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是清代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洲人在清朝入主中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清朝皇帝视为国家根本、朝廷柱石,在政治权力上享有优势地位。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贵族势力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清政府还在蒙古诸部大力扶植推广喇嘛教,有效收揽了人心,维护了蒙古地区的安定局面。
清政府尊崇儒学,沿袭传统开设了科举,状元这一最高殊荣几乎全部给了汉族的读书人,汉族官员在巩固清朝统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政府在新疆实行屯田政策,促进了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举措有册封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和设置驻藏大臣等,其中的金瓶掣签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曾多次在承德避暑山庄会见、宴请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及政教首领。
清政府以积极态度
管理边疆各民族
有力地维护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清政府要求各民族承认
由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为政治正统
为了处理好与汉人的关系
提出“满汉一家”的口号
雍正时期,国力强盛,政府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
清朝统一台湾后,大量汉族人迁往台湾,加速了台湾的经济开发。高山族与汉族互通贸易,使台湾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