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新时代高素质党员干部三十六种思维 十四 创造思维

创造,就是敢于突破原有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认知,谋求新观点,探索新方法,率先想出或作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过程。创造思维是一种因时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破除迷信、超越陈规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必须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增强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思维,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创造书写历史、成就当下、引领未来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进步,就没有中国的未来。***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创造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造史。后来因为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形成了晚清之后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创造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变”,亦即发展进步,是事物运动的必然。当前,我们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之变,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之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之变,国际政治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环境之变,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之变,以及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所造成的治理之变。党员领导干部要培养创造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增强应变能力,敢于从习惯和经验中走出来,勇担时代使命,带头探路、主动作为、率先破局,让百年未有之变局成为百年创造之机遇。领导者要当接续创造的急先锋。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思维的立场、方式起着引领作用,对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领导者为实现既定目标,要对被领导者进行统率和指引,因而,对新事物的产生要有敏锐的感知度,及时看到新变化、确立新思路、推动新发展。没有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创造思维,就不可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创造思维,破除阻碍创新的“藩篱”“沟壑”,争做敢闯敢试的急先锋,争当创新创造的“排头兵”。

(二)创造思维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认识活动

创造思维贵在“立新”。党员干部要培养创造思维,关键在于找到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摒弃旧眼光,跳出事物本身存在的发展阶段去观察、去思考;重点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打破路径依赖,跳出原有的习惯做法、经验做法,去实践、去发展。实事求是乃创造之本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导致认识的结果不一致、对规律的把握出现偏差。如果浅尝辄止,则仁者见仁,同一事物呈现百般花样,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就会陷入“不可知”的困境。因此,党员干部要拥有和运用创造思维,基础和根本还是要回到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上来。要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解剖麻雀”,力求真实、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找到有利于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和条件,从中发现新联系、新事物、新答案。没有退路才有出路。战场上有一句话是“破釜沉舟”,还有一句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意思是一旦断绝退路,人才能下定决心,取得成功。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如此新的出路就来了。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很难;但是不破不立,破了才能有新的生机,要善于打破“常识”和“偏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假如任由思想被“规矩”驯化,由强大的惯性推着走,既没有挑战“常识”的雄心,也没有打破“规矩”的勇气,我们靠什么克服弊端、提升效能、打开局面?永远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创新是提升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解决的是“能不能”的问题。当你决心要拥有创造力,你就会变得有创造力;你决定要平庸,你就会平庸。如果时常满足于现有经验、满足于自我思维的“自给”,不注重保持思想和思维层面的“饥饿”,思想就容易固化,思考就容易简单化,思维就容易僵化,就会陷入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虽然创新没有固定模式,但也绝非无规律可循。领导干部培养创造思维,需要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有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需要提高集成创新意识,善于到群众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火花;需要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的敏感。只有不断用这些标尺丈量自己,才能摒弃“时代都变了,还是老一套”的旧观念,克服“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作风,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作为,真正激发出创新热情、凝聚起创新能量。

(三)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要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在变局中打开新局面,创造思维至关重要。我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以创新把握机遇的历史。我们冲破观念的桎梏,以思想的解放推动改革的突破;我们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带动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我们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奋力补齐生产力落后的短板。是创新给了改革无尽的动力,重塑了整个国家的面貌。***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问题是催生创造的源泉。***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创造思维源于实践,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凝练,也是对实践经验的进一步反思和升华。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的创造力解决大的困难,小的创造力解决小困难。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困难越是巨大,越是常规方法黔驴技穷的时候,也越是呼唤拿出最大的创造性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主动培养和提升创造思维,主动去挑最重的担子,主动去啃最硬的骨头,不断提升和激发自己的创造能量。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在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诉求中去发现问题,迫使自己拿出更好的方案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思维就会被激发,创造性也就会一步步得到放大。用发展的眼光推动创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面对新特征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战,领导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面临的问题、矛盾和挑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剧烈变动中捕捉机会,在司空见惯处发现问题,在看似不可能中发现可能,以“愈是艰险愈向前”的勇气破浪前行,用创造思维推动创新发展。革故鼎新,变革图强。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辩证统一,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既要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探索。必须立足于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工作水平提升,最终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丧失根基。具体而言就是将解决实践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把求真务实的作风内化为创造思维的基本素养,外化为工作创新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