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当干部就得有素养 当干部,这些常识不可忘

所谓常识,是指一般人所应当具备并且应当了解掌握的知识。它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和根脉,是人的知识结构中最为基本的东西。小常识往往蕴含着大智慧。鲁迅先生曾说过:“世间的事,只消常识,便得了然。”换句话说,也就是常识比知识更重要。它告诉我们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但常识往往因其“平常”而容易被人忽视、淡忘,一些领导干部还因为缺乏常识闹出不少笑话,不仅降低了自身威信和领导力,而且常常会因此造成决策错误危及百姓利益、损害政府形象、影响党的事业。也就是说,领导工作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按常识来做就不会太离谱,尤其是以下所列举的这些常识是须臾不可忘却的。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指的是站在正义、仁义一方,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而违背道义、仁义,则将陷于孤立。那么,什么是“道”?通俗来说,就是天道法则和自然规律。万物皆有道,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河流不依水道去走,很可能会泛滥成灾;行星不依轨道运行,就会与其他星体相撞;领导干部不依法依规行事,则有可能违法乱纪,受到处分。

对领导干部而言,“道”不仅是立身之本、为官之基,而且是治世之策。领导干部“得道”,就有人格魅力和威望,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就会得到组织的信赖和群众的拥护;相反,如果“失道”,就会被群众鄙视,得不到拥护和支持,甚至众叛亲离,人人得而唾之、弃之。那么,如何才能“得道”而不“失道”呢?首先要“明道”。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第一职责便是为党工作,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此。要汲取中华民族传承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汲取理想信念和纪律规矩之“道”,切实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汲取修身养性之“道”,养成和保持优良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其次要“守道”。恪守本分,坚守道德规范,不忘初心,孜孜以求,“虽九死而其犹未悔”。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常存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历史、敬畏人民,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得到百姓的真正拥护和爱戴,才能行稳而致远。再次要“弘道”。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的角色地位特殊,一举一动都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应当主动作出示范和表率,靠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更要向社会各阶层弘扬正道,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断,就是决断、果断,就是面对情况问题能够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事实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可供我们选择的时间并不多,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往往会错失良机,甚至贻害无穷。也就是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楚汉相争期间,项羽当断不断,多次错失取胜的机会,最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以致自刎乌江。解放战争期间,***同志果断作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定,号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世上没有后悔药,对领导干部来说,决断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当断不断,不仅自己难以成长,更会影响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

遇事沉着冷静,果断作出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当主客观条件成熟时,要敢断他人所不敢断,迅速作出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千万不能患上“选择困难症”。果断决策要知形识势。“形”是已经出现了的事实;“势”是未出现但将要出现的“形”。领导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大势,大局清,方向明;方向明,决断就快。既要对过去有全面历史辩证的了解,又要对当下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还要对未来有客观科学的预见,只有这样,作出的决断才不至于“南辕北辙”。果断决策要“兼听则明”。果断不是武断更不是专断,不能以威势妄断是非、以权势独断独行、凭主观作判断、盲目自信、刚愎自用、搞“一言堂”。科学有效的决断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上,然后才是敢于拍板、果断拍板。果断决策要敢于担责。职务就是责任,作出了决策就要敢于负责。面对决策失误,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承担责任,知过能改,及时修正偏差,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做到当机立断、敢于决断、善于决断。

三、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万事万物都在变,各种新名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变”贯穿一切,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毫无疑问,领导工作也是一样,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如此往复,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和提升工作。倘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面对变化无动于衷,就会错失解决问题和发展的机遇。

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变化,领导干部唯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抛弃和淘汰。要敏于知变。发展是一个未来的“势”逐步变成当前的“形”的过程,要不断提高预测变化的能力,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当情势有变时,才能迅速反应,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要善于应变。日常工作中,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审时度势、处变不惊,妥善面对变化、处理矛盾。如果领导干部遇事慌张、六神无主、乱了分寸,干部群众必然阵脚大乱、斗志全无。要主动求变。既然变化不可避免,一味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要避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勇于冲破陈腐观念的羁绊,敢于破除过时体制的束缚,闯出新路子、干出新事业。

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就是事先做好计划或准备。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事先有准备,就有成功的可能性,不然就有失败的必然性,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战”也就是这个意思。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有计划总比没计划强,事先有计划和准备,提前做好预案,才能胸有成竹,不慌不乱。如果一味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态度应付工作,就必定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甚至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

一个成功的人,不是成功于他成功的时候,而是成功于他平时所做的充分准备与积累。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可以这么说,没有计划和准备,就意味着正在计划和准备失败。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靠拍脑袋临时起意,也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有备有方。要吃透两头、摸清家底。既要吃透“上头”,认真领会上级的决策部署,使制定的计划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吃透“下头”,全面了解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长短利弊,确保信息对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认真真地做好“结合”这篇文章。要长计划、短安排。凡事应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制定高低适当、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并明确计划的具体事项。同时,要根据长远计划做好短期安排,每天做什么要提前安排好,尽可能做到日清月结,并通过完成每天的目标来达成长远的计划。要把握机会、及时行动。若不能适时抓住机会,前面所有的“预”就都白费了。所有的“预”都是为了实现目标、推动工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于把握机会。也只有抓住了机会、利用好机会,才能出新出彩、取得成功,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即便是面对充满危机的事情,也应冷静应对,善于在“危”中寻求“机”,转危为安、转危为机。

五、天上不会掉馅饼

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就算天上真的掉下了所谓的“馅饼”,那在地上等着你的,也一定是陷阱。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放,面临机遇消极被动,面对困难畏难退缩,妄想守株待兔、吃免费的午餐。殊不知,幸福不会从天降,天助自助之人,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前途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流血牺牲打下来的;靠的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无论是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还是铁人精神、航天精神,都在阐述着只有脚踏实地、奋发有为才能创造幸福生活这条真理。

习近平***说过,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积极主动干。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不发展是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理念,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扎实干事创业。要脚踏实地干。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咬定青山不放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每一项措施都想深想细想透,每一个环节都把控到位,每一个成效都要看得见摸得着,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要讲究方法干。善于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统揽全局,学会“弹钢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抓要害、抓难点,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建功立业。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硬道理!

六、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是陈毅同志的一句诗,旨在告诫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不该拿的不拿、不该收的不收,当好人民公仆,否则“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现在还不收手、不收敛,走进“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在老板朋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狭隘观念中滥用权力、任性谋私,最终都不得不吞下自酿的苦果。头上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触碰法律底线迟早会被法律追究。

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清楚,在组织和人民面前自己始终都是渺小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心存敬畏,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醒,严守底线,心存戒惧。首先要做到己廉。身为党员领导干部,首要的是当好公仆、为民服务,严守纪律规矩,时刻不忘贪欲之害,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态度对待身外之物,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出淤泥而不染,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其次要带动他廉。履行好“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就延伸到哪里,管好身边亲属、下属,要有反“围猎”、反“捧杀”的意识和本事,不成为“围猎”“捧杀”的对象。不能认为大家看不到就漠视道德底线,不能看到别人过上了奢侈生活就心理失衡,更不能看到别人贪污受贿还去相互攀比。最后要形成共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本身就是一种要求和导向,要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使秉公用权、清廉自守蔚然成风,把权力自觉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引领和带动党员、群众维护公平正义,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七、权力是把双刃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既有利,也有弊。权力也是一样,它是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如何使用至关重要。权力被善用,它就是天使,是掌权者发挥才智的平台,用之于民善莫大焉,可以为民服务、造福百姓;权力被滥用,它就是恶魔,是掌权者为所欲为的工具,用之于己贻害无穷、毁灭自己、祸国殃民。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多大的权力,就会面临多大的诱惑,也就有条件犯下多大的错误。能否用好权力,核心就在于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权力。要公正用权。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权力是国之公器,姓“公”不姓“私”,领导干部要把权力当责任,对党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心底无私,秉公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道正派,摒弃特权思想。要依法用权。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党纪国法与道德的约束,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始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要为民用权。始终牢记自己的本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宁使一家哭,不让一路哭”,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要在监督下用权。任何情况下有权都不可任性,要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坚持在阳光下行使权力,把权力的运行放到班子、干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真正回归到其公器的本质上来。

八、求大同,存小异

求大同存小异是一句俗语,意思是争取在大的方面或原则问题上谋得共识和谅解,在小的方面或具体问题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处理矛盾的有效途径。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做任何事情都应努力形成共识,而后变成共为,才会取得好效果。***同志曾说,“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他巧妙地将“求同存异”运用于新中国内政外交统战等各项事业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有一条就是求同存异,它有效解决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有利于搁置争议,推动有关工作的进展。

当领导必须重视团结问题,团结共事是大本事。而要真正搞好团结,就必须树立求同存异的理念。求同存异是一种领导智慧,对于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把握好求大同这个前提。求大同,必须不存原则之异,对那些侵蚀党的思想基础、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错误言行和偏激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在此基础上,在矛盾中求同,在斗争中求同,先把双方不同的立场说清楚,然后尽力寻找共同点,凝聚一起前进的力量。其次,在求得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小异。求同不意味着消灭个性,而是要承认区别,这符合唯物辩证法,也是领导干部胸怀、格局的体现。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最好的方法是各自保留不同点,等待时机,求得统一。工作生活中要允许小异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见解,不纠结小问题;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一个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干事创业。

九、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民心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心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重视民心、关心民生是我国历代统治者维护政权稳定的必由之路和不二法门。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正是坚守了群众路线这个法宝,真正做到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所以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清醒认识,也是党不变的信念和坚定的行动。***同志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的一个根本衡量尺度。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看得重,把群众看得轻;对自己的事非常上心,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颠倒了本末。

民心所向,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我们党因民而生、因民而兴、因民而强,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能忘记是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的党、成就了党的伟大事业,也是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对群众的感情融入血脉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工作的指挥棒和前进的风向标,在位一天,“赶考”一天,奉献一天。要敬重人民、敬畏人民。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摒弃“官本位”思想,千万不可认为做了一点事就是对群众的“恩赐”,就要群众感恩戴德,以为自己有多少功劳。而是要感恩组织和人民给了自己干事创业的机会和舞台,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敬畏群众,树立做不好工作就是失职的意识,知耻而后勇、知差而奋进。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只有经常走进群众的门槛,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坎;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领导干部要自觉融人群众,摆正位子,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才会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在群众的心中才有地位。

十、廉洁就是力量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廉洁也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保障个人的平安成长,维护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清气正,推动事业的稳健发展。俗话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数事实证明,贪欲不仅能毁掉一个人的声誉,而且能断送一个人的生命。遏制贪欲、防治腐败、崇尚廉洁、见贤思齐,是每名领导干部为官修身做人的基本职业操守和原则底线。

习近平***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是廉洁的,他所在地方、部门或单位的风气就会健康向上,工作就有生机,群众就会拥护。古往今来,廉洁都始终代表了积极向上的巨大力量。廉洁是一种正义和威慑的力量。“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奉公者,没有把柄在别人手上,能抵御诱惑和拉拢,时刻不忘贪欲之害,自觉修剪欲望之枝;能坚守防线,恪守准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行慎微慎初慎独,敢于对腐败行为进行揭露、斗争,弘扬正气正义。廉洁是一种快乐和心安的力量。“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廉洁让自己心安,不会因贪婪的欲望感到焦躁,不会整天提心吊胆怕被人带走;廉洁让家人心安,不必让家人为你担惊受怕,也不必担心发生源于“萧墙内”“枕边风”的腐败之祸;廉洁者不会侵害群众利益,群众自然也心安。廉洁是一种感召和警醒的力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一尘不染的廉洁作风,感召我们时刻廉洁从政;而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身陷囹圄的“老虎”“苍蝇”,则用惨痛的人生代价警醒我们永葆廉洁之心。过好政治关、廉洁关,一点都不能含糊。

十一、自律使人优秀

每个人都需要自律和他律,而自律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可以说自古能成大事者,均是严格自律者。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诗人勃朗宁也说:“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自律是一种严格的自我修炼、自我提纯,有自律在我们身旁,成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反之,如果不注重自律,甚至用马克思主义的电筒照别人,用自由主义的电筒照自己,往往容易成为被拉拢和“围猎”的对象,在温水中逐渐放松、放纵自己,就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要保持自律的定力。自律的最大敌人是找借口,要时时向自己的借口挑战、向外界的诱惑挑战,学会阻击欲望,守住底线,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一个样。要坚守自律的细节。做到慎独慎微,管好小细节,在反躬自省中清扫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在防微杜渐上不舍尺寸之功,对踩红线、闯雷区的小言小行,坚持零容忍;养好小习惯,坚持局不乱入、嘴不乱吃、手不乱伸、脚不乱迈;改好小病灶,经常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及时筛选排查学习、工作、生活、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多给自己提提醒,确保防微防初。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在一时、一处、一事上自律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事事都自律。自律刚开始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但那是破茧成蝶前的阵痛。长期坚持,便会成为习惯,而习惯就会成自然。领导干部就是要把自律当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常态,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颗从严自律的平常心。当自律变成了习惯,人生就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十二、有胆有识就有路

胆识,也就是胆量和见识,“胆”决定了某件事敢不敢干,“识”决定了这件事能不能干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对领导干部来说,有胆有识就是要有政治智慧、担当精神和决策能力,从而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并解决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许多事情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当初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和“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下起步的。有胆无识是莽汉,有识无胆是懦夫,无识无胆是庸人,有胆有识才是真英雄。具有不寻常的胆识,才可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领导干部胆识兼备,就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一个时期发展质量的好坏、速度的快慢,与其领导干部的胆识密切相关。胆识来自忠诚和奉献。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胆识的底气和源泉。无私则无畏。那些事事先考虑个人得失的领导干部,只能满足于做门面工作,谈不上什么胆识、魄力。胆识来自于学习实践和自身实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智勇并进。胸无点墨,知识面过窄,就会有胆无识。领导干部要自觉养成博览群书、学思结合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要经常深入基层,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问计于民;要勇于到环境艰苦、困难突出的地方去接受考验和锻炼,真正做到识高人胆大、胆大识更高。胆识来自担当和负责。遇到担责任的事敢于拍板,出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为敢于担当的下属担当,为敢于负责的下属负责;碰到棘手麻烦事,不躲躲闪闪,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有了这些精神,胆识自然会不断提高。

十三、实干实绩最重要

实干就是办实事,脚踏实地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推动工作落实和事业发展。实绩是在实干中取得的真实成绩,是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只有实干才能出实绩,二者辩证统一。实干是前提、是过程,实绩是目标、是结果。实干创造实绩、实绩检验实干,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实绩是最权威的裁判。实干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和能力的集中反映,是忠诚干净担当的现实表现。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领导干部徒有“唱功”没有“做功”,甚至搞“虚功”,热衷搞“政绩工程”、搞注水的政绩,甚至数字出官、官出数字,重创了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也就是要实干、要实绩。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注重落实、务求实效,是我们党一贯保持、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知人识人、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要务实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领导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紧时间赶快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步步为营扎实干。那些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热衷于喊口号、做表面文章、搞盆景工程的“干”,都是在做表面文章,是在“虚干”。要求实绩。干得怎么样,必须用事实来说话,拿实绩来检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实绩、以历史的眼光看实绩、以全面的眼光看实绩,不仅注重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但注重“显绩”,更要注重“潜绩”,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为民之事,多做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之活。要用老实人。实干靠谁干?实绩靠谁出?靠的是老实人。要以注重实干实绩为鲜明用人导向,在实干和实绩中检验识别干部,让那些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干成事的干部“浮”出水面,走上舞台;让那些信奉“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投机者和“吹牛皮”的没有市场、吃闭门羹;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营造务实干、重实绩的好风气。

十四、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列宁也曾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苏共政权的轰然倒塌,正是因为其失去了内在的先进性。一个政党如果内部不坚强,必然受到侵蚀。同理,一个人也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自己才能挽救自己。领导干部不要总抱怨工作条件差、客观问题多、受别人影响大等,这些都不是关键,打倒你的最终是你面对困难时的软弱、面对诱惑时的贪婪、面对不熟悉不了解情况时的自以为是、面对荣誉成绩时的骄傲自满,是欲望、怨恨、懒惰和恐惧,是层次的局限、劣根性的膨胀、视野的狭隘、见识的短浅等。

高尔基曾告诫我们,人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领导干部如果不突破自我,不打败自己的心魔,最终必会被自己所打倒。要乐观自信不能悲观自卑。通向成功的道路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乐观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悲观自卑却一定会失败。无论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不畏惧不放弃,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要自知之明不能自以为是。人无完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如果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最终就会被它们打倒。有的领导干部官升脾气长,还以为官升水平高,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拍板,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懂,听不进他人意见,结果只能是走向毁灭。只有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做事才能知道轻重,把握好分寸;只有知道自己何德何能,才能摆正位置,不会越位乱礼;只有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才能恰如其分地为人处世,不会碰得头破血流。要自省知戒不能心存侥幸。心存侥幸必有不幸,侥幸是犯错误的偶然,犯错误是侥幸的必然。领导干部跟科学家不一样,科学家搞99次实验都失败,但是最后一次成功了,就很伟大;干部则不然,哪怕一次侥幸,就可能将自己打倒。要心存戒律,手握戒尺,战胜自己的欲望,自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拒绝侥幸心理,才能不被自己所打倒。

十五、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得人”是实现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总观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我国政治传统历来对“得人”都比较重视,从汉朝的举孝廉制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来的科举制,无论形式怎么变化,其目的都是为了选好人、用好人。领导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用干部,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当然,“得人”得的一定是贤能之人,正所谓“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实现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一大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坚持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识别干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通过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解见识,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禀性情怀,观察干部对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的为人处世方式看其道德品质,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要把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抓好教育培训,既抓思想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又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打牢履职之基;优化成长路径,设置必要的“台阶”墩苗压担,放到条件苦、矛盾大、困难多的地方,丰富经历、增长阅历、提高能力;强化从严管理,把“严管”作为培养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经常管、管经常,重点管、管重点,小处管、管小处,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管出好人、管出好干部。要把好干部合理使用起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知事识人,结合工作需要和岗位需求,做到合理配备、因才施用、扬长避短、人岗相适,做到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当其位、人尽其才,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使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十六、差距就是潜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差距也是一样,一方面表示“差了一些”“还有距离”,另一方面又说明还有改进的空间,经过努力还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换个角度来看,差距其实也就是潜力。经济学上“后发优势”理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落后地区往往可以通过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从而实现快速跟进,甚至赶超跨越。

差距并不可怕,落后也只是暂时的。不要只为存有差距而忧苦,而要为发现了差距、找到了差距的症结而高兴,并为能够缩小差距而努力奋斗感到快乐。英雄气概、雄心壮志,什么时候都是重要的。要正视差距。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其中既有地域、资源、人力、历史传承等客观原因,也有理念、习惯、作风、体制机制等主观原因,关键是要客观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硬件不足软件补,资源缺乏政策补,政策不优服务补,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准努力和改进的方向。要借鉴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可能攀上新的“台阶”。发达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用好“拿来主义”并做好“扬弃”,从中获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从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少走弯路。要奋力赶超。落后地区前期投入少,转型压力小,反倒可以轻装上阵,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与时代保持同步。也就是说,越是落后地区,越要有超前理念,越要与世界先进同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只是跟在人家后面,搞一些重复建设是没有什么前途和希望的。当然,奋力赶追也不是不问条件、不加分析地赶时髦、追先进,动不动就搞高新尖产业,跟着瞎起哄,这也是脱离实际的“大跃进”,“跳得高”往往会“摔得重”。

十七、万事严中求

严是一种状态、一种监督、一种爱护、一种力量。任何工作、任何事业如果离开了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都将无从谈起,也必将一事无成。工作上严格要求,干部就会知底线、明敬畏、守规矩,就能心无旁骛、专心干事,有利于作出成绩、获得成长;学习上严格要求,就会知不足、求上进,就能静下心来、深钻细研,有利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就会严公德、守私德,就能自我净化、独善其身,有利于洁身自好、清白做人。所以说,成功皆由严中来,放纵是往坑里带。

习近平***强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并明确提出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把从严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工作标准要严。工作标准表面看是作风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思想觉悟、党性党风和素质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工作高标准,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精准意识,凡事不做则已,做必是样板、臻于至善、达到一流,不能大而化之、马虎应付。纪律作风要严。己身正,才能正人。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身边的人,要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不论工作大小,都能做到严格严肃严谨、落细落小落实,不误事、不多事、不坏事,绝不能对自己网开一面,搞下不为例。干部管理要严。我们常说:“严是爱,宽是害,松松垮垮出灾害。”领导干部抓班子带队伍一定要严管厚爱,一旦个别人出现思想偏差、道德滑坡的倾向时,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避免苗头变恶果、小事铸大错,宁可管得严了听骂声,也不能等进了监狱听哭声;极少数人腐败堕落、顶风违纪时,该处理的要坚决处理,以正纲纪、以儆效尤,从而真正带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才是对干部个人的关爱,更是对党的事业的大爱。制度执行要严。从严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一时之为,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问责问效,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