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网恋CP是顶流爱豆 正文 第十四章调研

初冬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都早。

小小的雪花顽皮地跳向大巴车的车窗,转眼又化成水珠斜斜地从玻璃上滑下。陶念向透着寒气的玻璃轻轻哈了一口气,五指握拳,轻轻印在玻璃上,在上面点了四个点,画了一只小脚丫。

这场雪来得突然,给实地调研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过好在陶念在调研启程之前,反复叮嘱小组成员带一些御寒的衣物,以防止天气骤变。

毕竟b市只有夏季和冬季,春秋两季只是短暂的过度。

陶念翻看着手中的调研流程和问卷,又在电话中和刘教授确认了一遍各个村干部的联系方式,才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靠在座椅靠背上。

科研的事情,一步都马虎不得。

刘教授发威,老虎也要抖三抖。

就是半个月不能上线……

手指轻轻滑动,在残存的哈气上写下一个淡淡的‘f’。

不知道大神,正在干什么。

右肩忽地一沉,陶念转过头,正对上毛茸茸的发顶。

小师弟宋轼坐在她邻座,刚上车时还兴奋地和不相熟的组员们打招呼,和陶念探讨做入户访谈的注意事项,活跃得像玩飞盘时候的小柯基。

车开起来不过十分钟,他就已经睡得不省人事。

陶念把他的脑袋扶正,男生似有所觉,嘴角轻轻勾起。宋轼穿着白衣黑裤,闭着眼睛微微一笑,足以收获一大批少女的芳心。

不过,这群少女里不包括陶念。

连傅星与的盛世美貌才勉强收买她,陶念对普通帅哥充满抵抗力。

尤其是师弟这种清清淡淡的小白菜型帅哥。

只可远观也。

“师姐?”

宋轼头顶挨了一个暴栗,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眼神有些委屈。迷茫的声音懵懵懂懂,朦胧的睡眼氤氲起薄薄的水光。

居然不是装睡吃我豆腐?

陶念耳尖腾地红起来。

想多了,想多了。

单身太久,有人接近就怀疑对方心怀不轨。

没等宋轼继续追问,一叠厚厚的问卷就被重重塞进他怀里。

陶念板着脸:“数清楚有多少份。”

宋轼:“师姐,这个一上车你就叫我数过了……”

对上他疑惑的眼神,陶念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睁眼说瞎话。

“再数一遍,科研要严谨,我怀疑你刚才数错了。”

宋小师弟乖乖点头,接过问卷仔细地数了起来。

大巴车颠颠簸簸地开到了村路上,每到一个村口就留下一组成员。而每当停车时,陶念就会下车与村负责人对接,安排调研人员,再回车上核对调研安排,忙忙碌碌几个来回,车上就剩下她和宋轼。

陶念揉了揉眉心:“你怎么没和熊贝贝走?”

宋轼眨巴着大眼睛,无辜地看着她:“有个师兄要和我换一下,我就跟他换了……”

陶念无奈地叹了口气,打电话确认熊贝贝安全后,放下心来。

只要每组都一男一女就好,乡村入户调查,还是要尽量避免极端现象发生。

夕阳的余晖消失在地平线,大巴车才晃晃悠悠停在了最后一个村口。

年迈的村长披着深蓝色中山装,戴着解放帽,笑呵呵地迎上来。似是在外面等得久了,山羊胡上挂满了小小的冰晶。

村长热情地和陶念攀谈,宋轼拘谨地跟在后面。女生脸上的疲色早已一扫而空,笑意盈盈地和村长聊天,走路时的左手虚扶在村长手臂旁,以防他摔跤。

身后跟着的男生眼色温柔,微微勾起唇角。

师姐好厉害。

鉴于他们到时天色已晚,村长先带他们在村子附近最好的招待所住下。陶念和宋轼的房间面对面,住宿条件虽比不上大城市的酒店宾馆,但胜在屋子干净整洁、功能齐全。

陶念婉拒了老村长招待晚饭的好意,和宋轼泡了两桶面,草草吃完和各小组成员开了视频会议,安排明天具体的调研事宜。

会议最后,陶念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尽量避免和村干部应酬,如果实在盛情难却,酒量好的人一定要照顾自己的队友。”

在外调研,难免会遇到特别热情淳朴的村干部,非要和你吃饭话家常。成年人的世界,应酬喝酒也是避不开的。

会议结束后,陶念累得瘫在床上。身体虽一动不动,脑子却转得飞快。

大神的工作应该比调研还要辛苦吧。

不知道他有没有遵守诺言,等我回来一起打游戏。

陶念翻了个身,发现宋轼还站在旁边没动。

“师弟,回去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

陶念闭眼,房间里没有响起脚步声。她微微仰起头,宋小师弟还在原地踌躇。

眼睛亮晶晶。

哎,年轻人就是不知疲倦,精力真充沛。

宋轼把胸口拍得啪啪响:“师姐放心,我可以给你挡酒!”

看着男生坚定的目光,陶念不置可否,笑着点头示意他回去休息。

替她挡酒?

陶念喝四瓶啤酒都不上厕所,人称公管院啤酒霸王花。

小师弟还是太嫩了,就算是挡酒也该她来。

陶念迷迷怔怔地进入梦乡。

大神应该没有她能喝。

他太乖了。

陶念一觉睡到天亮,早上和宋轼在招待所草草吃了饭,就在村长的带领下开始本次乡村调研。

村民们淳朴善良,调研进行地十分顺利。

村子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人口外流现象很严重,留守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于是土地没人种,老人们没人照顾,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也被留在家里。

总要出去赚钱,出去为家里的老小谋个出路。

不过好在国家对留守老人的补贴力度比较大,乡镇政府还每月派人来关怀慰问,免除的农业税也给他们卸下了很大负担。村子里的老人都很感激现在的生活,拉着陶念和宋轼唠个不停。

年纪大了,只图个儿女平安,自己吃什么用什么,倒是满不在乎。

拉着陶念的老太太头发银白,在脑后扎了个髻。她口中的牙都掉光了,脸上的皱纹深如沟壑,瘦得皮包骨头。她冲着陶念笑的时候,眼睛变成弯弯的月牙。

像极了奶奶。

陶念转头偷偷抹了把脸。

老人家一个人住在村里,老伴早就得了癌症去世。身边亲人只剩她的儿子,他也在b市的工地打工。老太太岁数有些大了,眼睛昏花,颤颤巍巍的手拉着陶念,嘴里说的话也颠三倒四,含糊不清。

老婆婆笑着:“丫头,鸡蛋……吃。”

临走时,陶念温顺地接过鸡蛋,转身离开时,还是没忍住提醒道:“奶奶,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少用火。

远离火。

走出十几步远,陶念回头,看见她仍佝偻着腰,站在门口挥手。

像一座被风化的碑,静立在原地,盼望故人归。

陶念抽抽鼻子,把眼眶中的泪花逼了回去。

她爱吃鸡蛋。

小时候每次吃早饭,陶念碗里总比别人多一个鸡蛋。后来她才知道,奶奶总是偷偷把她的鸡蛋给她,再骗她说自己在做饭的时候吃过了。

陶念看着手心里两个被捂得温热的鸡蛋,差点忍不住眼泪。

再也没人,给她做过两个鸡蛋。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