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明见周凡的目光看向了自己身后,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简单的向周凡介绍:“这位是清清。”说完便不再继续身后女子的话题了。
那位名唤清清的女子,在被介绍的时候,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想来是早就知道这名李青明新收的弟子是叫周凡的。
而周凡自然也没那么不自大的让新师傅在外人面前介绍自己,更何况清清还是李青明带来的人。就算不知晓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敢如此光明正大的自我介绍啊!
更何况,当时周凡还没有想那么多。李青明就已经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收自己当徒弟,是有私心的。
如此一句,让周凡再无其他的心思顾及其他的了。
现在想来,原来是自己想多了啊!李青明好歹也是一代药王,怎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呢!
“师傅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救人啊!清清……啊!对了!谛听你知道吗?清清究竟怎么了?”周凡先是自言自语了一句,随即立即反应过来。
李青明是为了救清清才向自己借无根之水的,可是!自己当时见清清并无异常啊?虽然,当时清清与自己和李青明确实有段距离,可那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并不像什么久病成疾的病人啊?
那清清究竟是得了什么病呢?就连药王也要借用无根之水才能救治,那得是多么严重的病啊!周凡叹息的想道。
谛听原本就在一旁,一边自娱自乐的玩耍,一边等待着周凡回想完毕。
谛听送了一枚质量极佳的白眼儿,略微鄙视道:“你难道不觉得这种问题才是关键吗?居然现在才问!”
周凡讨好的笑笑,给谛听挤出个‘你最厉害’的崇拜表情,说道:“是!是!那清清究竟得了什么病啊?”
谛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甩了甩他高傲的毛发,然后才用着一张毛乎乎的大脸,回答说:“不是病!是毒!”那语气就好像是在嘲笑周凡智商似的。
但是,周凡看它那因摇甩完而更加蓬松的毛脸,总有种毛球成精了的错觉。尤其是从那样的一张萌系喜感的毛脸上看到,那样鄙视着智商的小眼神。真是让人气都生不起来。
周凡摸了摸谛听的头,又揉了揉它的毛脸,就好像真的把它当成了狮子狗一般。
谛听先是愣了愣,原本还带着点鄙视的小眼神也被惊讶所取代。“你……你干什么?”
周凡笑了笑,赶在谛听反应过来之前收回了手,也在谛听炸毛前,赶紧转移了话题:“你是说清清中了毒?什么毒这么严重?”
“是寒毒!李青明需要用无根之水炼制丹药,并以此来清除清清体内的寒毒。”谛听被转移了话题,倒是老老实实的交待了。
可是,它说完又想起了刚刚被揉脸的事情,它炸毛的嚷道:“周凡!你刚刚是不是又把我当成狮子狗揉脸了!”
周凡见话题转移的并不算成功,但还是没有老实认错,而是继续转移话题的问道:“寒毒很厉害吗?李青明可是药王啊!他之前都没有办法替清清解毒吗?”
谛听白了一眼周凡,不爽的用前爪拨了拨耳朵,鼻子喘着粗气,重重的哼了一声,才回答说:“不是没有办法解毒!而是寒毒易反复,而且还不易根除。就算李青明治好了清清体内的八九分寒毒,可如果不根治的话……那么,剩余的那一两分照样会变成八九分的。而这也就是寒毒最难治的地方了!”
周凡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难怪,我不觉得清清像个病人呢!估计李青明师傅已经为她治好一大半了吧?”
谛听立即接道:“就算她好了一大半了也没用!只要寒毒不根除,它就会无限的反复下去,直到那个人死亡……而且,你不是也发现她离你们的距离挺远的吗?如果,接近她的话,就算是你也不难发现她中的寒毒的!”谛听说完又送了周凡一记白眼儿。看来,它真的对自己被当成狮子狗一般揉脸呢!
但是,周凡却有点惊讶。他发出感叹:“寒毒竟是如此厉害的毒吗?”
原来,清清与他们保持距离是为了他们啊!为了不让寒毒影响到他们。周凡想到这里,不由的对清清多了几分好感,并希望着李青明师傅能够早一点将这位体贴的女子治好。
“希望李青明师傅能够早日炼出丹药,替清清根除寒毒,让这位善良体贴的女子早日康复。”周凡双手合十,由衷的祈愿着。
谛听张了张嘴,原本还想告诉周凡,清清是狐妖之尊——九尾狐。
可听到他将善良体贴这些词儿不仅放在了清清的身上,还在那里打心底里希冀着清清的康复的时候,它就决定还是先不告诉他了。谁让他刚刚还揉自己来着,哼!
不同于天青太一门的著称于世,青丘山是个不为人知,却广泛行走于世间的修仙门派。这里的修行者外表看去皆为妙龄女子,真身却是得道灵狐。狐族的修行之路比人类来得艰辛许多,不仅时间更长,所经历的天劫更严苛,她们还需要借助人类的愿力方能涅磐重生,塑造仙根。因此青丘山一脉格外看重入世游历,往往修得人性的灵狐就要下山,历经人世爱、恨、嗔、痴、怨,襄助人类达成心愿,才能得到所谓“愿力”。每集齐八十一种不同愿力,可长出新的尾巴,至尊灵狐拥有九条尾巴,有移山填海呼风唤雨之能。青丘山现任族长紫月就曾在人世历练,留下一段灵狐传说。
三百年前,无鸾山脚下,洛水镇。清晨的雾霭刚刚散去,青石板路已经被叫卖声填满。
“新鲜的包子,素的肉的都新鲜”
“豆浆嘞,两个铜钱一大碗哎”
“荠菜、茼蒿、水萝卜……”
这是每月一次的集市,方圆三十里的村子都会聚集在此,兜售自家物产,买回日用必需品。到了午后,还有舞龙舞狮的、杂技秧歌、戏曲评弹、百戏说书,不一而足。庄稼人难得的娱乐全挤在一起,晃的人眼花缭乱。
山里来的少女从未瞧过这般热闹,一双盈着桃花的大眼睛瞬也不瞬,看了桃木的梳子,又去看那流苏璎珞,还有各式各样的绸缎料子,葱白的手指拂过一匹蜀锦,歪头轻笑出声。
买绸子的老板也是精乖人,打量这少女一身淡紫衣裙,腰间结着金线织就的带子,走动间环佩叮铃,相貌也颇为不俗,不似坊间村姑,约莫是哪家府上的小姐偷溜出来玩耍,急急上前道:“姑娘好眼光,蜀锦可不是咱们山里能织出来的缎子,非得南边大都的绣娘才有这样手艺的。以姑娘的身段,绝衬这桃红色。只要四两银,价钱很公道的,还可以给您送到家里去。”
“四两银?”少女眨眨眼道:“我知道了,你的东西我不能白白拿走,要用银子换是不是?”
老板一惊,心道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平日里从不出门,连银子都没见过。少女想了想从发间解下一根银簪,水似的纹路隐隐有光华浮动。老板看呆了,只听少女笑道:“这个给你,我换一匹布够了么?你帮我送到李家村吧,村尾有个新娘子等着做衣裳呢。”说罢,搁下簪子便没了踪影。
三个月后,方圆百里的百姓都听说有个紫衣仙女,向她许了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梨园村的秀才听说这个消息颇不以为然,叨咕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非说仙女都是无稽之谈。他老娘媳妇可不听这一套,当夜就许了愿,希望秀才能考中个状元。没曾想这秀才赶考的时候巧遇主考的丞相微服出游,两人在湖边下了一盘棋,对了几句诗,还真引得丞相青眼有加,把秀才点了个新科状元郎,最后荣归故里。这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大秦都知道紫衣仙女,还为她修了庙,许愿的人络绎不绝。
可说那新科状元被丞相提拔到京中做官,被丞相府的小姐看上,这状元贪图前程富贵,一纸休书要和乡下的媳妇断绝往来。家中老母亲知道消息惊怒交加——儿媳在家侍奉多年,又勤快又贤惠,那丞相家的小姐还能比她更好?一时想不开就这么去了。媳妇办完了婆婆的丧事,日日垂泪,悔教夫婿觅封侯。早知今日,当初何必向紫衣仙女许愿呢?
这天子时,媳妇眼看已是七七四十九天,婆婆热孝将过,她这个下堂妻只得回娘家去了。思前想后,不知今后路在何方,取出陪嫁的首饰一咬牙吞入腹中。弥留之际,她又向仙女许了最后一个愿望。
次日清晨,远在京城的状元郎一起身,看见案几上静悄悄躺着半匹蜀锦,云霞灿烂,桃色嫣然,正是糟糠之妻出嫁裁衣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