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只有朱元璋和朱明两个人。
“现在只剩你与朕两个人。”
朱元璋撩起袍子,坐在凳子上。
朱敏也不客气,搬过来一个凳子便自顾自的坐了下去。
“来给朕说说,那十四个字,你到底有何见解。”
皇帝聊天群中。
朱明:“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哦?”
嬴政:“社么,有撒不好社的!额觉得这几个弟弟社的都是有道理的,这个朱元璋也似个皇帝么,你社的话,他肯定似听得懂的。”
刘邦:“......”
杨坚:“......”
曹操:“......”
曹丕:“......”
司马懿:“......”
这个始皇帝怎么回事?怎么这时候还想当老大,问题是这个群里谁不是老大啊,谁愿意去于人后?除了那个有点怂捞出鬼点子的刘邦!
杨坚:“我不是弟弟,你也不是我哥,占什么便宜!”
嬴政:“不叫额哥,那你似想叫额祖宗?额不同意!把额叫老咧!”
杨坚:“谁管你同不同意!啊!你是不是看朕好欺负!”
嬴政:“看你这话社滴!不好欺负的额都让他们凉透咧!”
看这一群人动不动就要吵起来的架势,朱明顿时有些无奈,把这些人弄到一块去,果然有些头疼啊。
朱明:“那我就说了啊!”
嬴政:“社么,额也想看看这个朱元璋,有木有你们社的那么厉害,要似听不懂你们社的,你给额把他弄似,来群里额们跟他社!”
书房内,针落可闻。
征得皇帝们的同意后,朱明将心神从皇帝群众退了出来,看向一副聆听状、目光炯炯有神的朱元璋,酝酿了一下措辞,侃侃而谈道,“我先说第一条,所谓明律,便是严明律法!”
朱元璋微微颔首,询问道,“如何做到严明律法?”
“法重则民无畏,法轻则民不服。”
朱明沉吟道,“清法度,便是轻国之根本,所以要严明律法。”
“民是国之本,法是国之根,无法则国乱,无民则国除。”
“有句话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民愚昧暴力的,哟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但问题在于,要让百姓之效律法。”
“所以要具体实施,便要将律法严明,让百姓知晓能做什么,什么不能做。”
“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按照法度来做,但事无巨细,总有缺漏,便要时刻查缺补漏,这便是明律!”
瞬间,便让朱元璋醍醐灌顶。
这时朱元璋才想起来,拿起手边的纸笔便开始记。
“你继续说,朕来做记录,何谓管民?”
“管民,便是民为重理念,但这个民为重,非一般的民为重,民这个字,首先不得害国。”
“非国之害者是谓民,利国之大者是谓臣。”
朱明继续说道,“管民之意,是以民代臣,民有臣之能,而无臣之名。”
朱元璋眼眸一亮道,“你是说,监察?”
朱明默不作声,暗暗感慨起来,瞧瞧这才是做皇帝的样子啊,都不用直接说出来,对方就已经明白自己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随即,朱元璋陷入沉思,喃喃自语道,“朕怎么没想到这点呢?”
“只有监察之能,而无官吏之实,却可以让贪官污吏人人自危,方能让他们用心办实事,此是利国利民之策,而民有监察之能,自然会与朝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是收揽民心之策。”
“而朝廷,无需支出分毫,却可得大利!”
“妙啊!此招甚好!”朱元璋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紧握着毛笔,低头不断的在纸上写着。
就在此时,砚台中没了墨汁。
朱元璋心中突然着急起来,该死,怎么到关键时刻没了墨汁。
朱元璋忙放下笔,准备拿起磨条自己磨墨,又担心磨墨之余思绪中断,忍不住又拿起毛笔。
手忙脚乱的样子,哪里像个皇帝!
这时,一只白皙的手忽然从对面伸了过来,从他手中夺过磨条,放在案几上的砚台轻轻磨了起来。
“陛下只管记,不用管别的。”
朱元璋怔然看着自己的小儿子低头认真磨墨的模样,默默点了点头,徒然心底升起一阵暖意,是其他九位皇子不曾给的。
而就在此刻,朱明的形象在朱元璋心底无限放大,放大......
朱明一边研墨,一边继续说道,“接下来是简政、强兵、吏治。”
朱元璋有些困惑,前五点都提到了,为何他偏偏不说最后一条,但也不敢轻易出声询问,生怕思绪被打乱。
“所谓简政,其实就是行政在简。”
朱元璋无声地笑了笑,对他的说法很满意,“朕也觉得如此,朕明白你想说什么,简政朕铭记于心,绝对不会让他变成冗乱无序。”
朱明耸耸肩,和聪明人说话,就是不费劲。
朱元璋问道,“强兵该如何?”
“朱标和朱杞说的那一番理论有道理。”
朱明低头看着砚台中的墨汁慢慢多了起来,放下手中的墨条,抬起头来看着朱元璋,“但是,富国强兵,有根本上的区别,强兵以为民,不在于赋税多少。”
“强兵为大明有根本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民会自强不息。”
朱元璋神色一肃,深以为然。
这可是历朝历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啊。
在皇帝聊天群中,每个皇帝都在讨论他们的经验,而朱明在现代更是耳濡目染,也提出一些建议,广受皇帝们的认可。
嬴政:“群主可真厉害,你要是来额的大秦,额让你当额的国师!”
朱明:“你就不怕我造反统治了你的大秦?”
嬴政:“你敢造反额就把你撒了!”
趁朱元璋低头记录时,朱明也偷偷跟群里皇帝们打趣,再回过神来发现朱元璋所记录的纸上已经全是蝇头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