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喊杀,响声震天。
有什么样子的将军,就会有什么样的战士,用俗语来讲,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项羽带着一万战士,直接朝着董翳的地方冲去。
因为秦军的军旗就在董翳的后方,那么身穿光明铠的董翳,定然就是秦军的主帅。
擒贼先擒王,只要是活捉或者是杀死董翳,那么这一场战斗就赢了一半。
董翳自然也注意到了突然冒出来的项羽,心中几乎凉了一半,在见到项羽的勇猛无敌之后,几乎是没有了战斗的心思。
“撤!”
“快快通知下去,全军不可恋战,全部后撤!”
虽然对方只有一万人,自己这一方有五万人,前面的秦军战士,已经接近了周殷。
但是董翳心中还是没有底,也不敢恋战,存在杀了周殷,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心思。
因为先是先锋部队,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秦军,进入县城之内,现在又护送周殷出城突围。
可是看着周殷的部队在和秦军作战,没有一点儿想要突围出去的意思,就能够看出来,这就是一个阴谋。
然后是粮草失火,猛将出击,这是直接吃定了自己这一股秦军。
军功事小,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大事。
董翳知道事不可为,也就没有死战的心思,如今的秦朝,死战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三路敌人出击,只有往最后一个方向撤退了。
只不过,天不遂人愿,最后一路也出现了敌人,这些人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方盾牌,还有一把弯刀。
看到秦军之后,直接成方队冲向了秦军,盾牌挡住了秦军的长矛,再一个顺势,微微冲向前,最后一刀结束了秦军战士的生命。
这一支盾牌弯刀军队,明显是经过了训练的,还是一直新式的部队。
在盾牌弯刀队伍的后面,则是弓箭手,三队弓箭手,搭箭拉弓,箭雨一阵接着一阵,让秦军无力还手。
躲避了第一阵箭雨,却躲不过去第二阵箭雨,就算是连续躲避了两阵箭雨,却还有第三阵。
这就是三段射,就像是三只连箭一样,一支接着一支。
盾牌弯刀队伍加上弓箭手队伍,是项羽根据后世的一些军队特性整顿出来的。
盾牌弯刀队伍是根据项羽记忆中的斯巴达勇士的战斗方式弄出来的,这种可攻可守的方阵,在战斗中,也是一个强大的势力,能够直接冲断敌人的军队。
这些士兵的训练,还有这些装备的打造,都需要人力物力。
而如果不是项羽提出来修生养息,然后一边稳定会稽郡,一边打造强大的军队,现在也就不会出现这样强大的战士。
能不能以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在对阵五万秦军的时候,还能够取胜,都是未知数。
而现在,项羽可以肯定地说,以自己的一万五千战士,加上周殷的人,勉强算起来,也有两万人。
两万人对阵秦军的五万人,以少胜多,绝对可行。
接二连三的偷袭,直接让秦军崩溃了,不过黑甲玄军就是黑甲玄军,在这一刻,只有少部分战士直接逃亡,剩下人的还在死战。
且战且退,可是进退却是十分的艰难。
项羽就是战神在世,直接带领自己的亲卫凿开了一个口子,眼看着就要接近董翳了。
但是却面临秦军疯狂的阻挡,这些黑甲玄军早已经被灌输了死忠的思想。
再加上董翳自己的亲卫保护,就算是项羽勇猛无双,却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想要直接杀了董翳,还是要耗费一段时间,最起码也要解决挡在前面的秦军战士。
五万秦军战士,越战越少,逃亡了一部分人,剩下的人,都倒在了这个战场之上。
现在死在项羽手中的秦军战士的生命,最起码也有几百人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项羽却丝毫没有感觉,因为他把自己的目标一直放在了董翳的身上。
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活捉董翳,或者是杀死他。
“阁下到底是谁?拥有如此强大的武艺,为何要反叛大秦,如果阁下能够弃暗投明。
本将军一定上报皇帝,分封阁下为将军,以阁下的勇猛之势,以后的道路,定然也是一片光明。
说不得还能够封侯加爵,也能够延绵后世子孙。现在反抗大秦,也只有死路一条!”
董翳肉疼地看着自己的亲卫,一个一个地倒下去,看着项羽慢慢地接近自己。
被逼无奈,只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能够拖延时间,他已经暗中吩咐人去求援了。
“告诉你也无妨,耶耶乃是楚国项氏一族项羽,如今的大秦,残暴不仁,昏君当道。
百姓苦不堪言,繁重的徭役,让天下黎民百姓已经无法生存,而你们这些衣冠禽兽者,却在咸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那胡亥更是夜夜笙歌,整天酒肉渔色,荒废了政事,让赵高这样的腌,狗当道,是何道理?
我看还不如你直接投降,跟着我们一起反抗暴秦,替天行道,还天下百姓一个康乾盛世!”
抡起说道理和洗脑,董翳这样的人那里是项羽的对手,简直就是班门弄釜。
熟不知,项羽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会稽郡的军营里面的那些战士,听从与他。
董翳被说得脸色红一阵,黑一阵,因为项羽说的没有错,胡亥的确是昏君一个。
赵高这样的人,也的确在把持朝堂,让大秦治下的百姓变得民不聊生。
说实在的,如果是不因为自己的家族在咸阳,如果不是自己的权力来自了大秦,来自于朝堂,董翳觉得自己都有可能举起大旗造反。
但是现在,他不能投降,因为他投降了,他的家族就遭殃了。
抄家灭族的事情,胡亥可是没有少做,做的还不留余地,非常的凶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董翳眼神坚定,大声地喊出老秦人的口号,虽然他不是真宗老秦人。
但是这口号喊出来之后,还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稍微鼓舞了士气。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