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方法就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认识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做任何工作,干任何事,都离不开思想方法。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思想方法不同,对理论的建构和理解就不同,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就不同,从而实践的结果也就不同。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方法,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关于思想方法的丰富经验和系统理论,其中最本质的、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一、政之大道,天下为公
***先生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所谓政治,也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既然是“众人之事”,就不能有私心、公私不分,甚至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而是必须“天下为公”,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和核心,是大道。历史反复证明,一些王朝或是政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执政后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或是小团体的私利,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所以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领导干部掌握的是公权力,掌管着公款、公物、公章,秉公用权、公私分明是最起码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官从政,必须去除私心杂念,杜绝以权谋私。公务和私事要分明,自觉做到不假借公务之名办理私事,不利用公共资源为私事提供便利;公权与私利要分明,要秉公用权、清醒用权、依法用权,始终把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上;公恩与私恩要分明,感谢组织和人民对自己的教育、培养和使用,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决不能公恩私报,搞私相授受、投桃报李那一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执掌政权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让国家变得更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公正、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而不是为哪个人或是哪个集团的特殊利益服务,这是最大的公,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和能够长期执政的根基所在。
二、领导的精髓就是奉献与牺牲
明代吕坤曾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也就是说,为官者权责相系、苦乐相悖,本就是件难事和苦事。领导岗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领导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只有心甘情愿地消耗自己,才可能成为一名好官、能吏。反之,如果把当官当作是待遇、享受或炫耀的资本,那是一定当不好领导干部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胼手胝足,劳心焦思。“惟天下之安而后乐”,对领导干部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为官本来就不自在,无官才能一身轻。
为官必先苦己。领导职务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是给了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要以苦为乐站前排,不计得失、不求名利,凡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甚至要“自讨苦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能够不厌其烦,把献身党的事业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老百姓满意了,我们的内心也就踏实了,得到了成就感。
从政必干苦事。***总书记指出,当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并反复强调“当官不要当得那么潇洒”。任何一点工作成绩的取得,都不是靠花招技巧,也不是靠吹牛拍马,而是要有一股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献身精神。要敢于正视困难矛盾,拿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魄力和勇气,主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增强担当,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变不可能为可能,赢得主动。
三、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弄清楚“为了谁”,才能找准执政的目标和方向。如果说“千里来当官,为的吃和穿”,那就会把自己的“官位”与票子、房子、车子画上等号,也就必然会重私利、轻公义,甚至贪赃枉法、损公肥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归根结底,就是要出实招、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为多数人谋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要始终关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时刻注意解决大多数群众的问题,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俯下身子、撸起袖子,重实干、务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事情也才容易办好。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是我们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天职。要坚持“万事民为先”,急人之难,救急当先,把最困难的人的疾苦时刻挂在心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把好事实事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不能只注意“锦上添花”,而忽视了“雪中送炭”,甚至一味地追求“显绩”,总想着“一鸣惊人”,结果患上了“政绩恐慌症”,并为此弄虚作假,搞出一大堆“政绩工程”,这就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人民了。
四、举好旗,当好当代共产党的传经布道者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同志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根深叶茂,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领导干部来说,举好旗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不仅自己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要宣传引导群众,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群众身边的事例,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经常走到群众中间、走到最前面,牢牢把握话语权,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让群众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获得主流、及时、准确的信息,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心服气顺地跟党走。
要组织发动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赢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通过以身作则,用“向我看”的率先垂范引领群众,用“跟我上”的实干身影凝聚党心民心,使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变共识为共为。
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精神源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领导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想想自己参加工作的初心是什么,要注意经常修正方向,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行。当然,一切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持续的奋斗,唯有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生活。
要坚定信仰信念。信仰的力量在于笃行。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要经常对照入党誓词,以此修身正己、锤炼党性,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要庚续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积淀出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力量,为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砥砺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要善于从党的光辉历史和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凝聚人心,百折不挠,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要永葆奋斗姿态。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奋进脚步永不停歇。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六、政从正来,智从知来,位从为来
朱熹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事实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壮大、变化、萎缩乃至灭亡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规律。为官从政也是如此,要想做好、做成功,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付出必要的努力,才能赢得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支持。正所谓,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
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讲“政治”,谈“从政”,对领导干部而言,首要就是坚守为政之道,用“正”的要求来规范和塑造自己,做到人正、身正、心正、行正、为正。具体来说,就是思想要纯正,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内心要端正、光明磊落,不玩阴谋诡计、不耍小聪明;处事要公正,不分亲疏,一视同仁;操守要清正,洁身自好,清白做官。
智慧靠学思践悟,知识靠勤奋积累。“智”字上为“知”,下为“日”,表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要注重学习、勤于思考、躬身实践、总结反思,努力培养和形成“学思践悟”的习惯,学会等待和积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砥砺党性、增强本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精彩人生。
有为才会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位”是职位、是岗位,但更是责任和担当。只有恪尽职守、勤勉工作,想干事、真干事并且干成了事,也就是有所“为”,才能得到更高的展示自己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位”。不能总是一心只想做大官,从来不想做大事,明明不作为、不干事、不担当,却妄想以“无为”而求“有位”,这是对“位”的最大误解,必然干不好,也干不长。
七、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就是对国家、人民和事业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是对信仰、承诺和责任的坚守,是品德;而能力是人们完成工作任务或目标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和水平,是才干。“天下至德,莫过于忠。”一个人如果不忠诚,位置越高,危险就越大;本事越大,危害就越深。从这个角度来看,忠诚远比能力更重要。所以我们在选拔干部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近年来,很多领导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一般人无德,他再怎么坏,其影响也可以想见;而领导干部失德,影响就会很坏,甚至贻误党的事业、危害人民利益。忠诚没有相对的只有绝对的,领导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要忠诚于党的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有信仰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要忠诚于党的信仰、纲领、方略,自觉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地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守为政之本,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要忠诚于党的组织。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到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
要忠诚于党的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识大体方能做大事
识大体,就是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往往与顾大局连用,用来表示不计私利,有大局观念、大局意识,凡事能从大局出发,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提倡识大体、顾大局、维护团结,反对搞小圈子,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国家的利益以及人民的利益出发,当局部利益、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不一致时,宁愿舍弃小利益也要维护大利益,不能因小失大,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也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胸怀境界是否宽广的重要标准。只有识大体,才能干大事。
要增强大局观念识大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窠臼,自觉站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上看问题,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自身局限性,找准前进的方向,才能围绕中心、紧跟节奏,也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要提高协同意识做大事。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团结精神,更要有协作能力。要增强整体意识,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多些协同思维,加强协作配合,做好补台补位,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一盘棋”的工作合力,实现协调发展,取得共赢,决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九、既要“显绩”,也要“潜绩”
任何时候,当干部都得干事,必须要有政绩。没有政绩的干部肯定不是好干部。而政绩又分“显绩”和“潜绩”,“显绩”立竿见影,易出成效、易受关注;“潜绩”见效慢,费时费力,难以形成“轰动效应”。“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共同构成领导干部的政绩。然而,有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一味追求“显绩”,热衷于“显山露水”的短平快项目,甚至热衷于“做秀”摆花架子,而不愿花时间花精力投入“长线”工作。领导干部不仅要看任内干了些什么,还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显绩”“潜绩”都要有。
既要打基础,又要利长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领导干部不能只算个人当前的“仕途账”,而不算集体长远的“利益账”。要甘当铺路石,多练一些“潜功”,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为”的担当,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见效快的“显绩”,更要努力创造泽被后人、长时间发挥效益的“潜绩”,在当前与长远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既要抓亮点,又要补短板。要坚持以实事求是、久久为功的精神抓工作谋发展,不能一味为了工作出新出彩而对短板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以牺牲“潜绩”为代价,否则再美好的“显绩”也是破坏性的,蓝图绘制得再精妙也会功亏一篑。
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质量。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好“显绩”与“潜绩”的有机平衡,提高“进”的质量,保持“进”的势头,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推进。在引领发展道路上,能快就不要慢,能跑就不要走,切实做到有质有量有速度,确保高质量的发展。
十、气量也是一种力量
气量指的是人的胸怀、眼光、度量,是人的才识、品德所达到程度和水平的综合体现。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其实气量也是一种力量。曹操宽宏大量终成一代霸业,周瑜心胸狭窄最终过早夭折。气量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才能广泛吸引人才,凝聚人心,争取多数,形成坚强的凝聚力;也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容忍误会和冲撞,不计得失,才会受人尊重和信赖,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一个人气量越大,往往见识越高、涵养越好、能力越强,正能量也越大。
要有宠辱不惊之“量”。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追求,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跳出名、利、欲的诱惑,不斤斤计较于个人一时的利害得失,把名利看淡一些,把事业看重一些,不为世俗的看法所左右,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业中去,真正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
要有团结宽容之“量”。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更能容人之短、略人之过,对待能力欠缺者不鄙视,对待个性张扬者不打击,对待能力优秀者不排挤。不仅要团结志同道合的人,还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特别是反对自己的人。对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敢于亮剑,对非原则问题要注重求同存异,时刻以事业和大局为重。
要有包容忍让之“量”。不计自己对他人之恩,不计他人对自己之怨,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对相互间的纠葛和矛盾要善于淡化、善于遗忘,要有“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切不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
十一、方向大于方法,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
古人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得道”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以期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但只有“道”还不行,还要有“术”。得道者为大智,管根本、管全局、管方向、管做人;得术者为小智,管细节、管末梢、管方法、管做事。不论是道还是术,都是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掌握的要素。
讲究工作方法,更要增强方向意识。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方向要正确,方向正确之后,方法才是王,才能走对路、行正道。要坚定政治方向,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要端正价值取向,为干部群众创造公平正义的干事创业、成长成功环境;要顺应民心所向,真正把民意评价、民众幸福作为根本追求。
提升工作能力,更要激发工作动力。动力好比“吹动帆船的风”,凡事只要有想干愿干的意愿,就总能找到能干会干的方法。要把工作当作事业,提升闯的魄力、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勇气,始终保持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和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冲动,以火一样的激情投入工作,锐意进取,奋勇当先,争创一流。
把官做淡,更要把人做大。“官”念太强,人性就会减弱。要摒弃官本位思想,始终坚守做人本色,志存高远而非好高骛远,善作善为而非碌碌无为,进贤兴功而非急功近利,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官场哲学”、歪风邪气,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做一个组织满意、人民认可的好干部,做一个没有架子的贴心人、知寒知暖的好心人、解忧帮困的热心人。
十二、博学才会思路宽
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博学而后多识,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才会有宽阔创新的思路来处理问题。博学是思路宽的基础,思路宽是博学的升华。思路宽的领导干部往往能举一反三、开拓创新、善借东风、因地制宜,从而使工作更加具有预见性、全局性和突破性。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仕而不学则忧。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必须做一个博学者,积累丰富的知识后,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个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干部。
要跟上时代加快知识更新。学习是核心竞争力,面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把学习作为砥砺人格、丰富人生的重要需求,挤出时间多学习、减少应酬多读书、持之以恒多钻研。
要兼容并蓄注重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以久久为功、水滴穿石的精神,以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计划性、常态化学习,学精本职工作所需知识,又大胆涉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知识,坚持学思结合,在不断积累中增加知识广度和厚度。
要勤于实践开阔思路眼界。“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成果通过实践的检验变成经验变成理论,再反过来结合实际指导实际,不断拓展眼界、创新思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十三、心中有敌,天下皆为敌;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
人生成败,内心强大与否很关键。心中有敌,则影影绰绰、草木皆兵,排斥世界排斥他人;心中无敌,则内心强大宽容,游刃有余地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一切力量为己所用。为将之道,当先治心。领导干部掌握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打破内心桎梏,开阔心胸,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坦坦荡荡,所向披靡。当然,心中无敌不是靠嘴喊出来的,而是要历经无数风风雨雨、高山低谷才慢慢蜕变出来。任何时期,各种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都会层出不穷,要想从容不迫一一攻破,就要不断滋养内心力量,使自己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
要提升度量容纳万事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代社会,团结共赢是正道。心有戚戚,到处树敌,终究会变成孤家寡人。要顾全大局,有闻过则喜的胸襟气度,听得进去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能容人之长,对比自己优秀的人要点赞支持而非妒忌打击;能容人之短,公正对待他人过错,不要将人“一棍子打死”。要团结不同性格的人,凝心聚力共同干事。
要提高站位放眼长远。远大目标彰显眼界与气魄,更是激励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源。要高瞻远瞩,学会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历史,超越眼前的纷繁乱象,不被一时一地的成败所扰,不被一城一地的得失所困,讲格局、提境界。看开了,看远了,就装得下一切,就能心中无敌、无敌天下。
十四、实事求是,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它是由***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概括出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和国家事业就能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就会遭受挫折。当前,一些干部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花架子根本经不起推敲,一触就碎、一碰就倒。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苦干实干加油干,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摸清实情心中有数。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客观实际,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把客观事实搞清楚,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多做一些接“地气”、暖人心的实事和好事,而不是偏离实际、好高骛远、做表面文章。
要客观求是手中有招。在刻苦学习和工作历练中不断增强个人知识、阅历、修养、视野、判断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正确思维方法,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要担当作为务求实效。实事求是最终要体现在实效上。要准确把握好发展大势和方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在创新中突破,在真抓实干中出实招,拿出实实在在、有效管用的办法措施,努力破解影响改革发展的问题。
十五、功贵其久,业贵其专
恒心韧劲、苦心钻研,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古今中外,凡成大事建功立业者,无不执着追求,久久为功。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耗时36年,在海拔1300多米的灵宝山上,开凿了一条近万米的“大发渠”;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上徒手种下112万亩人工森林。这些生动的案例昭示我们,干任何事业都需要专一持久,才有可能取得扎实的业绩。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朝秦暮楚、投机取巧,终其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领导干部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咬定目标,专心致志,一届接着一届干。
要狠抓落实久久为功。新官也要理旧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继承中创新,以思路的连续、措施的配套、方法的对接,坚持抓“常”和抓“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使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管之责、时有限定之期,一锤接着一锤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立足本职、专攻主业,执着专注,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坚守严肃严格严谨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完美极致。
要持久专一创造实绩。拿出持久的韧劲、钻研的劲头,提升专业素养,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坚持把一件事做实、做好,在不事张扬中沉心静气,久久为功做大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十六、实际行动一步胜过纲领一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总书记曾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质就是弘扬实干精神。天上不会掉馅饼,古今中外,没有一项工作不是干出来的,没有一项事业不是靠干成就的。不行动,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不行动,再美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当前,有的干部缺少闯劲冲劲不敢干,有的看不到自身职责不思干,有的觉得实干太难不愿干,谈起规划一套一套,胸脯拍得山响,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不干就不会进步,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挑起重担,开创事业。
要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始终秉持一股劲,提着一股气,坚决克服事事求安稳、时时患得失、处处畏首尾的消极心态,不怕担风险、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怕遭非议,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昂扬奋斗志,永葆精气神,对标对表争先进位。
要练就干事创业的本事。干事创业是需要足够的能力为底气的。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着力克服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主动到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去摔打、去接地气、去墩墩苗,在干事中增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
要主动担当作为出实效。不管是想干会干还是能干,最后都要靠实绩来检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拿出领头雁的果敢、拓荒牛的劲头、下山虎的气势、千里马的恒心,开拓进取、善谋勇为,真干实干、干出实绩,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十七、善于和敢于突破难点
难点就是问题难以解决之处,往往也是成事的关键。领导工作本质上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遇见困难绕着走,遇到难点就打退堂鼓,看见风险就挂免战牌,那不只会坏了风气、丢了形象,更重要的是阻碍个人成长、事业发展。敢于突破难点的领导干部,无不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领导干部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面对难点有破解思路、有解决办法。
要抓住重点找准症结。难点研究得越透彻,解决起来就越有针对性。研究难点不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地搞“一刀切”“一锅煮”,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判断制约工作、需要突破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分清主流支流,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找准症结所在。
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解决难点痛点必然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人。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既是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意志品质的实际检验,也是对责任、能力的综合考验。要强化责任意识带头精神,干事不避事、担当不塞责,面对难点痛点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找准症结、正视难点,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始终以问题为牵引,坚持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发力,坚持治标和治本协同推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决不敷衍了事、上交矛盾;决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决不搞鸵鸟政策、选择性“失明”,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十八、自信而不自负
自信是一个人基本的自我肯定,是建立在自我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往往能让人迎难而上、战胜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但是,自信过了头,就容易变成自负,总是以为自己的想法最正确、自己的做法最科学、自己的本事最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自负往往是失败的开始。拿破仑因自负大肆发动侵略战争,最后滑铁卢战役失败被流放。自信是成功的起步,自负是成功的止步。领导干部要成大事创大业,必须自信而不自负。
要有自知之明不妄自菲薄。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具备什么水平、知识广度和宽度如何、具有哪些专长,哪些事情自己能够做、哪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既不过高看待自己的长处和成绩,也不贬低自己的能力,始终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始终有自知之明。
要接地气才能更有底气。自信源自实践学习,要深入基层摔打锤炼,历经风雨,坚持不断丰富工作和生活阅历,特别要在情况复杂、边远山区不断摸爬滚打,让自己“百炼成钢”,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烂熟于心,凡事心中有数、轻松应对,自信必然慢慢累积。
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刻自重自省,经常反省反思,知道自己在哪里,明白将要向何处,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掌握分寸,不逾纪不越轨,始终保持在正常轨道上。
十九、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
拿得起就是想做什么事情就敢于去做、有能力去做;放得下就是做事知道变通,该放手时就放手。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能力、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胸襟,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淡定,也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荣辱不惊。有的人拿不起,也就无所谓放得下;有的人拿得起,却放不下。拿不起,就会庸庸碌碌;放不下,就会疲惫不堪。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磨难,他就任总统后说:“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领导干部既要拿得起,冲锋在前;又要放得下,静心淡定,能屈能伸,知进知退,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要勇挑重担,在奋斗中彰显人生价值。不管工作或是生活,不敢担当不敢负责,每天“混日子”,最终后悔的是自己。要平时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昂扬奋斗之志,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勇于涉足别人未曾涉足的“盲区”,对复杂问题和棘手问题,积极想对策、找方法,以担当务实的作风,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要看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升迁、表彰、任免等名利的冲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健康的心态,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切莫争名夺利,成为名利的奴隶和牺牲品。
二十、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高标处世就是坚持处世的高标准,坚守做人的原则和节操。低调做人就是谦虚谨慎,不炫耀招摇,不矫揉造作,学会藏拙但不虚伪。人一生中能够确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处世。纵览古今,最能保全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高标处世、低调做人。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应把高标处世和低调做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并运用纯熟,相得益彰。
处世做事高标准严要求。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风格,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兢兢业业干事、踏踏实实履职,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要公道正派,甘于奉献,以身作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思想防线,秉公处事。
低调做人甘当学生不自大。饱满的穗子总是低着头,哗众取宠只会招致人们的反感。做人低调是人生一大智慧,水低成海,人低调同样能成就一番事业。要自觉把对上级的谦逊作为本分,对下级的谦逊作为典范,对所有人的谦抑作为追求境界。厚植“拜人民为师”的底色,带着求知渴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向智者取经,以低调谦恭的姿态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十一、吃亏是福,贪利是祸
吃亏,不是软弱,不是无能,是一种磨砺担当的体现,是一种大无畏的奉献。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就是因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安危与祖国需要发生矛盾时,有千千万万个肯“吃亏”、愿“吃亏”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贪利是吃亏的对立面,就是爱占便宜,为蝇头小利不顾其他。有些领导干部生怕吃亏上当,凡事都爱计较,工作上拈轻怕重、挑肥拣瘦;而面对利益时,却常与人争来夺去,即使是一些蝇头小利,也要争得面红耳赤,毫无政德可言。无论做人做事做官,必须永远记住吃亏是福、贪欲是祸。作为领导干部,要克服怕吃亏心理、克服贪欲,树立正确名利观。
要肯吃亏。实践证明,干得多,经验积累就多,认知层次就深,能力提升就快。拈轻怕重、贪图安逸只会令自己变得庸碌无能。甘愿吃亏的干部,往往能体现出一种高尚境界,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展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干部,往往能换得很多“福气”,得到领导的肯定,换来群众的满意,取得自己的进步。
要不贪利。做到不贪小便宜、不图小利益,谨小慎微履职责。从拒绝一条烟、一瓶酒、一张卡、一顿饭的“小意思”做起,牢牢把握住自己,坚守住防线和“小节”,做一个不为小恶、不贪小便宜、多为小善的好干部,防止因贪利得祸。
二十二、求同存异,谋求最大公约数
求同存异,就是在矛盾中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讲的是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求得一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同”和“异”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必要的,求同和存异密切联系、辩证统一。“同”是基础,“存异”是为了更好地“求同”,“存异”的前提是“异”无损于“同”,有助于“求同”。做到求同存异,才能搞好团结,才可以保证大家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取得“最大公约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求同存异是一种领导智慧,对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求同存异的理念。
要把握好求大同这个前提。求大同,必须不存原则之异,对那些侵蚀党的思想基础、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错误言行和偏激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在此基础上,在矛盾中求同,在斗争中求同,先把双方的不同立场说清楚,然后尽力找共同点,凝聚一起前进的力量,最终实现共赢。
在求得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小异。求同不意味着消灭个性,而是要承认区别,这符合唯物辩证法,也是领导干部的胸怀、格局的体现。工作生活中要允许有小异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见解,不纠结小问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样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干事创业。
二十三、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
小智慧是解决事的问题,中智慧是解决人的问题,大智慧是解决制度的问题,其中蕴含的基本逻辑是:制度引导人,人按制度做事。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依靠的是一个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因此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制体制,确保事随人定、人按制走。这个递进的关系,也和干部的成长规律契合,先掌握干事、解决问题的小智慧,通过实践学习摸索出管理人的中智慧,进而掌握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大智慧。领导干部如果陷入事务主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纠结于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只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互相埋怨。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支撑,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充分认识到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党章为根本的党内法规,以宪法为根本的法律体系,为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领导干部责任重如泰山,有权必然有责,失责必须追究,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要持续深入推动制度变革。制度建设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要深入推进制度建设,既要立足奋斗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又要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形成更加完善完备的制度,坚持用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十四、处事当明察,谋事应远虑
明察就是能够观察入微,洞彻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受蒙蔽。远虑就是能够从长远来考虑和谋划工作,具备较强的超前意识。当领导干部,明察秋毫和深谋远虑是必备素质。现实中,人们常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来劝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差不多就行了、不必过于较真,以致有的领导干部面对矛盾问题当“清”不“清”,面对是非对错当“察”不“察”,成了“老好人”“糊涂官”。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领导干部只关注现在还不够,还必须放眼长远谋划工作、谋划发展,如果鼠目寸光,片面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眼前的利益,算小账、不算大账,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算局部账、不算整体账,就难以真正打开工作局面,即使能见一时成效也不会长远。
要有明察秋毫的本事。摒弃唯心的先验论,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对事物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方位的立体观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不断提高分析研判能力,这样才能看得清晰、真切、透彻,才不会被假象迷惑。对一些复杂的事物,要学会用众眼、集众智,力争看得准、看得深、看得实。
要有登高望远的谋略。树立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培养战略眼光,跳出自身看自身,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和本地的实情,把工作放到长远中去谋划,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从而找准差距、审时度势、争取主动,决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十五、掌握特点,把握规律
特点就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别之处。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也就是个性。但无论事物如何复杂、如何变化,其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这就是规律,也可以称之为共性。规律具有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不能任意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认识和利用它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造福人类。实践证明,善于掌握特点、把握规律,才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否则就是盲目推进、不得要领,可能会四处碰壁,甚至事与愿违。
要掌握个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要正视每一个职务、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的个体性、特殊性、差异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对待、全面分析,合理施策、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好,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好。
要把握共性,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一般来说,特点认清了,规律就比较容易把握。千变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千万不能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拍脑袋决策,否则就要栽跟头、吃苦头,造成损失。要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从而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二十六、慎学所学、学而必思、融会贯通
慎学,就是要注重围绕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结合工作需要和自身短板,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不可不加甄别、捡到篮里都是菜。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如果不慎学,就容易越学思想越混乱,还有可能误入歧途。思考是对学习的升华,就好比酿酒,只装进原料,没有发酵的过程,是永远也造不出美酒来的。如果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成为被知识掌控的“书呆子”、读死书的“两脚书橱”。领导干部只有慎学、学思结合,才能融会贯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
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要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改造主观世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
要打造又博又专和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本领域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又要切实提升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技能,还要适当花时间学习其他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将学习提升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打通工作、学习的“任督二脉”,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要把思考贯穿学习始终。保持善思明辨的态度,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在思考中融会贯通,准确把握理论精髓和上级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规律,提出办法措施,把学习成果体现到主观世界的改造上,体现到能力素质的提高上,体现到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的提升上。
二十七、多一些道,少一些术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包含天道、地道、人道等,就是天道法则和自然规律,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和运行轨迹,道生天地万物。术则是指做人做事的具体方法。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道为上、术为下,道为本、术为末,道是思想、术是方法,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古话讲:“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意思是说,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即使不熟悉方法,也可以学会并不断优化;但如果只掌握了一些具体方法却不了解内在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仅靠方式方法是行不通的。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掌握并顺应规律做事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行事,终将以失败告终。
多在道上下功夫,涵养“大气象”。对领导干部而言,“道”不仅是立身之本、为官之基,而且是治世之策。要学会观察思考,提高洞悉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做到“明道”“守道”“弘道”,涵养领导干部身上应该有的超脱精神、豁达气度和宽阔心胸,做到工作上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善作善成。
少在术上花心思,增长“大智慧”。自作聪明终究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定要想办法多一些大智慧、少一些小聪明。要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己,培养战略眼光、形成战略思维,不断悟出为官从政之道、事物发展之道,善于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做一个大智若愚、坦坦荡荡的人,决不能搞“小聪明”“小九九”、打“小算盘”,那样只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二十八、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凡事都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尽力而为,重点是把力用好、用足,实现效果最大、最优,凡事都需要尽力而为的心态,才能正确对待,取得成功。量力而行是基础、尽力而为是保障,量力而行是科学的方法、尽力而为是负责的态度,两者相辅相成。干事创业、改革发展都必须既尊重客观、量力而行,又主动进取、尽力而为。脱离实际瞎干蛮干要不得,“宁走一步险,不走十步远”也要不得。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方法论,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既要尊重科学也要满怀气魄,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在量力的基础上更尽心、更尽力。
要有几年干好一件事情的恒心韧劲。坚持实事求是、审慎笃实,一桩事情接着一桩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情,决不能急于求成。对任期内能完成的工作,要踏踏实实干好,不留遗憾;对任期内不能完成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扎扎实实为下一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要有一年干好几件事情的决心干劲。坚定必胜的信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用尽一切力量、倾尽一切才智,全力以赴达成目标,凡事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留下最小的遗憾。而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二十九、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古语讲:“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意思就是说撒渔网要抓住总绳才撒得开,鉴定裘服要提起衣领才看得清。这告诉我们,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任何事物都可以分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领导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如果事必躬亲,不仅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还可能延误重要工作,甚至挫伤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平均用力,往往会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关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时时处处“拎得清”最重要。领导干部要善于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
要把好大方向。只要方向不偏,结果一般就不会坏。要树立正确的方向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端正价值取向,顺应民心所向,抵制不良倾向,在重大决策上发挥关键作用,严防政治观倾斜、群众观偏离、权力观扭曲、政绩观走样。
要牵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把重要的事情抓在自己手上,突出工作重点,合理布局工作力量,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集中力量保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不搞层层转包、层层委托,避免工作逐步衰减。
要管控好全过程。重要的事情不可只问结果不管过程。强化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多运用“求解性思维”,注重“点面”结合、“上下”结合,既分任务、又抓落实,往实里做,往实效处做,使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三十、先软后硬更主动
软与硬原本指物体的坚韧程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我们常把“软”和“硬”衍生用来形容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和工作生活所持有的态度、立场和素质。软,就是策略上灵活、作风上民主和待人上谦和;硬,就是原则上坚定、决策上果敢、行动上坚决。硬可壮威,软可致远;硬能提效,软能保稳。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做到硬中兼软、软中有硬、软硬兼施。这当中,先软后硬尤为重要,采取这种方法更能够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更能够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体现的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领导智慧。
先责己后责人。做到待人宽、责己严,遇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善意对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先找自身的原因,再找别人的原因,责怪别人之前,自己先主动承担,搞好与下属之间的团结合作。千万不能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样,一味地责怪别人。
先对事后对人。面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对事情本身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事的同时也要对人,让别人明白错在何处、找准改进方向,感受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先肯定后批评。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是很困难的。在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前,先肯定别人的长处和成绩再指出存在的问题,这种“先礼后兵”的做法,既体现了人情味,又严格按原则办,也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三十一、依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势”就是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及趋向,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潮流,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对于当时当下已经呈现的具体实在的“形”来说,看“势”比较难,需要一定的水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势而为,如同顺水推舟,自然省时省力、事半功倍;逆势而动,则如逆水行舟,劳神费心,往往不进反退。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干不成事,根源就在于看不清“势”,仅凭主观意愿一意孤行、逆势而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从事领导工作,只有善于审时度势、依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才会有所作为。
要把握历史趋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自觉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去谋划,知道从哪里来、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要往哪个方向走,对过去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和预测。
要把握当前形势。充分了解、主动适应当前形势,立足当下,知变、应变,找准努力方向,增强现实紧迫感,迎头赶上,在时代巨变中抢占先机、搭上“快车”,冲在前、争作为。
要把握天然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要善于发现、发掘本地区本单位的资源禀赋、人文遗产、传统文化等天然优势,扬长避短,将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努力推动实现最好最快的发展。
要把握民心走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要引导好也要主动顺应这个走势,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三十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指的是领导干部既要从全局长远观点出发去考虑主要的、关键的问题,又要能够在细节处把具体事情做好。大处着眼解决的是战略问题,强调在工作中要善于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小处着手解决的是战术问题,要求在工作落实上要善于从局部和当前入手,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如果仅从大处着眼而不能从小处着手,就会变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定的目标就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反之,就是胸无全局、目无全牛,容易陷入见子打子的事务主义。大处着眼是“世界观”,小处着手是“方法论”,凡事只有从“大”和“小”两个方面去谋划,做到大事很清楚、小事不糊涂,既抬头看路又低头拉车,才能把事做成、做好。
要有深谋远虑、总揽全局的眼界。树立全局思想和大局观念,自觉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进行科学思考、谋划和定位,从中央大政方针中看清方向,透过局部识全局,自觉服从大局、有效服务大局,善于从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工作思路正确。
要有注重细节、步步为营的态度。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要善于从小处着手,从微观处着手,列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明确任务书,长计划、短安排,把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发扬钉钉子精神,干小事成大事,积小胜为大胜,以局部进展推动全局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成效。
三十三、大道至简,善于以简单应对复杂
大道至简,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指大道理往往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越是博大精深的道理越是简单而朴素。因此,古人才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道至简,悟在天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种世事洞明的学问和睿智。奉行了简单的准则,就会摆脱错综复杂的生活,步入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愚蠢的人常常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而聪明的人往往能够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从事领导工作,就要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用心做,做到行事简洁、作风简朴、理念简约。
要善用简单的方式。无论是安排部署推进工作,还是讲话发言,都要有“断舍离”精神,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要点,少一点折腾,不层层加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要分清轻重缓急,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抓住本质,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要见微知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判断问题。
要追求简单的生活。简单生活是幸福密码、明智选择。“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太过追求生活的精致甚至奢华,必然会分散太多的时间精力,就无法专心致志学习工作。要弘扬简朴务实的优良作风,少一点追名逐利,多一点静心淡泊,不搞特殊、不讲排场、不图奢华,自觉净化朋友圈,注重品格、崇尚节俭、清白传家。
三十四、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原则是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标准及事物的规律性;而灵活是指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没有原则的领导者,会成为迷失方向、没有底线的随风倒者,容易偏离正轨、误入歧途;不懂灵活变通的领导者,容易成为僵化的机械主义者,脱离现实、走人死胡同。原则性和灵活性二者缺一都很难把工作做好。***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原则性是必须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他赞赏***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典范。***同志所倡导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原则性,改革开放就是灵活性;坚持一个中国是原则性,实行“一国两制”就是灵活性,彰显了其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勇气。领导干部要努力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相得益彰、兼而有之、运用自如,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
要合情合理做事,学会“在方框里画圆”。原则是“方”,灵活是“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就是要会在方框里画圆。领导干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无情无义,坚持原则也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不以感情代替政策,不拿原则换取人情,在原则范围内通情达义、情理兼顾。
不好选择时,坚持原则是最好的选择。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左右为难、进退维谷、难以两全是常有的事。虽然坚持原则会得罪人,但维护的是公平正义,只要长期坚持就不会得罪人。坚持原则、按政策规章办,是面临选择时尤其是不好选择时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三十五、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都应有
举重若轻,通常用来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举轻若重则比喻做简单的事也很认真,周密谨慎、注重细节、尽善尽美。“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两者谁优谁劣,并无标准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秀的领导干部两者应兼具。倘若不结合实际,往往就会走入误区,要么粗心大意,凡事无所谓,跌倒在小事上;要么不分巨细,一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浪费时间精力,影响工作效率。领导干部既要有举重若轻的“打铁功夫”,也要有举轻若重的“绣花能力”。
要有明辨“轻重”的眼界。看准什么是要果断决策的大事,什么是须谨慎部署的要事,“举重”则临危不乱、笑对难关,学会“踱方步”,练就***同志“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精气神来,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举轻”则多一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把工作落细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要有拿捏“轻重”的能力。要能举重若轻,前提是要有“举重”的实力;要想举轻若重,也须拿出细心、耐心和责任心。领导干部善于学习实践和积累,应对问题才能游刃有余;同时还要处事周密,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把繁杂公务井井有条地办结,追求质量,既要有选择的能力更要有应对的实力。
要有权衡“轻重”的尺度。一些人走人误区往往不是不能区分轻重、主次,而是栽在了过度自信或是过度谨慎。过度自信,往往会“大意失荆州”“阴沟里翻船”;同样,“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纵然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要学会分工授权,分压担子,小事快速了结即可,切莫画蛇添足。
三十六、形式主义绝对不是什么好主义
世上的事物都会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必要的形式有时是需要的。但如果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本质和内容,把形式本身看成结果,热衷于追求形式,那就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堕落成形式主义了。***同志曾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形式主义花样繁多,归结起来就是“虚”字当头、“形”字挂帅、“假大空”横行。其本质是通过一系列表面功夫得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形式主义是“四风”之首,搞形式主义的人必然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在一起,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不可避免。如果不毁掉形式主义,就会被形式主义毁掉,所以说形式主义绝对不是什么好主义。
要用求真务实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厚植“求真务实”的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抓工作与求实效相统一,把心思和功夫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使工作扎扎实实得到开展,坚决不能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要清理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消除形式主义的重要保证。要科学改进检查方式,大胆改进政绩考核机制,少一些座谈汇报、“纸上阅兵”,多一些田间地头、墙根炕头,发挥检查考核导向作用,引导干部在实绩上竞争。
要以正确用人导向铲除形式主义土壤。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杜绝形式主义的根本。只有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凭实绩说话,让形式主义尝不到“甜头”、捞不着“彩头”,才能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十七、思维定广度,理念定高度,智能定深度
思维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能力和过程。理念通常是指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智能是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的总称。只有思维,没有理念,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容易陷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窘境,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没有思维、不做思考,只讲理念,也是一种固执己见的狭隘,毫无宽度可言;智能与思维、理念二者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智能一切为零,而有智能没思维和理念,智能是肤浅的,甚至是呆板无用的。做好领导工作,三者缺一不可。
要勤思善辨,扩宽思维广度。要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学习掌握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要勤学善悟,提升理念高度。要用心用力,仔细钻研,广泛涉猎,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源头打牢理念基础,把思考的结果、实践的认知,提升到理念、理性、理论的高度,产生质的飞跃,不盲从、不逐流,努力形成自己的理念方法、思想建树。
要勤动脑善动手,实现智能的深度。好比说到椅子,思维的广度让你联想到桌子、家具,理念的高度让你知道椅子的构造,而智能的深度则能把思维、理念两者转化为智慧,加上行动的能力,制作出椅子。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理念也会随之更具科学性、有效力。要提升自身智能,就要勤于动脑、善于动手。
三十八、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
结合是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有机融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刻注意此事物与彼事物的联系,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才能克服极端化、片面化倾向,提高领导工作科学性。然而仍然有些领导干部上面讲啥他讲啥,习惯于做“传话筒”“传令兵”,提不出新思路,闯不出新路子;有的不屑于借鉴他人经验,关起门来搞发展,或是片面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当地情况不同而不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让好的政策落空。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结合实际,我们的工作就能开展顺利、取得实效;什么时候我们背离实际,我们的工作就要遇到挫折、走弯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结合、善于结合,充分考虑各项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决策“一子落下,满盘皆活”。
要做好上下结合。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切实把上级的普遍性与本地、本部门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找准结合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研究贯彻的可行性,实事求是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发展。
要做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当地,发挥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本地经验的工作成果,又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要做好前后结合。承前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熟悉本地方、本单位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切忌超越实际的大干快上,同时又要了解掌握未来发展方向,提前布局,注重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实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良性互动。
三十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万事万物都在变,可以说“变”贯穿一切,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领导工作也是一样,无时无刻不在面临新环境、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倘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面对变化无动于衷,就会错失解决问题和发展的机遇。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变化,领导干部惟有因势而变、随势而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环境中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跟得上时代,不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抛弃和淘汰。
要敏于知变。发展是一个未来的“势”逐步变成当前的“形”的过程,要不断提高预测变化的能力,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当情势有变时,才能迅速反应,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
要善于应变。日常工作中,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审时度势、处变不惊,妥善面对变化、处理矛盾。如果领导干部遇事慌张、六神无主、乱了分寸,干部群众必然阵脚大乱、斗志全无。
要主动求变。既然变化不可避免,一味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要避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四十、不卑不亢成常态
不卑不亢就是一个人说话办事有恰当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风骨。古语讲:“真山真水堪游历,不卑不亢好做人。”不卑不亢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然而当下,还是有领导干部官升一级,气焰就蹿高几尺,自认“老子天下第一”,对下属和群众颐指气使,却对上司顶礼膜拜、唯唯诺诺,这都是要不得的。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要有良好的人品操守做底子。领导干部是普通人,但也不是普通人,一言一行对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时刻以不卑不亢的谦诚态度,把为官做人统一起来,不断完善人格、提升政德境界,做人才有骨气、做事才有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身居高位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深刻认识到,脾气不好,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官越大、权越重,越要淡泊名利、谦虚谨慎,讲奉献、讲觉悟、讲大局、讲境界,正确对待名利权威,自觉服从组织、服务人民,持平常心、做本分事,不贪权、不恋权,不官升脾气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处江湖之远也不卑躬屈膝。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任何一个职务、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要正确看待个人进退留转和环境变迁,哪怕身处逆境,都要存骨气、讲正气,不攀龙附凤、不阿谀奉承,更不卑躬屈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踏踏实实干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四十一、幽默也是一种能力
幽默是以温和宽厚、不动声色的态度,用俏皮、诙谐、含蓄的语言,进行批评、赞美或自嘲。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能使语言在瞬间闪现出耀眼的智慧火花,能使人消除紧张、减轻压力,更能避免尴尬化解矛盾,创造快乐祥和的气氛。古今中外,许多杰出政治家都是运用幽默艺术的大师。1929年,***同志在为红四军干部制定的《教授法》就明确规定:“说话要有趣味。”凡是与***交谈过的人,都为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所折服。幽默也是一种能力。学会幽默、善于幽默,也能提高领导艺术、改进领导方法。尤其在处理和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时,辅之以适度的幽默,可能就会使工作的阻力大大减少,使问题的处理大为顺利。
幽默需要阳光心态。幽默是一种心态,只有心态积极乐观的人才能拥有幽默的能力。因为良好心态往往能给人带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既能容人容事,又能发现快乐、创造快乐,为人幽默风趣;心态不好,则容易沉闷消极、郁郁寡欢,有时甚至开不得玩笑。
幽默需要亲和姿态。幽默是人际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是领导者真诚坦率、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具体体现。要摒弃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官老爷”形象,放下身段、放低身姿,讲幽默的话,用幽默管理方式营造一种轻松工作环境,进而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密切干群关系。
幽默需要把握好分寸。幽默不可滥用,既讲究场合,也讲究适度。要掌握幽默的技巧,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幽默,从而把幽默用得恰到好处。绝不能把浅薄、低俗当幽默,否则就会失之于油滑、流里流气,令人憎恶,严重损害干部的庄重形象。
四十二、谦和是一种品德
谦和是指为人和蔼、谦虚不浮夸、低调不自满。谦和的人,拥有一心向善的素质、修养和心态,能宽容而又平等地对待一切。周文王谦和待人,终于请出了“飞熊”姜尚,兴周八百年;齐桓公谦和待人,拜相管仲终得良策,称霸诸侯;唐太宗谦和待人,才有了降将尉迟恭的忠心辅佐。领导者谦和待人,能让群贤毕至、受众人敬仰。反之,必将如周厉王、秦始皇、隋炀帝般在蛮横的暴*中自食其果,被众人唾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谦和既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更是行为规范、党性原则、工作作风,是政德的重要体现。决不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脱离群众搞特殊。
要与人为善不自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虚怀纳谏,主动放下架子向能者求教,主动俯下身子向智者取经,以谦恭的姿态择其善者而从之。
要戒骄戒躁不自满。甘为人梯、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多想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多一些谦虚少一点骄横,多一些潜心实干少一点急功近利,持之以恒从小事小节上增强党性和道德修养。
要头脑清醒不自负。职务越高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取得成绩后,更要时时警醒,牢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事业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千万不能被成绩冲昏了头脑,骄傲自负,自食苦果。
四十三、豁达是一种修养
豁达就是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态度积极。豁达的人敞亮、通透,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为某次成功而沾沾自喜。豁达的人自身愉悦,别人愿与之交往。享年101岁的北京大学原校长马寅初,因其“新人口论”获罪革职后,却看不出颓废的迹象,数十年后儿子告诉他平反的喜讯,马老也只是“噢”了一声,体现了大师荣辱不惊、豁达大度的心态。凡事钻牛角尖、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仅自己活着累,还会让周围的人避之不及。豁达的人能屈能伸、知进知退,经得起挫折失败;豁达的人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能成大事;豁达的人处事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到了山穷水尽处,仍能眺见柳暗花明。但要做到豁达也不容易,考验干部的品质修为。
要看清自己,学会坦然面对。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力有多强、能干多大的事,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万万不可把场面上的话当真,也不可错把平台当本事,更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看不到缺点和问题。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要看轻名利,正确对待得失。干部成长有规律,有的进步快一些、有的慢一点,都很正常。特别是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学历相当、资历相近的干部先提拔时,要正确对待。多与同志比学习、比工作、比实绩,不能比官职、比阔气、比待遇。
四十四、理性地对待“面子”
面子是指事物的表面,引申为体面和情面的意思。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靠一层皮。”面子是需要的,因为它是个人形象、社会地位和人情关系的象征;但又不可过度追求,正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图虚名得实祸”。国人历来是讲面子、好面子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兵败之后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的项羽;也有为了国家负荆请罪的廉颇,为了复仇卧薪尝胆的勾践,他们放弃面子,却最终赢得了胜利赢回了面子。面子用到对处,可以激励干部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用到坏处则会丧失立场,陷入违法乱纪的乱象中。面子是一把双刃剑,领导干部当树立正确的“面子观”,把“好面子”转化成干实事的前进动力。
有“里子”才会有“面子”。“里子”与“面子”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要想有“面子”,就得有好“里子”。领导干部的“里子”,就是要有政德、有政绩。领导干部的“面子”不是自己要来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就是要主动担责、认真履职,抓实干、求实效、创实绩,对国家有贡献,让社会有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这才是切切实实的“面子”。
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才是最大的“面子”。“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是领导干部最大的“面子”。要时刻把党和群众放在心上,切实为党分忧、为民解忧,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备受称赞、倍有“面子”。当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涉及国家、民族、人格的面子,是非要不可的。
四十五、得意勿忘形,失意勿丧志
得意忘形,是指因目标得到实现而高兴得失去常态,陷入骄傲自满、忘乎所以的境地,结果往往乐极生悲,所以得意勿忘形。人生有得意就有失意,如果不能正视失意,就容易丧失斗志、自暴自弃。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失意勿丧志,从失意中也可以走向成功。“胜者不骄,败者不馁”说的就是得意勿忘形、失意勿丧志。***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剥夺了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顺境常常会让人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身处顺境要头脑清醒。越是顺风顺水的时候,越要警惕乐极生悲、自以为是,越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也要及时洞察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身处逆境要越挫越勇。“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当事业陷入低谷、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不气馁、不言败,找出问题和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切不可被几次困难险阻挫志,一蹶不振或转换心思走歪路。
苦中要思进,乐中应思省。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时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面对失败、正视失败,吸取教训,负重奋进,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
四十六、合群而不同污
合群而不同污就是既要融入环境与他人合作共事,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入别人的“大染缸”,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总是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与人“合群”,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但如果为了与人“合群”就自污、合污,背离原则和底线,也难免会近墨者黑,陷入泥潭和深渊。领导干部的合群而不同污,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要站稳立场坚定信念。只要心中有主义、有追求、有信仰,即使身处泥潭和污水,依然能够保持纯洁内心。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论何时都能辨清方向、站稳立场。做到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不学坏样、不存侥幸,真正为民谋利。
要时刻自省坚守底线。社会是个大染缸,人在社会中,如同在染布,有人入百色而不着一色,有人却被染得五光十色,唯有时刻自省、及时修正才能保持本色。要经常扪心自问,善于识破表象、发现隐忧,从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中警醒过来,严格约束手中的权力,不逾纪不越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随波不逐流。
要敢于斗争积极治污。合群而不同污,并非“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而是要有担当。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利器,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清污治污,勇当净化政治生态的啄木鸟、清道夫、净化器,让污垢无处可藏。
四十七、“逆耳忠言”与“顺耳忠言”
我们常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往往是真话、刺耳的话,说出来让人脸红,不好接受,却最有价值、最管用。能够虚心接受“逆耳忠言”的人有胸襟、有抱负,善于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但忠言并非一定刺耳,换个表达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样可以起到“说服”的作用,效果可能会更好。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对方心理,讲究说理的艺术,让人心服口服。
要有与人为喜的动机。无论是逆耳忠言还是顺耳忠言,其目的在于帮助对方纠正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缺点,都是为了帮助他人进步提高,而不是为了给人难堪、与人过不去。这样,即使方式简单了一些、态度粗暴了一些,只要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出忠言、进行批评,别人当时不理解,但时间久了都会理解你、感激你。
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切不可添油加醋、夸大其词,也不可翻旧账、搞清算,更不能无中生有、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确实错了,这样的忠言才既顺耳也管用。
要有对症下药的技巧。语言也是门艺术,是“响鼓也要重锤敲”还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不能一味地刚硬或温柔。当然,不管采取何种批评方法,都必须牢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四十八、“难得糊涂”与“保持清醒”
“难得糊涂”意在劝说人们不要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过分认真、锱铢必较,以免纠缠不清、惹是生非,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是看得开的表现。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却刻意糊涂、明哲保身,对一些悬而不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各方面关系处理得很好,但党和人民利益就被“糊里糊涂”地损害了。难得糊涂的本意是保持清醒前提下的糊涂,是大智若愚,不是真糊涂,而是大聪明。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处理好清醒与糊涂的关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领导艺术,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
保持清醒就要坚定目标。一个人要发展,首先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并且沿着这个目标和方向不断前进。否则,就是稀里糊涂、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必须讲政治、懂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这样才能保持清醒、脚步坚定。
保持清醒就要公私分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公平公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绝不能“糊涂”。当然,对于无关原则的小事,则可以“难得糊涂”,做到“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损于个人利益的事糊涂,有损于国家、人民利益的事不糊涂。
保持清醒就要反思反省。自省自警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也是防范“糊涂”最有效的武器。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践行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由他律到自律,不失之轻浮、不狂妄自大、不违反道德规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励和鞭策自己永远奋发向上,自觉地弘扬浩然正气,抵御歪风邪气。
四十九、荣誉是一面镜子
荣誉是一种褒奖和肯定,能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精神上激发崇高感、群体中获得尊严感。只有一心为公的人,才能在荣誉的记录簿上留下自己的美名;只有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的人,才有资格与荣誉的红色证书相匹配。荣誉同时也是一面反映人生道德的镜子,体现着一个人的境界和作风。在荣誉面前,谦虚地让,映出来的是宽广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境界;千方百计地争,照射出来的是自私的心态、狭隘的人格和丑陋的灵魂。居里夫人一生获得过17枚奖章,得到过世界各国授予的名誉头衔107个,但她始终认为,决不能守着荣誉过日子,否则将一事无成。领导干部要珍惜荣誉但不能追名逐利,把荣誉当激励,从零开始,轻装上阵,继续努力,拼搏进取,创造出新的更大的业绩。
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古人说:“荣辱造化,特以戏人,一毫着意,便属桎梏。”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荣誉看得很重,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有了荣誉就骄傲自满,得不到荣誉就怨天尤人,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走入歧途。要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不以誉喜,不以毁怒,不记“荣誉账”,以平常之心对待荣誉。
要增强革命荣誉感。革命荣誉感表现为光荣感、自豪感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是激发人奋发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有强烈荣誉感的人,好学上进,工作勤奋,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反之,就会甘于平淡,无所事事,自暴自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走上邪路。要增强革命的荣誉感,在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加强服务,甘于奉献。
五十、好人主义要不得
好人主义是一种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多了私心,少了公心;多了俗气,少了正气;多了圆滑,少了原则。好人主义看起来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和事业的不负责任。一句“挑刺”的话可以抵万金,一句“栽花”的话可以毁人生。领导干部宁可“得罪人”,吃“眼前亏”,也要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这才是共产党人的品格。
坚守党性原则,不当“老好人”。好人主义实质就是无原则“和稀泥”、当“老好人”,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危害极大。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事业为上,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制、决不退让,宁可得罪人吃眼前亏,决不放弃原则当“老好人”。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好人主义盛行的地方,往往是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到位的地方,有问题不愿意揭露,掩盖真相,回避矛盾。要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思想顾虑,让好人主义没有立足之地。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铲除“好人”土壤。只有让坚持原则的干部不吃亏,坚持原则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要克服简单以票取人的倾向,让坚持原则的人得到褒奖,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支持和保护那些敢讲真话、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干部,不让“老好人”占先,让“好人”失去生长的土壤。
五十一、为人做事应似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至柔,也至刚;水无为,实有为。水,随圆就方,韧性十足,从容面对外界的打击和压迫。它内劲十足,奔跑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目标持之以恒。水,不仅是一种精神,更代表着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人在世上多遇不顺,领导干部为人处事应似水,应当如水的恒心、包容、奋进,能屈能伸、刚柔并济、执着坚韧、一往无前。
像水一样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们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人看作是可敬的人。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领导干部要有容人的胸襟和雅量。如果气量狭小、孤芳自赏、唯我独尊,那将是一潭死水。要“五湖四海”,不要亲亲疏疏。要勇于担当,善于维护团结、顾全大局,大是大非不含糊,细枝末节不纠缠,善于取人之长容人之短。
像水一样奋进。黄河九曲,百转千回,最终东流入海。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畏艰难,不厌其烦,在遇到问题时不回避,碰到困难时不退缩,遭遇挫折时不气馁,以勇往直前的气魄,奋勇拼搏,开拓奋进,做时代发展的推动者,做改革创新的带头者。
像水一样坚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要有“打脱牙,和血吞”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的拼劲,当仁不让的闯劲,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韧劲,埋头苦干、不图名利的实劲,为党和人民做出一番事业。
五十二、心态平和境自高
平和心态是一种积极、正面、健康的心理状态。心态平和,面对得失就会心境淡然,面对困难就会处之泰然,面对失意就会心境豁然。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习惯于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习惯只比别人得到的、不比别人付出的,在地位待遇上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在物质条件上一旦己不如人就怨声载道,方向越比越迷失、心理越比越失衡,久而久之就会误入歧途。领导干部要怀着平和心态做人为官,把视野放远些、胸襟放宽些、境界放高些,就会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一门心思干事创业。
要认知自我看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正视个人长短,了解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缺点,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在与人比较中找到自身差距,在自我对比中找到进步,始终静心淡定地履职尽责。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不计较一时得失、一事成败、一职高低,珍惜干事创业的机会,始终保持平静谦和的心态。
要心怀群众看轻自我。不论职位多高,始终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群众,不能做了一点事就觉得自己功劳有多大,四处摆功评好;受了一点委屈就觉得组织对不起自己,自甘堕落消沉。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守住了平常心,就守住了伸出去的手,捂住了张口的嘴;守住了平常心,就守住了法律原则,守住了道德伦理;守住了平常心,就守住了做事的快乐,守住了做人的幸福。
五十三、要用“空杯心态”接纳新事物
“空杯心态”就是重新审视自己,清空那些过时的、陈旧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为新的、先进的东西留出空间。它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与时俱进,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当一个杯子装满水的时候,就放不进任何新的东西。人的心态亦是如此。如果迷信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那么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满招损,谦受益。”领导干部要不断保持“空杯心态”,像海绵吸水一样接纳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半径,掌握干事创业的真本领,跟上时代更迭的步伐。
要摒弃糟粕放空清零。习惯老方法依靠老经验,就会陷入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的封闭境地,就会成为孤陋寡闻、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保持“空杯心态”就要时常清扫垃圾,及时清理老方法旧经验,“倒空”自己,学会“归零”,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每天都是新起点,每天都以“空杯状态”去学习新的东西,开阔新视野,增强新本领,提升新能力。
要萃取精华充实提高。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充实自己,多到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多经历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不断在实践中砥砺品质、振奋精神、增长才干,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要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知行合一,把学的成果体现到工作的成效上来。
五十四、情商和智商都重要
智商是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主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是一个人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智商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必要条件,情商是提高领导能力的心理基础。做领导如同当船长,需要掌握方向、驾驭全局、配置资源、健全机制、构建文化,这就要具备较好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智商和情商都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掌握并支配着一定的社会公共资源,承担公共事务的决策职能,理应具备较高的智商和情商。
要提高智商,能干会干善于干。要注重知识学习、加强实践锻炼,把增长知识作为干部自我完善提高的一个基本要求,既解决好“知识恐慌”的问题,又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知思想、懂政策、会法规、熟业务,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从而能干会干善于干。
要修炼情商,凝聚感召鼓舞人。领导干部的情商修养,不仅内在反映个人道德水准和思想品质,而且外在表现为一种工作能力和领导力。要通过不断地修炼提升,努力实现个人性情的自我进化、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升华,以道德修养提升情商修养,以情商修养丰富道德修养,达到个体素养与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十五、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
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不会让自己过得更好。有的干部“任劳”容易“任怨”难,加班加点能够习以为常,但是受到批评和委屈就难以正确面对,情绪不好、发牢骚。说话不过脑子、打肚皮官司,怨天尤人不断、抱怨声声不息。抱怨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负能量,还会像流行病一样传染,可能会引发“蝴蝶效应”,影响到单位和家人。抱怨多了,日积月累,消极情绪就会填满内心,造成心理失衡,影响判断力和工作效率,贻误事业发展。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抱怨,只会付诸行动,内心充满阳光,积极主动,自尊自爱自强,不断积累磨砺完善自己。
要及时清扫情绪垃圾。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自我调适的良好习惯,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正确面对挫折,树立阳光心态,缓解和释放压力,摒弃阴暗潮湿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凡事多往好处想,善于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享受生命过程,不让抱怨成为一种习惯。
要随时准备付诸行动。始终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和执着的事业心,有一种“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的工作激情和创业冲动,转变“庸、懒、散”的不良作风,随时在状态,不断激活自己,面对机遇敢于抢抓、面对艰险敢于探索、面对落后敢于奋起、面对竞争敢于拼搏,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克服抱怨心态,脚踏实地、不怕苦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滴水石穿,胜任和享受工作的过程。
五十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好是一种状态,它不是静止不变,而是随时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也许今天认为最好的,明天可能就会有更好的出现,现在是好的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一定是好的。就如同世界纪录,总是处在确立——打破——再确立——再打破的循环之中。事实上,也不会有什么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曾有记者问巴西球王贝利,您进球近千个,您认为哪一个踢得最好?球王说是下一个。领导干部对此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坚守应该“做得更好”的理念,始终以永不满足、永远进取的状态工作。
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人生不能满足于现在的自己、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只有时刻保持追求完美、永不停歇、永不懈怠的精神,去奋斗、去追求、去超越,才能铸就辉煌。领导干部必须永远追求更好,不断谋求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为地方发展提质增速,造福一方百姓。
要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领导干部应树立细节意识、精品意识,决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做任何工作都要先过得了自己这一关。一件事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最好、干到极致。决不能粗枝大叶,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宿命观点为自己开脱,要坚信只要努力和付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做到更好。
要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半途而废。要克服为了“政绩”“面子”抓建设的思想,要利长远、为长远、为老百姓干实事,持之以恒地干好工作,在工作中不松懈、不懈怠,坚持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始终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五十七、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真有大陷阱
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就算天上真的掉下了所谓的“馅饼”,那在地上等着你的,也一定是一个大陷阱。有的领导干部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放,面临机遇消极被动,面对困难畏难退缩,妄想守株待兔、吃“免费的午餐”。殊不知,幸福不会从天降,天助自助之人,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前途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总书记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要积极主动干。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拿出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不发展是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理念,积极作为,扎实干事创业。
要脚踏实地干。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一任接着一任持续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每一项措施都想深想细想透,每一个环节都把控到位,每一个成效都要看得见摸得着,不图虚名、不务虚功。
要讲究方法干。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统揽全局,学会“弹钢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抓要害、抓难点,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建功立业。
五十八、特权思想是腐朽思想
特权就是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的权力,是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力。特权思想是封建社会“当官做老爷”“官本位”等糟粕思想的延续,它把权力视为身份的象征,而非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一些人走上领导岗位后,把公仆当主人,没有敬畏心,反有优越感;有的认为自己是“执法官”“裁判员”,可以不受规则约束;有的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甚至违反法纪大搞特殊化。这种有权就任性、有权就特殊的腐朽思想,如果任凭其滋长蔓延,就必然会衍生出不受监督的特权领导、不受制约的特殊权力和特殊待遇,最终助长权力崇拜,疏远干群关系,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要加强党性修养,摒弃特权思想。特权思想非一朝一夕形成,纠正“特权行为”容易,但要消除“特权思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强化党性锻炼,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和抵制特权,切断特权和腐败的根基。一个负责任、知敬畏的干部,一定不会将手中权力凌驾于党纪国法和民心民意之上。
要遵章守纪办事,严禁特权现象。没有限制和规范的权力就会无限扩大直至变为特权。要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法治精神,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自觉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决反对和抵制以权压法、以言代法、权大于法、徇私枉法等无视法规法纪的问题。
要全面从严监督,惩治特权行为。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作恶。要主动、自觉、乐于接受监督,时刻警惕和坚决抵御特权思想的滋长蔓延。同时,要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搞特权的行为,有效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权现象发生。领导干部如果真的有什么特权的话,那就是只有“带头吃苦”的特权,而不是其他。
五十九、信心贵如金
信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抱有必定成功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愿望或想法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丧失了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力量,不仅难以成事,甚至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而一个人如果充满信心,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面对生活,都能乐观对待、积极应对,最终成为强者。萧伯纳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金钱可能会贬值,财富可能会蒸发,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值钱,那一定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
有信心才能攻坚克难。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力量。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什么工作都有信心,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就会信心十足,就能攻坚克难;如果“一把手”缺乏信心,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就会失去主心骨、无所适从,进而混乱不堪、危机四伏。
有信心才能勇于担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有充满信心,有一股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魄,才能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敢于迎难而上,在涉险滩的紧要关口、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临危不乱、勇敢面对。
有信心才能永葆活力。越努力,越有信心,从而也就越有活力。要把信心建立在扎实努力的工作上,要想让愿望变成现实,就必须把坚定的信心转化为推动发展、锐意创新的坚强动力,苦干巧干加实干,用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来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心。当然,坚定信心也不是说盲目自大、目空一切、天不怕地不怕,信心更多来自内心的强大和心智的成熟,来自对形势的清醒认知、对工作的科学谋划、对任务的积极执行、对目标的奋发作为。
六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总书记指出,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与人交往、想问题、办事情注意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时事事处处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利益,自然就能增进沟通与理解,减少误会与争辩,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与群众与下属关系的和谐相处。
要换位思考,宽容理解。换位思考是一把凝聚人心、化解难题的“金钥匙”。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立场不同,处事方式也就不同,同样的事情换个角度来看,也许就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要克服本位主义,善于多从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推己及人;越是要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妥善面对和处理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要待人诚恳、心怀坦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无论对上级、对下属、对群众都要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以情动人、心怀坦荡,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工作上有上下级之分,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与同事相处要珍惜缘分,绝不能无理谩骂、随意呵斥下属,更不能将下属当家丁来使用,真诚关心同事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对有困难的要及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以心换心,才能万众一心。与群众相处要认清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牢记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求真务实地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十一、不要错把平台当本事
“宰相门前七品官”本是一句讽刺语,说的是一些人狐假虎威,自以为“靠山硬”而有所倚仗。但现实中仍然有这么一些人,自身没多大本事,就是因为所在单位层级高、机关牌子硬,走到哪里都被人迎合奉承,时间久了,不自觉地滋生几分盲目的自信,真以为自己有多高明,甚至常常以某领域的“专家”自居,口大气粗,动辄就批评人,这个看不上,那个有问题,好像全天下只有他最厉害。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平台带来的红利。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从事领导工作,只有正确认识岗位和职务所带来的光环,才能不被这些灯光弄得头晕目眩,失态又失败。
平台高不等于本事大。平台是组织所提供的,平台与自身的本事并不能画等号。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固然重要,但不能总想着自己的付出而无视了组织给的平台和机会。组织才是最大的平台和靠山,离开了组织什么都不是。仗着平台所取得的成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毕竟,离开了平台你还剩下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
平台高更要懂感恩。组织为领导干部展示才华、锻炼能力和发挥潜能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会,每一位同志都要敬畏自己所处的岗位、所在的单位,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维护好、发展好自己所在的平台,珍惜组织的信任和厚爱,珍惜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期待,牢记使命、恪尽职守。
有本事更要守本分。能够走上领导岗位,没有一点本事和能力是肯定不行的。但一个干部不论本事多大、能力多强,都要牢记组织的培养、群众的支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心态,多回头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扫扫思想尘埃,轻装上阵。
六十二、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列宁也曾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苏共政权的轰然倒塌,正是因为其失去了内在的先进性。一个政党如果内部不坚强,必然受到侵蚀。同理,一个人也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自己才能挽救自己。领导干部不要抱怨诱惑大、问题多、任务重,这些都不是关键,真正打倒自己的是面对困难时的软弱、面对不熟悉不了解情况时的自以为是、面对诱惑时的贪婪、面对荣誉成绩时的骄傲自满,是欲望、怨恨、懒惰和恐惧。领导干部如果不突破自我,不打败自己的心魔,最终必会被自己所打倒。
要乐观自信,不能悲观自卑。通向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乐观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悲观自卑却一定会失败。无论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不畏惧不放弃,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自以为是。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千万不能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要善于跳出自身看自身,客观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善于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坐标,通过对标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找到精准发力的突破口。
要自省知戒,不能心存侥幸。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关键是要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警自律、慎独慎微慎初,做到不慕虚荣、不谋私利,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严防诱惑之“微”、蜕变之“渐”,警惕小侥幸演化成大错误。
六十三、差距就是潜力
差距是指事物之间相差的程度、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差距也是一样,一方面表示“差了一些”“还有距离”,另一方面又说明还有发展和提高的可能,经过努力还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也可以说,差距其实就是潜力。经济学上“后发优势”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落后地区往往可以通过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而实现快速跟进,甚至赶超跨越。差距并不可怕,落后也只是暂时的。不要因为存有差距而忧苦,而要为发现了差距、找到了差距的症结而高兴,并为能够缩小差距而努力奋斗感到快乐。
要正视差距。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其中既有地域、资源、人力、历史传承等客观原因,也有理念、习惯、作风、体制机制等主观原因,关键是要找准存在差距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硬件不足软件补,资源缺乏政策补,政策不优服务补,在此基础上,才能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要借鉴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可能攀上新的“台阶”。发达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用好“拿来主义”并做好“扬弃”,从中获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从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少走弯路。
要奋力赶超。越是落后地区,越要有超前理念,越要向先进地区看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当然,奋力赶追也不是不问条件、不加分析地赶时髦、追先进,动不动就搞高精尖产业,跟着瞎起哄,这是脱离实际的“大跃进”,“跳得高”往往会“摔得重”。
六十四、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公平”是指公正而不偏颇,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均等以及分配合理等内容。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公平承认劳动有多有少、技术有高有低、贡献有大有小,而平均主义只讲究结果的平等,忽视了机会的平等、制度和规则的平等和行为能力的差异,实际上则是不公平。平均主义抹杀了个体之间的差别,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扼杀了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损害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促进社会公平,需要防止把公平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的倾向。
为人处事要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视同仁地看待干部群众,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人。思想要正派,自觉将法规政策内化为心中的戒尺,一切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作风要正派,办事公道,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搞厚此薄彼,不分亲疏远近;行为要正派,挡住“人情风”,不搞变通,不打“擦边球”、不搞“潜规则”,不开“天窗”、不留“暗门”。
构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公平、正当的竞争带来共同的进步。如果竞争既公平又有效,平均主义心态就无法泛滥和扩张。要尊重竞争规律,弘扬公平竞争精神,构建和带头遵守公平竞争规则,营造公平竞争氛围,让优者胜、劣者汰、能者上、庸者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六十五、教训往往比经验更管用
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一般具有正向性;教训则是指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失败和痛苦。经验可以通过别人的传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但教训往往只有自己摔出来、悟出来。和经验相比,得到教训的代价常常更加昂贵、更加难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训往往比经验更加宝贵、也更加管用。马云曾说:湖畔大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在这里学习别人是怎样失败的,会介绍一些阿里集团曾经犯过的错误,来教育学生如何选择。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风雨仍能泥泞今天的道路。领导干部既要客观看待成绩和经验,也要敢于正视失败和错误。
要吸取教训,为我所用。成功的经验不可能完全复制,失败的教训人人可以汲取。要善于分析和查找失败的原因,既汲取自己失败的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也注重汲取别人的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既要注重汲取历史的教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少走弯路;也要注重汲取新的教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坚决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永不贰过。
要坚定信心,继续前行。自觉汲取经验教训,主动克服自身不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走稳、走好后面的道路。经常拿教训这面镜子照一照,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保持“摸着石头过河”的干劲,化教训为进取的动力,把对失败和错误的歉疚之情化作一种觉悟、一种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化作实实在在的爱民之举、为民之行。
六十六、务虚是务实的先导,务实是务虚的目的
务实是指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务虚则是跳出具体事物,通过理性的分析,搞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务虚就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如果说务虚是为了“知”,务实则是在认知基础上的“行”。没有务虚,务实就没有方向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没有务实,目标计划就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一切就都是空想。所以说务虚是务实的先导,务实是务虚的目的,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要务好实必须务好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要练好“务虚”的“唱功”。一般来说,人们比较警惕务虚不务实的毛病,但如果过分强调低头拉车,而忽视抬头看路,就会陷入事无巨细、疲于奔命的困境,工作就很难突破和提高。从事领导工作,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用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发现新问题,科学用力、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真正做到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要练好“务实”的“做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要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加油干,不喊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干出硬邦邦的“实绩”,而不是制造虚幻的“泡沫”。
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知行合一。要在务实中生存,也要在务虚中提升,不能借口真抓实干否定务虚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务虚就是空谈道理、只说不干,更不能借口务虚,不干实事、不求实效、坐而论道。一定要正确理解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既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又善于谋划、注重总结提升,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六十七、果断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犹豫常常是事情失败的祸根
果断就是面对情况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犹豫则是对事迟疑,拿不定主意、不敢拍板。楚汉相争时,项羽当断不断,多次错失取胜的机会,最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解放战争中,***同志做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定,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事实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决策面临的情况瞬息万变,可供我们选择的时间并不多,如果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断而不定、议而不决,往往容易错失良机,使事业遭受损害。领导干部要敢于决断,千万不能患上“选择困难症”“拖延症”。
要知形识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大局清、方向明,决断就快。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审时度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要对过去有全面历史辩证的了解,也要对当下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还要对未来有客观科学的预见,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形势。
要兼听则明。果断不是武断,更不是专断。科学有效的决断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上。要多深入调研了解实情后再作决策,注重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断。
要敢于担责。为什么有些领导者在需要决断的时候会左右摇摆、议而不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敢担当、害怕担责。要发挥“主心骨”作用,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就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拍板,主动靠前请命,不当问题“二传手”。当然,面对决策失误,也必须敢于承担责任,知过能改,及时修正偏差,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六十八、登高才能望远,鉴往才能开来
“登高才能望远”是说登上高处才能看得更远,眼界宽才能谋大计、顾大局;“鉴往才能开来”是说借鉴以往的情形可以警戒现在和未来。***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领导干部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把历史学习当作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营养剂”,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才能视野宽阔、放眼未来。
要高两三个层次看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注重从大局出发,学会登高望远,放开视野,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把当下工作放到长远工作中去谋划,把具体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把区域工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这样才能一览众山小,认识、境界才会变高,思路才能更加宽广。
要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丰富的历史经验是开辟坦途避免弯路的“指南针”。要注意学习历史,学习贯穿于中外历史中的智慧、经验和文化,看成败、鉴是非,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从而更好地思考和推动今天的工作。
六十九、纠缠过去,不如拼搏未来
“纠缠过去,不如拼搏未来”,强调不要过于沉浸在曾经的成就,纠结过往的失败,而是要活在当下,更要拼搏未来。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过去是历史,未来是理想,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生就是单行道,而且都是现场直播,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拼搏和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最真实的、最现实的。要放得下。放得下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健康心态,可是知易行难,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很难,经常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领导干部不能当祥林嫂,逢人就重复“昨天的故事”;而要当阿庆嫂,智斗当下的“刁德一”。要放得下失败的包袱、过往的荣光、对别人的耿耿于怀,放得下名、利、情,让自己适时清零、归零,轻装上阵,这样才能“拿得起”更多责任、“拿得出”更多成效。
要进得去。就是要进入状态、进入当下,永远在状态,不“磨洋工”“混日子”,不能人在心不在、在位不在岗。要把自身关注的焦点、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干事创业的着力点,凝神聚焦到当下所进行的各种工作中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有限宝贵的时间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要担得起。要以未来为导向,担得起当下,担得起未来。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当下”就可能转瞬即逝,未来也就不再可期。担当未来,首先要活在当下、研究当下、把握当下,努力在当下,拼搏在当下,一切从当下的实际出发,与当前的形势俱进,拥抱新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十、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主观指人的意识和思想;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和客观是对立统一的,客观是主观存在的基础,主观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并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过度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犯机械唯物主义论的错误,迈不开手脚,打不开工作局面;而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陷入唯心主义错误的泥坑,搞“精神万能论”。领导干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跟上客观实际变化,做到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同步推进、相辅相成。
要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主观认识。脱离实际的指导效果不好甚至会偏离方向,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思想观念要从老矛盾中脱离,把握新发展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做到思想上坚定不移。
要顺应客观规律主动指导实践。领导过程是领导者率领被领导者作用于客观环境的过程,整个过程是靠引导、指挥来进行的。要按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条件办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客观资料“解剖麻雀”,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做出科学决断,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行动上切合实际、符合实际。
七十一、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任何工作,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没有具体地、直接地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推进、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地方和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一般号召就会有落空的危险。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是党在长期领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的领导方法,领导干部必须在普遍号召的同时,深入基层蹲点,取得经验、以点带面,使工作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要广泛动员,凝聚共识。一般号召具有普遍性,它可以广泛普遍地动员群众。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宣传教育群众,尊重依靠群众,组织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
要解剖麻雀,分类指导。深入了解一般号召中体现的特殊情况,掌握特色、解剖麻雀、掌握经验,从个别中发现一般的、普遍的经验,再结合实际向不同区域、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试点的经验逐步推广开来,更好地指导工作,切不可“一刀切”。
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经常深入实际,加强个别指导,不断把“面”上的问题拿到“点”上研究解决,把“点”上的经验拿到“面”上去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工作,帮助领导干部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
七十二、有了共识,才可形成共为
共识是指不同认识主体在追求价值与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共同看法。共为则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共识才能产生共为,否则,就会“道不同不相为谋”。共识是共为的前提和基础,共为是共识的目的和归宿。有共识而不能共为,那是空喊;有共识也能共为,才是领导者明智和正确的选择。***同志讲,“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共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领导班子成员间工作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难免会有分歧,产生不同意见。一个高素质的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促使自己与同事和下属之间达成“共识”,增强领导工作的合力,从而更好地变“共识”为“共为”,变“共为”为“共赢”。
思想上要“共鸣”。要让一个班子、一个地方在思想上有统一的认知。一方面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围绕这个宗旨来开展。另一方面要树立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第一的思想,做到维护大局服从整体,真正让“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让“个人”服从“组织”,坚决反对任何影响和破坏大局的行为。
行动上要“共进”。要克服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相互协调配合,做到通力合作、整齐划一,这是实现共为的重要条件。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前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要严守行为准则,做到规范运作、协调一致。实践证明,只有统一思想,团结奋斗,才能减少内耗,减少摩擦,精诚合作,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七十三、精准定位,提高站位,实干立位
方位是指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古人讲“辨方位而正则”,就是说要根据事物的方位来确定事物的去向。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也有各自的方位,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的方向,才能精准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准前进的方向,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目标。领导干部身份位置特殊,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和公共资源的支配者,必须知道自己有权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以及不得做什么,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发挥好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的能力。
公仆身份要定位准。从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履其职就要尽其责。要知道当干部是为了什么。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是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要从岗位实际出发,明确自身的工作性质、职能分工和岗位环境以及岗位的责任体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抢位、不错位。
有全局和长远眼光。要自觉把当下工作放到大局和长远中去谋划,把具体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把区域工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知形识势,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超前预见、提前准备,做到早半拍、快三分、想周全、干在前,占得先机,把握主动权。
实干是立身之本。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实干实绩最重要。风华正茂日,干事正当时,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要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爱岗敬业、夙夜在公,不辜负组织、群众和同志的信任。
七十四、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成的
成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不能一概而论。而目标则是实现成功过程中设定的一个个节点。成功是终点,目标是节点,成功很远,目标很近,成功要靠一个个目标来实现。有无明确的目标,人的精神状态会不一样。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内心的力量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才会不断去追求成功。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像一个射手找不到靶子。许多人并不缺乏信心、能力,只是因为没有确定的目标而变得碌碌无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无目标至关重要,事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发展,事关干部群众的福祉。
明确目标激发奋斗动力。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坚定的目标是成功的首要原则。一个人没有目标而努力工作,就好比一艘失去方向舵的轮船,始终在做无谓的旋转。再好的决策,如果不坚持目标导向,终究会无疾而终。要坚持目标导向,瞄准目标、锁定目标、紧盯目标、专注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干成什么样。
分解目标助力实现成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善于细化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并将每个小目标控制在一个能预见和可操作的范围内,清晰明了地处理每一个问题,制定期限,严格落实,时刻反省,步步检验。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积累,分解目标,方能步步为营。
追求目标贵在落实落地。目标确定了以后,没有落实等于零。要杜绝喊空口号,有周密严谨的计划、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计划的每一步,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的每一项工作,以稳扎稳打的业绩铺就成功的道路。
七十五、危机是化了装的机会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甚至会生死攸关。危机指的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特别危险境地的情况,或者即将发生严重祸害的关头。在常规的思维中,危机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恐怖的陷阱。危机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隐或现,倘若被错误地评判或处置,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实,“危机”是危险和机会的结合,任何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会。当危险到来的时候,如果能进行积极的转化,“危险”不但不是真正的危险,反而会是机遇。
在危机中发现机会。凡事都有两面性,“危”与“机”共存于同一事物中,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危机面前必须冷静沉着,在准确认识和判断危机类型的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危机,挖掘机会。在危机中发现事物发展有利的一面,变“危”这一主要矛盾为次要矛盾,变“机”这一次要矛盾为主要矛盾,把危机变为机遇,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危机中抓住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强危机处置能力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能否在危机中抓住机会扭转局势,则成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要练就从容应对危机的能力,必须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洞见事物发展的本质,抓住机会,另辟蹊径,灵活解决问题,化解危机。发现了机会就要果断处置,不能错失良机,方能变“危”为“机”。
七十六、打破惯性思维,不做经验的奴隶
惯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就好比物体运动的惯性。俗话说:“习惯很容易,改变很难。”惯性思维的实质就是迷信经验、凭经验办事,是思维的懒惰。经验是一柄“双刃剑”,有时对认识问题、理清思路、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在情境发生变化时,经验则会妨碍人采用新方法。经验的一半是失误,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经验,把经验学好、用活,习惯于盲目套用经验,甚至唯经验论,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难以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走不少弯路,甚至撞得“头破血流”。
要杜绝“刻舟求剑”思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我们遇到的问题也在发展变化。实践是常新常青的,在工作中,要学会打破惯性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炼新认识、新观点,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使经验更好地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
要找准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落实精准要求,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准其中的差异,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七十七、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根本与要害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里表及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可以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同志曾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领导工作纷繁复杂,很多问题并非一眼就能看穿看透,如果被表象干扰甚至迷惑,找不到根本与要害,决策就极易失误。
从实际出发,把握规律与特点。对领导干部来说,仅仅知道“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的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要想得心应手、从容应对、体现水平,就要掌握特点、把握规律。一方面,要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增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客观全面、深刻系统、辩证历史地看问题,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深挖细查,透过现象看本质。
分清轻重缓急,抓重点抓关键。问题有大小,矛盾有主次,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分出轻重缓急,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把握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抓住工作的关键环节,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要分清主次、合理布局工作力量,以重点带动一般,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同时,要把握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认准关键时机,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集中精力,扭住不放,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七十八、妥协是为了更妥
妥协,是指在保持自身独立、坚守底线原则基础上的适当让步。在传统观念里,妥协常常被看作一个贬义词,意味着软弱和放弃,似乎只有宁折不弯、毫不妥协,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妥协已成为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在很多时候,只要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适当的妥协和退让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妥”,没必要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博弈论也讲:当人们必须长期共处时,合作和妥协往往是明智的选择。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用妥协,以让步的方式化解矛盾、越过障碍,能够防止无谓的冲突,避免争执和纠缠,向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前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妥协是一种高超的领导智慧。
要明白为什么妥协,即不忘妥协的原点。妥协不是胆怯逃避,不是为妥而妥,而是为了在矛盾中求得和解、凝聚共识、实现共赢。领导干部应该正确认识妥协,科学运用妥协,学会以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利益,以短期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最低程度的妥协换取最大目标的实现。
要明白妥协到什么程度,即把握妥协的度。妥协必须有个度,绝不是一味地退让和容忍。如果说在需要妥协的时候不妥协是战略性错误,那么在不可妥协的时候妥协则是根本性错误。妥协要把握好度,触及根本性问题、原则性问题时,必须坚决斗争,在这点上,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要鲜明,在党规党纪面前头脑要清醒,在民生福祉面前立场要坚定。
要明白该如何妥协,即抓住妥协的要点。妥协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能科学运用妥协艺术的人,必然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是向别人提出妥协,给双方留一个台阶或缓冲。要懂得谈判的技巧,既和谈又斗争,但始终斗而不破,能够以退为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七十九、未雨绸缪方能胸有成竹
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就要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到为官做事,小到生活琐事,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提前谋划、精心规划,能够使我们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祸害发生时采取应变措施比较顺利地克服它。否则,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祸害突然降临,必然手忙脚乱、仓促应付、问题频发。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定要增强未雨绸缪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凡事走一步看三步,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高效有序地完成各项工作。
居安思危,智者见于未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领导干部来说,增强对事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要具备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善于从细微的反常信息中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全局发展问题,及时预测事物的发展状况,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引导、指挥其向预定方向发展。
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日常工作中,倘若能通过观察和分析,通过细小的变化和苗头来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就能率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祸患。这就要学会立足现实、思虑将来,对工作中潜在的各类隐患见微知著,周密安排,把一切保障措施及防范措施都做在平时。
八十、活在当下,思考未来
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当前、活在现在,立足于此时此地的人生思考问题,做好正在做的事,过好眼前的生活。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相对于当下来说,未来是不可预知的,但现在的一切又将会为未来打下基础、造成影响。任何事物都有未来,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把握好当下,真抓实干,又要着眼长远、思考未来。
要有活在当下的良好心境。事物都是联系发展的,工作也是一样,既有当前的基点,也有长远的终点。要想获得成功,人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工作和努力。要活在当下,把握好当下的时间、当下的人,做好当下的事,克服好一个个具体的困难,解决好一个个具体问题,学会积累等待,让每个具体任务都成为成功路上的里程碑。
要在思考中谋划未来。活在当下固然重要,但不等于不思考未来。人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经常思考未来,才能把眼光放远、把视野拉宽,知形识势、找准前进的方向,避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短视造成被动局面。要根据大局大势,结合自身实际,做好计划,掌控好进度和节奏,立即做,一桩一桩地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八十一、立足自身看自身,跳出自身看自身
人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然而要做到客观看待自己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实中,有的人经常自我感觉良好、夜郎自大,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内,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的人太过自轻和自贱,多萎靡少进取,总以为己不如人,自惭形秽,从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把自己看得高了,就会眼高手低;把自己看得低了,就会畏畏缩缩。要认清自我,最好的办法就是“立足自身看自身,跳出自身看自身”。
纵向比较,看清自己找准定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切实找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不能听了几句表扬就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不能挨了几句批评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要能够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样、要怎么发展,找准今时今日的自身定位,吃透上情、了解下情,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不断创造出人生新的辉煌。
横向比较,用“第三只眼”看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方面,要学会放开视野去比较,以旁观者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要多与别人作比较,学会以人为镜,见贤思齐,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改正错误、弥补提高,才能得到收获和成长。立足自己看自己,能够活得更加自信;跳出自身看自身,可以看得更加明白。
八十二、不知过去无以图未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过去曾发生的事,不仅影响着现在,还会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常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用五千年文明史、百余年近现代史阐述“中国梦”,借“霸王别姬”说不良作风之害,引“治大国若烹小鲜”思考为政之道等,展现出了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浓厚的历史素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史使人明智,一个民族不懂自己的历史,必然会影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领导干部要把提高历史素养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自觉养成读史的习惯,从历史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更加明智和正确地把握现实、走向未来。
要传承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形成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更加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放眼世界,掌握大势坚定自信。从世界史中认识和理解世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
要以史为镜,把握现在走向未来。任何现在和未来都是历史的延续与变迁,必须充分汲取历史变迁的经验教训和方式方法,从党的历史中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使命,更加坚定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当下,行稳致远。
八十三、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相传战国时期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就去学,结果不但没学到,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故事。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是值得肯定,但问题在于有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主见,一味模仿照搬照抄,放弃自己的优势特色,无异于缘木求鱼,必将走进死胡同。学习借鉴要把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实际结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决不能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以免水土不服、贻误发展,让自己迷失在别人的道路之上。
要辩证地看待别人的路。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尽相同,哪怕做的是同样的事,也会因为采取的行动和时间点不同,得到大相径庭的结果。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别人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并非绝对不可借鉴,关键要辩证地看,认真鉴别筛选,好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要自信地走好自己的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自信,有一股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魄,不受别人干扰,不被诱惑跑偏,兼容并包,做好扬弃,开拓创新,批判地借鉴别人的经验方法,融入自己形成个性,最终闯出一条具有个人特点的路子。
八十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这是***同志一个著名的战略思想。意思是说,面面俱到会得不偿失,抓根本、抓要害方是上策。干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这样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而,有的领导干部事无巨细、无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一起捡,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讲重点论,忙到点子上。只有做到忙碌而不盲目,实干、巧干而不乱干、蛮干,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才能在复杂局面和棘手问题面前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要善于发现主要矛盾。从全局发展中找,在大局大势中发现主要矛盾;从分析比较中找,正确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找,在实事求是、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矛盾,不能被纷繁的“乱花”迷住了双眼,凭表象或是主观臆想去决断。
要善于解决主要矛盾。既要有敢于直面矛盾的宏大气魄,更要有科学的方法,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不怕反复、一抓到底的坚韧精神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抓住主要矛盾不放,做好做到位,务求实效。
要通过抓主要矛盾谋求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主要矛盾,也要学会“弹钢琴”,从主要矛盾入手,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进而抓出示范效应、抓出带动作用,推动其他矛盾解决,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按下葫芦浮起瓢。
八十五、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是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字面意思是磨刀虽然花费时间,但是不耽误砍柴的效率。引申开来,就是说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并不会耽误事,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遇事先冷静思考,尽可能多地掌握有用的信息,进而研究分析,做出决策,定能事半功倍。有的领导干部临阵了都不磨枪,遇事不是先搞清楚状况,而是急急火火地启动推进,由于事前准备不充分,中途反复试错折腾,以致事倍功半。领导工作不能靠拍脑袋临时起意,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有备有方。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刀钝了,砍柴的效率自然不高。领导干部能力不济,工作也难以推进,所以要想做好工作,就要及时“充电”“加油”,真正拥有自己的“利器”,练就两把刷子。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苦练本领,综合统筹,凭科学的思维和专业的能力解决问题,靠真本事解决大问题。
不打无准备之仗。砍柴之前得先准备刀,还要把刀磨锋利。领导干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足准备,有详细周密的安排,提前做好预案,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如果一味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态度应付工作,就必定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八十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原意是说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锁就是一个“问题”,而钥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强调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正是由于我们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这把关键钥匙,才开启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这把锁,才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功和成就。领导工作中有一些共性问题,可以用经验解决,但更多的是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千篇一律、大而化之地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要尊重事物的差异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多样性其实就是差异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何工作都要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尊重问题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耐心细致地区别对待每一个具体问题,为每一把“锁”配好“钥匙”。
要提高方法的精准性。拿出绣花功夫,发扬工匠精神,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强化分类指导、跟进指导,精细化诊断问题,精确化分析问题,“量体裁衣”,精准化靶向治疗,找到最佳解决办法,找到“钥匙”开对“锁”。
要注重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钥匙配对了,扭转方向不对也是没法开锁的,乱扭还可能会被反锁。要重点“症结”重点留意、重点环节重点关注,对问题复杂程度要有基本的掌握,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要有基础性的判断,做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确保问题妥善解决、矛盾迎刃而解。
八十七、纪律和规矩是“紧箍圈”,也是“安全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政治优势。严明的纪律规矩是约束干部言行全面从严的“紧箍圈”,但同时也是“安全带”,可以保护干部在诱惑面前不翻车,不至于滑向犯罪的深渊。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因为从突破纪律规矩开始。一些干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把分管领域当作“私人领域”,公私不分,搞人身依附、利益交换,直到锒铛入狱才幡然悔悟:当初要是遵守纪律规矩,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紧绷纪律之弦不放松,戴好“紧箍圈”,系好“安全带”,遵守好纪律规矩,也保护好自身安全。
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必须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谁都不得越过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政治责任,就必须付出惨痛代价。
自律胜过他律。自律是高线,纪律是中线,法律是底线。要始终牢记“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打不倒你”,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严守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纪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按纪律要求办事。
让接受监督成为自觉。始终把监督看作是一种自我保护,把自觉接受监督变为一种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
八十八、没有“高线”引领,“底线”最终也会失守
“底线”是最基本、最起码、最低限度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高线”则是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高线”与“底线”,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偏废、不能割裂,失去“底线”的刚性约束和强制推动,只讲“高线”无异于竹篮打水;只讲“底线”不追求“高线”,同样也是看不到希望的。领导干部应以“高线”为终极追求,不能只停留于坚守“底线”的层面,尽管达到这条“高线”不容易,但一旦牢固确立后,坚守“底线”就会内化于心,成为一种自觉、一种需要。
要定高目标,引领高质量。远大目标能够激活创业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人处事一定要不断追求“高线”,朝着“最优”目标去努力,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不了“最优”,结果往往也不会太差。要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待工作,提高干事质量,创造过硬业绩。
要划出“底线”,坚守不逾越。如果“底线”低,只追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在“底线”附近打“擦边球”,肯定会掉到“底线”以下。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多一些思想的预见、工作的预案,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制定政策,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十九、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是庄子说过的一句话,字面意思是小心驾驶船只,就能安全行驶万年,寓意做事处事谨慎低调,就能长久立足于社会。凡事小心谨慎,就能行稳致远。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都是刚愎自用、马虎大意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小心谨慎的人,会对事物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虑,小心评估利弊得失,并且时常反思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汲取经验教训。当然,世上少有百分之百有把握办成的事,一点风险也不敢冒的人,也难成大事。但当一个干部要撸起袖子开创事业时,讲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并不是要消解勇气,而是提醒要去认识风险,并尽可能规避风险和损失。领导干部,既要个人小心,行得正才能走得远;又要干事小心,确保不出事故不贻误发展。
校准航向再行船。航向不清,容易迷失方向,最终南辕北辙、事与愿违。道路问题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决不能在旗帜、方向、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沿着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沿着正确的航向干事创业,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小心谨慎驾驶船。小心谨慎不是窝在舒适区不干事,而是拥有干事的激情,掌握干事的方法,多方论证、谨慎决策、把控过程、收获结果。要头脑清醒,尽可能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挑战思虑周全,做好应对预案,始终在职在岗在状态,在不事张扬中做大事,久久为功。
九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人在安逸的环境里,如果时刻考虑到危险,事先有准备,就能够避免祸患。***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今天,我们虽然不用上战场流血牺牲,但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风险,领导干部丝毫不能麻痹大意,丝毫不能放松戒备,只有全面提升对各类风险的感知力、洞察力、预判力、把控力,知风化险、防微虑远,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战略主动战,才能确保各项事业在安全稳定环境下推进。
要增强忧患意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对我们的渗透从未停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尖锐,安全稳定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无处不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政治上辨别和判断是非,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坚定,绝不能模棱两可、暧昧不清。要看到成绩背后的问题、机遇背后的风险,辩证地看问题。
要常思应对之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必须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预防上,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周到想透彻,把各项应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对事物和现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正确的推测或判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九十一、侥幸是不幸的开始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侥幸心理,有的能够及时克服纠正,有的没有正视、不加遏制,结果一错再错,甚至跌落悬崖。心存侥幸必有不幸,一时的侥幸可能会造成一世的不幸。很多腐败分子对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做得对不对心知肚明,就是因为心存侥幸,认为“手段隐蔽,无人觉察”或“身份特殊,关系网广,查不到自己”,才产生了“赌一把”“试一试”的想法。殊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到头来“伸手必被捉”。
要慎初,严防第一次。第一次是人的心理防线,既是缺口,也是关口,抵挡不住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不能偶尔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就老想着守株待兔,更不能偶尔做了一次错事没被发现就老妄想着再做几次也不会被发现。要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守住第一次、把住第一关,筑牢思想防线。
要慎权,有权不可任性。心存敬畏、谨慎用权,切不可把权力范围内的事当成个人的自留地,妄想自己的不法之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都必须坚持“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谨记权本法授、权依法使,把握好尺度、拿捏好分寸,自觉恪守权力边界。
要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要从小节、小事、“小意思”严起,自觉把握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严防诱惑之“微”,严杜蜕变之“渐”,警惕小侥幸演化成大错误。
九十二、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曾说:“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讲的就是没事时要警惕,未雨绸缪;有事时要镇定,冷静理智。平安无事,尤其是春风得意之时,容易放松警惕,甚至放纵自己,招惹麻烦;兵临城下时,又容易慌乱盲目,作出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起反作用的决策。唐玄宗在开元盛世中高枕无忧,终酿成安史之乱;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的决战时刻,一反常态跑到景山游玩,坚定了拥护者的信心,震慑了想作乱的人,最终赢得胜利。领导干部既要在平安无事时警醒警惕,又要在大事来临时沉着冷静。
要防患未然不出事。牢固树立“无事就是大本事”的理念,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尽快解决,在维权中维稳,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矛盾纠纷,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要沉着应对不怕事。面对突发事件,既沉着冷静,又快速反应,摸清情况、冷静分析,找准矛盾和问题的根源,特别是面对群体性事件时,要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到位、行为违法的处置到位,把群众的愁容、怒容变为笑容。
要综合施策解决事。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和视野狭窄、鼠目寸光的短期行为,而是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九十三、防微杜渐胜过亡羊补牢
防微杜渐是指在错误或坏事刚刚萌发的时候就加以制止,可以阻止不良后果的发生。但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损害已经造成,就只能亡羊补牢,尽量减少损失。防微杜渐注重的是预防,亡羊补牢强调的是弥补。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灾害的发生是上策,总是亡羊补牢、弥补损失,终会发生弥补不了的大事。但大部分时候,防微杜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变化是渐进的,犹如从缓坡下行,有时候很难察觉,没有高度的警惕性和预见性,防微杜渐就会落空。领导干部要当“治未病”的上医,不当“治已病”的下医,事前多下功夫,注重一点一滴的细节,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要提升预见性思维。***曾说过:“如无预见,即无领导,为着领导,必须预见。”领导者要有预见,要看得更远,在事物刚冒出来、露出头,还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未雨绸缪,事前做好应付的精神准备,才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要妥善弥补处置。后果已经发生再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关键是要妥善处置、及时止损,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要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掌握分析各类信息,采取主动应对策略,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甚至把坏事变成好事。
要总结反思警钟长鸣。不管是防微杜渐,还是亡羊补牢,都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战,用最认真的态度、最强的责任心,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完美,消灭“微”、没有“渐”,扎紧“牢”、不亡“羊”,维护好安定和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