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星云大师《心经》五讲 第三讲 超脱之道

今天讲《般若心经》的正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典的中心。

很有名的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在一千三百年前,就把印度的梵文译成中文了。

唐三藏玄奘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我们可以把他尊为中国的孔子一样。

他的《般若心经》、《八识规矩颂》、《唯识论》都很重要。

我开始要讲的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

观自在菩萨是谁呢?

一般说是观世音菩萨。其实不一定,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叫观自在菩萨。

问题是你们在生活里面自在不自在?如果随时随地都很自在,那我们不也是观自在了吗?

省察我们一生所过的岁月,有时也有一些快乐,但多数的时候好像都不自在。

忽然有一件很苦的事情,或者一些不好听的话,我们就不自在了。

贫穷、没有钱,不自在。

困难、不顺利,也不自在。

我生气,不喜欢,就不自在。

我哪里病、哪里痛,不自在。

当然每一个人都会希望人生自由自在,但是自由自在要哪一个人给我们?

我们有时候看人,我不喜欢、我不自在。

偶尔遇到一些事情也不顺心,不自在。

在这一个地方、那一个境界,不自在。

许多东西杂乱无章,我看到了,也不自在。

我看看自己的身体,或者老了、病了,或者样子不好看,也不自在。

那个声音听起来好难听喔,我也听不自在。

所以,在什么环境,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自在,这是我们所希望的。

有时候你说没有钱不自在,其实有钱也不自在。

如果你皮包里面有十万美元,现在坐在这里,你不会自在,会不时摸一摸,不要给小偷、扒手扒去。

你驾驶价值几十万美元的汽车,现在停在停车场,你人坐在这里,老是挂念它,会不会给人碰到?会不会给人偷去?所以太好了也不自在。

见到不欢喜的人,不自在。很爱的、很喜欢的人,我挂念他现在在做什么,还是不自在。

所以要讲自在,我想有般若、有心就能拥有自在。

有也不自在,无也不自在,那我们就从这个有、无之间去找一个中道。般若告诉我们太多、太少、太冷、太热都不好,中道最好。

有一位先生一生努力奋斗赚了好多的钱,但是社会经济不景气,经济风暴来了,他的公司也倒闭了,忽然从大富翁变成一个穷光蛋。

他想不开,就到海边想要投海自杀。

他遇到一位女士也在海边徘徊,她那么年轻貌美,到海边来做什么呢?

她来来去去徘徊。

这位先生很好奇,他问:“小姐,你在这里走来走去,有什么心事吗?有什么烦恼吗?”

“我想跳海自杀。”

“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自杀呢?”

“男朋友不睬我,我现在一个人很孤单,很痛苦,我不要活了。”

这个人忽然有了点般若智慧,他说:“小姐,当你过去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这么痛苦啊?”

“我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才不痛苦。”

“那现在没有了不是也很好吗?”

这个小姐一听:嗯,她本来就是没有嘛,过去没有,那现在没有也一样呀。

这位小姐反问:“先生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也是想跳海自杀。”

“你为什么要自杀呢?”

“我过去有好多的钱,现在忽然没有钱了。”

“这许多的钱也是本来有的吗?你最早就有这么多钱吗?”

他说:“最早也没有钱。”

她说:“那你最早没有钱,现在没有钱,也是一样,你为什么要跳海呢?”

我们就是在有、没有当中不自在。所以不管有、无,都用般若的想法,也不是不要有、也不是不要无,用般若的巧妙智慧如此处理会减少痛苦的。

佛教里很有名的弘一大师,未出家前是文学家,叫李叔同,后来出家叫弘一大师。

他的好朋友夏丏尊先生在他出家以后去看望他,看他过得好苦,吃的咸菜又臭、又咸,看起来不好吃。

夏先生说:“唉哟,这个咸菜太咸。”

弘一大师说:“咸有咸的味道。”

他用的毛巾都破烂了。

“这毛巾坏了,换一条吧!”

“还可以再用一段时间。”

住在一个小饭店里,那时候因为环境不好,臭虫、跳蚤很多。

“这个小饭店里面臭虫、跳蚤这么多,怎么住呀?”

弘一大师说:“没有关系啦,只有几只而已,让它们去吧!”

我想,弘一大师的生活就是近于般若的生活。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他都能自在。

法融禅师住在一个山洞的旁边,他用石头当做番薯煮来吃。

信徒去拜访他时,看到烟熏得他眼泪、鼻涕直流,就说:“师父,这么辛苦干嘛?你的鼻涕、眼泪都流出来。”

法融禅师说:“不管它,我没有时间为这许多俗汉去擦鼻涕。”

意思就是说,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他能自在。

日本的白隐禅师,他的一段事情也让我感觉到他的自在般若。

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成了名以后,社会上好多人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个商人的女儿,忽然怀孕了,未出嫁怎么会怀孕呢?爸爸追问她。

她不敢把自己的男朋友说出来,知道爸爸性格很暴躁,如果说出男朋友的姓名,他不会饶过男朋友。

爸爸问:“这个孽种是谁的?”追问到不得已,她心里想爸爸最崇拜的就是白隐禅师,就说:“白隐禅师。”

爸爸一听,还得了?我平常那么尊敬你,原来你是这样的衣冠禽兽,你还做出家人?他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把白隐禅师打得头破血流。

等到女儿把小孩子生出来,他就把小孩抱到白隐禅师那里,“这是你的孽种,给你!”

白隐禅师忽然多了一个小孩,怎么办?

那时候没有牛奶,没有这么方便,只能用母奶来喂小孩。白隐禅师就每天抱着这个小孩出去跟人家化缘奶。

因此他的名誉变坏了,人家总想这是一个不好的出家人,小孩子也跟在后面用砖头、石头打他,嘲笑他、骂他。

春去冬来,一年多以后,逃到外面去的年轻人回来,问这个女孩,“我们的孩子呢?”

她说:“你还问这个问题?我几乎给我爸爸打死!我只能说孩子是白隐禅师的。”

年轻人一听,还得了。白隐禅师也是我们的师父,我怎么敢害他呢?我向你父亲自首,被你父亲打死,我也要自己承认。

父亲听了以后当然还很生气,不过也欢喜起来,为什么?我的师父到底是我的师父。

带了一家人跑去跟师父忏悔。“误会了,那个孩子不是你的,是我们的。”

白隐禅师什么话也没有辩白,只说:“喔,你们的,你把他抱回去好了。”

各位,如果你们在这种侮辱之下,还能这样的自在吗?

所以人要有修养,这个修养当然从道德、从经验、从阅历,更重要的从般若里得到一种无我的修养,就没有这许多的痛苦。

梦窗国师坐一条摆渡的船,想到河岸那边去。

忽然一个将军跑来,他也要坐船,就喊:“嗨!等一会,顺便带我过去!”

船夫说:“船已经开,等下一班吧!”梦窗国师说:“船还没有开很远,回去带他一下吧!”

船夫心里想:出家人都这么说了,就回去带了那个将军。将军怒气冲冲地上了船,看到梦窗国师坐在旁边,他用皮鞭“啪”地打得国师满头的血往下流,“和尚!站起来,让我坐!”梦窗禅师站起来让他坐,大家吓得通通不敢开口。

到了对岸,大家都上岸。梦窗国师要去访友,流血不好看,就在水边弄水要把血迹洗除。

旁边有人讲了:“唉呀,这个出家人真好心,却给那个将军打得受伤流血,真是划不来啊!”

将军知道了原委以后,很惭愧,赶快跪下来:“师父对不起,我错了!”

梦窗国师一点都不生气,他说:“没有关系,你本来就不知道嘛。”

请问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家可以这样原谅他人吗?能够自己自在吗?

观自在当然是一位菩萨,不是哪一位叫做观自在,应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叫观自在。

所谓观自在就是:观照自己,看看自己在不在。

有的时候被人家牵着鼻子走,自己就不自在。

被金钱买动,被爱情诱惑,被势力压迫,觉得自己不自在了。

人能活出自己的尊严,能不为外境所左右,觉得我很自在,这是重要的。

观自在是一位菩萨,各位见过菩萨吗?

菩萨不是泥塑木雕、供在那个地方的。每一个人,只要你有般若,你就是活菩萨。

活菩萨在哪里?有人传说真的活菩萨是在中国南海普陀山。

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对观世音菩萨很崇拜,他想到普陀山去拜菩萨,希望可以见到活观音、活菩萨。

他到了普陀山,到哪里去找活菩萨呢?

见到一个老先生,问道:“老先生,你知道普陀山的活观音菩萨在哪里啊?”

“喔,活菩萨好像到你家里去了。”他知道你诚意来找他,他就去找你了。

这一听,屠夫赶快转身回家去,要和活观音见面。

这个屠夫非常不孝顺,平常对母亲很凶、很恶。此时回到家已经半夜三更,他猛力打门,要赶快问一问活菩萨来了没有。

母亲一听,这个不孝的孽子,半夜三更回来了,吓得赶快去开门。她来不及好好穿衣服、穿鞋子,匆忙反穿衣、倒踏鞋就来开门。

屠夫先前在普陀山也问了那一位老者,“活观音、活菩萨是什么样子?”老者告诉他,“活菩萨衣服都是反穿,穿鞋子都是倒过来的。”所以现在母亲门一开,他一看,“是反穿衣、倒踏鞋。”就赶快跪下去,“活菩萨!活菩萨!活菩萨!”妈妈一听,“我是你的妈妈。我哪里是什么活菩萨呢?”“你是活菩萨,你是活菩萨。”妈妈也是福至心灵,临时一听大概有一点门道,就开始教训他,“堂前双亲你不孝,远寺拜佛有何功。”

菩萨如同是学生,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菩萨也有小菩萨、中菩萨、大菩萨、老菩萨,也是有等级的。

佛教的菩萨阶位,有五十一个阶位。

我说各位都可以做菩萨,至少做初发心的菩萨。

菩萨二字是梵文,中文的意思就是觉悟有情的人,是有大道心的人、肯发大心的人就可以叫菩萨。

明天再讲《心经》时,我就不称呼你们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就称呼各位菩萨。

你们要承当,要接受。

只要你承当我是菩萨,你会再和人吵架吗?你们夫妻会再吵嘴吗?你想做不好的事,或者吃烟、喝酒,想到自己是菩萨,就不能做了。

我们要做一个真的活菩萨,做一个现代的活菩萨。怎么样做现代的活菩萨呢?

要有慈悲,要有热情,要积极,要关怀众生,要帮助别人,与人为善、从善如流,能如此,就是活菩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有般若的功行,功行很深,修行到一种相当程度的时候,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是佛教的名词,五蕴就是讲我们,就是我的代名词。

我是张三、李四,我是什么人,先生、太太,怎么说我叫五蕴呢?

蕴是积聚的意思,有五个东西积聚就成为我们人。

这五个东西就是色、受、想、行、识。

我们的身体叫做色身,物质的身体,如头发、骨头、皮肤、肉等等,整个都是物质的色。

不是颜色的色,这所有的物质叫做色。

最后一个是认识的识,识是心识,是精神的。物质和精神要合在一起,才是活着的一个人。

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心识合起来,产生了几个作用,叫做受、想、行,这些感受、接受、思想、行为等等身心发出来的功用,就是生命的作用。

人死了,这个色身、神识离开了,心离开了,什么作用都没有了。

假如色身不坏、不死,即使睡觉,心识还做梦,还是有潜意识,还有种种的活动。

佛教讲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指的是物质的色。宇宙现象界的东西都是由地、水、火、风四个元素和合的,它们不能独立,彼此相依存在,因此说“空”,并不是没有。

花要开放,它要有土地、水、空气、风,它要有阳光,有了地、水、火、风,才慢慢让花开放。

我们人也是要四大调和。四大组成身体,骨头、皮肤是属于地大,大便、小便、汗、痰属于水大,温度属于火大,呼吸是风大。假如这四大有一个没有,我们就活不了。

花如此,人如此,宇宙万有都是四大所成。例如房子,木材、钢筋是硬的,是地大,它要有油漆、水泥,把它胶着起来是水大;要有阳光、有空气流通。要是有一个东西不存在,这个房子就会坏、会烂。

说四大皆空不如说是由这个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成为“假相有”。

这个色是指物质的四大。识就是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

心识,是精神世界,是我们生命的本体,我们的生命线。所以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是不死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个情识。

五蕴是指有五个东西积聚,也叫五阴,阴阳的阴。为什么叫五阴呢?就是盖覆的意思,这五个东西盖覆我们,给我们烦恼,让我们看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人怕死,为什么怕死呢?不是死了还有生命吗?何必怕死?等于汽车引擎不好了,重换一个、重新装配;衣服坏了,再买一件就好了。

今生死了,来生可能换一个更好的身体,更好的装备。你怕什么呢?

不过,还是要怕,为什么?我们有隔阴之迷,就是隔阴这个身体,这一个没有了换成另外一个,迷糊了、忘记了我过去是什么,张三、李四不知道,所以很怕找不到自己。

我们这一期生命死了,到下一个生命之间有一个中阴身,就是介于我们此生到下一生的中间,它要转世投胎,在唯识家的解释,这个东西当然不是像我们人的样子,也不是像鬼怪,是有形、无形也很难讲,不过,总之这么一个东西就好像白云飘飘、烟雾渺渺的。唯识家讲它好像一支长竹,它随着这个时光隧道,到达一个目的,去转世投胎。

照见五蕴皆空。空不是没有,空是无我。

讲到无我,一般人会很害怕。无,我在这里,你说没有,难道要我消失消灭吗?那是多艰难的事情。

其实佛教的无我,不是叫你消失消灭,现在就可以无我。

在般若思想里面,认识无我的思想有什么好处呢?

我的身体,你可不能伤害。

我的钱财,你可不能拿走。

我的爱人,你可不能碰。

我的思想、我的见解,我的所有,我的什么,我……天天都是我,所以有我执、我见,这就是我的不自在!

假如你知道这一个是假我,是色、受、想、行、识的和合。这个和合体是个暂时的因缘,假合,不是真的我。你应该体悟到所谓苦空无常,比方说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用般若无我才能去做。我的钱怎么给你呢?不一定,可以大家用,给一点给一点。无我对我们扩大成大我,扩大自己、升华自我也是很有用的。

这个世间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

是我的,我不能主宰,不是我的,它偏偏因缘际会,会来找我。

有一位财主建了一栋非常华丽堂皇的房子。

房子落成他要请客人吃饭。

所有的工人都上座,所有的儿子、孙子都在下位。

有人奇怪这一位富翁颠倒次序。自己的儿孙是主人应该上座,那许多工人应该在下面。

富翁说:“不是的,这许多工人替我起房子,他们应该上座。那许多儿孙将来会卖掉我的房子,应该让他们下座。”

所以谁是我?谁不是我?这个很难讲。

在佛经里面有一个很有哲学、很高深、很有意义的一段故事,说明无我很有用。

一个旅行的人错过了饭店,住在哪里呢?乡村野外,只有一个土地庙,他就到里面神龛的下面蜷曲一宿。

半夜三更,有一个小鬼背了一个尸体进来。

这个旅人想:“哎哟,糟糕!真的见到鬼!”

正在惊慌恐惧的时候,又有一个高大的鬼进来了。

一个鬼,就很恐怖,不得了,现在两个鬼。

大鬼责问小鬼:“你把我的尸体背来这里干什么?”

小鬼说:“这是我的尸体,怎么说是你的尸体呢?”

各人都说是我的,争吵不已。

神龛下面的旅人吓得发抖。

小鬼听见了,这里有一个人:“喂!出来,不要怕,不要怕,替我们做个公证人。你说这个尸体是我背来,还是他背来的。”

这个人一听:“糟糕,今天难逃劫数。”

我是看到小鬼背进来的,但如果说是小鬼的,大鬼不会饶过我的;说是大鬼的,这是说谎。

要学美国的民众讲话要诚实,他说这个尸体是小鬼的。

大鬼一听当然不喜欢,上前就把这个人的右膀子扳断,咕噜咕噜就吃下去了。

小鬼一看:“哎哟,糟糕,他帮我讲话,膀子却给大鬼吃了。”不要紧,尸体上右边的膀子把它扳起来接上去。

大鬼不欢喜了,又再吃左边的膀子,甚至于腿、脚通通都吃了。这个小鬼把那个尸体上的扳下来,替这个人通通都接起来。

大鬼、小鬼这样的恶作剧后,两个鬼呼啸而去,留下这一个人。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我是谁啊?

我明明是什么地方的某某人,给那鬼吃了,现在这个身体还是我的吗?

他悟到一个道理:这个身体五蕴无我,本来就不是我的。

现代的医学发达,器官移植不就是你的器官都到了我的器官上面来了吗?

当我们悟了这一个假的我以后,就能找到一个般若的真我。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空不是没有,是五个东西因缘和合体,不是独立、单独一个的。

什么是空?

世间没有不变的东西。

你看哪一样东西都在变。

十年不见的朋友,变老了。

二十年没到的地方,风貌都不一样。

怎样可以看到空?没有单独存在,没有独存性,没有实有性,没有永远永远都是如此的,这就是空。

世间无常,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你说世间哪一样东西会永远不变呢?

我们要看到空的现象、空的本质。我举出三点:第一、果从因生。这个结果从哪里来?它有另外的一个因、一个种子来的。如果他打你,是他不应该的,为什么他打你?原因一查,原来你偷他的东西,你做坏事,打得好!所以因果关系要了解。

像美国是法治的国家,不是做了就算了的,有了结果,他们要追查原因的。

所谓果从因生,没有因,就不会有果,这就叫空。

第二、事待理成。你们做什么事情一定有个理。道理的原则有程序,有阶段,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理则,是不能完成的。

比方我要画一幅画,我必须要有画纸、画笔去画彩色的各种东西。我画一幅画,有了这些的元素、理则,我就成功。

再简单说,什么是空?任何事物要有很多的东西合作才能成立的,所以一切皆空。

第三点、如何看到空。空要从有的上面才能看到。

本来开的花,现在没有了,谢了空了。

本来有一栋房子,经过几十年,老旧拆除了。

因为我过去看到是有,现在才知道有一个空。

各位听到这里,会想原来空就是假的,就是没有。

其实要空了虚假、虚妄。空了假相以后,达成一个真实的,那就是般若。

现在举一些例子,来看这个空。世间是相续的,父亲生儿子、儿子生孙子,这相传相续,你说哪个才是真的呢?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找不到一个不变的,都在继续。这就是无常,但是无常也不一定不好。无常是新的会变旧,坏的会换新。

有位祖父他的小孙子很调皮,他打孙子两个耳光。

在旁边的儿子,看到爸爸打自己的儿子,他就自己打自己。

爸爸问他:“你为什么自己打自己啊?”

他说:“你打我的儿子,我就打你的儿子。”

你说这个关系怎么算?

事实不是这样,实在是不对。你能说没有关系吗?

从因果里面看出这个循环的假,因为果,果为因,好像我们把种子种下去,长出许多水果,水果又有种子,它又再种下去,所以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如此循环,没有因果怎么循环呢?

我们也发挥和合的假相,你们从四面八方集中和合到这个地方来,等会解散,各奔西东,这个假相就没有了。

人是由皮、骨头、肉和合而成的,把皮分开、骨头分开、肉分开,人在哪里呢?

又比方说师生现在是师生,以后有老师再回过来听学生的教导。好像在佛教过去有大乘法师、小乘法师互相做老师的。上下、里外也如此,你不要站到外面,站进来,到里面来,我这里是里面。在那边的人也跟我讲,你不要站到外面,你到里面来,哪里是里、哪里是外?这都是相对而言的。

我们从相状也可以看出来假的。

那个人那么难看,你怎么和他结婚呢?

你不知道他有多可爱喔,我就是和他来电。

所以中国话里:情人眼里出西施。

还有我们认识的东西也都是假的。

现在中国的北方快要下大雪了。

过去有一个读书人早上把窗子一打开,雪景好漂亮,他就作诗“大雪纷纷满天飘”。

一个穷苦的人,没有房子、没有厚衣穿,正好从那边经过,他说:“老天又降杀人刀”。

读书的人又再说:“再落三尺方为景”。雪再下大一点,有三尺多深,才是更好的风景。

穷人就说:“我辈怎能到明朝?”我们怎么能活到明天呢?

贫富之人看下雪就不一样,所以社会上有很多你欢喜,他欢喜,我不欢喜,原因是个人的境遇不同。

不是没有,是不同,这就是空义。

照见五蕴皆空又怎么样呢?

《般若心经》里面告诉我们:度一切苦厄,可以解除一切苦恼,不好的事情——苦。大家都很怕谈苦,都喜欢快乐。可是苦是人间的实相,是本来的东西。你不知道苦,快乐在哪里呢?

所以说吃得苦中苦,才能有人上人的快乐。

我们有时候因为身体上遭遇到很多的苦,就会感到、影响到心里的苦。

有时心里的烦恼、愁闷,也引起身体上的种种不安。

我现在问各位一个问题,苦从哪里来?

有的苦是因为别人跟我不协调,很苦。

事情不顺利,很苦。

环境不称心,很苦。

大自然比如山崩、海啸、洪水泛滥、地震等等太多造成我们的苦。

还有物欲,有些东西,我求也求不到,是很痛苦的。

我想要一部汽车,要不到,要个脚踏车,也要不到;在社会生存很辛苦,社会上有很多坏人、仇敌找我麻烦;刀兵、水火加之于我,也很苦。

苦从四面八方向我集中而来。

甚至有人慨叹天长地久有时尽,烦恼痛苦无尽期。

有鸽子、老鹰、麻雀聚在一起,谈什么最苦。

没有水喝最苦,没有树林居住很苦,没有东西吃很苦。

有位比丘在旁边,懂得鸟的意思,他告诉它们:身体最苦。有了身体才有苦的。

有四个修行的比丘也在讨论苦从哪里来?

世间什么最苦?

有一个人说:畏惧、恐怖最苦。

另外一个:瞋恨心生起了,像火在烧,很痛苦。

肚子饿,吃不饱很痛苦。

最后一个比丘说:人有欲望,欲望最苦。

人有了身体就有欲望,就要饮食,就会嫉妒,有好坏、喜怒哀乐。所以有身体最苦,有五蕴最苦,要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中国的哲学家老子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确实,我们为了这一个臭皮囊,为了这个色身,每天受种种的辛苦。

色、受、想、行、识都苦,有色身会苦,而有身体就会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苦。

比方说生、老、病、死的苦,爱别离的苦,冤家相会的苦,求不到的苦。痛苦是苦,快乐也苦,快乐怎么苦呢?快乐它会坏,会乐极生悲。我有修养,我是不苦不乐的感受,我很有修行,也还有行苦;行苦就是变异的苦。世间在变化,所以有此行苦。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苦苦、坏苦、行苦。

我们身心不协调、内外不协调、你我不协调、这些不协调都是苦。

现在最流行管理学。有学校管理、医院管理、商业管理、工厂管理、工业管理等等。管理事,比较好管理,管理钱财也很好管理,管理人就不那么容易,管理心就更加困难了。

我们有的时候讲治国家困难,其实领导国家有法,领导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

一个将军,他领导百万雄师作战,一个命令——冲锋,部队生死都不顾。但是领导一个老婆他却领导不起来。河东狮吼一爆发,大将军就害怕。

其实老婆也不可怕,这都是彼此互相的。爱情是双向的,最苦的就是领导自己的心,管理自己的心很困难。

我们要把心转识成智,识就是分别,如果成为智、成为般若、无分别智、无我,就可以灭苦。

欧洲最盛行的体育运动是踢足球,美国是篮球。

一个球场里面几万人看一颗球,有一个球迷抽烟,由于看得太入神了,香烟烧到隔壁一位先生的衣服。

平常是会吵架的,但是大家在看球,看得很忘我,抽香烟的人赶快向那个衣服被烧的人说:“对不起,这是我的不对。“没关系,回去再买一件。”他不计较,继续看球。

哪知道这个火没有熄灭,又烧到隔壁一位小姐的头发。

小姐叫:“我的头!”

抽烟的想:这必定是我香烟的不对。

他又赶快道歉:“对不起!是我的错。”

那个小姐的头发大概是假发,所以她就说:“没关系,回去再买一个。”

这个还没有到无我的境界,只是忘我了,你看就能不苦。

所以观自在菩萨,他能照见五蕴皆空,以般若无我的精神,超脱一切苦难。

科学家发明多少东西也是为了解除社会之苦。

政治家的口号也是去除人民的疾苦。其实我们要用般若给自己一点力量、充实自己,才不会觉得苦。

我们有了力量以后,就是吃苦、受苦也不觉得苦。

苦从哪里来?灭除了许多苦的根源就会不苦。

万般的痛苦皆因有我,有般若无我的生活,就是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