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儿童文学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生活流手法——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意识流手法——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需补充的知识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
什么是儿童文学?教材没有给“儿童文学”下定义,实在是因为很难简明扼要地给儿童文学一个完美的界定,因为在文学的范畴里,儿童文学的给予者(包括作者、研究者、编辑、父母、教师等)与接受者(儿童)之间的关系最为复杂。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成人给予者对其评价多高,如果儿童读者在兴趣和感情上作出拒绝,那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给予者与接受者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经常发生的这种明显的对立,就说明了确立儿童文学本质的艰难。这也是教学大纲中对学员提出“不拘泥于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这一要求的根本原因。
那么,怎样来回答“什么是儿童文学”呢?学员们可能从别的书本上读到一些定义式的解释,如:
①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作品。
②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
③儿童文学就是能与儿童读者交流兴趣的文学。
这些定义都对儿童文学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但又各有侧重。蒋风强调的是“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显示着他对儿童文学读者的关注;浦漫汀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则透露着对儿童文学教育性的关注;而鸟越信关注的是“与儿童读者交流兴趣”,显然是以读者论为基础的。每一种定义,单独地看都很有说服力,但相互一比较,又各有优劣。因而,在回答“什么是儿童文学”时,仅仅只有定义式的概括是不够的。
要回答“什么是儿童文学”,所应关注的不是“文学”与“非文学”的不同,而是“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所独具的内涵。这个独具的内涵就是“富有儿童情趣”。在此之外,还应揭示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即范围,这有两个要点:一是“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二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反映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一般还应该反映儿童文学内部的层次性,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与少年文学三大层次。
综上所述,如何理解“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儿童文学是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文学作品中最富有儿童情趣的那一部分。
(3)儿童文学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大层次。
2.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内容是指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的思想情趣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内容的构成要素是题材、主题、人物、环境和情节等。但作品的内容必须凭借与之相应的形式而显现和存在,脱离形式的内容无法表现;自然也没有无内容的纯粹的形式。所谓形式,即作品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总和,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结构、语言、艺术手法以及体裁等。
明白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构成要素,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对具体作品展开分析。绪论部分在阐述了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后,其实就是从内容(第四部分“题材”、第七部分“取材”)与形式(第五部分“艺术手法”、第六部分“语言”)的诸因素来进一步阐述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