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三河的突然造访,不仅让三仙山的丹圣苏鼎乱了阵脚,也让这世间的诸多修真门阀暗流涌动。
五岳剑宗,宗主牧九剑盘坐于剑冢之上,低头不语,看上去面色平静,心中却早已是波涛汹涌。
玉仑山脉,玄女南宫雪站在白雪皑皑的玄女峰上,看着中土五岳的方向,想起了刚入道那几年的光景,绝美的容颜上早已挂满了泪痕。
蛮荒神魔殿,魔尊辛十六眉心紧蹙,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一想起那老东西还活着,心中便不由得暗自发寒。
帝都王城,大灵音寺,一长眉老僧看着眼前早已入定的小沙弥一阵的摇头叹息,双手合十,口念弥陀佛。
长生观灵鼋圣祖现世,这一撼天动地的消息犹如狂风,席卷着中州大陆五大宗门,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三仙山的举动无疑表明了他丹圣的立场,那其他人呢?又该何去何从?
长生界,天书阁。
若从空中俯瞰,这天书阁就是一副巨大的八卦图,中央两座通天巨塔,呈阴阳之势,相互盘踞,另有八座小塔高矮不一,分别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副卦象坐落八方,四周围散落的诸多长生观其他楼宇则是成诸天星象,将其环绕其中。
赵灵台领着李长生,负手立于天书阁入口处,身后则站着清风明月两名小童,赵灵台问:“袁老可曾归来?”
清风闻言躬身一礼,从怀中取出几枚羊脂玉小瓶,双手呈上,恭敬地朝着赵灵台回道:“回道祖,圣祖回了,刚吩咐弟子将此物交予道祖,便上了望月亭了。”
“这老王八,瘾还真大。”赵灵台闻言轻笑,低声嘟囔了一句,而后便低下头对着身边的李长生道:“先不管你袁师伯,长生,里面那两座便是阴阳塔,左为阴,右为阳,阳塔中有藏书一千五百部,共计三万三千卷,阴塔则还空着,从今天起,你便入天书阁抄经,直到装满那座阴塔。”
说着也不顾李长生大声反对,将其抱起,走进了阁中,进入天书阁,远远望去,坐落八方的每座藏经塔中都燃着长明灯,灯火将塔身照的有些森然,看得李长生周身一冷。
李长生觉得浑身不自在,便想挣脱赵灵台的束缚,谁想赵灵台低头瞥了他一眼,眼中神色尽是严肃,于是便不再做声,任由他抱着走向了最中央的阴阳塔。
两座高塔看上去大致相同,塔分九层,塔基为万年磐石,呈八角,高七尺,每边长约五丈,塔身由巨大古木构成,每层高约三丈,雕梁画栋,造型古朴别致。
进入塔中,第一层是个大殿,殿中摆放着一张古朴供台,两盏长明铜灯,台前的青石砖上放着两个蒲团,供台后屹立着一块无字断碑,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石碑两丈来高,通体呈黑色,质地如玉石一般,晶莹剔透,断碑表面之下流光涌动,让其更添神秘之色。
赵灵台放下李长生,伸手从供台上拿起三根高香,在一旁的长明灯中点了,插入香炉之中,俯身跪倒在地,朝着无字石碑磕了三个头,又站起身来,让李长生也照做了,之后便领着他上了第二层。
第二层中,八面宽五丈、长三丈高的墙身上镶满了木质书架,架上摆着各种书籍,大多都是竹简,也有些线装古书穿插其中。
书墙围绕之中,则是一大片空地,青砖地上摆着一张长七尺、宽三尺的台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还点着颗黄光荧荧的蜡烛。
赵灵台将李长生领到台桌前,让其坐下,对着他讲道:“二层共有藏书四千五百卷,你且先抄着,清风负责你起居,若有抄完的,便唤明月,他自然来收,抄完这一层,便上去上一层。”
李长生闻言,面露不悦,看着满满登登的书墙,这何时能抄完?更何况他才是个刚刚年满六岁的小童,这么对他,是不是有些太过残忍了,当下便哭闹着不依。
赵灵台则不理他,转身走向了一层,留他一人在那偌大的书墙包围之中撒泼打滚。
李长生见赵灵台不再理他,抬眼看了看桌台上那根蜡烛,心生一计,心道你不是要我抄书吗?本公子都烧了,看还抄个鬼,想到此便伸手去拿那跟蜡烛。
手刚碰到蜡烛,赵灵台的声音就传了上来:“小东西,忘了告诉你了,塔中之物都有禁制,看可以,用也可以,想烧?恐怕你哪个也点不着。”
“你大爷的,死叫花!”李长生闻言恼怒,躺在青石地面上破口大骂,可赵灵台却不再回应,想必早已出了天书阁了。
赵灵台走了半晌,李长生仍旧瘫在地上气呼呼的望着那满墙的书卷发呆,躺累了,便坐着,坐累了,又趴着,他正值那聚沙之年,本就是个贪玩儿的心性,怎么可能就那么老老实实的呆在这藏书塔中,虽然心有不悦,也自知自己除了闷在这里抄书,别无他路。
李长生真是赵灵台眼中的傻少爷吗?其实不是,他两岁便识字,四岁便熟读诗书,五岁能便可出口成章,当日在李府装疯卖傻,也不过是不想离开自己的父母。
他想修仙,赵灵台展示给他的道法早就将他深深的吸引住了,可他不想离家,若是那俊俏道士能留在家中教自己,那就好了,他家那么富有,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多自在,非要到那山上清心寡欲,岂不是脑子有病。
本想着让爹爹给那老叫花些银子,打发了就是,道法虽好,也不如外面那花花世界,谁想到这赵灵台油盐不进,愣是带他上了翠竹山,不过进了长生界那一刻,李长生明白了,这世上真有比他李府更好的地方,那就是仙境,名为长生界的仙境。
李长生才刚喜欢上这个地方,正幻想着带着两个能变成大鸟的小弟整日里遨游仙境,快活自在,就被赵灵台扔进了这藏经塔中。
心中虽是懊恼,可来都来了,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的?让抄便抄吧,李长生想着,那书墙上的其中一卷竹简就像是感应到了他的想法一般,闪着金光就飞到了他的手中。
只见竹简上写着几个古朴的篆字,九转长生诀,竹简看上去年头不短了,甚至有些破旧,摸上去也有些腐朽的感觉,李长生好奇的打开了竹简,下一刻,他的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
若非的我长生法,岂在九天做神仙。
“这是...长生殿前那副对联。”李长生看着这两行大字,不由得提起了兴趣,再向下看去,他吃惊的发现,那两句话后还写着一排小字,长生观无上仙法之总纲,落笔处还写着赵灵台三字。
“这难不成是那老叫花写的?”想到这,李长生兴致大起,不自觉的捧着竹简看了起来。
原来这九转长生诀,只是一本记载着修炼境界与基本修炼方式的功法,虽然名字叫九转长生诀,但实际上却只有七重境界。
第一重,初元境。
这一关,十人就有九人过不去,乃是修行路途上的第一道门槛。
首先能感觉到体内真元的存在,才能将真元游走周身经络,汇聚于体内丹田,成为日后修行之依仗。
书中所言,初窥门径,感悟真元,是为初元境。
第二重,虚实镜。
这重境界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将丹田内真元由虚化实,滋润全身经脉,固本培元。算是为之后更长远的修行路途打下了基础。
书中所言,筑基培元,化虚为实,是为虚实境。
第三重,金丹境。
这一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外凝炼出罡气,识海中幻化神识,丹田中的真元则在日积月累中,凝聚成金色内丹。
只要还在这天地之间,神识便可将天地灵气引于己身,化为真元,灌注于金丹之中,与己所用。
书中所言,炼罡化神,凝聚金丹,是为金丹境。
第四重,生死境。
三花聚顶,于玄关一窍,这重至关重要。
精为人花,戒去淫欲,精不枉泄,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
气为地花,无惊无恐,无忿无怨,气道畅通,则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
神为天花,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则神满不思眠,金花生。
达到此境,才算得真正踏入修行一途,可这一途艰难险阻,真正达到精气神圆满并不是件易事,再此失败大有人在,轻则道行全失,重则当场暴毙。
书中所言,一念之间,主宰生死,是为生死境。
第五重,造化境。
五气朝元,碎丹成婴,自生死境开始,每一重便是一道门槛,若是过了,便可修为精进,若是不过,怕就是止步于此。
心藏神,后天为神识,先天为礼,空于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
肝藏魂,后天为幽魂,先天为仁,空于喜,则魂定,东方青帝之木气朝元。
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于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
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于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
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于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
书中所言,碎金丹于丹田,聚元婴于紫府,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之境,夺天地之造化,是为造化境。
自此之后,天上地下无所不去,搬山填海,无所不能,各般神通用得,各般法术使得,当真与那凡人眼中的仙人无异。
达到此境,本应无喜,无怒,无哀,无乐,无欲,无求,却常有修行者因为心内所藏欲望而产生心魔,或丧失心神,堕入魔道,或丧失神志,万劫不复。
第六重,渡劫境。
天道有序,自然有规,修行一道本就是逆天道而为,故天道会将违反规则之人抹杀,达到此重境界,天道则是已经感知修行之人的存在,故此降下雷劫,欲将其轰杀,而修行之人也会感应到天劫将至,则开始着手准备应劫事宜。
第七重,劫仙境。
天道有好生之德,若度过劫难,便可羽化成仙,是为劫仙,可这仙人也并非就得了长生,所以修行之道还路途遥远,随着修为的不断精进,便会再遭天劫,天劫分为九重,视修为而定,每重九道,道道皆可毁天灭地。
度过一重天劫,则为一重劫仙,度过九重则为九重劫仙,无限接近永生,而九重劫仙再遇瓶颈,则会引来长生劫,九重天劫不过九九八十一道天雷,而长生劫则有天雷九千道。
可若渡劫成功,则可肉身成圣,永世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