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道巷 第三章:茶居相聚,共商龙舟盛事

清晨,冯文山如常在自家花园休闲地打太极拳。悦儿背着书包从厅门口出来:“爸,刚才先和大伯打电话来说,九点钟他到松林茶居喝茶,要你准点到。我上学啦!”说完匆匆上学去了。

松林茶居坐落在白云山脚北门。茶居顾名思义只设茶点不作饭市。由于环境清幽,风格古朴又邻近国际会议中心,所以无论是贸易接洽商谈还是悠闲小憩之人都喜欢落席此间。

冯文山手拿着当日的《广州日报》闲洒而至。入门处,门口咨客小姐姐积极上前把冯文山带到名为“听松”的房间。房内一张酸枝长方形的六座茶桌已坐了三人,见冯文山来到,忙起身致意。

村长冯锦标将茶递到冯文山面前:“文山哥请喝茶,今天我特意点了新荔枝红茶,哥喜欢吃什么点心?”随后热情的把点心牌递过来。

“不用费心思了,我习惯一盅两件。”冯文山接过点心单淡淡地说,随手把点心单放在桌上。

一旁的冯先和连忙替他在单上写划着:“文山,要豉汁蒸排骨,荷香糯米鸡,艇仔粥各一份,对吧?”

“嗯,还是先和知道我的习惯,就是这样。”冯文山点点头,顺手给各位添了茶。

冯先和忙将点心单递给服务员,然后对冯文山说:“文山,今天约你来,是想和你商量一下,我们冯氏大宗祠已修葺完毕,本想拣个日子好好庆典庆典的,可碰巧今年端午节各村都提议要恢复扒龙舟比赛……”

“哦?”冯文山眉头轻挑了一下,望向他们,说:“这可是好事啊,况且,祠堂庆典仪式放在九月九重阳节进行比较好,端午扒龙舟是南粤的传统民间习俗,应该保留重启并发扬光大的。”冯文山表示大力赞同。

“那文山哥,等我们挖起龙舟准备试水那天,你一定要抽个时间过来点睛和主持仪式啊。”冯锦标顺势开口邀请。

“哎,你可是一村之长,定当是由你来点睛镇场的,我一只闲云野鹤,就不现眼了”冯文山急忙摆手说道,觉得顺情合理。

“哎,文山哥,我哪行呀?这些习俗规矩全村只有你最懂,况且这个时节做主持之人,历史以来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胜任,我硬当这个主持,定当让人背后指指点点,恐怕没人能服啊”冯锦标苦着脸求救似的望着冯文山,坚持自己的主张。

“哎,文山你就别推了,这事非你莫属的了,我们就别说那个官大官小的,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你不主持归谁来?你就当仁不让吧。”冯先和也不依不饶。

“文山叔,也真是只有你才可以压得着这个场面,你来领个头,我保证我们村今年拿第一。”年轻的冯伟强信誓旦旦地在长辈前立下军令状。

“那我是恭敬不如从命了?”文山笑着用眼角扫了在座各人一眼,表示接纳。

这一天,天气特别的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碧空万里,石井河岸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万人围观,热闹非凡。河面上停泊着各村的龙舟。其中金身包装,龙头顶角红花高戴的云山号龙舟特别的显眼,在人群中的人们看来,云山号大有跃跃欲试待命而发之势。埠头看台排列两排嘉宾席位。前面放一张铺着红布的六尺长桌,中间摆放一只大香炉,两边放满三牲祭品和鲜花水果及茶酒各三杯。看台两旁大红氢气球左右悬挂着对联:

蛟龙腾飞瑞气呈祥,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队服装整齐体魄健壮的男丁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排列在水岸边。

吉时已到,鼓响,仪式正式开始。冯文山高举三支香,向天叩首遥拜,奠酒三巡。手提朱砂笔郑重给云山号龙头点睛。岸上男丁列队上船,倾刻,鞭炮齐响鼓乐齐鸣。两只彩狮踩着麒麟步,向龙舟拜了三拜。礼炮一响,龙舟如箭飞出。岸上观众合着龙尾大鼓的节奏齐声呐喊:“加油!……加油!……加油……!”

农历五月初一,是一个大晴天,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冯氏大宗祠门前广场上人山人海。一条长数米的红色横额在广场的南端:《端午粽子义卖活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村长冯锦标手拿当年召集村民开会的大喇叭,吹拍了一下,证实可用,“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今天又是我们冯氏大家族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粽子义卖活动。几百年来,我们家族都秉持冯家老祖宗的家训:勤俭持家,和谐互助。今年我们每家每户都出钱出力,一共包了三万三千八百个粽子作义卖。所得的款项,也是按往年的规矩全部纳入冯氏基金会。以作救助孤寡贫困作慈善用途。由于是义卖,所以卖价、数量不设定限,一切随缘。希望大家买得开心,吃得开心……”村长冯锦标一番响亮的开卖词赢得掌声如雷。

族人自然个个热情踊跃,唯恐做善事落于人后。

“我要十个,两百块……”

“我要二十个,三百块……”

“我要五十个,五百块……”

“我要三十个,一百块……”

冯文山、冯锦标和冯先和他们看着这群情高涨,闹而不乱的场面也兴奋不已。民风民俗能顺延传承真的令人瞬间春暖花开,冯文山更是诗兴大发,退步祠堂大厅,即席挥豪:

绿叶素裹糯凝香,

祠堂门前人兴旺,

和谐互助齐声唱,

乡俗不改旧时样。

“文山哥,好一个‘乡俗不改旧时样’啊。写出了端午的味道。”冯锦标立马竖起拇指连声赞叹:“好!…好啊!…”

“不单是诗写得好,字写得更好。苍劲,洒脱。我要把它装裱起来,挂在正面,好让我们祠堂气派气派。”冯先和不无骄傲。

“对呀,这可是我们的镇祠之宝啊。”冯锦标赞同的点头。在一旁的冯伟强也插话道:“那当然啦,文山叔是我们著名的书法家,许多人想求都求不到呢。啊,也只有我们冯氏大家族才能沾光呐……”

冯奶奶正忙着将艾草和菖蒲拿入屋里燃烧。悦儿慌忙过来制止:“哎哟,奶奶你又烧这些草呀,看满屋子都是烟,薰死人了。”

“哎,你哪懂,越多烟越好。要不然怎能薰死那些蚊子虫子啊的。”奶奶对着冒烟的草堆扇着风。“奶奶,你太迷信了…哗…呛死人呐…”悦儿拉着奶奶就往外走。

“爸,你回来了,你看我奶奶又烧那些……”悦儿见冯文山回来,抢着投诉。

“哦,端午节奶奶是烧艾草和菖蒲驱蚊辟邪吧。”文山望望内屋,坐在花园的藤椅上。 悦儿斟上一杯水递给他:“爸,你也跟着迷信了?”

“悦儿,这艾草是菊科植物,气味芳香,能通九窍,灸之防疾病。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植物,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窍,杀菌等功效。还有苍术和白芷,都是常用中药。五月在古代俗称‘毒月,恶月’。时至初夏,天气潮湿闷热,容易滋生瘟疫。所以古人都喜欢用艾草,菖蒲,苍术,白芷一起烟薰内室,能起到驱蚊除瘴的作用。”冯文山顿了顿,望着女儿:“而且有诗为证:‘端午吊屈应驱邪,青烟袅袅千万家’。女儿,古人留下的生活精髓可不能丢啊。”

“哦,原来是有科学根据的。哎…”悦儿深深地吸了吸鼻子“哗,奶奶,真的还有一股香气呐。”

“你这小丫头,刚才还不信…”奶奶笑笑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

晚饭后,奶奶叫悦儿把小杰和卫玲姐弟俩带过来。

奶奶正坐在沙发上看珠江台粤剧精选,三个小家伙有说有笑地进来。“奶奶好。”小杰,卫玲毕恭毕敬。

“啊,小杰和卫玲来了,快点坐…”奶奶拉着卫玲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然后从茶几上的小篮子取出几个小布袋:“这些呢,是我特意为你们做的香囊。每人三个。一个放书包里,一个放枕头边。这个长带子的就挂脖子上。来来…每人三个,喜欢什么颜色的自己挑吧。”奶奶将其摆放在茶几中央。

“哗,好漂亮啊,我要这三个。”小杰拿起香囊爱不释手。

“奶奶,你做得好精致呀,哇,还有香味呢,悦儿姐,是草香味,啊,好舒服,真好闻。”卫玲吸了吸鼻子。

“奶奶,为什么要三个呢?我想送一个给同学,好漂亮啊。”悦儿征询着奶奶

“因为书包里的可以除异味。枕头旁边的可以驱蚊子,助睡眠,身上戴着可以祛汗味啊。”奶奶边说,顺手多给悦儿一个。

“有汗味可以喷香水啊。”悦儿不以为然。

“哎,现在的香水都是有毒的。”奶奶有点危言耸听。

“奶奶,我赞成。这些香囊绿色环保,不含激素,没有化学成分。还是纯天然的…还有防癌抗癌,还有…还有…”小杰摸着头没词了,痘得大家开怀大笑。

“你们笑什么,电视里的广告都这么说的。”小杰理直气壮。卫玲和悦儿捂着肚子笑弯了腰……

突如其来,窗外闪过一道闪电,“轰隆” …一个沉闷的响雷响过,紧跟着连环十几下不停。

“五月初一打雷,所谓一雷九台风。看来今年台风很多呀!”文山听见雷响声慌忙从书房跑出来,看看窗外并自言自语地说。

“爸,怎么会说很多台风呢?”悦儿望着父亲问。

“这是民间谚语:‘农历五月初一打雷,一个响雷就会有九场台风的到来,而农历六月初一打雷,就是一雷压九台。’文山望着三个小朋友继续说:“你们要多掌握生活常识,时刻要注意和防止灾害的发生,凡是刮风下雨打雷的一定要在屋里躲避,这是人身安全的最大保证,知道吗?”三人见文山叔说得郑重,便也顿时面容庄重地点着头……

五月初五,一大早,石井河两岸彩旗飘扬,金鼓齐鸣,鞭炮声连连。石井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鳞光闪烁。六条色彩缤纷,绚丽夺目,如蛟龙跃水的龙舟排列河中,蓄势待发。人们扶老携幼,簇拥岸上,热闹非凡。只听礼炮一声响,群龙如箭离弦,跃水飞驰……

伟强捧着金杯和一众健硕壮男凯旋而回。祠堂门前鞭炮连天,舞狮接驾。众人入内,伟强将奖杯双手捧放在神台上,人人焚香拜礼,以祈望风调雨顺,事事平安……,随后,祠堂一族人当众切开案上大烧猪,太公分猪肉罗,当下,村长冯锦标亲自主持开刀仪式,按各家人数分烧猪肉,各族人喜笑颜开手捧烧肉赶快回家烹饪分享,好酒者自当来个三二盅,烧酒下肚高谈阔论不在话下,如此,一场风俗节气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