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养殖帝国 正文 第8章 萌发创新亮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石飞汉迫切想改变眼前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

怎样才能脱贫呢?石头村无工业基础,地处深山老林,靠什么致富呢?石飞汉苦苦思索着……

石飞汉,这位石头村人少有的1米78的个头和80公斤的体重,站在人群中简直是鹤立鸡群。他脸上的坚毅与朴质,执着与坚定,镌刻着他从乡间走来的历史,他那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个人经历,记录着他那县级中学的终极学历。

在一些人的眼里,石飞汉的学历,他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的一生将是平庸的,先天就注定了不会有大作为。

可能是在乡间经历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痛苦,也可能是对贫困挨饥受饿的切肤之痛,以及亲眼目睹石德天试养群鸡失败的教训,在石飞汉的骨子里镌刻着征服贫困的坚强信念。

在现实,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种典型的事态,一句具有激励性言论的背后,往往是一场革命,诱发创新的起点。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阅历,决定了人生旅途的一个转折点。

十月金秋,秋风习习,晴空万里,石飞汉的舅父李道本从省城回来探亲,正在厅里和姐姐李英聊家常。

石飞汉坐在旁边,听母亲唠唠叨叨了一会,感觉有点闷,便走出厅来,又独自坐在屋门前那棵笼眼树下,一边用烟纸卷着烟丝,一边陷入了沉思。

“亚汉……”

屋内响起一阵急迫的尖叫,石飞汉从坐在树底那块青石板上猛地站起来,一个箭步跨进屋里,只见母亲手里捧着家里那只报晓公鸡,不知所措。

李英一见石飞汉进来,着急地说;快……快来看看,这只鸡昨天还好好的,今天阿白鹤屎,无精打采的,看来是得了鸡瘟病了,怎么办好呢?”

石飞汉坐在树底下正苦思觅想寻找致富门路,猛地被母亲的一阵急迫尖叫声所打断,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鸡瘟病是个千古难以解决的难题,死了就当垃圾丢出去算了。”他望着母亲,没好气地说。

“你如果能把这个千古难题解决了,养鸡何尝不是一条发财门路!”李道本见石飞汉这种态度,于是,激将法式的回了一句。

“是呀!亚汉,你如果把这个难题解决了,你就达了!”母亲也在旁边附和着。

一向沉默寡言的李英,这时讲起话来掷地有声,庄严而富有挑战性。

母亲和舅父的话,像一磅重型炸弹把石飞汉的心给炸开了。

他举一反三,辗转反恻,久久不能平静。

石飞汉想:鸡瘟病之所以成为千古难题,就在于千百年来养鸡是老人小孩干的家务活,鸡病死了就当垃圾扔掉或丢到粪池浸烂当肥水淋菜、淋稻田,不断重复着某一固死的模式,是一种套路的延伸,再加上长期社会专制对创新的封杀,所以这种套路越来越是习以成俗,成为千年俗套。千百年形成的俗套,造成了千百年无法解决的鸡瘟病难题,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在现实中,家庭养鸡,书写着这样的一条不等式:养鸡≠防病(一体化),也就是1+1≠1。于是在人类历史中,人们总是习惯地沿着传统的1+1=2这一数学命题去演绎实践,去推断、去演化现实。经过世代的沿袭,家庭的养鸡与防病已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互不关联的孤立面,从而各自导演出如果鸡患了鸡瘟病,只好当垃圾扔掉的现象,与人们的需求往往相差甚远。

在学校里,石飞汉是一个出了名的数学怪人。在他漫游过的数学海洋里,接触过许多不等式。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演化,数理的不等式被转移到了现实中,但现实毕竟远离着课堂,人们对于不等式的演算往往是丰富的而具有色彩的。如人为的移合,利益的诱使,科学的创新,人情的软化等,都可以使数理的不等演绎成现实的相等,从而往往使客观被扭曲地出现,以虚伪的面目而存在。但科学的不等式只能靠科学的手段去演算才能完成,石飞汉要走的就是以科学的手段去导演数理的不等式。

在学校里,石飞汉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艺青年,唐诗宋词他能倒背如流。而他最喜欢的是这首《沁园春·长沙》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从石头村走出去的《广东农民报》记者石书荣记得,有一次到石飞汉鸡场采访,偶尔提到这首《沁园春·长沙》,石飞汉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地说:“读初中时,这首诗是他最为喜欢的一首诗。”

接着,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起这首诗来。

……

石飞汉见有人能如此恰当地与他谈论这首诗且能生发开来,犹如俞伯牙遇钟子期,兴冲冲地走了过来,紧紧地握着笔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最后,石飞汉背诵了另外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来结束他们的这次聊天:

最后,石飞汉背诵了该诗作者另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来结束他们的这次聊天: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石书荣那次到到石飞汉鸡场采访,为何会与他谈到了文化文艺界的话题且他还特有兴致?

而石飞汉又为什么会用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来作为结束语?事后,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石书荣几次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事隔多年后,他才仿然大悟……

再说石飞汉当时从舅父的一席话中受到了启发,萌发了一个“1+1=1”的新概念。在他的意念中,决意要把养鸡和防治放到一个统一体中去进行攻关,这是他的立论,是他萌发的创新亮点。意味着亘古未有的一场变革将在他的脚下伸腾。

\n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