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则“高山流水”的典故,用来形容知音之赏识和知音之难遇。
中国文人最大的毛病,从来不是“嘤其鸣兮”地“求其友声”。凡写了一点作品,凡有了一点声望的作家诗人,你按也按不住他要“诲人不倦”,要“指点众生”,要“挥斥方道”,而“好为人师”。
这班进入大师状态的文人,嘴巴之大,嗓门之粗,脾气之坏,毛病之多,遂构成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反观前贤,能不感慨良多吗?
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则“高山流水”的典故,用来形容知音之赏识和知音之难遇。
中国文人最大的毛病,从来不是“嘤其鸣兮”地“求其友声”。凡写了一点作品,凡有了一点声望的作家诗人,你按也按不住他要“诲人不倦”,要“指点众生”,要“挥斥方道”,而“好为人师”。
这班进入大师状态的文人,嘴巴之大,嗓门之粗,脾气之坏,毛病之多,遂构成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反观前贤,能不感慨良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