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十七卷·读书札记(第九十四辑) 【6013】中国的冲击

(〔日〕沟口雄三著,王瑞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7.6万字,2011年7月第1版,48元)

△3部分9章:中国与“自由”、“民主”;如何面对现在时的历史;所谓历史认识问题,是怎样成为问题的?历史中的中国革命;中国近代的源流;辛亥革命再思考;两种近代化道路:日本和中国;礼教与中国革命;另一个“五四”。附录:关于历史叙述的意图与客观性问题。

〇沟口雄三(1932—2010),东京大学毕业,教授。

〇“对我们而言的‘中国的冲击’将使我们从划分优劣等级的历史观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必须具有多元主义历史观,必须在今后交流关系的深化反而可能激化的两国间的矛盾与冲突过程之中,播种‘共生’的种子。我们绝不能招致一个大国主义的中国的出现”。“对社会主义的‘幻想’是在与西欧资本主义比优劣的序列中产生的。而对社会主义的‘幻灭’也同样是在这一优劣序列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欧洲为轴心所形成的观念世界。从‘幻想’到‘幻灭’的180度的急转弯对当事人而言,也只需在同一根轴上将优与劣两张标签的位置上挪动一下即可,无须质疑认识的坐标轴本身,换言之,无须质疑认识主体自身的坐标”。

〇“或曰:中国没有宗教革命,没有市民革命,亦没有产业革命,因而被说成是停滞性社会也是无可奈何的,等等。的确,中国未发生过这些革命,但它却展示了另一种发展。为方便起见,我想用‘内发性变动’来称呼这一发展路向。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路向呢?”

〇从明治时代以来,日本人一直以欧洲的“近代”为视角蔑视中国。其蔑视中国的强弱程度被作为衡量日本“欧化度”高低的尺度。

〇历史学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学问。是关于事实的选择、组合与解释的学问。

〇越是在剧烈动荡的时期,历史赋予分权的承担者的任务就越是沉重。

(2021年10月6日下午阅毕)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