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位于燕山山脉中端,是整座山脉的主峰,此中自有一番山峦重叠,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之景。雾灵因春夏之际其山风景秀丽云雾缭绕所以游览之人络绎不绝,其山其雾在喧嚣尘世之中更显幽静。
成群游人之中,一个面目清秀的青年却独自游荡在山间小路,踟蹰于云雾之中。
易云自小聪颖家境富裕,在五岁时得了一场怪病,整日胡言乱语浑身抽搐,到处寻医访药也不见好转,正在全家无计可施时不想被被一个游方道士给救了。要说现在的和尚道士一个个红光满面肥头大耳,只会到处讲经化缘要钱,治病救人却是没有手段的。初时易云的家人见那游方道人要救人也不敢用,这年头骗子太多只怕治不好人再给治坏了,等老道说只是看看既不要钱也不要物方才勉为其难的抱出小易云。倒也是奇事多少名医圣手都没治好的怪病被这个邋遢道士治好了,正当易家欢喜时老道自顾飘然而去,等易家醒过神时到处打探也没有找到道士,在当地被当被奇事广为流传。
这件事对别人来说不过饭后谈资,可偏偏易云自此迷上了修道之术。同龄的小孩儿还只知玩耍时五岁的小易云却整日里研读道经,稍长至十岁开始学习太极拳,至十五岁把道家经典读了个通透,仗着家中富裕也搜罗不少孤本残本的道书学习法术,法术倒是没练成人却变得孤僻乖张起来。家人初时见孩子听话读书不哭不闹还很高兴逢人就说,随着孩子年岁渐长就发现这个可不是什么好事了。众人苦劝也不见好转,易云却嫌家中吵闹就此出走自称云游四海寻访名师去了。转眼五年已过二十岁的易云中等身材温文如玉,修道未曾见成效人却精神勃发。
这日正是易云云游来到了此处,感受着雾气蓬勃清风阵阵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忽地易云神色一动,远处一座山峰随着风起雾散风收云聚时隐时现,接近峰顶处却被一团云雾紧紧罩住不曾消散。按理说山上风大正应该是风云变幻,这云团却透着丝丝古怪。易云好奇心大作,四下观望寻找去那座山的路径欲图一探究竟,看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发现,恰好一个身穿景区工作服的老人过来于是上前问道:“您好老人家。我想问问怎么去那座山?”说完朝那山一指。
“哦。那是聚云山,长年云雾不散故得名,风景比这里还好就是悬崖峭壁环绕一般人上不去。看你的样子是想去吧?听我的话别去了,路不好走啊!以前就有游客登山坠崖的。”老人家颇为善意的劝道。
“谢谢您,我只是问问呵呵。尽然如此不打扰您了。再见!”说完一笑摆摆手朝山下去了。易云好奇心极重又是个不撞南墙不死心的主,自幼好道之心极其坚定,十多年间游历名川大山见过数位隐逸高人也遇过些许奇事,如今好不容易碰见一桩哪能不去看看?只是怕那老人好心不告诉故此下山另寻人问路。
下了山终于从一个当地人那里打听到了路径这才欢天喜地的去了。来到聚云山下才发现此山极陡,数百米的的高峰竟似扑面倒来一般颇为壮观,在山脚赞叹一番易云才找到一条看似好走的地方上山。
易云自小习武身手敏捷可在这碎石遍地荆藤蔓延的山坡上行进也感到很吃力,行进到一半路程时就弄了个灰头土脸,山峰开始变得笔直,易云只得手脚并用在悬崖峭壁上慢慢寻找突起的石头或是凹陷的地方抓握。不时碰到松动的碎石掉落良久才在寂静的山谷中发出落地的声响,易云向下一看顿时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好悬没掉下去,再也不敢向下看,随着越爬越高半空中云雾渐渐遮挡了视线,好似天地慢慢消失只有这山崖可以触摸这云雾环绕在周围如梦如幻。偶尔吹过的清风撕碎云雾发出嘶嘶声响才让人有种真实的感觉。
当天色渐黑时易云才狼狈的爬到一处宽敞地方,略作调息环顾四周已是一片乳白也看不清远处的事物。当下开解自己道:“如今我身处高山之上红尘之外云雾之中倒也有几分神仙的风采。唉!可惜现在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才到那奇怪的地方。无上天尊,三清祖师啊,你们可要保佑小道找到些古籍宝贝,小道修炼有成有了本事也好传承道统啊。现在的世道变了,当当华夏子孙竟信什么狗屁基督去了,说什么信他就行将来魂归天堂,唉我道门式微啊。”越说意思越远到最后对三清祖师絮叨起自己的生平来了,说了半天加之爬山耗尽体力颇感困倦,于是找了各安全的位置用华山二十四睡功中的瞿上辅炼魂魄法修炼去了。易云以前曾随一个老道士云游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荒郊野外也没少睡了,如今换个深山云雾自不在话下。
第二天色微亮,易云面东盘坐,双手掐诀覆在肚脐上,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此身法也;摒除杂念默诵《太上老君清静经》,此心法也;呼吸之间吐故纳新,身意合一复归无为,此息法也。三法合一是为道家吐纳诀,此法需紫日东升时修炼,吸取一点先天紫气,吐纳之间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不生巩固生命之本,如此才可言上层修炼,乃是修道筑基妙法。此法是易云在一本古籍中发现,后经多位大家指正修改而成,到如今已经寒暑不断的练了十年,虽然没有练出什么百病不生寒暑不惧,但也身轻体健精神饱满。行功约两小时后慢慢起身,打了几式太极拳活动周身血脉,一静一动之间暗含太极至理,整日里盘腿一坐一动不动可修不成大道。
修炼完毕的易云只觉浑身舒泰一扫昨日疲劳也不觉得饿,回身正欲继续前进才发现距昨日睡觉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洞口,想是昨晚天黑疲倦没有注意。洞口左右有两团白云形似太极,可不就是自己辛苦寻找的地方吗。
洞口高约两米宽一米可供一人随意出入,易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到洞口,借着日光才发现此洞不大,洞深约六七米高三四米宽五六米,进得洞片刻适应了光线才看清内中陈设。对着洞口的石壁上有个长宽一米左右的太极图,却不是道家修炼者经常挂的三清圣像或者道子;太极图前有个石制的蒲团,想是主人打坐用的;右手边有个石床,左手边有个不大的石渠一股山泉自石壁流入,最终又流回一处裂缝中消失,想来主人日常用水都是来自此处了。
易云修道小成三五日不吃饭也不曾有事,水不喝可受不了,从昨日到今天已有大半天没喝水,如今看到水比找到此处古迹更加高兴,略尝几滴水没有麻涩之感想是无毒,这才一番痛饮。喝足之后来到太极图前打了个道稽,说道:“前辈大能,小道有缘得入贵府不见仙踪,想必您已举霞飞升,洞内些许俗物也不在意不如送与小道吧?您不说话可是答应了?真的啊?呵呵如此多谢仙翁了。”他也不管人家到底是羽化了还是飞升了,反正不管哪种情况真见了主人也好交代,如今要拿人东西了直接叫上仙翁了,您都成仙了道了就别和我个后辈计较了。
絮叨完又打了个道稽才去洞中寻探,洞内不知多久没人居住也不见灰尘,想来是此地潮湿不易生尘,除了一个悬挂的太极图一个蒲团一张石床之外还真没发现其他的,易云怕有小说家喜欢的密室机关什么的,把每一寸石壁都敲了个遍,又把蒲团左右旋转上下挤压,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坐在是床上发呆,愣愣的看着洞内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检查遗漏,最终把目光定在那个悬挂的太极图上。
太极图离地一人多高,易云略微一拽就轻飘飘的落下,触手轻软温热十分的舒服,仔细打量片刻也没看出是什么材质,不像是布质因为没有经纬线,到像是混然天成,又观察片刻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很是失望的叹道:“唉!又不是写小说哪有那么多的巧合奇遇。”
说完就要下山,却突然发现太极图缓缓飘起,其中阴阳鱼不断旋转最后变成一道黑白光芒直奔自己而来。易云修道不假但也是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如今面对这超自然力也是骇然不已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黑白光芒卷进消失不见。
无尽混沌虚空。虽然易云被太极图所发黑白光芒罩住,但混沌中的罡煞之气仍不断的侵蚀着他的身体,易云也说不出现在什么感觉,似痛非痛、似醒非醒、似远似近、似梦似幻,不时有玄之又玄的画面信息挤进脑海。时而是混沌中演化大道,时而是古朴巨人开天辟地,时而是天地初生,最后是无数仙魔大战致使天地破碎有复归混沌之兆,这时一个看不清面目的道人挥手间将破碎的天地分成四十九个巨大的球体,毎七个一组成北斗七星状共七组,这七组又成一个北斗七星围绕在一座云雾中,随即天地稳固众仙魔消失不见,那道人又随手将剩余的小碎片融合成一个蔚蓝的星球扔向远方后隐入虚空。
易云正看得迷迷糊糊时突然被太极图卷向一个光球,看位置正是天枢星,随即是无尽的紫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