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念一转天地宽,肇祸的引子给掐断了,那就自然什么祸事都没了!
所以丁穗现在整个人那个神清气爽!
就连跟在她身边的姜宴也觉察出她的变化,不由道:“去了趟县一中,你心情好了不少呢。”
丁穗玩笑说:“那可不!我刚才看到教室里那些学生都跟我差不多的年岁,我就想着,若是我好好的努力一下,兴许将来也能考大学呢!”
这原本是丁穗随口说的一句玩笑,可姜宴却听信了,一板一眼的回应说:“嗯,我看行!”
丁穗不由得“噗嗤”一声笑出来:“我逗你呢!我家里还有一家子人等着我去养活呢,我哪儿有那个闲心考大学。”
姜宴默了默,然后问:“你说的是你二姐丁禾?”
丁穗暗道,何止是二姐丁禾啊,大姐丁苗那边也不省心好吧,我明天就要去县医院处理我大姐的事。
当然还有爹娘那边,等二姐离婚之后,爹娘的心里肯定不太好受,所以得赶紧找个赚钱的路子让爹娘高兴高兴。
姜宴见丁穗没有说话,便以为丁禾的事是件大事,便对丁穗说:“下次那丁大山再去你家找麻烦,你只管来找我,我可以帮你镇住他。”
丁穗忙说:“二狗子,多谢你的好意,那丁大山前些天摔断了胳膊,最近几个月都没办法去我家闹腾了。”
姜宴“哦”了一声,之后突然想起来什么,侧过头来看丁穗:“我发现你去了趟县一中,对我好像没那么大敌意了。”
丁穗不由问:“我对你有敌意?”
姜宴没有说话,心里暗道,当我三岁小孩吗,这有没有敌意我还看不出来?之前一看到我都没个好眼色,来县里的一路上又中躲着我……不是对我有敌意是什么?
丁穗眼睛一转,想了个借口:“以前那不是跟你不熟嘛,我一个女孩子总得矜持一些,跟你走太近会惹闲话的……”
姜宴忙问:“那现在呢,跟我混熟了?可以交朋友了?”
丁穗想了一下,点头说:“是啊,来县里的一路上我看你对老太太挺孝顺,一般孝顺的人都比较靠谱,所以就这样喽。”
姜宴:“这样是哪样?”
丁穗看了他一眼,迟疑了一下,重复了他之前的表达:“所以就交个朋友喽。”
丁更生的那个心结都已经解开了,没必要姜宴的这个结还绑的牢牢的。
上辈子再愚蠢,再倒霉,再短命,那统统都是上辈子的事了,上辈子的那些事早就已经成为过去,并且化为乌有,现在她要面对的是这辈子的人生。
这辈子的人生才是她以后要奋斗和努力的所在。
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因为上辈子那些本该化为虚有的事而在这辈子里和姜宴产生过结,实在不应该。
这辈子她不会再和姜宴结婚的,不当夫妻当个朋友也不错,反正和和气气的最要紧。
肯定是要和和气气的啊,因为和气生财嘛!
一般都是左右逢源的人才能财源滚滚,没见过到处树敌的人可以发财,所以为人处世力争和身边的人都和和气气的,这个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且说姜宴这厢似乎对丁穗的这个“交朋友”的答案很是满意,对丁穗说:“我娘要是知道你和我交了朋友,她肯定很高兴。”
“什么?”正想着和气生财的丁穗听姜宴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一时有些不解。
姜宴敛了敛脸上的喜悦,淡然道:“没什么。”
说话间两人走回了招待所。
姜宴惦记着他娘,回了招待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娘。
丁穗和姜宴在招待所的楼道里分开,各回各房,且说丁穗回来自己房间,瞧见今天中午二叔送给她的那个军书包后,蓦地想起来,她和姜宴还有老太太都还没吃晚饭呢!
正好今天中午二叔送她军书包时顺手用报纸包了两个大白馒头给塞在了书包里,所以丁穗将书包一拿,去了姜宴的房间。
来到姜宴的房间一看,姜宴正在给他娘捏腿捶背。
老太太坐了半天的客运车,来了招待所换了新环境又不太适应,坐在床上也不敢乱动,所以这会儿精神和身体都很蔫儿。
姜宴给老太太捶背捏腿,想给她活活血……
丁穗去到楼下向工作人员讨了两搪瓷杯的热水,之后回来姜宴屋里,拿出她军书包里的馒头来,自己掰了半个馒头,剩下的全都给了姜宴。
姜宴想推辞的,他哪能吃人家女孩子的东西呢,可是他老娘现在的状态实在不太好,继续吃点食物补充点营养。
于是只得接过馒头来,一边喂着他老娘吃东西,一边对丁穗说:“回头我赚到了钱,请你吃五花肉。”
丁穗自己家有肉吃,就不惦记他的肉了,下意识的就将他的这句话给当作了耳旁风。
姜宴喂老太太吃了半个馒头,又将搪瓷杯送到老太太的嘴边,给她喝了大半杯的热水。
老太太肚子里有了食物,舒服了不少,又见姜宴和丁穗在旁边守着,心里安定许多,往床上一躺,不多时就睡着了。
丁穗见老太太睡着了,便也回了自己的房间去休息。
姜宴送走了丁穗,随手自己房间的门关好,之后在床沿上坐了。
此时此刻,房间里面安静极了,除了他老娘的鼾声,听不到其他任何的声音。
理智告诉姜宴,奔波了一天,明天还要带老娘看病,现在他该早点睡了,可是他心里某个地方感觉痒痒的,总是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今天和丁穗相处的情形,一遍遍的回想,使得他精神越来越好,根本就睡不着!
这么杂七杂八的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后,姜宴忍不住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他突然就感觉自己特别的没用,连眼下给他老娘看病的钱都是借的,他这样的穷汉子,哪里有资格想姑娘?
现在不像前些年生活那么艰苦了,现在哪家嫁闺女不得收好些件彩礼才肯点头?
好点的家庭得要“三转一响”,差一点了,一辆自行车总得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