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叩问大地 纵横天下的地矿铁军

晋中的风·淮北的雪

晋中冬天的风,让你的梦都能结出冰凌。

晋中的风很硬,风撞到山石上,会发出金属般的声响。晋中冬天的风很凌厉,仿佛成吉思汗的万千铁骑突然降临,透着叫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对此,山西省娄烦县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马传义有着切身的体会。

2005年寒冬腊月,为了“拿下”娄烦铁矿,马传义开着一辆破桑塔纳,来到山西娄烦县细米河畔狐姑山下,用每月50元的租金,住进寺头村一个老百姓废弃的房子里。

白天,朔风发着嚣喊,呼啸奔腾如嗜血吞骨的豹群。在凛冽的寒风里。马传义和他的战友们集雪为水,升火煮盐,垒石筑基,修建营盘。寒风仿佛不断飞来无数的箭镞,穿透他们身上紧裹的棉衣,直达肌肤深处。

晚上,雪在风的挟持下,穿墙透隙,把马传义和那盏飘飘悠悠的马灯紧紧包围。一粒雪花扑在灯上,融化了,又一粒扑上来。雪花落在马传义手中的资料上,不一会儿就积下厚厚的一层;马传义看不清图纸上的字迹时,就用力把雪花抖在地上,把一双冻僵的手分插进左右腋下,暖一暖。

夜深了,眼皮开始打架了,马传义就穿着衣服,戴着棉帽,钻进被窝。

夜为雪侵,铁被重衾,石室冷卧,寒凝梦乡。第二天起来,眉毛上结了两道冰凌,活脱脱一个“白眉老道”。

“希望,会给一个人无穷的热量!”马传义正是在“希望”的温暖下,与晋中的风作着最顽强的抗争,直至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狐姑山顶。

淮北的雨,不下则已,下起来便缱绻悱侧,纠纠缠缠,让你做梦都撑着伞。到了夏季,这里的雨就变得令人生畏。疾雨落在屋顶上,仿佛无数的鼓棰落在羯鼓上,咚咚咚,砰砰砰,气势汹汹,滂滂沱沱。

这,倒没有什么,让你心惊肉跳的还是淮北的雷。

蓝色的闪电划过阴霾的长空,随之便是千万碌碡滚过天庭般的响声。

这,也算不得什么。

让人心悸的是一种“地滚雷”。

2007年8月,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淮北徐楼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建军来徐楼时,正赶上淮北雨季。为了早日接管徐楼铁矿,他的心比雷声还疾。

这天,大雨滂沱,雷声轰鸣,杜建军站在门口,心急如焚,他诅咒着这不睁眼的天气。“不能等下去了”心中的使命让他再也按捺不住,他要冒雨再一次去见濉溪的主要领导。他抄起一把伞就往外走。

就在此时,一个火球从天空“突”地滚下来,落在院子里。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滕永波眼疾手快,一把把杜建军拉回屋里。瞬时,一声炸雷就在门外爆响,惊天动地,天塌地陷。杜建军感到一股电流带着一种灼热从脚心传到头顶。

老天保佑,没事。

雷声刚过,杜建军闪电般冲出门外,消失在风雨中。

危中见机·以变应变

山之雄,因势生焉;人之雄,因势立焉。

山东省地矿局局长、书记郑金兰从迈进山东地矿大门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危机”的之中。

近六十年的找矿,像是用篦子篦过一样,齐鲁大地上浅部矿产资源几乎没有多少遗漏。45种主要矿产省内供给率已有11种不足20%。需要进口的矿产已由十年前的8种扩大到17种。铁、铝、铜等资源的外需越来越大,山东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无矿可找,山东省地矿局下属18个院(队)已有三分之一陷入了生存危机。

地矿人要吃饭!

山东要发展!

有什么样的眼光,就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情。郑金兰这位永不青败的“女强人”,在任潍坊市委副书记期间,就曾以她超人的智慧把潍坊农业引向坦途,成为中国农业的成功范例。今天,作为新任地矿局一把手的郑金兰,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郑金兰站在地质地图前。她知道:只有放眼天下者,才能富甲天下:只有危中见“机”者,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当前,国家已把开矿权给了地矿人,这是多么好的天时,这是多么难得的大“势”?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郑金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实施既找矿又开矿战略,拉长矿业产业链,实现一院一矿、一队一矿,再用三五年时间,再造一个资源新山东!

有人质疑,有人摇头,有人畏首畏尾。

自有地矿以来,地矿人都是以找矿为业,以找矿为生,你让我们去开山劈岭,让木匠去干瓷器活,有那个金刚钻吗?

开矿山,先期就是一笔大投入,钱从何来?

“再造一个资源新山东”?据估算,自解放以来,山东矿产资源已为国家和山东建设奉献了10万个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短短几年内再捞10万个亿的矿山资源。这是怎样的概念?

但,郑金兰毫不动摇,她知道,只固守一条路子,低着头走到底,只会导致一种结局——绝望。真正的成大事者必须因势而动,以变应变,寻求新路。

“决胜在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统一思想,郑金兰带领地矿局的领导班子和各院、各队的头头们到内蒙、山西等地参观学习。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山东地矿人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同一选择。

地矿人要为地矿、为山东“创世纪”!

抢占制高点

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员勇将。凭着“夺城拔寨,舍我其谁”的豪气,在群雄逐鹿的矿产资源竞争中,抢占着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买卖赔与赚,信息占一半。要路路畅通,须眼观六路;要富甲天下,须放眼天下。

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玉臣可称“千里眼”、“顺风耳”,地矿市场尽在他的股掌之中。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巨商!机遇一来,就要牢牢抓住不放。这是许多巨商成功的秘密。

石玉臣从来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英雄本色。为了解决地矿人的生存和发展,2003年8月的一天,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战把石玉臣叫到办公室。

“敢不敢到市场的大海里闯一闯?”

“敢!”一个“敢”字掷地有声,像一块美玉落在石板上,干脆而利落。

“初试牛刀”。就让石玉臣充分展露出他不凡的商业才能。2003年,石玉臣到山东鲁地矿业公司挂职,任第一副总经理。8月份,石玉臣就组建了山东地矿宝石鉴定中心,附带一个珠宝店,石玉臣自任主任。当时可谓白手起家,石玉臣想方设法筹得了50万启动资金。凭着特有的商业“天分”和敬业精神,石玉臣把鉴定中心和珠宝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手执牛刀”的石玉臣不甘心只做“屠鸡”者。接着,他又成立了山东华地矿业资讯有限公司。到2005年7月份,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狂赚了一把,公司就净赚了200万。

2005年8月,在地矿局的大力支持下,石玉臣负责筹建了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石玉臣任董事长,公司包含四个事业单位、两家公司、六个自然人,属混合型经济。这个公司的成立,实现了省地矿局利用社会资金办公司的新突破。

石玉臣仿佛魔术师,让一个注册资金仅5000万的投资公司,仅仅三年的时间,资产就迅速“膨胀”到6个亿。

石玉臣道出成功的“秘诀”:“时刻准备着,机会来了你就成功了。”

“时刻准备着”的石玉臣,像一只机警的神鹿,时刻在“睁大眼睛看行情,竖起耳朵听动静”。

石玉臣谈论起世界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和市场变化就像谈论寻常家务。像一位棋坛高手,他会很快发现各个地区在经营上的强项、弱项和障碍,然后,像下棋一样把路一一走通。

“商场即战场”。只有抢“势”经营,才会如愿以偿。当山东地矿人捕捉到山西娄烦、安徽徐楼、印尼等地有“势”可乘的时候,石玉臣都是在第一时间派出“先遣队”,去占据制高点。

重重围困

不是两军对垒

有时却要洒一路血泪

并非刀枪厮拼

但情势常常急如燃眉

一重重、一道道

铁桶式的围困

欲把神圣的事业摧毁

置身绝地

我们只有选择突围

这里有力的爆发,智慧的积累

这里更有爱的冲刺、和谐共振的光辉

山西省娄烦鲁地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培进向我深情地朗诵这首诗的时候,目光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和成功的喜悦。稍停,他向我们讲起一段段“胜利突围”悲壮故事。

公司第二任总经理张培强把娄烦铁矿储量至少2000万吨,并和合伙人储志邦草签了协议的喜讯传到山东总部,石玉臣立刻命令“安营扎寨”、树起大旗。

然而,他们立足未稳,“营寨”就深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随后,便是你来我往、你退我进的“拉锯战”。

镜头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娘,每天一大早就让他的儿子用车“送”到工地,坐地上不让施工。“这是我家的地,不给钱,别想干!”

镜头二:一位小子把一辆解放大卡车直接开到峒采口。一夫挡关,万夫莫开:“要想开矿,拿钱来!”

镜头三:一群手持铁锨、木棍的人横在进出矿区的路上:“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镜头四:乡政府来了人,以尾坝度汛为由,不让生产,硬是把铲车开走了。

许多“难言之隐”,难以历数。讲两个具体的事例,大家自会“窥斑知豹”。

其一:

“侯经理,不好,路堵了。”

2007年8月3日刚上班,娄烦县鲁地矿业有限公司保卫部经理侯建新就接到门卫值班员的求救电话。

侯建新气喘吁吁地跑到公司大门外,只见公路上已塞了好几辆拉矿的大车。一位老大娘蹲在公路中间,阻挡着来往车辆。路边不远还有一位手握木棍的老大爷。侯建新走近老大娘身边,问为什么堵路,老大娘扯着嗓子说:“你们占了我的地,得赔钱!”

“多少钱?”

“30万!”

“什么?30万?”老大娘的狮子大开口,吓得侯经理张开的嘴,老半天没有合上。

“我们占了你多少地,要赔这么多钱?”;

“5亩。”

“土地赔偿,我们已经交到村里了。”

“那我不管,我就找你们要,你们就得给钱。”

争执之间,大车越挤越多。侯经理急得热汗直淌。为了不影响通行,他边抹汗边弓身去搀老大娘:“大娘,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说。”

“不去,给了钱我就走!”老大娘把手一甩,嚷道。

这时,时任生产技术部主任张德、时任办公室主任李培进,还有娄烦本地员工冯志义、李玉贵、韩向军等人闻讯赶来,好言相劝。可无论你怎么说,两位老人家就是“油盐不进”,死活不肯让道。

每多耗一分钟,公司就多受一分损失。实在没招了,李培进便让保卫韩向军、冯志义把二位老人搀开。没想到,老大娘突然脱下鞋,向搀她的韩向军脸上抽了两鞋底。冯志义的大拇指也被咬了一口。老大爷更不示弱,抄起木棍就朝张德劈头盖脸砸来。

张德顿时鲜血直流……

再看看安徽徐楼。

成百的村民拿着镢、扛着锨,把时任办公室主任的滕永波围在了中间。

“赔钱,赔钱!”

村民的呼声里带着愤怒、透着恐怖,比那滚地的响雷还要让人心惊。

一个壮汉怒视着滕永波说:“你们开矿,影响了排水,淹了庄稼,你说怎么办?”

离开了老百姓的支持,是难以在这里立足的。再说,老百姓以食为天,庄稼淹了,就会影响他们的生计。滕永波想到这里,轻咳了一下。大声说:“乡亲们,救庄稼要紧。你们的庄稼淹了,我们也很心焦。现在,咱一起到田里排水,确保我们的粮食不受一点损失!”

他立马集合起所有的人马,调来了三台铲车,把田里的水引到了河里。

可想不到的是,这伙村民刚走,又来了一批,说他们排水破坏了路,必须拿50万的修路钱……

胜利“突围”

我们百折不挠

我们永不气馁

我们高举和谐的大旗

唱响合作的旋律

突围、突围

用我们的胜利赢得时间的赞美

李强胜最崇尚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水无定体,远无涯,长无穷,攻不破,刺不伤,折不断,焚不燃,但可决流奔泻,势不可挡。转瞬间摧毁万物。

2006年8月6号,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胜来山西,出任娄烦铁矿第三任总经理。

内忧外困,危机四伏。

内部,股东之间的矛盾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彼此间没有信任,相互猜疑,相互争利。

某天一大早,一位股东带领几十个人冲进了厂部,把工作人员逐出办公室,把财务贴上封条。然后,闯进李强胜的办公室。

“请交出财务章、采矿证!”股东两眼怒火,话音都有些走调。

李强胜正在作画。面对股东怒喝,仿佛一点也没有听到。展纸、泼墨,一丝不苟。

股东见李强胜那副专心的神态,恨不得一下子扑迫去,一把抓过案子上的宣纸撕个粉碎,或者一拳打过去,把眼前这个不紧不慢画画的家伙打个鼻青脸肿。但他还是忍住了——毕竟老“江湖”了,如果那样做,太失体面了。

画,作完了。李强胜又展纸写字。

从容谈定。

“在非常情况下,为了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公司总经理有权拒绝除董事长以外的任何人的无理要求。”字写完了,李强胜这才抬起头。一边把书画慢慢卷起来,一边不紧不慢地说:“但是,你是我的合作伙伴,我还是愿意和你好好谈一谈。不过有个条件,你把字画拿回去,给我挑出几处毛病来,咱们再谈。”

股东是出了名的字画爱好者,知道李强胜字好、画也绝,早想求得一幅。今天,在这样的局面下,他猜测李强胜送字画必另有其意。心想:不管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一定要和你理出个眉目。就说:“那好。咱们明天见!”说着,接过字画,把手朝弟兄们一挥:“走!”

股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把字画缓缓打开,把两个条幅各置一侧,仔细地观看。

画面是一幅墨荷,用笔洒脱淋漓,墨气氤氲;字是一副对联:“保平安促生产晋联鲁浙,以和谐促发展共荣三方”。还有一个横批:“共创明天”。

股东是山西娄烦人,他最先以6000万拍下了娄烦铁矿,可他资金却出现了巨大的“空档”。鲁地的加入使他摆脱了危机,由鲁地公司控股合作经营。

但因缺乏沟通,他和鲁地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直至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面对字画,股东陷入了沉思之中,再没有心思挑毛病。

第二天。李强胜和股东开诚布公地一番长谈,一场干戈化作玉帛,二人成了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接下来的事实是:

在2007年度工作总结暨员-T表彰大会上,“闹事”的股东获得了这样的赞誉:

“自古齐鲁多贤士,三晋重商贾,吴越出良将。鲁、晋、浙三地四方股东将相和,携手开创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建矿的奇迹。公司股东某某某,胸怀广阔,远见卓识,功不可没,没有股东间的将相合璧,就没有我们娄烦鲁地矿业的今天。”

对于重重的“外围”,能否“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考验一位将军是不是“大智”之人的试金石。

娄烦县公安局连破两个大案,全县人民欢欣鼓舞。李强胜按捺不住欣喜之情,狂书“铁血铸警魂”几个大字,做成精美的镜框,带着娄烦鲁地全班人马,敲锣打鼓前去慰问。

公安局的领导深受感动,他们在警力紧张的情况下,抽出专门人员和鲁地联合执法,使鲁地公司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徐楼铁矿拿出300多万修筑了一条坦荡如砥的大道。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娄烦铁矿投资150万元,在马家庄道仁沟建设了花果山鲁地生态园,改善这里的自然环境;他们走进群众,访贫问苦,救助了多名贫困大学生;他们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请当地的部门领导讲课,开展矿地联谊活动……一让和谐共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家把鲁地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鲁地人凭着他们的勇气、凭着他们的智慧,实现了一次次胜利大联合,逆境“大突围”。

激昂高歌·柔情低吟

鲁地人说:“我们是唱着歌工作的人。”

是的,鲁地人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的歌声,不管是慷慨激昂的高歌,还是柔情似水的低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是团圆节。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花好月圆人团圆。共享天伦,合家团圆是中国人的祈愿,是中国人的美好追求。2006年中秋节,李强胜和他的战友们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娄烦细米河铁矿创业伊始,队里资金极度紧张,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们毅然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

这天,他们买了许多的月饼,给寺头村老百姓一家一家地送。每一户老百姓都分到了香甜的月饼,可就是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夜晚,明月挂在蓝蓝的天空,那么高远,那么皎洁,那么明媚。面对圆圆的明月,大家想到了年迈的父母、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心里不禁一阵阵惆怅。

李强胜说:“大家一起拨通手机,咱们一起唱《勘探队员之歌》,让我们的亲人听听咱地矿人的豪情。”

是那山谷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旗帜: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那首当年风靡神州的《勘探队之歌》的昂扬向上的旋律,通过手机的电波,传到亲人们的耳鼓,温暖了亲人的心,也鼓舞着战友们的豪情。

娄烦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二任总经理,是一位矿产专家。在完成娄烦铁矿项目的考察、论证之后,他受董事长石玉臣的派遣,到印度尼西亚考察项目。

2007年6月,张培强第一次来到印尼。这次来印尼,他收获颇丰。在印尼华人林先生的陪同下,开着越野车东奔西颠,考察矿藏。

车上的空调坏了,减震也坏了,一路颠簸,几乎把人给颠散了架。印尼和太阳的距离似乎“拉近”了很多,烈日炎炎,如烤如灼,其势逼人。

热,咬咬牙就过去了,最让人恐惧的是正在流行的登革热。

“风光无限好,就是登革热”。当时,张培强正发着高烧,他自己心里也有些惊慌。但为了尽快找到矿藏,他顾不得那么多了。他把痛苦和惊惧紧紧掩藏起来,和林先生一起查矿。

当他们来到一片辽阔的海边时,他眼睛刷地一亮:整个海滩黑乎乎一片,“是铬矿!”张培强高兴地要跳了起来,脸上抑制不住兴奋。

他怎能不兴奋呢?铬是国内急缺矿产,国内只有四个中型矿,年产不过三五十万吨,有50%靠进口。拿下这个矿的矿业权,无疑是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取得的又一场胜利。

获得了切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他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回国的轮船。没想到,张培强真的被登革热“击倒”了,在深圳住了半个多月的院,才得以康复。

病愈后,回到济南,在家没住几天,张培强又一次踏上去印尼的飞机。眼看到了中秋节,张培强本打算和家人过个“团圆”节,可他却被“合作”事宜“拖住”了。

十五的圆月悬挂在异国的高空,圆圆满满。可张培强总感到缺了半边。

月光下,他拨通了长途电话,愧疚地对一直盼着他归来的爱妻说:“我十分想念你们,我没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情,就让我给你唱首歌吧!”

在电话里他轻声哼起了《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张培强的妻子是个极贤惠的人,她完全理解自己的丈夫,她不想责怪丈夫,不想再给他已超负荷的精神再增加哪怕丝毫的压力。为了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爱恋,她也为丈夫哼唱了一首《爱在心间》:

轻轻地抱着你的双肩,

让忧伤从此留在昨天。

相信温暖已把时间改变。

我的心为你跳动永远。

特别的享受·真挚的情怀

现任娄烦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选矿厂负责人的张德,领着我参观了选厂间。他一边走,一边介绍生产状况。

厂间里噪音很大,张德的每一句话都放大了声贝。有一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噪音低声区,他还是用大分贝的声音说话。而我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再问我刚才问的什么?

“你的耳朵?”

“有点聋。”

“你多大?”

张德告诉我,他1966年9月生,属马,42岁。

这真是一匹“千里马”。1989年阜新矿院毕业。毕业后到枣庄煤炭局工作,2007年1月,被招聘到公司。2008年,为提高选矿产量,公司让张德负责选矿厂的整改。经过他一个月的整顿,选矿产量急剧增加,原来一天选矿200吨一下子增加到480吨。

张德领我参观了他的“别墅”:一间六七平方米的砖砌小屋,里面一张床,一张桌。小屋就建在车间边上,球磨机巨大的声响让小屋和床一起震动。他说:“这是我的特殊享受,床是免费的摇篮和按摩器,并一天二十四小时有‘音乐’相伴。”

我恍然大悟:正是这种“特殊的享受”,使他双耳失聪。

“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牛还累。每天,当一些人还沉醉在梦乡的时候,他已经下井巡视了一遍;当大家晚上陶醉在电视节目中的时候,他还在井上查矿、配矿。2007年公司实现井下安全无事故,井上配矿、发矿井然有序,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段颁奖词说的是娄烦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矿安全管理员张宗明。2007年9月,每天4点就起床,晚上12点还未睡。井下抓安全,井上搞配矿。最忙的日子里,他四天没有脱衣服睡觉。

表彰会上,他领到了10000元的奖金。他眼里充满了泪水,给矿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领奖台,就去给家人打电话,让家人分享他的喜悦。

远在山东枣庄的妻子在电话里给了丈夫一个“飞吻”。从此,58岁的老张做梦都含着笑。他说:“电话飞吻,是老婆给他的最大享受。”

“雷公”白世桓,52岁,安徽徐楼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选矿厂厂长。中等个头,胖胖的脸庞,宽阔的前额,头发显得有些稀疏,粗黑的眉宇下,仿佛长着一双火眼金睛。如果一旦让他发现出了错,好家伙,他那厉害程度,真叫六亲不认。大家敬重他,佩服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执著的钻研精神,更领教过他的特种钢材般的坚韧。

“刚毅时秉性如山,温情时柔肠若水”。这是杜建军给老白的评语。2008年正月初七,白世桓回到徐楼。可是,妻子阴历十七就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妻子为了不影响他工作,让孩子买了个小灵通,和电话并了网。老白每次打电话,妻子都说一切很好。

说起通情达理的妻子,眼里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柔情。妻子的理解成了白世桓的“独特享受”。

徐楼公司安全部主任王洪俊,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工作心细如丝,决不放过一丝隐患。为了矿山安全,他放弃了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

王洪俊的出色工作,有两个闪光点:

一是,2007年11月27日,国家安全监督组来淮北视察,安全司赵司长对徐楼矿安全工作非常满意,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全国矿业的安全意识都和鲁地人一样,我们这里抓安全的,就可每晚睡个好觉了!”

二是,2007年,鲁地徐楼铁矿被淮北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为了安全生产,王洪俊把家都“抛”了。

王洪俊的孩子在泰安二中读书,今年高考,他没有回家。孩子考得不太理想,进了一所普通大学。孩子要人校了,总经理杜建军“硬逼”他回家,让他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尽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孩子说什么不让送。孩子虽然没有说一句埋怨父亲的话,但王洪俊却从孩子那近乎陌生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父子问的疏离。

“是有些愧对孩子。”说到这里,王洪俊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王洪俊说:“每当我看到那黑黑的、坚硬的矿石,所有不快都一扫而光。那黑黑的、坚硬的矿石化作柔柔的水波,让我有一种回归母体的感觉。水波柔柔地、轻轻地拍打着我疲惫的身体、慰藉着我的灵魂。”

这是美丽的诗,这是象牙塔里的诗人永远做不出来的人世间最美的诗。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

初秋的狐姑山,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山色格外妩媚。

2006年8月5日,娄烦铁矿鲁地矿业有限公司细米河铁矿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和开工典礼。山东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战,副局长李翠芳:娄烦县人民政府县长张秀武、副县长景德奎出席了揭牌仪式。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彩斑斓的气球腾空而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和鞭炮声震荡了幽深的山谷。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鲁地人在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坚实的一步。

午宴上,刘战一次次地举杯,给每一个地矿人敬酒,每敬到一位,他都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谢谢,这两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汉字里,包含着多少关怀和鼓励!像和煦的春风拂过湖面,柔柔的水波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

2008年6月10日,又是一个鲜花盛开阳光明媚的日子。地矿局局长、党委书记郑金兰来到矿区,给矿区送来了电视机、健身器材,更送来了局党委的无限关怀。

郑金兰望着眼前的一切,百感交集,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她知道,正是鲁矿铁军的顽强战斗、无私奉献,才实现了“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矿”的梦想。面对生机勃勃的矿山,面对可亲可敬可爱的战友,怎能不思潮翻滚,格外兴奋呢!

郑金兰头戴安全帽,身穿蓝工装,走进矿井,深入巷道,走进职工宿舍,嘘寒问暖。

郑金兰说:“你们所做的是我们地矿局没有做过的事业,你们是一支钢铁队伍,是地矿英雄。我对你们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李强胜泪水溢满了眼眶。

那些个难忘的拼搏的日日夜夜,那些个难熬的酷夏严冬,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经历了多少别人永远无法体会的艰难与辛劳,经受了多少别人永远无法体验的煎熬和磨难,忍受了多少别人永远无法体会的痛苦和思念。

“干!”为了鲁地矿业,为了山东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强盛,再苦再累也值!

历史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我们当无愧于历史。

建设一座新矿山,开辟一片新天地。李强胜正在为局里提出的新目标努力:把娄烦铁矿建设成为山东地矿局矿业开发的孵化器和全局矿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地矿铁军

鲁地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是一粒粒摔不碎、捶不扁、煮不烂、响当当的铁黄豆。用郑金兰的话说,就是“鲁地人有着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集体性格’。”

马传义,菏泽曹县人,54岁,属马。2004年山东省地矿局招聘人才,来到地矿。

娄烦偏僻,人烟稀少,距太原150公里,距县城25公里。狐姑山海拔1600米以上,比泰山还高。降水量很少,细米河细得像一粒米,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山中6个自然村缺水。这里风沙很大,丘陵上的黄沙在大风的鼓动下,会把整个世界都搅得天昏地暗。到了冬天,气温到了零下30多度,冻土层达一米厚,挖掘机都挖不动。

马传义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住就是大半年,终于把娄烦铁矿建成投产,为公司掏得了“第一桶金”。

张宗明,58岁,2007年3月6日从枣庄来矿山。妻子左臂骨节坏死,今年正月初八作了手术住了37天的院,他没有侍候一天。

张德,父亲患脑瘫,2008年5月又患了直肠癌,只回家待了两天:母亲2007年12月份去世,患肺癌,母亲患病时他正在贵州考察矿产。

今年4月,杜建军的妻子手臂摔成粉碎性骨折,到医院做了三次手术都没有完全治好。不能做饭,只好天天买着吃,用一只手洗衣服。三个月妻子伤愈后才告诉老公。当杜建军问妻子为什么不告诉自己时,妻子幽默地说:“没人管,恢复得快。”

厉夫金,工程师,一个干活“不要命”的人。为了选矿厂早日投产,他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睡五六个小时的觉,两条腿都累得肿了,腿上一按一个窝。大夏天都穿着衬裤。

淮北徐楼,情形又如何呢?

这里是矿区,也是雷区。因为地下有矿,几乎每年都有被雷击中而身亡者。这里的老百姓说:“山东来了一帮玩命的人。”

到了雨季。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天潮地湿,被子潮乎乎:黏糊糊不能贴身,弄得杜建军他们这些北方汉子只得穿着衣服睡觉。他们带来的衣服用不多长时间,都会长出一寸长的毛。

太阳一出,天又闷又热,搞得人心里又焦又燥,用不了一星期,大家嘴上就都起了泡。更有甚者,鼻子出血,身上皮炎,脚上长脚气,手上长癣,痒得一天到晚地挠,直挠得黄水直流,浮肿生疮。

第一批来到这里的滕永波,已由办公室主任升为副总经理,他刚来时,这里只有几间石房、一副井架,满院子都是半人多高的荒草。他们自己动手除草、整地、建房、建炸药库、加防护网、修路。他们穿着三角裤,手磨起了泡,脚泡泛了皮。为了给手加点“油”,往手心里吐点唾沫都吐不出来。嗓子就像干了一夏的庄稼,没有了丝毫的滋润感。

现任印尼普惠矿业合作公司总经理的李德生,几乎成了印尼“土著”。印尼老百姓家有喜事,他自掏腰包去贺喜;有丧事,他也破费去吊唁。然而,妻子被摩托撞得脊椎、尾骨粉碎性骨折,他却没有请假回来侍奉老婆一天。“不是我心硬,是离不开啊!”

还有,一个顶仨的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新才,“财务好管家”高秀华……在鲁地,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还是再让我们听一听优秀员工的颁奖辞吧——

他们怀着对企业的忠诚,他们怀着对岗位的责任,工作上从不讲价钱,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服务上从不找借口,实际需要啥就干啥。总之一条。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好。在他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下的堡垒,他们是无往而不胜的钢铁战士。他们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私利放在脑后。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依靠,他们是企业的柱石。

“黄埔军校”

把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称之为黄埔军校,不仅因为鲁地人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有“在钱眼里翻跟斗”的本领,有纵横捭阖、驰骋世界、闯荡天下的壮志,更在于鲁地本身是一座精神的“富矿”。

鲁地人敢于挣脱根深蒂固的思想制约,义无反顾地去做“创世纪”的伟业,成就了三年内资产由5000万到6个亿的奇迹。

鲁地人有放眼天下的眼光,把发展的目光瞄向了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刚果(金)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鲁地人有革命的“硬骨头”精神。2007年元旦凌晨2点半,徐楼矿发生井下冒水,把风井给淹了。听到消息,大家冒着严寒,穿着单衣往现场跑,昼夜奋战,保住了矿井。

鲁地人有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一次,李强胜开车去太原办事,正赶上堵路,一堵就是十多个小时。冬天的气温在零下25度,没有吃,没有喝,又下着雪。车停在盘山公路上,二三十度的坡度,路边就是万丈深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饿得他不时地从车上跳下来,到路边抓几把雪吞进嘴里。李强胜依旧诗性不减,写出“柳林枣,平遥肉,山中云雾吕梁环绕;汾河水,三教寺,云岭风光太行普照”即兴长联,明志抒怀。

鲁地人形成了以“忠诚、思维、创业、节俭”为核心的鲁地文化。文化凝聚着人心,文化铸就公司灵魂,文化引导着公司发展。

鲁地人有严格的管理机制。他们的原则是:如果你有智慧,请把你的智慧献出来;如果你有能力,请把你的能力献出来;如果你既没有智慧,又没有能力,请把你的位置献出来。娄烦选矿厂一名姓张的班长,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天十多个小时不休息,可是,他的职工和设备,却“不是驴不拉,就是磨不转”。事实说明,他不善于管理,是个好职工,却不是好领导,结果只有一个:拿掉!一位领导的亲戚收了人家红包,结果也只有一个:开除!鲁地人最精于“算计”,善于“在钱眼里翻跟斗”,董事长石玉臣到山西大多都是坐火车或坐公共汽车。他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张火车票只有140元,而要带车,差不多要1000多元。

鲁地人廉洁自律,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回,他们的心愿是让领导和同志们说:“这伙人还行!”

然而,鲁地人又出奇大方。巨额的捐献,无数的善行义举,为鲁地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更使鲁地产生了极佳的品牌效应。

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一所学校,这里,能使一个人体验到一种深刻而持久的人生乐趣。这种乐趣,不在于钱财本身,而在于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取财于正道,由能赚钱、赚大钱,获得对于自我能力、素质、智慧、才干的确立;在于人能自由地驭使外物,用凭借自己的才能智慧赚取的钱财,用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鲁地是一所企业“黄埔”,她培养非凡的人才,他们有放眼天下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们有刚毅的性格,猝然临危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举重若轻,大开大合;他们是纵横天下、无往不胜、成就伟业的钢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