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淇算是彻底地明白为什么古人把过年称作“年关”了。
好好的休息日不出去郊游踏青放松一下,立这么多礼节规矩干什么?这几天下来光是磕头作揖就要把她给累坏了。
好在这些日子也不全是坏处。
陈银儿的娘家是个海边的小渔村,正是上次发现倭寇的地方。
村子小,没有出过什么读书人。一听说村里来了个秀才老爷,左邻右舍纷纷出来看。
趁着陈银儿和家里的女人们说话的功夫,大舅哥带着姑爷到海滩上摸了一箩筐的蚬子,陆淇前世看赶海视频时也向往过这种耕海牧鱼的日子,这回算是亲身体验了一把。
转眼便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相较其他地区,江南的元宵节就更多了些繁华富庶的意味。
举行庙会时,余县下辖几十个村镇的人都会聚集起来,既为参佛上香祈求平安,也为做些买卖互通有无。
乃至一些家里有儿女的,也趁着这个时机相看佳婿。
倘若在元宵夜的灯谜会上拔得头筹,后面几个月必然被媒人踏破门槛,因此许多未婚书生都憋着股劲儿,正要在人群中大展雄才呢。
一时间驴马车驾,舰船艄橹,充斥道路。
自寺庙起周边的方圆半里,都是庙会集市的范围,相隔十步就有一个摊位,或是卖饮食玩器,或是打滚卖艺、比武擂台、吹拉弹唱、吴歌相应,不一而足。
不止路上,沿河道一溜排开几十艘小舢板,向来往行船兜售带着露珠的山茶梅花,若是路过一艘大族女眷的游船,就能拿鲜花换赏钱。
陆淇一身儒子长衫,用黑丝网巾把额发勒起,更显得面如敷粉,相貌清俊。手里牵着陈银儿,嫂子穿着件素花对襟的褙子,头上戴着帷纱帽。
两人还没挤进庙里上香,肚子倒是先吃得溜圆。
正想去对面看杂耍的,前方的道路却被十几个青衫学子给堵住了。
“张兄可有答案了?”
“在下愚钝,不知李兄有何高见?”
这是个猜灯谜的摊子,摊主惫懒地坐在里头,边研墨边道:
“旁的花灯都是五十文猜一次,猜中者即可将灯笼带走。唯有中间这盏鹿儿灯两百文猜一次,谁能解开它的灯谜,以此簪为赏!”
说着,他展示了一支样式精巧的珍珠小簪。
见陈银儿的眼睛顿时亮了一下,陆淇上前举了举手:“小生愿试!”
旁边的学子们都没能解开,见陆淇凑上来,纷纷劝道:“小后生别浪费银钱,你这么年轻,可读过私塾?还是选盏别的稳妥些。”
陆淇笑而不语。
见陆淇不听劝告,周围几人互相对视几眼,抱着看热闹的兴致站在一旁,擎等着陆淇也出丑。
“横秋波,横秋波,美人垂泪知几多,休教红颜付蹉跎,堪云千秋祚。”
陆淇摸了摸下巴,灯谜属于文字游戏的一种,熟悉里面的规律后其实很容易,陆淇上辈子就经常玩。
“秋波常指双目送情,双目即是‘日’字,日垂双泪便是‘月’字。祚字原意祭祀赐福,千秋祚又常代指家国天子,因此这个灯谜的谜底,正取了我大明国的国号——
明!”
见陆淇真的得出了谜底,四周原本抱着膀子,还想热闹的学子们此时纷纷喑声。
摊主站起身:“敢问这位小先生怎么称呼?”
“先生不敢当,某新进陆筠见过。”
“哦?!您就是那位十三岁中秀才的陆筠先生?”摊主行了个文人礼。
四周的学子此时才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小后生竟然是个少年秀才,对比他们这些二三十岁还只是个童生的,人家已经是另一个赛道的人了。
可他们刚才竟然还问“有没有读过私塾”?几个学子尴尬满面,赶紧拉扯着溜走。
……
插上珍珠簪,看罢杂耍,两人提着鹿儿灯往回走,晚上还有龙灯游街呢,不歇个午觉岂不累坏了。
突然,官道旁传来路人的惊呼,两匹快马上坐着官兵,往这边飞驰而来,陆淇手疾眼快地将陈银儿拉到路边避开。
“喂!险些撞着人了,也不赔个礼吗?”陈银儿愤愤不平地跺脚。
“那是……卫所兵?”
陆淇眯起眼睛,余县附近有临山卫与观海卫两处卫所,设置之初都是为抵御倭寇所建,寻常之事也不会出动他们。
难道是海上又有什么异常?
陈银儿还在生气,陆淇拉起她就往县里赶:“娘子,恐怕要出事了,你快回家去!”
陈银儿还没反应过来:“诶诶,怎么这样着急?”
“只怕要火烧眉毛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上次的寇患可真是把陆淇给整出后遗症来了。紧走慢走,终于把陈银儿送回县城家中,陆淇才稍稍安心。
又赶到县衙,正值两班衙役分成行列,扛着铜锣仪仗从县衙鱼贯而出。看方向,像是往城外庙集去了。
“陆师爷,我刚要去找你呢!”王主簿面带戚容快步走来:“就在刚才,临山卫来人传报,说今早海涂边发现过数艘大船,看船旗是倭寇,恐怕有一二百人之数!”
真的,倭寇又来了!
“往哪里去了?”陆淇赶忙追问。
王主簿摇摇头:“不知,卫兵追去时已失其踪。看来是上次在陆家村尝到了甜头,这回居然来了这么多!只怕余江两岸就要生灵涂炭了啊。
方才你见到的那些衙役,正是县尊派去驱散百姓的,正值元宵庙庆,百姓都聚集在此,太危险了。”
“如此也好。”陆淇提裳入内。
吴知县正忙着指挥众人,派人去下辖乡镇知会消息,在庙会沿路、河道等处敲锣警示,命百姓速速回城。
和上次小股倭寇袭扰不同,这次来的倭寇太多了,仅凭县里这些兵丁只能保住余县自身,只怕难以驰援别处。
各村镇只能钉牢门闩,桥头田埂处处安排岗哨,如有异动就尽快登船逃到山里去了。
吴知县一扭头见陆淇站在那,便挥手给了她一件任务:去看看县里还有多少大船可使用。
陆淇领命来到堤上,远远还能听见衙役们的铜锣声,往庙会那边传去:“倭寇犯边!百姓回家!”
江边已经有些人聚集起来了,有些是携家带口的百姓,想要离开余县去投奔亲友。更多则是城中的商人,他们带着大宗货物,必定会成为倭寇的目标。
一个商人正朝手下们嚷嚷:“初一就没船,十五了还没船,这会子倭寇若来了,老子的身家性命都得交代在这儿!”
听到这话,又见江中大船寥寥无几,陆淇猛然惊觉:“不好!县里的大船初一就都被人雇走了!”
“这位掌柜。”陆淇叫住了刚才嚷嚷的商人:“你可知县里的船都是被谁雇走的吗?”
见陆淇书生打扮气度不凡,那商人停下脚步拱手施礼:“这位小相公,此事县里商户皆知,是那卖越瓷的闽商雇的船。
那时我还奇怪呢。元宵将至,他不趁着节日卖货,怎么还雇船运走呢?”
闽商?
陆淇瞪大了眼睛……
她好像忘记了一件大事——当日追杀她和嫂子的两个倭寇,说的好像就是闽语?!
说闽语的倭寇、闽商、雇船、陆晃。这些词汇间好像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正互相牵连着,让陆淇如坠冰窖,寒毛耸立冷气入骨。
曾听闻地震来临前,蚂蚁会搬家;海啸将至时,潮水会后退。
如果猜的没错的话,倭寇的目标八成就是……
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