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人应该有怀疑精神,敢于提出质疑,才能不断修正错误,实现人生的超越。但这里所说的怀疑,指的是有根据、有逻辑的怀疑,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理智怀疑,而不是成天毫无证据就疑神疑鬼。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大概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你对某件事提出一些看法或建议时,总会有对此一知半解的人在一旁肆意点评,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当然,你能提出意见,别人自然也可以,你发表了看法,别人自然可以提出质疑。但问题是,很多时候,对方的质疑根本站不住脚,他们的意见也完全言之无物。他们对你的质疑或许仅仅只是一句“我认为这样不对”,或者“我感觉这样操作好像和其他人不一样”。
没有切实根据的怀疑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质疑思维。如果你的怀疑连根据都没有,那么思考又何从立足呢?而没有立足点的思考根本就不能叫思考,顶多只是一种假想或胡思乱想。这样的怀疑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促使我们停滞不前。
欧洲某个偏远的小镇上住着一对贫穷的老夫妻,生活的艰苦让他们饱经风霜。眼看又一个寒冬即将来临,一贫如洗的家中却连件像样的棉袄都翻不出来。
有一天清晨,老头子刚醒过来,就看到老婆子趴在摇摇晃晃的桌上,正用一支炭笔在发黄的纸上写着什么。老头子便问道:“你在做什么?”
老婆子回答说:“我正给上帝写信呢,希望他能帮助我们度过艰难的寒冬。”
过了一会儿,老婆子把信写完了,老头子又问道:“我们如何将信交给上帝呢?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地址啊!”
老婆子回答说:“上帝无处不在,我们只需要将信拿出去,它自然会到上帝的手上。”
于是,老婆子打开门,将信轻轻放在门口,一阵风吹来,便将薄薄的信带走了。
信随着风起起落落地飘了两条街,最后落在了一个富人的脚下。富人刚从豪华的饭店中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这封写着“上帝亲启”的信件。富人很好奇,便捡起信阅读起来。信中详细描述了贫穷老夫妻的艰辛生活,语句中充满了对上帝的祈求。
富人非常同情这对可怜的老夫妻,决定给他们一些帮助。他循着信中的地址,找到了这对老夫妻的家,并告诉他们,自己是上帝在这个地区的“使者”,上帝已经收到了他们的来信,所以派遣他过来,带给他们一百块钱,以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严冬。
听了富人的话,老夫妻十分开心,眼含热泪地赞颂着上帝的仁慈与英明,并对富人表达了热忱的感谢。
富人离开后,老头子看着手中的钱,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老婆子见老头子神情不对,便询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对?”
老头子压低声音对老婆子说道:“刚才那位上帝的‘使者’,看上去一副狡猾的样子,可不像什么好人啊!你说,他会不会偷偷把上帝带给我们的钱给扣下了一部分?你瞧瞧他身上穿的衣裳,瞧着可值不少钱呢!”
听了这话,老婆子惊讶地说道:“难道原本上帝给我们的应该是两百元,结果却被这个狡猾的家伙扣下了一百元?!”
想到这里,这对老夫妻顿时愤怒了起来,义愤填膺地咒骂着这个狡猾又贪婪的“上帝使者”。
而就在此时,富人带着两件厚实的棉袄和一些食物返回了这里,本想把这些东西一并送给贫穷的老夫妻。却在门口听到了他们对自己恶毒的怀疑与咒骂。富人非常生气,便带着东西转身离开了。
老夫妻对富人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恶毒的臆测。可怕的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他们竟对这种臆测深信不疑,甚至由此产生了不满和怨怼。而他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这份毫无根据的怀疑,他们错失了什么。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确实应该保持警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懂得理性地去分析和鉴别。我们可以对一切事物提出质疑,但任何一点质疑,都应该是有根据、有证据的,而不是凭借主观的臆测就成天疑神疑鬼。
质疑思维并不是为了否定而存在的。我们质疑一件事情,最终的目的是找到真相,还原真实。但很多人却搞错了“质疑思维”的用途,总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以怀疑的态度去看待一切。殊不知,这种毫无根据的怀疑,不仅对我们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成为成功路上的巨大阻碍。
事实上,正确的“质疑”应是在抓住切实疑点的基础上产生的。换言之,我们应该是先察觉到某件事上存在的疑点和违和之处,然后再对此生出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质疑就是“有根据的怀疑”,而这些“根据”或“证据”,就是我们进行思考的“立足点”。
我们要敢于怀疑,更要善于怀疑。只有敢于怀疑,才能打破常规,解开思维的禁锢,从而开发更具深度的人生命题;而只有善于怀疑,我们的怀疑才会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思维,而不是盲目的指责和毫无根据的胡搅蛮缠。请记住,怀疑要有根据,思考才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