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二卷·读书札记(第七十一辑) 14

(〔日〕柄谷行人著,赵京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7.6万字,2018年1月第2版,69元)

△分两部。第一部 康德:①康德式转向;②综合判断的问题;③跨越性批判。第二部 马克思:①移动与批判;②综合的危机;③价值形态与剩余价值;④跨越性的抵抗运动。

○柄谷行人,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是享誉国际的日本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等。

○其所谓的跨越性批判,旨在于伦理性和政治经济学的领域之间,即康德式批判和马克思式批判之间往复跨越,也就是透过康德来阅读马克思,同时透过马克思来阅读康德。

○康德所说的“哥白尼式转向”,并非向主观性哲学的转移,而是由此向以“物自体”为中心的思考转移。

○相对于民族——国家,世界共和国的成立在于各国家对主权的放弃。康德所说的“永久和平”,不单纯是国家之间没有战争这样一种状态,而是各国家被扬弃的状态。

○马克思回答女儿们的提问,曾教育她们把“怀疑一切”作为座右铭。

○《政治经济学批判》:“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商品所有者也就发展为世界主义者。人们彼此间的世界主义的关系最初不过是他们作为商品所有者的关系。商品就其本身来说,超越一切宗教、政治、民族和语言的限制的。”

○《资本论》:“资本主义生产离开对外贸易是根本不行的”。

○面对冷战格局解体和马克思主义未曾有过的危机,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重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同时,依据“交换形态”论提出独创的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说。作者认为,要彻底颠覆这个环环相扣的三位一体牢固结构,有效地形成针对当代资本帝国的对抗运动,有必要重新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以确立对抗运动的哲学、政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