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谢乾便在太平谷逗留了六七日,白天或陪父母,或与邹芸、何灵和卞玉儿腻在一起,到隐山周围游山玩水。晚上自然是夜夜笙歌、共赴巫山云雨。
特别是从蔡府回来的那个晚上,在谢乾的连哄带骗下。邹芸和何灵二女终于脸色通红的来到了谢乾的房间,而我们的谢太守也终于得偿所愿,一龙战二凤,得享齐人之福,自然是用尽力气,战了个天昏地暗,第二天一大早,谢乾差点累的起不来床。
谢乾过了几日荒淫无道的日子,终于决定回宛城。进入宛城,来到太守府附近,谢乾看见太守府两边分别聚集着两群人,其中一群绝大部分都是文人打扮,而且很明显的分为两拨,其中占大多数人的是一群衣着华丽的豪族子弟,而另一波则是衣着相对朴素的寒门子弟。这些应该就是前来报名参加官吏选拔的人。
另一群人皆是相对壮硕的汉子,绝大部分都是衣着朴素甚至破烂的普通老百姓,只有少部分人穿的相对规整。这些应该就是前来应征参军的和报名参加武试的人。
谢乾来到太守府右边的征兵和武试报名处,只见黄忠和赵云正分开两桌,一个个统计着前来报名的百姓。两人看到谢乾过来,正要起身行礼,谢乾把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他们不要声张,悄悄的走到了两人身后。
谢乾问道:“汉升,子龙,报名情况如何?”
只听黄忠说道:“主公,按照主公的要求,我这里报名的人数如今大概有八千余人,报名参加武试的有五十人左右。”
赵云接着说道:“大人,我的情况和黄将军差不多。估计再有个七八天,我二人就能分别招募完成。”
谢乾点点头,差不多平均每人一天一千人左右,他拍拍二人的肩膀:“二位将军辛苦了,你们先忙,我去公达那里看看。”
说着就往太守府左边走去,太守府左边,荀攸和郭嘉也分别放置两张桌子进行着登记。谢乾依然示意两人不要声张,径直来到二人身边,问道:“公达,报名情况如何?”
荀攸答道:“大人,如今已有近七百人前来报名,预计到报名结束,将会达到近千人。”
谢乾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问郭嘉:“奉孝,怎么不见枣祗?”
郭嘉回过头,答道:“枣祗已经将冯氏和虞氏的事情处理完毕,恶来和宣高也已经率兵回到宛城,驻扎在城外。而枣祗则在郡北的堵阳县和郡南的蔡阳县分别设置了两个招收百姓屯田的点,他本人在主持两地的工作。”
谢乾点点头,满意道:“好的,二位辛苦了,我就不打扰二位工作了。”
然后回头对龙一说道:“去城外兵营,让恶来带2000龙卫回太平谷,继续训练待命。如今宛城人多事杂,让宣高带领部分郡兵,维持好宛城治安。”
龙一领命退下。
随后谢乾去视察了已经开始建设的中学堂,勉励了向朗,便回到了太守府。
就这样,过了三天,新掌南阳郡,谢乾每天处理政务,倒也过得充实,这天早上,郭嘉和荀攸来到太守府找谢乾。
两人来到大厅,行礼见过谢乾后,三人落座。
荀攸首先说道:“大人,官吏选拔考试的报名工作已经完成,总计有将近一千多人参与报名,足以填补南阳郡和各县的官吏空缺,如今就是要决定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还请大人定夺。”
谢乾对此心中早有打算,立即吩咐道:“考试时间就定在三日之后,地点就在太守府,但是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定然无法一次考完,考试时间分为五天,一天二百人。为防止先考试的人将题目泄露给后来的考生,每天考完试的考生,由臧霸带郡兵护送至城外兵营,考试期间不得与外人接触。”
“至于考试题目,分为六道题,分别是:一、尽可能写出古代先贤关于民本思想的阐述,然后论述自己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二、论述自己对屯田制的看法;三、论述自己对此次官吏选拔考试制度的看法;四、论述自己对新式教育制度的看法;五、论述自己对当今大汉天下的现状的分析;六、假设你是一县之长,你会怎样进行管理。”
荀攸听完,赞叹道:“大人这些题目,不但能检验他们对大人新政策的理解和看法,还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管理地方的能力,公达完全认同。”
郭嘉也说道:“大人的考试内容,奉孝也没有意见,只是奉孝有一件事情要提醒大人,大汉各郡的县长官都是由朝廷任命的,郡太守只有管辖和监督权,没有任命的权力。”
谢乾听完,笑道:“这点我知道,等各县长官确定后,给我拟一份名录,我会上交给陛下,同时送去金钱,就当是我买下来了。奉孝,你去以太守府的名义起草一份公告,通知考生考试相关事宜,具体每天的考试时辰,你来决定。公达,你持我手令,去宛城文承苑拿考试所需纸张。”
二人听罢,领命而去。
三天后的早上,太守府门口人流攒动,整个大汉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官吏选拔考试,或许现在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一天,会在后世历史上留下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谢乾亲自作为主监考,徐庶、郭嘉和荀攸作为助手,谢乾看着那些正在奋笔疾书的考生,思绪不由得回到了自己后世参加高考的时候。
后世的高考制度,应试教育,虽说一直为人诟病,但是谢乾一直认为,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是后世普通人家的孩子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的方法。谢乾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后世的教育越来越趋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越来越不公平。最不满意的,就是后世教育很严重的背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而是填鸭式的教学,没有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谢乾,要努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弥补这一遗憾。
古人有一点特别值得现代人学习,就是古代的文人士子,特别重视自己的声望和品行,所以很少有作弊的现象发生,第一天考试,并没有发现作弊现象。
第一天的考试顺利完成,臧霸也带郡兵将他们护送到了城外,不允许他们和任何人接触。
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五天考完试,总共也就抓出来三名作弊的考生,三个是偷看别人的,对于作弊的考生,谢乾命令每人各打五十大板,并且永久不得在南阳出仕。
当天考完,谢乾命臧霸放考生自由,然后就和郭嘉、徐庶、荀攸、向朗、辛毗五人将考卷整理好。
太守府大厅,谢乾吩咐五人:“将考卷分成五份,你们五人分别评判,根据答题的内容,将卷子分为优秀、良好、中等、下等和淘汰五等。优秀占一成,良好占两成,中等占三成,下等占三成,淘汰占两成。至于评判的标准,你们和我认识这么久,我也和你们谈论过很多,我相信你们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你们自己拿捏。给你们十天时间。”
五人领命退下。
过了一会儿,黄忠和赵云来到了太守府大厅,二人见过谢乾坐下后,黄忠说道:“主公,我和子龙将军已经按照主公的要求,各自招募了15000名士兵,而且招募了近两百名前来参加武试的成员。”
谢乾听罢,吩咐道:“招募的士兵给他们十天的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十天后来宛城集合。至于参加武试的成员,明天开始进行擂台比试,按武力排出高低。然后有识字的,愿意参加谋略考试的,于比武完毕后进行考试。比武一定要点到为止,不要伤人性命。”
黄忠和赵云随即领命退下,随后五天,宛城的百姓可是大饱眼福,近两百名参加武试的人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比拼。
五天后,黄忠和赵云带着比试后的排名名单来到了太守府大厅。
“主公,这是此次比武的排名,请主公过目。”黄忠把名单呈给了谢乾。
谢乾拿过名单,心里其实也不抱太大希望,以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这个时间南阳郡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名将了。
但是,当他看到名单上第一个名字时,还是略微激动的。
文聘,字仲业。南阳郡宛城人。
文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
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仍旧让他守卫江夏,使其典北兵、镇荆江。
文聘也不负曹操所望,守御荆城之际,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从征讨,累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即位之初,文聘在江夏击退了孙权的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历史上,文聘武力虽说不算顶尖,但是这是一个和臧霸一样的统帅型武将,从其能大败关羽和孙权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大才。
谢乾虽说略微激动,但是也不漏声色,以文聘的实力,定然会参加谋略比试,等成绩出来再重用也不迟。
第二名也是一个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但是就是个跑龙套的。
苏飞,南阳郡棘阳县人。
此人前世是荆州刘表的部将,黄祖任江夏太守时,他为江夏都督。没有什么出名的事件,但是他有一个好朋友,却是个顶级名将,甘宁甘兴霸。他曾向黄祖屡次推荐甘宁,但是黄祖尽皆推辞,导致甘宁最终投向孙权,成为东吴的一员虎将。
谢乾继续往后看,果然再也没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他便在没有兴趣。
他说道:“既然比武结束,那谋略比试明天就可以开始了,有多少人报名?”
黄忠回答道:“武试报名者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都不识字,最后参加谋略测试的只有不到三十人。还请主公命题。”
谢乾吩咐道:“叫这三十人明天来太守府参加考试,题目就两道,一是如果两方交战,你会从哪些方面分析两方的优势和劣势;二是一个战例,如果甲军队围困乙军队于城内半月有余,乙军队粮食已经告急,而甲军队粮食充足,就在此时,丙军队率部队从远处前来援助乙军队,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作为甲军队的统帅,会如何应对。”
黄忠和赵云拱手称诺,领命退下。
第二天,果然有近三十人前来太守府参加考试,而不出谢乾所料,文聘和苏飞也参加了考试。
考试完毕后,谢乾和黄忠还有赵云聚于大厅。
谢乾吩咐道:“你二人拿上卷子,去找奉孝、元直等人,给这近三十人的卷子评判一下优劣。”两人随即领命退下。
选拔官吏考试结束十天后,郭嘉等人已经将所有卷子都评判完毕,然后众人来到了太守府。
郭嘉首先说道:“大人,选拔官吏的考试和武试的谋略测试都已经评判完毕,请大人过目。”
谢乾看到那一摞卷子,人都麻木了,赶紧摆摆手说道:“我相信众位的眼光,只需向我推荐几个比较突出的就好。”
郭嘉也知道让谢乾一个个看完不现实,便从中拿出一张试卷:“大人,这是选拔官吏考试中最为突出的一人,名为李严,字正方。”
谢乾听罢,赶紧将李严的试卷拿过来,大概浏览了一遍,果然此人分析问题较为全面,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因为是寒门子弟,所以在众多观念上是排斥世家大族的,和谢乾的观点也较为吻合,不由得点点头。
李严这个人,谢乾当然是知道的,他也是南阳人,三国时是蜀汉的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之臣,在谢乾看来,李严最大的成就是参与制定了《蜀科》,后来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谢乾心满意足,这也算得上一个大才了,毕竟在蜀国官至尚书令和骠骑将军。
“那武试的谋略测试呢?有没有大才?”谢乾满怀期待的问道,他很期待文聘的表现。
果然,郭嘉拿出一份试卷:“大人,这是我和元直、公达共同推举的此次谋略测试的头名,此人名为文聘,字仲业,乃宛城人。大人的两道题,乃是考察一个人的全局把握能力和临场应变指挥能力。此人大局观方面虽然有所欠缺,但是临场应变指挥能力堪称大将之才,我感觉不在宣高之下。”
谢乾拿过试卷,发现在第一题上,文聘只是分析了最基本的一些要素,比如天时地利人和,双方的军队实力,粮草供应能力。在郭嘉这种能提出“十胜十败”的三国最顶尖的战略家面前,当然是不值得一提,但是也不失为一位大将之才。
而在第二题上,此人的答案和谢乾出题时的心中的答案不谋而合,大概意思就是:
乙军队缺粮,定想速战速决,如果乙军队和丙军队汇合一处,解决了缺粮的问题,战斗力大增,那么甲军队定会陷入不利局面。因此,甲军队应该抽出一部分人继续围困乙军队,然后由主帅率领主力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埋伏远道而来的丙军队,丙军队远道而来,定然疲惫不堪,甲军队以逸待劳,一鼓作气,定可一战胜之。丙军队一败,乙军队孤立无援,又无粮草,必然无力困守,失败已成定局。
谢乾点点头,甚是满意。
这时,黄忠说道:“主公,这文聘还是比武的第一名。”
郭嘉惊讶道:“恭喜大人,又得一名文武双全之大将。”
谢乾哈哈大笑:“宣臧霸、文聘、李严和比武第二名的苏飞。”
龙一随即出去。
过了一会儿,龙一带着臧霸、文聘、李严和苏飞来到了太守府大厅。
臧霸参见过谢乾,便坐在了椅子上,而文聘三人,赶紧行大礼,恭敬道:“草民见过太守大人。”
谢乾定眼看去,三人都是弱冠之年,但是尽皆气质不凡,特别是文聘,生的英姿挺拔,器宇轩昂。
谢乾说道:“三位免礼,此次官吏选拔考试和武试,你三人成绩优异,因此我会亲自给你们任命官职。”
三人听完,哪会不知道谢乾的意思,太守大人既然亲自任命官职,三人定要有所表示,随即同时单膝跪地拜道:“文聘(李严、苏飞)愿拜太守大人为主公,尽忠职守,万死不辞!”
谢乾哈哈大笑,都是聪明人啊:“臧霸听令!”
臧霸微微一愣,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情,赶紧站出来单膝跪地:“臧霸在!”
“命你为左兵曹属,为黄将军副将,同黄将军一起掌管南阳郡南部15000名士兵,撤去贼曹史一职。”谢乾命令道。
臧霸一听,内心大喜,虽说由一曹之长降为一曹之副,但是这可是整整15000名精兵的副将啊,典型的明降暗升啊。
臧霸恭敬道:“宣高谢过主公!”
郭嘉众人纷纷向臧霸道贺,他们岂能看不出来。
谢乾继续命令道:“文聘听令!命你为右兵曹属,为赵将军副将,同赵将军一起掌管南阳郡北部15000名士兵,望你用心尽力配合赵将军,切莫辜负我之期望!”
文聘听了,激动的身体发抖,他没想到,自己刚来,就给了自己这么重要的职位,他恭敬的行礼:“仲业谢主公大恩!定会全力辅佐赵将军!”
谢乾走下去将文聘扶起来,来到赵云身边,介绍道:“这就是赵云赵将军。”
文聘当即拱手道:“仲业见过赵将军!”
赵云也笑着回了一礼:“以后还要靠文将军多多帮扶,都是为大人做事,尽心尽力就好。”
谢乾随即回到主位上,继续命令道:“李严听令!命你为南阳郡决曹史,掌管南阳郡司法、审理案件之事。并且,我会将司法决定权给予徐庶、郭嘉、荀攸三人,你可以找他们三人,他们三人定不了的,再上报给我。”
李严心里高兴,竟然是一曹的最高长官,他恭敬道:“李严谢主公大恩!”
谢乾继续道:“苏飞听令!命你为南阳郡贼曹史,掌管南阳郡巡察治安等事宜。”
苏飞也是暗自兴奋:“苏飞谢过主公大恩!”
本来谢乾想问问苏飞,甘宁现在在哪里,但是这样太过突兀,还是以后再说吧。
谢乾继续说道:“元直、奉孝、公达,你三人根据官吏选拔考试的成绩和答题内容,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将太守府空缺的官吏和37个县的主要官吏安排好,给我一份名单。”
“汉升、子龙,你二人根据武试的综合成绩,将名列前茅的人按情况任命为师偏将或者营校尉,任命好后将什长以上军队长官的名单给我。”
五人随即拱手听命!
谢乾继续说道:“黄忠、臧霸听令!待招募的士兵回到宛城,你二人带15000名士兵驻扎在郡南的蔡阳县附近。”
“赵云、文聘听令!待招募的士兵回到宛城,你带15000名士兵驻扎在郡北的堵阳县附近。”
“你二人走之前带兵前往太平谷,将所需装备在锻造坊领取完整,至于骑兵所需战马,孝起购买回来后,我会通知你们。”
“汉升,这几日把之前私兵的训练方法教于子龙。”
“最后,偏将以上的军队长官,可画好自己所需兵器的图纸,我会让锻造坊用最好的钢铁和技术,为你们打造兵器!你们把要求写清楚。”
“你四人将军队带到各自驻地,先把军营建好,然后帮助枣祗把屯田制的相关事宜处理一下。”
“我希望三年之后,能看到一支不弱于当初私兵的精锐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四人单膝跪地,齐声大喝:“诺!定不负主公(大人)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