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回忆找到我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

我不清楚欧洲关于妇女文学的概念,仅仅是指女作家的作品,还是一切有关妇女的题材和所有反映妇女生活,包括男作家们描写妇女的文学作品?如果仅仅是前者,那么,妇女文学的含义就太狭窄了,因为这是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的世界。男人笔下的妇女形象恰是女人塑造自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联邦德国作家伯尔的《无主之家》、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优秀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永久的痛苦和追求。所以我理解的妇女文学是一个范围广阔的领域,在这里浸透了男人和女人共同体验到的妇女对生活的一切爱和恨。

我的作品中写过许多女主人公,如果把她们改换成男性,那么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矛盾冲突在本质上仍然成立。

因为我写的是“人”的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存和精神危机。“十年浩劫”中对性的摧残,对人的尊严的践踏,对人个性的禁锢、思想的束缚。1978年以来新时期人的精神解放,价值观的重新确立……这对于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兴亡的种种焦虑,几乎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它们在我头脑中占据的位置,远远超过了对妇女命运的关心。我这样讲,绝对没有排斥妇女文学的意思。我只是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男人和女人这种共同的苦恼还会是一个相当突出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可看出,妇女的解放不会是一个孤立简单的“妇女问题”。当人与人之间都没有起码的平等关系时,还有什么男人与女人的平等?所以,我们如果仅仅站在妇女的立场去看待社会,正像中国古诗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个社会只是平面的和畸形的。

我的作品受到许多青年人的欢迎。有一个男青年在读了《北极光》以后给我写信说,他觉得岑岑身上的那种追求精神写的是他。所以,优秀的妇女文学也是给男人们看的,它帮助男人们了解女人那颗丰富易感的心灵,也因此认识他们自己。

事实上,正如我前面谈到的,大量的知识妇女正日益要求得到更多的学术发言权和国家和企业的管理权,希望人们首先把她们作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看待。她们不愿意通过丈夫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希望自己的个性在工作和与人的交往中充分体现;希望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按自己的愿望去做事情,成为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于是,她们对于夫妇之间的感情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丈夫对自己的个性有更多的尊重;也愿意扩大社交,同更多的男人建立友谊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我们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不断调整焦距,寻找自己新的位置……由这一切从女人的自我出发产生的行动,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离异、分居、独身等新兴的生活方式,破坏了以往稳固平和的家庭结构,又一次向实际上依然是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提出了挑战和反抗,引起了社会的惊慌。这恐怕也是世界性的潮流。她们赋予爱情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新的乐趣。传统家庭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而爱情却在生长和强化。中国妇女在过去可以忍受无爱的婚姻,而现在却走向不受婚姻和传统舆论束缚的爱情。到底哪一种更为道德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我却暂时不会去写这样的小说。许多人都不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将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一场无休止的争议和辩论中去。也许,目前中国的当代文学,最敏感的并不是暴露文学,而是“妇女文学”。要写出这个时代真正的妇女文学,我们还需要做必要的等待和准备。

这也是现代妇女面临的不幸。

可悲的是,在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里,妇女的解放往往最先遭到妇女们的反对。因此,传统的意识往往在妇女头脑中沉淀得更加深厚。

毫无疑问,历史、自然和社会对妇女是不公正的。这种不公正不仅仅表现为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的传统意识,还表现为大多数妇女在几千年的封建压迫下,由于遗传和生存适应等自然规律的碾磨而形成的心理缺陷。许多妇女缺乏自强自爱的坚韧意志,难以摆脱自己的依附性和惰性,对于家庭、丈夫、孩子的兴趣总是大于自身的智力开发……如此种种,便成为许多男人轻视妇女的理由。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爬行。如果我们真心希望唤起妇女改变自己生活的热情,那么我们在作品中一味谴责男人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应当有勇气正视自己,把视线转向妇女本身,去启发和提高她们(包括我们女作家自己)的素质,克服虚荣、依赖、忌妒、狭隘、软弱等根深蒂固的弱点。只有当我们用自己的劳动证明了我们的价值,才能有力地批判男性中大量存在的大男子主义、自私、狂妄、粗暴、冷酷等痼疾,也才能真正赢得男人们的尊敬。

妇女文学真正的责任在于提高妇女的自我意识,而提高妇女的自我意识则是长期而艰巨的。

我想举一个例子,一次有一群男女大学生激烈地讨论问题,其中一个女生责怪男生说:“你们真没大丈夫风度,也不让着我们点儿。”——这就是弱女子意识。她缺乏足够的自信,只能依靠对方的让步来获取胜利。这种以不平等心理去换取的平等,决不是真正的平等。正如一些慷慨的男士总要表现出“保护妇女”的姿态,而大多数妇女也很乐意接受这种“恩惠”。她们并没有意识到,当她们把自己作为“弱女子”去乞求保护的时候,她们就如同旧势力希望的那样贬值了。最可怕的不是社会轻视妇女,而是妇女总把自己当成完美的弱者。

不能说男人和女人谁比谁更好或更坏,他们都有各自的和共同的问题。不要把男人和女人绝对对立起来。事实上,生活中同性之间的矛盾往往比异性之间的矛盾更为严重。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妇女的地位曾突然变得“至高无上”,大批女钻井队员、女消防队员、女矿工应运而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她们,都是些浓眉大眼、气势汹汹,只谈革命不谈爱情、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男性化的女人。这样的形象被当成妇女解放的标志,实际上却是一次更大的倒退,这是对人性的严重歪曲,如同扼杀我们的生命。中国几乎经历了一个没有女人的时代,教训沉重而惨痛。而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时代的妇女,她们比任何时候都更珍视自己的女性特质。她们并不一定非要和男子做同样的事情,而是要以与男子同样的自信和才能,去做适合她们做的事情。她们不仅仅希望同男子一样,而是要更像女人,与男子有更大的不同,比男子们更富于魅力。她们需要事业、成功和荣誉,也需要爱情、孩子和友谊。她们同一切陈规陋习的斗争将旷日持久。

当然新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事业和爱情往往难以两全其美,家务和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献身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妇女不容易寻觅到满意的伴侣,因为男子们更愿意选择能够为他们服务的贤妻良母。有成就的中年妇女,承受着照料家庭和事业竞争的双重负担,智力上优势的强度和持久度也总是低于自己逐渐上升的生理劣势,这种不公正是上帝的错误。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努力把这种劣势变为优势,以我们的优势去战胜和改变劣势。我们只能以自己加倍的勤奋和努力,以我们潜在的力量,使男人们不仅在口头上,而且真正在行动上承认妇女参与管理这个世界的权利。尤其在中国,如果没有妇女观念的现代化,就不会有真正的现代化。

只有当不再需要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提醒男人们尊重妇女的时候,妇女才有自己真正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