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

扫一扫下载手机App

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
加入书架 目录

养殖帝国 正文 第6章 迷恋养鸡

中国改革开放宛如一夜春风,吹开了成千上万朵梨花;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石头村,是那含苞欲放之一朵。

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的一纸生死状震动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开了死气沉沉的“大帮哄”体制。

这股风吹到石头村已经有些晚了。1982年秋,石头村通过抓阄儿大会,把生产队的耕地和所有生产资料都分光了,5户一头牛,连扫帚、犁耙、绳子都拆分到户,8个猪槽子不够分的,干脆分别锯成3截让村民抱回家,那种全家老小齐上阵的热闹场面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改还激动人心。

1天后,生产队所有的东西一件不剩,都分光了,完全解体了。

傍晚,40多岁的生产队长石金旺对全体村民说:“今后,我用不着敲钟叫大家下地干活了,队部门口挂着的那块铁片我就拿回家做个纪念吧。”

那个夜晚,全村许多间漏风漏雨的泥砖屋响起阵阵欢声笑语,下了岗的生产队长石金旺却蹲在自家屋里,瞅着那块锈迹斑斑的铁片抱头痛哭了一场。

他心疼的不是队长职务,而是这个刚见起色的生产队。

他当队长没几年,拼死拼活领着社员把工分分值从一毛钱干到一元多,这在当地算是个先进典型了,怎么一夜之间就拆光分光、彻底散伙了呢?他很痛苦,想不通。

他这种思想状况显然有点落伍了,跟不上形势,不过初中毕业的他还想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广播里说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现在把耕地划成“豆腐块”分给农户单干了,将来现代化的大农业怎么搞啊?农村现代化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农业是啥样?他想不明白。但他知道一个大道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肯定办不成现代化。

中国农业向何处去?这是历史遗留的一个巨大问号,13亿中国人要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

答案在哪里?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答案就蕴藏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之中。

分田到户以来,特别是农民免交农业税以来,广袤的乡村大地似乎一片寂静,亿万农民各忙各的小日子,各奔各的致富路。而石德天也好像被管辖的那些大队干部遗忘了的一样,很久不见大队苏文书前来“光临”了。

早春二月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石德天独自一人在家中独饮,对酒当歌,慨叹人生,朦胧中,仿佛又看见那只飞禽飘然而至。村中石飞汉、石凌辉等几个小伙子跟随飞禽而来,和儿子石万里围着飞禽在院子里嬉戏,然后又聚集在他跟前,飞禽“吱吱”地叫,好像在叫他“鸡王、鸡王”似的……一觉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虽然,石德天那晚酒后成梦,但这个胸怀大志的乡村知识分子,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书看报、听广播。当他从有关报刊中了解到国外已经建立起现代化养鸡场,成批生产肉鸡,于是,萌发了一个饲养群鸡的奇想。正是这一突发奇想,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方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整个地球。石德天立足于本乡本土,就是他所选择的创业支点。

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石德天骑着那辆全车都响、唯独车铃不响的28寸红棉牌自行车,到远在30公里外的天堂墟买回了第一批鸡苗,开始其养鸡的千里之行。

养鸡一开始,缺乏饲料,就拿家中的口粮作鸡饲料。然而,在那个“朝照镜,晚梳妆,中午水汪汪”,一日三餐食稀饭的年代,又有谁还能拿自家的“养命粮”来养鸡呢!但是,石德天却很执着,只要是他认准的,他就要干到底。

养鸡没有鱼粉,他就到天河捞虾、捉鱼来制作鱼粉作养鸡营养补充饲料;没有药物,就到山上采集生草药。为了养鸡,石德天还把自己住宅周围的墙壁凿成一个个能让小鸡进进出出的小洞,寒冬时节,群鸡与家人围在一起生火取暖……

正当石德天饲养的第一批肉鸡准备上市时,却遇到了谈“鸡瘟”而色变的病疫。石德天望着一只只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病鸡,心情显得十分沉重。

试养,失败,再试再失败,连续试养了三四批,石德天耗尽了全家所有的积蓄,甚至连家中的口粮也让鸡吃光了,失败仍然没有停止。一家大小对着冰冷的灶头和罄空的米缸,一起抱头痛哭。石德天更是心痛欲裂,陷入了困境。

此刻的石头村,风言风语四起:“好学不学,学养鸡,现在知死未?”

......

冷嘲热讽的言语,像一支支利箭穿透着石德天的心。

人生的路呵,有时宽广得就像一马平川,可以任人恣意驰骋;有时又那么狭窄而险峻,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使你只能在后退或前进这两条路上做出一种选择。

石德天选择了后者。

他没有退却气馁,有幸使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有一个温暖的家。贤慧的妻子始终与他分担失败的痛苦,使他感到慰藉,增添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多少次反反复复的试养,石德天以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攻克了养鸡难关,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时,他真有点感谢那些曾嘲讽过他的人。

石德天饲养群鸡获得成功,这有点像法国的电视剧《欢喜冤家》中的主人公多布雷的创业情况。多布雷创业伊始,把机器搬进自己的家里,把污水流进自己的菜园。后来,把厂房外迁并扩大再生产,从此发了大财。

1984年,石德天的错案得到了纠正,由于他在农村迷恋于养鸡,被组织安排到广兴县食品公司当养鸡技术员。这位出身于书香之家的乡村知识分子,在过去的蹉跎岁月里,一路坎坷。刻骨铭心的曲折经历不但使他深切地了解到中国农民的疾苦,也使他得到了钻研并精通养鸡技术的时间和机会。这一切,似乎都在为一个未来的“超级农企”的崛起作默默铺垫......

\n

章节列表