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历376年,虞国国主赵语自章虞之战大败后,气急攻心,缠绵病榻三月之后,终于满含怨恨的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十四岁的赵雍及八岁的赵成。谥号肃侯。
赵语在位二十五年,对内广施仁政,轻徭薄赋,改革权利。终于在第二十年的时候,将大权独揽于一身,贵族宗室没有王命,皆不得任职。对外远交近攻,自肃侯二十二年起,频繁攻伐诸国,拓城三十余。只可惜,在虞宋的边界小城,章虞一战,轻敌深入,幸宗室子赵种率亲卫拼死营救,避免了被宋军俘虏的命运。可惜身中三箭,虽不是致命伤势,赵语深以为耻,脾性大发,终伤势不得减缓,气急攻心而亡。此战,赵军伤亡八万余,丧城六座。
年仅十四岁的赵雍继位,却面临着虞国最大的危机。
肃侯死后,宋国纠集燕国,周国,梁国以奔丧为名,集结十万大军,欲来虞都献礼。山南国被肃侯灭亡后,并未诛其宗室,其后人以复国为名,向齐国借兵五万,已占据故土二十余城。而虞国自章虞大败后,都城八万精锐尽丧,可战之兵仅三万余。槁地倒是有重兵十万,乃是灭亡山南国后,在其附近驻扎的平叛部队。往常时节倒是可以调回,现在有五万齐军牵制,不要求增援就不错了。其他的各地守卫部队,星散四地,召集起来不但费时,也会让人看透国中空虚。
“君侯,宋侯此次相必谋划许久,欲趁此灭我虞国,就算不灭国,也要咬下我们一大块肉啊”老臣费宽说道。
“此次山南作乱,齐军介入,宋侯也脱不了干系”公子赵阳说道。赵阳乃是赵种的哥哥,也是肃侯的堂侄,肃侯忙于治国,膝下仅两子,且年岁不大。不像公子阳的父亲,虽是二弟,且早亡。但有数子,长子赵阳年已二十五,早早袭爵。次子赵种,年二十二,也在军中任职,因救援肃侯,也晋封公子之位。
问题很明显,大家都看得到,朝臣人心惶惶。赵雍将公子阳及费宽召入密室,冥思苦想。其实军国大事,真正一言而决,不过两三人商量即可。决策的效率跟人数呈反比。人越多,反而商量不出什么。
“老臣倒是有计策,恐君侯不准啊”费宽踌躇再三,开口说道。“费大夫尽可直言,此间只你我君臣三人,但说无妨”赵雍一摆手,神色却有些黯然。“为今之计,宋,燕,周,梁,齐五国是沆瀣一气,但并不团结,各有所滤。我们可以各个击破。我们还可向其余诸国请援。”费宽铺垫了一下。“大夫请继续”赵雍也想到了这一方面,他想知道费宽下一步是怎么打算。“周,梁与我们并不接壤,可使重金贿赂其重臣,给他们钱财便是。燕国想要燕虞边界的琢郡六城,我们可以和他们商议。这样,就只余宋国,那我们就可以和他们放手打一仗,顺便一报章虞之仇。齐卫素有嫌隙,我们可遣使卫国,和卫国结成联盟,攻打齐国。山南反叛乃是疥癣之疾,槁地驻军自可平叛。”费宽把初步的打算和盘托出,他看了看赵雍的脸色,心中盘算哪里可更改的细节。
“大夫思虑周全,可是,卫国为何会与我们结盟?琢郡乃是肃侯一手打下的,现在我们手里也不过三年,就这样奉上,当初伤亡的军士,我们又怎么面对?山南也是刚灭国不久,怎么防止他们反复?”不等赵雍开口,公子阳迫不及待的反问道。“卫侯曾求娶公主菲,不若此次我们将公主菲送去?琢郡只是应急之策,忍一时屈辱,来日再打便是。山南倒是有点棘手。”费宽低头思虑,倒没有先前的气定神闲。公主菲乃是肃侯长女,今年也才年方二八。而宋侯都五十多了,这也是费宽有点难以启齿的原因。
“先父在时,也曾严词拒绝,现在怎能主动将姐姐送去?我宗室男儿莫不是死绝了?靠女人求帮助,此议不可。琢郡可割三城,待我们缓过劲来,再去打下便是。山南此地,来日再议吧!”赵雍总结一下,但是并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毕竟现在赵雍还并未继位,仍在守孝,治国经验,根本无从谈起。
“这样吧,我们修改一下,卫国本就不是齐国对手,最多骚扰一下,齐国就是借山南之名,图谋我东部二郡一十八城,不会因为骚扰便罢手。我们可以出使赵国,让他们看在同宗的份上,支援一下。”公子阳指着面前的天下图说道。天下共有虞,宋,齐,梁,卫,周,燕,闽,晋,楚,滇,鲁,高昌,赵,唐,一十五国。虞赵同宗,赵乃虞室支脉,因历史原因,迁往东南地,于一百多年前立国,国号赵。与虞国中间间隔卫国,并不接壤。“但是,需宗室子弟为质啊!”公子阳接着说。“君侯只有一弟,才八岁,能否担当重任?”费宽有点不赞同。赵雍及赵成乃一母所生,其母早已病逝。肃侯仅有此两子,其余皆为女儿。现在要把八岁的赵成送去赵国,路途遥远不说,这山高路远的,万一出了意外,这责任有怎么担当?
赵雍苦思许久,叹了口气,扶案而且,下定了决心“宗室子弟未有不立大功而封公子,今国势颓废,封赵成为公子成,前去赵国求援,公子种率亲卫护送。要赵国出兵梁国,迫使梁国撤兵。费宽亲去周国,携重金,与周结盟,夹击宋国。周从西而攻,我则从东夹击,东线占所得之地,我们不要寸土,皆给周侯。割三城给燕,集结槁地驻军,由上将军赵恬指挥,伺机直攻齐国,迫齐军回援,而后再灭山南。”
“君侯所言大善。”公子阳和费宽起身行礼退下。此番决议会由内官拟好,发布朝廷。
赵雍并非对朝政一无所知,肃侯征战四方时,也是由赵雍驻守国都,凡事皆由赵雍决策。只是此次涉及虞国存亡,赵雍不敢独断专行,还是和忠臣及宗室公子商议。大家群策群力嘛!多一个脑袋想事情,还是可以弥补不足的。
翌日,决策文书发布朝廷,费宽也起身前去周国。和燕国协商割地事宜,则交由琢郡郡守商议,至于是割哪三城有利于虞国反攻,还是要郡守定夺。毕竟郡守知根知底,以后还要打回来呢,总不能把易守难攻的地方都给燕国吧。个中细节,则有另一封密信送达。赵恬本是槁地军团上将军,只是灭山南之战没赶上,后来接替军团上将军之职,暂未获封公子。其人年近四十,从军二十余年,积功至上将军,不是等闲宗室。赵雍已私信与他,解山南之危,封公子位。
决策即下,各个官署都开始运转。一封封官文发往虞国各地。“诏曰,各地驻军封锁边界,各国吊唁大军,只准使者入境,虞军负责其安全,如有蠢动者,视为开战。”“诏曰,虞都内宗室子及阵亡亲卫军家属,其兄亡而弟继,免其徭役,三日内务必应征。”“诏曰,虞都方圆五十里,设军卡,戒严。家有二子者,长子入征,次子守家,免其家半年徭役。为预备守城军。”
一时间,虞国几近全国动员,各地均以征兵守卫为要。随着一封封诏书发往全国的,还有各国的探子发回的各个国书。虞国这边整军备战,列国也在看在年方十四的幼主是怎么应对的。趁火打劫就是要趁人不备或者防守虚弱,人家都有了防备,变成了正面强攻,那就是另一个意义了。并不是列国都是准备好打国战的。能割占几城占点便宜就是了,顺便要点开拔之资。像周,梁两国都不与虞国接壤,真占了几个城池,隔着宋国,齐国,怎么管理啊!
此时,与出兵吊唁为名的列国不同的是,卫国的吊唁队伍是那么的正规与正式,仅上大夫黄皓率一百多使臣,还间杂了唐,楚,晋三国使臣。这几国使臣的到来,仿佛不带任何的硝烟气息。这一行百多人,已早早递交国书,正往虞都而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肃侯生前厉兵秣马,积二十年清明吏政及虞国几代之资,在其最后五年间,东征西讨,一时风光无两。曾与宋、燕、周、梁、卫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拓城三十余,扩地千里,俨然北方的新霸主。并且连续发动对宋攻势,迫使宋国不断削弱,难以阻止虞国南下中原之势。自肃侯薨后,宋侯立即以会葬为名,联合燕,周,梁三国,各派精兵,趁虞国新君年幼之际,伺机图虞。而卫国曾求娶公主不成,此次又联合南方三国,有岂会是那么温情脉脉的吊唁?各国均各怀鬼胎,又岂会轻易打发出去?虞国情势危殆,未尝没有肃侯生前举敌过多所种下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