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当干部就得有智慧 为政之道十二条

所谓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意是说:“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常名。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即是说“道无所不在”,无所不通。俗话还说:“各有各的道”,经商有“生财之道”,企业有“经营之道”,健康有“卫生之道”,生活有“养生之道”,做人有“处世之道”。从政为官更有“道”,当干部,要做一名好干部,就必须知道、明道、得道、守道。而大道至简,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总结概括了十二条为政之道。

第一条,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重大问题,是为政之道的第一标准。旗帜问题是具体的,***总书记说过:“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现在的干部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及其以后出生的,学历和文化程度都比较高,但政治经验、政治定力、政治能力等方面的历练相对还不够,必须加强政治历练。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问题。我们党从成立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举旗问题是一个方向问题,更是一个信仰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就靠不住,这样的干部再有本事也要一票否决、坚决不用。事实一再表明,没有理想的人都走不远,有信仰的人才是幸福的人。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定政治信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政治理想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否恪守政治理想,是领导干部政治站位的“试金石”,迷失了信仰,就会站错位置,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周永康、薄**、郭伯雄、***、孙**、***等人就是这样的反面典型,他们搞“独立王国”“私人领地”,严重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给党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一些被查处的干部,其“两面人”“两面性”的根源也是信仰上出了问题,他们不认同党的理想和目标,但嘴边却挂着诗一样豪迈的理想情怀,搞政治攀附却说是服从领导。前车之鉴,足以警醒。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自己不贪污腐败就万事大吉、放松警惕。要知道,当今天下并不太平,西方反华势力、境外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分裂、颠覆、渗透、拉拢活动从未停止,甚至变本加厉。特别是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如以还原历史为幌子,大肆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歪曲、抹黑、污蔑我们党的领袖、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其根本目的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抵制和还击。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就坚定。坚定政治信仰,必须深入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领导干部必须树牢“四个意识”。政治标准是衡量领导干部的首要标准,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第一位的是提高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通过政治历练这个必要途径,提高政治能力,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政治能力是具体的,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分清主流和支流、真理和谬误、善美和丑恶;要提高政治免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祛病强身”,不断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政治定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接受纪律约束,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守住底线不逾矩。政治能力最根本的是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维护***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条,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自己永远是人民公仆的身份不能变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正把老百姓当成天,把老百姓当成地,自觉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才是最大的“靠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只有信仰人民才能领导人民,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为政者最大的底气。现实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忘了自己是谁、为了谁,习惯做“官老爷”不会做公仆,就连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最基本的义务都没做好,更别说为民服务了。当干部,要是拿着俸禄不干事、高高在上不管事、欺压老百姓干坏事,老百姓是会用扁担打你的,那也活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然而有些领导干部,不信仰人民,不依靠人民,反而去依附权贵,搞政治攀附,结党营私获取“政治资源”,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联系群众永远不能断线,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有了人民群众这座最大的“靠山”,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尽管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最近,我看到一组统计数据,世界各国人均gdp,欧洲小国卢森堡以10.58万美元排名第一,美国为5.73万美元,而中国的8261美元仅是卢森堡的1/13、美国的1/7。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

第三条,职务就是责任,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不偷懒不耍滑,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人一生其实都是生活在责任之中,只有责任才能使一个人坚持和长久,也只有责任才能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家长有赡养老人、照顾下一代的责任,孩子有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的责任。同样,组织看一个领导干部,也要着重看其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越有希望。

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世界观标举人生指南,权力观揭示权力本质,事业观蕴含工作取向。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才能自觉做到知责、履责、尽责。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但作为党的干部,不是苦行僧,该保障的待遇组织会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没有特殊的待遇,唯有努力为党工作、为民服务方是正确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权责要对等、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领导干部能否用好权力,关键就在于权力观是否正确。大家要有“公器”不能“私用”的理念,把权力当责任,对党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作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每一位领导干部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定要始终保持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庄严感;一定要珍惜为党工作、为民奉献的机会,把责任刻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实干实绩最重要,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生难过一百年,而担任领导职务的时间更有限,特别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任职的时间更短,千万不能占着位置碌碌无为。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干部就得“干”字当头,不干,半点儿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不干,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再美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如期脱贫等不来,全面小康等不来,跨越发展更等不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任职的时间,爱岗敬业、夙夜在公,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重托,也不辜负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对领导干部来说,使用是最大的信任。这种信任包含组织的信任、群众的信任、同事的信任和家庭的信任。一旦这种信任被破坏,要重新建立就非常困难。应当珍惜这种信任,切实做到“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不磨洋工,不蹉跎时日,做到人在岗上、身在事上、心在责上,集全部心思于工作,倾一切才智于事业,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

第四条,与时俱进,顺势而为、遵循规律,按照辩证法办事

习近平***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唯物辩证法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大局大势,顺势而为。

不破不立,创新先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就要一天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还要再继续天天有新的进步。古人尚知道只有日新月异才能发展,当今的领导干部更要与时俱进、孜孜以求,不断推陈出新。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善于用新思想、新思维武装头脑,破除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勇于开拓创新,以锐意进取和敢于应对挑战的“吃螃蟹”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思路和举措来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不断闯出新路子,创造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但必须要牢记,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盲目创新更不行。不能为了出彩以“创新”之名故意搞出“大动静”。创新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一步一步来,做到蹄疾而步稳,千万不能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好大喜功。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把握形势,预判未来。什么是形势?形势就是当时当下所处的方位和基点。“形”即已经呈现的状况,是当时当下的具体实在;“势”即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及趋向。“形”是“势”的基础和前提,“势”是对“形”的把握和引导;形中有势,势寓于形;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点水平。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只知守株待兔,只会一再错过;而有准备的人,不仅能够抓住机遇,还能根据形势自己创造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为才有位,抓住机遇才能顺势而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干事业谋发展要做到顺势而为、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五条,养成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研究的习惯、立即就做的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在年少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牢固。有人提出“21天习惯养成法”,认为习惯养成分为3个阶段:1—7天为“刻意、不自然”阶段,十分刻意了,但仍不自然;8—14天为“刻意、自然”阶段,虽然比较自然,但一不留意就恢复到以前;15—21天为“不刻意、自然”阶段,形成比较稳定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复的过程。好习惯受用一生。当干部有特殊要求,更加需要注意养成好的习惯,其中学习、思考、研究和立即就做等习惯比较重要。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学习的人不一定非要做官,但为官的人必须坚持学习。***同志“30里借书”的故事,讲的是***同志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听说一位知青有本叫《浮士德》的书,就走30里路去借。如今我们不用走30里路去买书,但不能丢掉***“30里借书”的求学若渴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不养成学习习惯,不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就解决不了本领恐慌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也就无法赢得主动。所以,需要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新性学习、着眼未来学习,反复学,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既要调查也要研究。***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干部要练好这项基本功。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同时,要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人的工作状态决定其工作效益。当前不少领导干部仍在一种“经验式”“非理性”和“无意识”的状态中工作,显然已经有些落伍。为什么有些干部,条件很相近,但几年后就彼此拉开差距?这与善不善于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大有关系。对待工作,不仅要苦干实干,还要巧干会干,深化对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方面的认识,时时处处事事以研究的心态去对待问题,以研究的目光去审视问题,坚持独立思考,反复抓、抓反复,逐步习惯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自己逐渐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领导干部。总结反思是前进的阶梯,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日复一日的“推磨”式工作,缺乏总结反思意识。事实证明,大总结有大收获,小总结有小收获,不总结没收获。要跳出那种对无总结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善于在总结反思中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提高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水平,使思想和行动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

只争朝夕,立即就做。人都有惰性。“拖延”是很多人身上存在的毛病,根源就在懒惰。当领导干部,要是干事情温温吞吞,那怎么行?慢慢吞吞的干部难成事,拖拖拉拉的干部走不远。“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必须强化现在就做、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凡事雷厉风行、日清月结,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效率,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轻视,不因其苦而放弃,不因其难而退缩,不因有功而骄傲,也不因无过而自喜。

第六条,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知敬畏知进退,谨言慎行,善始善终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久而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这个实验表明,行为可能会形成惯性,心理可能会产生依赖。不过,换个角度看,实验中的钢化玻璃,也可以理解为行为边界的标注。有了“规矩意识”,形成了“敬畏之心”,就能够自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大的规矩。***总书记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在我们党所有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领导干部来说,守纪律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纪律,守规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规矩。干部在纪律规矩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放松,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谁都不得越过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政治责任,就必须付出惨痛代价。人一生都生活在规矩之中,我们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纪律规矩,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敬畏之心须臾不可忘却。敬畏,就是对自然的尊崇、对人民的爱戴、对组织的忠诚和对法纪的遵循。西方有句谚语:“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反之,如果你已经很疯狂,那离灭亡就不远了。这说的就是,人要有敬畏之心,不能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同志早就指出,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这里的“怕”就是敬畏,心存敬畏是道德初心,也是从政良心。官有所畏,业才有所成。***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常怀敬畏之心的领导干部,不会轻易浮躁,不会进退无度,不容易出格,不容易犯错误。没有敬畏,权力就不受约束,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这样最后是要栽大跟头的。“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自律胜于纪律,领导干部要做到慎言、慎行、慎独,特别要把慎独作为从政为官的最高境界,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杜绝权力用偏,防止行为越界,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确保权力为人民服务,无愧党和人民的重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善始善终才是真正的成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说的是做人、做事、做官,很多人可以有好的开始,但好的结尾比较难,善终比善始要难。从近几年落马的高官简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人开始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权力的不断扩大,面对权钱色的种种诱惑,丧失了慎终如初的自律能力,最终滑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如何做到善始善终,值得我们反思。有的干部就是思想放松了警惕,自我放宽了要求,虎头蛇尾,导致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不仅要起好步,而且要行得稳,最后还要结好局。要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越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越接近目标越要高标准严要求,以恒心慎终如初,以恒劲常抓不懈,以恒功解决问题,不能因走得太远而偏离了方向、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要让善始善终成为一种品格、一种行为方式。

第七条,能担当敢担当,智慧加勇气,永远在状态

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衡量好干部的基本标准。***总书记强调:“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担当是一种政治品质,是干部的天职,体现着干部的能力和作风。领导干部应当不断修好“担当”这门必修课,需要智慧和勇气,永远在状态。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从政为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天经地义,否则就是虚食重禄、尸位素餐,就是最大的失职,不但会受到道德谴责和良心拷问,还可能会受到党纪国法追究和制度惩处。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遇到的压力肯定会越大,这就要敢担当,这是对职业事业敬畏的具体表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担责、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年富力强,充满激情,正是干事创业时期,决不能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明哲保身的那一套,要显示朝气、拿出干劲,好好干事、踏实干事。要相信,天道酬勤,你们在做,群众在看,组织也在看,老实人不会吃亏。把职业当事业,把困难当机会,敢于担当、爱岗尽责,以最大热情投入本职岗位,勤业、创业、专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最好的担当就是智慧和勇气合二为一。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修炼,能担当和敢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辩证统一。没有智慧、没有理智的担当,就是有勇无谋,无异于胡干蛮干,其实就是不能担当;没有勇气、没有决心的担当,就是畏首畏尾,其实就是不敢担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特别是年轻干部,有时候肩膀还不够硬,内心还不够强大,更需要锻造能担当的本领。必须培养勇于担当的自觉,练就善于担当的本领,摒弃僵化停滞、因循守旧、不愿担责、不敢超越的陈旧观念,身先士卒做推动发展的“加速器”、解决矛盾的“润滑剂”;敢于主动接受挑战,不图虚名,深入实际,扎实苦干,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敢于担当就要时刻在状态。***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为官不为”的不良作风,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不同程度存在。干得顺利时“在状态”,遇到挫折时就“心不在焉”;处于进步、晋升时期“在状态”,一旦“职务到头”“进步无望”时便偏离“状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干部,如果不在状态,怎么做好工作、怎么推动发展?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还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组织上看一个干部不是看履历漂不漂亮,关键要看在每个岗位上干了什么,这才是全面、历史、辩证看待干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工作状态决定工作效率。精气神不好、不在状态的干部不能用,状态时有时无的干部也要不得。因此,作为领导干部需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革命激情,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把各项工作任务紧紧抓牢、抓到位。

第八条,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方向明方法对,拎得清不折腾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拎得清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体现。

高度决定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眼界宽才能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登高望远,提升两三个层次看问题。领导干部如果目光短浅、胸无全局,只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不仅会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要立足全国,放眼世界,跳出本单位看本单位、跳出本地看本地,县里的工作放在全市、全省来看,市里、省里的工作放在全国来看,审时度势,争取主动。“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要树立正确的方向意识,明确目标,不能仅凭一腔热情,蛮干瞎干,思路上拎不清,行动上常“跛脚”、来回“折腾”就在意料之中了。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好的思路才有好的出路。领导干部的思路是否开阔,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路宽,要求打开思维的空间,破除封闭的思维定式,以小见大、由远及近看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复杂多变的情况。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在思路上存在偏、窄、老的问题,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生搬硬套,凭经验办事,缺乏破旧立新的勇气,导致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思路宽广来自于对现实情况的掌握,干事情有思路才能做到成竹在胸。要吃透“上情”,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把握“下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了解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知道优势禀赋在哪里、短板缺陷有哪些;找准“上下左右结合点”,把中央大政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指示精神与本地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方式手段、优化方法措施,使做出的决策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切合本地实际。

格局决定结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古语中有“雅量”这个词,就是倡导人们特别是为官从政的人,要有容人容言容事的胸襟。当干部,就是要能容人容言容事,如果一肚子小九九、满脑袋小算盘,干事创业就难免因小失大、因私废公。要能容人之长,面对比自己突出的人要点赞支持而非妒忌打击;能容人之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人的短处有所包容;能容人之过,对待他人的过错要公正看待,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将人“一棍子打死”。要容得下言,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反对的声音,要听得进去;对于批评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带刺的话甚至讽刺之词,顾全大局,学会隐忍。对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条件不够而做错的事,要敢于直面问题,拿得起放得下,勇于承认错误;对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大局的小事则不必过于在意,更不要斤斤计较。

第九条,学会在不张扬中做大事,久久为功

领导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做出惊人的业绩。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桩一桩地做,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也不可能一天建成个罗马城。每一名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需要谦虚低调,不张扬不浮躁,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锲而不舍,善作善成。

低调是福,张扬是祸。***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处事波澜不惊,其实都是一种积极的“低调”。低调行事,历来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满招损,谦受益”。遗憾的是有的领导干部对谦虚低调却不以为然,太自以为是,太过张扬,太得意忘形,飞扬跋扈,颐指气使,到头来,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的领导干部在干部群众面前不可一世、嚣张一时,看似很威风、很有派头,但就是在这样的威风和派头的背后,已经埋下了毁灭的种子。低调是一种美德,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谦虚低调的性格特征,身居要职而不显摆,有真本事而不狂傲,取得成绩而不炫耀,做出贡献而不张扬,不忘乎所以、不盛气凌人,始终以平静、平和、平淡的心情对待成绩和赞誉。

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有一种毛竹,在最初的几年,它几乎没有变化。但几年之后,它会在短短几个月内疯狂生长,很快超过其他竹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前几年的时间里,毛竹都在深深地扎根,在不断积蓄迸发的力量。根往下扎,枝往上长,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规律,也是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大凡成功者,无不是把根深扎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大地的营养,积蓄向上的力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量变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发生质变,领导干部要注重量变的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汲取营养。要能够潜下心来,把干事留给自己,升迁交给组织,不能“一年干,两年盼,三年看,四年提不起向后转”,要做一名潜心静气、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的实干家。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由于繁杂琐碎、周期较长、见效慢,往往容易被领导干部忽视。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长远。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领导干部特别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敢于迎难而上,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把打基础的工作坚决地贯彻落实下去。

第十条,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诚实无破绽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讲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无数事实证明,如果说出去一个谎言,就必须要编织更多的谎言来弥补。领导干部唯有坚持诚实守信,才能无懈可击,不出一点破绽。组织对讲信用的人、诚实的人委以重任,一般来说都出不了大的偏差。

立信才能立威。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这是诚信的本义,也是诚信的力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在集体中有没有威望,关键在于他是否愿意为集体考虑、是否愿意为他人着想、在他人心目中是否有良好的信誉;一个领导在一个单位有没有威望,关键在于他是否公道正派、是否有一颗服务他人的心、是否真正能做到“一诺千金”。领导干部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及时兑现。老百姓常说“你哄地皮,地皮就要哄你肚皮”。老百姓作为领导干部的“衣食父母”,那是千万不能“哄”的。普通人不诚信,只是损害一己;领导干部不诚信,则损害一方,无法取信于民。只有诚实守信的领导干部才能为群众所拥护。洋洋千言不如躬行一事、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至诚才能致远。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中庸》有云:“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意思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在诚实上做到极致,才能行稳致远。“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是面明镜,能洞察出一个人表里不一致的地方。诚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虚伪,为人处世坦荡荡,做人、做官、做事上不欺骗党和国家,下不欺骗群众,中不欺骗自己的良心。不诚实、不老实的干部终究是走不远、走不下去、不会长久的,再怎么伪装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再怎么隐瞒都不可能不露马脚。那些大大小小的落马贪官,他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打着为老百姓办事的旗号,搞一些虚假政绩,终究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只能走上与党和人民相背离的不归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老实人不吃亏,说老实话不丢人,办老实事不屈才。一斤诚信胜过一吨精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以“做老实人”为荣,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底线来坚守、作为党性来锤炼、作为境界来追求,在实中显作风,在干中出成果,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第十一条,不妄为不贰过,不卑不亢不避事,自我革命不停息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革命人永远“年轻”,“年轻”就要保持一股谦虚谨慎、积极向上的精神,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善于修正自我,勇于战胜自己。从严治党、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面对的环境形势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对年轻干部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严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终将被时代抛弃。

有权不能任性。“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现在一些干部手中有了一点权力,就开始趾高气扬,行为做事就无法无天,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在下属面前是这样,在群众面前更是这样;有的人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不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逢迎拍马、唯上是从、见风使舵,当“墙头草”。这些就是在权力面前任性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自我膨胀、目中无人,根本上还是对权力来自哪里、该用来干什么、该怎样使用认识错误。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对事对人都得一个样。“对事”要依法依规,严守党纪和法律,坚持原则,公正办事,不怕事、不避事,迎难而上,推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发展,为群众谋利益、谋福祉。“对人”不能区分待之,在上级面前“奴才”样,在下属、群众面前“老虎”样。要知道,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都是有人格、有尊严的,都需要相互尊重。特别想说的是,干部不是谁的家臣,而是组织的干部。有了权力,必须正确看待权力,心中时刻有一把戒尺,守住底线,因势而为,不妄为。

在不断地磨练中完善自己。我们党是最具自我革命精神的党,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自我净化的特质反映党的先进性质和崇高追求,彰显着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和鲜明执政品格。我们的党是这样,每位领导干部也应当这样,只有具备自我革新的精神,不断自我完善,革除不合时宜的落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才能彰显共产党人先进品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此,***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墩苗,正是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让苗子耐得住旱涝、扛得住风雨。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矛盾问题多的地方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会更靠得住。必须善于自我认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家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力有多强、能干多大的事、到底有几斤几两,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万万不可把场面上的话当真,也不可错把平台当本事,更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看不到缺点和问题。必须自觉加强修炼。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自我修炼,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领导干部加强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关于好干部“20字标准”进行修炼、加强磨砺,把自己锻造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第十二条,为人应厚道,为子尽孝道,为官走正道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总书记强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这蕴含了“为人应厚道,为子尽孝道,为官走正道”的理念,也就是领导干部需要常修的修身齐家之道、为官从政之道。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古人说,“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做人与做官是辩证统一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做人与做官的内在联系。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首先是有高尚人格的人,是厚道的人。***总书记讲过,“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人格魅力是聚集人脉的“吸铁石”,是获得机会的“资格证”。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做朋友可交,为长辈可敬,当领导可从,居下属可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人格高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对党忠诚、对事业虔诚、对同志真诚。领导干部既要时刻牢记身份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知党情、感党恩,信党爱党护党跟党走,靠正直厚道赢得组织、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又要爱岗敬业,谦虚谨慎,宽容大度,与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百善孝为先,家风需挺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党员干部,首先是人,孝道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除了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继承和弘扬养亲与敬亲、立身和立功等孝道文化外,还需要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家风家教的特殊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始终把家风建设挺在前面。一方面,国风之本在家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本身”,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家风坏,误国害民,那是最大的不孝。另一方面,家风坏是腐败之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对父母来说也是子女的不孝。周**、苏荣等家族式的腐败,父子皆成阶下囚,愧对祖先,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廉洁齐家”作为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准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总书记多次告诫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这是我们每名领导干部的基本遵循。

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从政为官的正道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正道就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不搞歪门邪道,不搞“潜规则”“关系学”。这既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从政为官的纪律红线。人间正道虽然艰险,不乏陷阱和诱惑,但必须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否则偏离了这条正道,就是邪路歧途,就会越走越危险。黄埔军校门口有一副***先生题写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人斯门。”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国民党没有牢记黄埔校训,丧失民心、丧失政权,教训深刻。领导干部要站得住、立得稳、走得远,就必须过好“三关”。防微杜渐,过好“诱惑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远离和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洁身自好,过好“自律关”。事实证明,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打不倒你。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扪心自问,自检自省、自我约束。从善如流,过好“监督关”。权力越大,越容易出现“灯下黑”。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滥用,更容易产生腐败。自觉接受监督,是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