝喝你的茶。”老人说着起身主动拿起盘子里的一杯茶水。

一旁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显得几分拘束。

“这是小张,张明。我一个远方亲戚,是我办公室的秘书,也是我司机。”老人介绍道。

“别客气,喝茶,我和这老小子相交十几年,既然是亲戚,也不用太过拘束嘛。”校长笑道。

张明伸手端过茶杯,喝了一口,奈何一下喝的太快,滚烫的茶水灼烧的口腔难以下咽,又不能吐出来,只能面色纠结的强吞下去。

一旁的两个老人,看着这一幕,顿时眼带笑意,大笑出声。

“小张啊,这喝茶就像为人做事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品,稳稳的做。”宋校长笑着说道。

“恩,记住了。”张明点头应道。

茶过半饷,宋校长也不开口寻问来此何意,就是慢悠悠的品茶,时不时的谈谈茶文化。

“唉,比了十几年,还是比不过你的耐性。我认输,认输。”老人朝着腿上拍了一巴掌,说道。

“哈哈,终于认输了啊,哈哈哈。”闻言,校长开怀的笑着。

“好了,说正事。那个,今年县里的中考状元是你的学生吧。”

“这你也知道?对,是我的学生。”校长饶有趣味的看着老人。

“哈哈,这下好办了。老宋,把他交给我吧,虽然我学校是私立的,但也是县里顶尖的,和那些市里的中学差不了多少。而且,我给他免除学费,住宿费,书本费,怎么样,这条件够丰厚吧。”老人一下子倒豆般说了一大堆。

“你啊,还是急性子,不等我说一句,你就连优惠都搬出来了。”

“哈哈,急性子天生的,这辈子就这了。别扯别的,我刚才说的怎么样,把他弄到我那去吧。”老人一脸期待的看着校长。

“这个,我做不了主啊。你也知道,学生填报志愿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人家不愿意过去,我也不能给你绑过去吧。”

“额,我哪能让你那么做。那个,嘿嘿,志愿申请表还在你手里呢吧,你先别急着递上去,我去争取争取。”

“hei,你这老小子。好吧,我也只能给你延迟一天,再拖延就报不上去了。”

“好好,一天足以,不枉我今天这么早的赶来。”

“快点告诉我这学生的信息。”老人心情激动的问道。

“……喏,这是你要的信息,能不能争取到,就靠你了。”校长从抽屉中翻出一份资料。

“哈哈,好,多谢老哥们。此事要成,我一定请你喝酒。”说着,老人带着年轻人匆匆的转身离开。

“还是老样子,这么急。”校长看着老人的背影,面带笑意,自语道。

这老人和校长曾在一所中学学校任职几年,年龄不差几岁,但长得有点着急,和校长一比,不知道的还以为相差10多岁。两人脾气相投,关系很好。老人因为家里有点关系,加上机缘巧合,调到县第一中学任职,没过几年,升为校长。宋校长则被调到现在的中学任职,从一个小教师做到校长。虽然分隔异地,两人联系却越来越密切,关系越来越好。在工作上,也是强强联手,互相照应。

校长也知道,虽然是县里第一中学,但和市里的顶尖中学想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近年,面对国家对教育的改革重视,市里公立中学得到的资源越来越多,硬件软件设施更是优越。私立中学则每况日下,谁不想上更好的学校,谋取一个更好的前途。

尽管将分数线一降再降,每年录取的人数还是不理想,就算勉强达到人数标准,但有量却没有质的保证。学生升入名牌大学的数量和比例每年减少,再这样下去,这所学校迟早面临倒闭的局面。

所以,作为一校之长,亲自跑到这小镇里,争取这颗好苗子,希望在三年后的高考能一举夺魁,为学校打出名头。

同时,作为自己多年的朋友,校长又怎能见到朋友有难而袖手旁观。所以,在老人离去后,校长拨通了杨云家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